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师阵地乏驴岭被日军攻占,遂不得不停止攻击,撤回原阵地。
日军对忻口正面攻击受阻,娘子关方面攻击进展缓慢,其华北方面军遂令第1集团军“部署精锐的一部迅速突破正太线方面的敌阵地。”此外,命令第109师的一部“21日入列第1军的指挥下,以协助攻占太原平原。”据此,第1集团军司令官于“19日命令第二十师以全力击败当面之敌,攻占阳泉平原;又在21日部署归其指挥的第一百零九师的一部(称为“昔阳支队”),沿赞皇——九龙关——昔阳大道进攻昔阳。”'〔日〕《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369~370页。'
第20师根据上述命令,将部队分为两个纵队:以右纵队沿井陉—新关—石门口大道及其以北攻击;以左纵队沿微水镇(今井陉县城)—测鱼镇—石门口大道地区前进。
自21日起,日军增援部队逐次到达娘子关一带,以步、炮、空联合,向守军阵地展开了全线攻击。守军将士虽经顽强抗击,但因连日血战,部队减员过重,致使防线多处被日军突破。为此,孙连仲于22日电陈阎锡山,请速调生力军增援。
在此紧急情况下,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29师火速向娘子关东南敌之侧后挺进,寻机歼敌,配合友军阻止日军西进。该师于10月18日抵达平定以东。
20日至24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等地,打击进犯之敌。
25日,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决定以第386旅伏击日军第20师约1000余人的辎重队。26日拂晓前,旅长陈赓令第772团第3营在七亘村至甲南峪间地区设伏。9时许,敌进入伏击区,第3营向其本队发起猛烈攻击,经两小时激战,毙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匹和大批军用物资,其余日军逃回测鱼镇。刘伯承判断日军辎重队必将沿原定路线继续西进,决定第386旅在七亘村再次伏击敌人。28日,日军果然以步骑兵400余人掩护其辎重部队经原道西进,11时许进入伏击区。第772团第3营突然发起猛烈冲击,战至黄昏,歼日军100余人,缴骡马数十匹,再次打击了进犯之敌。
然而,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一直没有引起国民党军事当局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忻口战役开始前提出的预置重兵加强娘子关防守的建议,也没有被完全采纳,直至日军逼近后,才调部队进至娘子关仓卒组织防御。加上国民党军“在战略上处处防守,兵力分散,此打彼看,不知呼应。紧张方面紧打,兵力不足;无敌地区无事,游兵闲散。”'蒋纬国:《抗日御侮》第4卷,第231页。' 以致未能有效地阻止敌之进攻。
10月26日,娘子关失陷,守军全线撤退。
30日,日军占领阳泉、平定后沿正太路及其南侧大道向太原、榆次继续进犯。晋东战局急转直下。
为了打击进犯之敌,阻止和迟滞日军的西进行动,八路军总部于10月28日率第115师师部及第343旅由五台地区南下,30日抵达平定西南地区,统一指挥第129师及第115师主力,向沿正大路西犯之敌展开了连续的作战。
11月2日,第129师之第386旅在师长刘伯承、旅长陈赓指挥下,于昔阳东南之黄崖底一带,伏击由东冶头向昔阳进犯之敌第109师第136团一个营。共毙伤日军300余人,战马300余匹,八路军仅伤亡30余人。
第115师师部及第343旅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则进至昔阳以西之沾尚镇地区,待机歼敌。
11月4日,日军第20师先头两个团通过广阳进至松塔镇,其辎重队及一个营进至广阳。第343旅在旅长陈光指挥下,对敌辎重队发起猛烈攻击,经4小时激战,歼日军近1000人,缴获骡马700余匹、步枪30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日军遭此打击后,不敢贸然西进,已进至松塔镇的两个团被迫回返广阳。
7日,第129师主力在第115师一部的配合下,又于广阳以东之户封村地区设伏,毙伤日军250余人。
八路军在黄崖底、广阳、户封村等地连续地伏击日军,予敌以沉重打击,从而迟滞其行动达一星期之久,掩护了沿正太路撤退的国民党军。
但是,从娘子关方面后撤的国民党军已不能组织有效的防御。致使平定、阳泉、寿阳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相继沦陷。忻口、太原处于日军大包围之中。
六、太原保卫战
太原是山西省首府,由于娘子关方面作战的失利,使太原危在旦夕。阎锡山为集中兵力固守太原,遂决定忻口守军全线撤退。根据阎锡山的指示,卫立煌于11月2日下令,对部队的编成、任务区分作了明确的规定。其要旨如下:
以第15、第17军(欠第21师)等部为右兵团,第15军军长刘茂恩为兵团长,以主力确保莱水墕、川套里、窑子上之线阵地;
以第19、第61军,第35军一部及第21、第47(已到达太原)、第54、第72、第73师等部为中央兵团,第19军军长王靖国为兵团长,其主力配置于西黄水、育龙镇至周家山之线阵地;
以第14军及第68、第71、第94师等部为左兵团,第14军军长李默庵为兵团长,其主力配置于观象坡至西青善及东墕村至天门关之线阵地;
以炮兵第5、第23、第28团为炮兵集团,炮兵司令刘振蘅为指挥官,其主力占领凤楼阁、阳曲镇及栏岗村等阵地;
以第85师及独立第5旅、第529旅为总预备队,分别配置于太原、新城村、新店村附近;
飞行队由陈栖霞为指挥官,负责轰炸由忻口南进之敌。
各兵团接受命令后,当即于2日21时开始向指定位置转移。
在忻口撤守的同一天,阎锡山在太原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保卫太原的方针是:“利用太原四周既设阵地线,实行依城野战,以阻敌前进,消灭其兵力,待我后续兵团到达,再施行反攻夹击而聚歼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1987年版第543页。'
同时,委卫立煌为第2战区前敌总司令,除第18集团军及第6集团军外,均归其指挥,委傅作义兼太原守备司令。并将第2战区长官部指挥所移驻交城。
11月4日,阎锡山等纷纷撤离太原。
对于太原的守卫,周恩来一直非常关注。还在忻口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即于10月12日向阎锡山等建议,必须转变作战方法,力争在忻口等地区求得小胜利。并指出,保卫太原,必须背靠山地,在野战中求胜利,不应以多数兵守城,或正面堵击,在太原军事会议上,周恩来对受领守城任务的傅作义说:“我愿代表中国共产党,还有全民族,诚恳地对你说一句话: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深厚的伟大力量,请你保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1989年版,第383页。'
之后,周恩来一直坚持到11月5日夜,才和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最后一批人员撤离太原。
晋北日军在获悉忻口守军撤退后,遂跟踪追击。4日,逼近石岭关。
鉴于原预设阵地已难以立足,卫立煌遂决定将阵地转移于太原北郊。与此同时,由晋东方面西撤之部队,除第27路军及第17、第27师撤向太原附近外,其余部队均遭日军截击,被迫向榆次西南撤退。
6日,由忻口南下和沿正太路西进的日军相继逼近太原城郊。卫立煌除抽调第68师(即独立第8旅)、第71师及独立第7旅等部增援第7集团军守备太原城外,将主力转移至太谷、交城之线,以阻止日军沿同蒲路继续南侵。
在外围防守部队相继南撤后,守卫太原城垣的部队,仅有第35军的9个营及独立第1旅、第213旅等部10个营,共约19个营的兵力。奉命增援守城的部队,除独立第8旅之1个营于6日21时渡过汾河,进入城内外,其余部队均因受阻而循汾河西岸南撤。这样,“依城野战”变成了“孤城独战”。
7日,东、北两路日军在太原附近之狄村、双塔寺等地会合,太原城西汾河河上各桥均为其占领,太原城被敌四面包围。日军以步、炮联合攻城,并出动飞机向城内狂轰滥炸。激战竟日,城外守军大部壮烈牺牲,余部于黄昏撤入城内据守。入夜,傅作义将军亲自登城指挥,鼓舞士气。8日晨,日军凭借优势火力继续攻城。战至9时,城垣东北角及西北角被日军轰陷,东、北两面城墙亦被轰开突破口十余处,敌趁机向城内猛冲。守军将士奋勇截击,至午后4时始将各突破口封锁,仅在东北城角一处,仍与敌1000余人展开激烈巷战。黄昏后,日军一部空降于城中大校场,并四出袭击。守军官兵虽奋力血战,但终因伤亡过重,无力再战,被迫于21时由城南门突围,经文水向离石方向撤退。太原遂告陷落。
忻口、太原作战,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民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会战过程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热情。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处处防守,正面堵击,兵力分散,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致使娘子关失守,使战役全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被日军所占,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会战。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二节 八路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和八路军的任务
日军占领上海、太原后,继续发展进攻。在华北,沿津浦线南犯之日军,于11月中旬进至黄河北岸,并准备攻占济南;沿平汉线南侵之日军,于11月上旬突破第1战区防线,占领豫北重镇安阳;沿同蒲线南下之日军,于11月8日攻陷大原后,继而侵占平遥、榆次等地;而沿平绥线西进之日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