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2集团军担任钱塘江北岸的作战;
第100军担任浙赣路西段的作战。
第26、第74军控制于衢州。
第23集团军担任宁国、贵池、都昌之线的守备。
第9战区以3个军向赣东活动,策应第3战区作战。
5月15日,浙赣路东段方面日军第13集团军以第70、第22、第15、第116师及原田混成旅,分别由奉化、上虞、萧山、富阳等地,沿浙赣铁路及其两侧向西南实施进攻。第3战区第25集团军及第28军一部,在新昌、安华、新登之线及东阳、义乌、浦江、桐庐之线,逐次抵抗后,以一部转进敌人后方游击,主力向金华、兰溪东西之线撤退。日军各路跟踪直进,占领义乌、东阳、武义、建德。28日,日军第70师向金华、第15师向兰溪攻击,中国守军以第79师固守金华,第63师固守兰溪,依托既设阵地,坚强抵抗,与日军形成对峙。日军第22师及河野混成旅由金华以南向汤溪迂回突进,26日陷汤溪。守军第40师主力及暂编第13师沿铁路及以南地区依次抵抗。同日,日军第116师到达兰溪西北地区。
27日,日军攻陷龙游,金华、兰溪守军愈形孤立,遂于28日放弃该地,向北山转移。中国军队在金、兰地区的防守作战,使日军遭受严重损失。日军第15师师长酒井直次中将被地雷炸得血肉横飞,随即毙命,日军哀叹:“现任师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昭和十七、八(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153页。'
30日,日军第22、第15、第116、第32师及河野混成旅到达灵山镇、寿昌、龙游之线,集结兵力,准备向衢州攻击。第3战区按预定计划部署第86军于衢州,第25、第26、第49、第74军分别位于衢州之北、西、南三面,准备对进攻衢州之日军予以包围攻击。此时,南昌方面日军第11集团军于5月30日开始向东进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3战区避免在衢州地区与日军决战。第3战区遂以第86军(欠第79师)守备衙州,吸引日军,战区主力避开铁路正面,撤至两侧山地,俟日军前进时,分段截击之。6月3日,日军第15、第22、第32师向衢州发起总攻,守军第86军与优势日军浴血奋战4昼夜,为战区主力重新部署争取了时间。6月7日,日军攻陷衢州,守军向南突出重围。
日军攻陷衢州后,以第15、第22、第32师继续西进,11日至14日,连陷江山、玉山、广丰、上饶等地,并续以一部西进。7月1日,日军第22师一部与由南昌方面东进日军会陷横峰。至此,日军已打通浙赣铁路,遂转取守势,大肆破坏机场,拆迁铁路,掠夺物资。第3战区主力转移至浙赣铁路南侧仙霞关、汪二渡之线,一部转移于浙赣铁路北侧地区,不断侧击日军。
在日军主力西进的同时,日军小园江混成旅于6月24日由龙游进陷丽水,在破坏丽水机场后,于7月9日沿瓯江进占青田,11日再占温州。此时,温州湾日军海军陆战队于12日在温州登陆,13日侵占瑞安。
在日军从东面的奉化、绍兴、余杭之线向西发起进攻后,西面驻南昌的日军第11集团军于5月31日以第3、第34师和今井、井平两支队,由南昌附近沿抚河西岸向南攻击,中国守军第75师稍作抵抗后,主力向鹰潭以西的既设阵地转移。日军于当天只遇轻微抵抗就渡过抚河,沿东岸向前攻击,于6月2日进入高桥市附近。在此日军兵分两路:一路为永岩支队,沿浙赣铁路向东乡攻击;一路为第34师主力会同竹原支队向三江口、临川进攻。4日豪雨,中国方面以第79军冒雨由硝石以南地区向临川急进,当晚到达临川,与日军先头部队在临川巷战一夜。次日,日军第3师主力抵达临川,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此时,中国守军第58军及赣保纵队也在临川北面的三江口、李家渡与日军第34师主力激战,双方均有很大伤亡。至8日,日军突破第58军阵地,第34师主力直下临川与第3师会合,猛攻中国方面的第79军,双方激战至12日,日军第34师主力转向浙赣铁路,会同永岩支队向鹰潭进击。
日军第3师主力转向浙赣铁路后,中国第9战区在东乡、金溪以东,南昌以南地区发起攻势:以第4军由南向北进攻崇仁、宜黄;以第58军由北向东南进攻崇仁、临川,以第79军由南向北进攻临川以南的南城。15~16日,第4军所属部队先后克崇仁、宜黄并继续向临川进迫。此时,沿浙赣铁路向东攻击的日军第34师主力陷鹰潭、贵溪。
从6月21日起,中日两国军队在南城、宜黄、崇仁、临川地区展开激战。
中国军队曾一度包围临川、南城,但久攻不克。至30日,日军再陷宜黄、崇仁,双方形成对峙。7月13日,日军放弃崇仁、宜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令中国军队停止进攻,南昌以南地区的战斗即告停止。
浙赣路东段方面,自7月上旬以来,第3战区发动局部攻势,先后收复新登、桐庐、建德、弋阳、横峰。
7月28日,日军大本营令中国派遣军停止浙赣作战,确保金华附近,部队于8月中旬撤回。中国派遣军决定第13集团军留置第22师于金华、武义、东阳,第70师于新昌、奉化,其余于8月19日撤回原驻地。其第11集团军所部自8月19日开始撤退。浙赣会战遂告结束。
此次会战,日军集中9个师以上的兵力,经苦战虽实现了预定目的,但也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师长毙命,总伤亡数据日军战史记载共17148人。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二十九章 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和困难阶段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三节 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的衰败
一、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的部署
在抗日战争中,敌后游击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但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没有认识到敌后游击战争的这种战略地位和作用。日军突破国民党军的正面防御,长驱直入占领了大片国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对国民党军事当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提出要在正面战场以正规战同游击战相结合,在论陷区开展游击战争,以袭扰和牵制敌人。
1937年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会上提议:“应采取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效。”'《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03页。'
白崇禧的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采纳,随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并令未及撤退而滞留于敌后的正规军就地进行游击。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而保守占领区。11月25日至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衡山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研究制定第二期抗战方针。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何应钦:《日本侵华八年抗战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265页。',并下令各战区划分若干游击区,增设冀察、鲁苏两游击战区,派遣部队进入敌后担任游击。根据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精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确定的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中提出:国军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区内力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
为加强敌后游击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于1939年2月25日在湖南衡山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训练班由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兼任主任,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与政治部部长陈诚任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鉴于前期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在游击战中所表现的丰富经验和卓越战绩,国民党方面特别邀请中共中央派人到训练班任教。中共中央派出了30余人的代表团,其中叶剑英担任了训练班的副教育长,边章伍、薛子正、李涛、吴溪如等人分别担任军事、政治教官。训练班每期学制3个月,共办了3期。军事教育占55%,以游击战术和爆破技术为主,政治教育占45%,以民众运动和游击政工为主。
第一期学员共1046人,大部分为全国各战区各部队派送的校级军官,不少人曾毕业于黄埔和南京军校。曾任红军学校校长、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的叶剑英,在讲授游击战略战术和政治课时,驻地附近的国民党军将校军官均慕名而来听课,使听课人数多达两三千人,课堂容纳不下,只得在广场讲大课。副参谋总长白崇禧非常欣赏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书的战略远见,特向训练班教育长汤恩伯推荐,要其将此书摘要印发学员们学习研究。第一期学员经过训练于5月25日结业。
第二期学员共460余人,于9月20日结业。
第三期训练班因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先后迁至湖南零陵、祁阳。第三期训练班结束后,中共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于1940年3月全部撤离,回到重庆。
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开办,反映了国民政府对游击战争地位作用的重视,事实上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方面所作贡献的肯定。中共代表团的参加,使八路军、新四军灵活的游击战略战术及丰富的作战经验,得以为更多的中国军队学习和借鉴。
1939年10月,军训部又编成《游击战纲要》一书,分发各战区及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与实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