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竟于1月17日晚,令国民常中央通讯社发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通电和发言人谈话,反诬新四军“危害民族,为敌作伥,丧心病狂,莫此为甚”,悍然宣布新四军“抗命叛变”,着将该军番号撤销,军长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依法惩治”。'《皖南事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
这就把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到了顶点。
周恩来来得后,立刻打电话给何应钦,义愤填膺地痛斥产:“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随后,又乘车到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外,当面提出质问和抗议。'《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由于国民常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终于出现了严重危机。
三、打退第二次反共高,继续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
皖南事变爆发后,全国上下一致反对内战,要求团结抗日。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中共中央决定:仍以抗日大局为重,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1月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言谈话,全面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摧残抗日力量的罪行和1月17日命令的反动实质,强调指出“过去内战之悲惨局面,又有重演之势,三年半全民抗战之英勇业绩,有中道而废之可能。”强烈要求:严惩阴谋消灭新四军皖南部队之罪魁祸首;释放所有被俘之新四军将士,保障叶军长等军政干部之生命安全;抚恤新四军皖南部队死伤将士及家属;停止华中数十万大军之剿共战争;平毁西北之反共封锁线;停止全国各地残杀逮捕共产党员及爱国人士的犯罪举动,释放一切爱国的政治犯;肃清何应钦等一切亲日分子;反对一切破坏抗战、破坏团结之阴谋计划;严整抗日阵容。坚持抗日到底。'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周恩来、廖承志等在重庆和香港等地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17日深夜,周恩来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刊登在次日出版的《新华日报》上,在重庆广为散发,轰动了整个山城和国民党统区。18日下午,叶剑英主持起草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象》的文章,经周因业审阅后,印成传单散发。同日,董必武还与黄炎培、沈钧儒、邹韬奋等交谈,介绍皖南事变真相,商讨对策。与此同时,瘳承志在香港公布皖南事变的真相,向国际社会表明:皖南事变后,中共坚持抗战、团结的方针绝不改变,但对反共军事进攻不能不有所戒备,中共不愿由此发生大规模内战,如果内战挑衅者作出更大阴谋,使日本坐收渔利,则中国抗战前途岌岌可危,望国际人士共挽危局。'《廖承志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5页。'
19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全军发出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通过各种形式,揭露和声讨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破坏抗战的罪行;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在政治上、军事上做好反击顽固派的充分准备;要求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组织,开展坚持抗战、反对内战的群众运动。
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运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并号召新四军全体指战员继续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坚持大江南北的抗日阵地,坚持抗战。同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对新华社记者发言谈话,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外理好皖南事变,做到下列几件事(通称“善后办法12条”):
悬崖勒马,停止挑衅;
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并宣布自己是完全错了;
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
恢复叶挺自由,继续充当新四军军长;
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
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
撤退华中的“剿共”军;
平毁西北的封锁线;
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
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
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
逮捕各亲日派首领,交付国法审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75页。'
25日,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新四军军部在江苏北部的盐城重新成立。
尔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陇海铁路以南的部队统一编为新四军,以苏中地区部队编为第1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治委员;以淮南地区部队编为第2师,张云逸兼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以盐阜、皖东北地区部队编为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淮北豫皖苏边区部队编为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鄂豫边区部队编为第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苏南地区部队编为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以皖中和原皖南地区部队编为第7师,张鼎丞任师长,曾希圣任政治委员。全军共7个师和1个独立旅,计9万余人。
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国民党顽固派一方面极力动员全国报纸、电台刊登和广播污蔑、中伤新四军的消息和社论、评论,一方面则广泛宣传皖南事变纯属军纪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是局部问题,不是全局问题。
1月27日,蒋介石在重庆中央纪念周的演说中宣称:皖南事变“纯然是为了整饬军纪,除此以外,并无其他丝毫政治或任何党派的性质夹杂其中”'《皖南事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39页。'。企图用执行个别、局部的军纪问题来缩小事变的严重性,掩盖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破坏抗战的罪责,欺骗中外舆论和人民群众。
然而,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解决民族矛盾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皖南事变善后的严正立场和合理主张,则获得了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海外侨胞和国际进步势力的广泛同情和热情支持。
国民党中央委员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及参政员张一鏖和老国民党员彭泽民等在香港发起抗议运动,曾三次写信给蒋介石,极力反对“围剿”新四军,要求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各抗日实力,保障各种抗日党派。
各民主党派著名人士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沈钧儒、邹韬奋、张君劢等与周恩来叙谈,对国民党大夫所望,痛感必须反对内战,坚持团结抗日,并准备发起成立民主联合运动,抵抗国民党的压迫。
在军界,指挥着25万将士的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多次表示不愿内战,愿意推动时局好转。
冯玉祥说,新四军抗战有功,妇孺皆知,此次被政府消灭,政府方面实没有方法能挽回人民的反对。
而各地方实力派,如山西的阎锡山,榆林的邓宝珊、高双成,绥远的傅作义,宁夏的马鸿逵,以及云南的龙云,广东的余汉谋等,在此次反共高潮中都站在中立地位。
在文化界,数百名著名人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枪口对内。海外侨胞联合会及著名人士陈嘉庚、司徒美堂等分别通电全国,谴责蒋介石倒行逆施,要求制止内战,反对枪口对内。
在新闻界,许多进步的新闻记者纷纷发出电讯和评论,认为皖南事变直接影响中国抗战前途,深感事态之严重,要求英美等国对中国当局施加压力,勿使事态扩大。美国纽约《华侨日报》、苏联《真理报》、菲律宾马尼拉《建国报》、印尼《民报》和香港《南华日报》等先后发表评论、专论,强调: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不会破裂,中国内战会不会发生,已引起全世界人士的关切,国内外同胞对皖南事变的发生尤为惊心动魄,因为这不仅影响抗战能否继续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问题。强烈呼吁蒋介石“以善其后”,大声疾呼“枪口一致向外!”'《皖南事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63页。'
苏联对皖南事变的制造者提出了抗议,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1月25日会见蒋介石时表示:进攻新四军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来说,内战将意味着灭亡。
英、美也不赞成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转告蒋介石,英国政府认为,内战只会因强日军的攻击,劝蒋停止国内冲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于2月14日在重庆会见周恩来时表示:美国赞成中国统一,反对日本;如果中国分裂,美国很难赞助。随后,居里会见蒋介石时正式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各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日本侵略者则于1月24日至2月12日,在华中乘虚而入,发起豫南战役,国民党军汤恩伯部溃败。至此,蒋介石发现自己政治上已陷入内外交困、空前孤立的境地。
2月,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召开日期临近,蒋介石为了摆脱政治上孤立的困境,千方百计要求中国共产党参政员出席会议。14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中共中央决定,以共产党参政员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社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7人的名义致函国民参政会,将中人中央军委发言人1月20日谈话中提出的“善后办法12条”正式送上,要求讨论,“以期恢复国共团结,重整抗日阿容,坚持对敌抗战。”否则,中共参政员将不出席参政会。这是十分高明的一着。它不仅极大地扩大了“善后办法12条”在全国范围内的政治影响。而且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力求恢复国共团结,坚持对敌抗战的立场,从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