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痞满、尿血也。 
魏荔彤曰∶前虚寒之忌下易知,此虚而兼热之忌下难知,故两条相映互言,以示禁也。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营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营紧卫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为有大 
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 
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因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 
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 
救,安可复追还! 
【注】脉濡而紧,谓浮濡而沉紧也。濡则 
卫表微,紧则营里寒,外有发热汗出恶寒之表,内有微呕心烦之里。医为有热,解肌发汗,表阳愈虚,而生烦 
躁,里寒更急,心下痞硬,表虚里冷,故卒起头眩,怅怏不眠。若徒以客热在肤,不知中寒在里,而以冷水灌 
身,虽客热因而时罢,但栗栗振寒,不容不重被而覆之,汗出必眩,惕振厥逆,下利清谷,烦躁不安而死,以 
中外之阳两亡,不能复还也。 
【集注】张锡驹曰∶汗出而冒巅者,汗出则阳气外亡,头昏冒而目不明,故曰冒巅。小便为微难,阳亡而 
气不施化也。清谷不容间,不利清谷无间隙之时也。呕变者,呕出之味变也。肠出者,下利而广肠脱出也。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盒饭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 
而大汗出,法应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营竭血尽,干烦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 
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注】脉浮而大,谓脉浮取有力,按之大而无力,乃革脉象也。浮为气实外急,大为血虚中空,血虚甚则 
亡阴,阴亡则阳无偶也,故曰∶孤阳独下阴部。谓卫阳下就其阴,小盒饭赤而难,以胞中虚竭也。若阳不下就 
其阴,则小便反利而大汗出,是卫阳表虚,邪阳内入,无阴以化,故反更实,致津液四射,营竭血尽,肉消胃 
干,烦不得眠也。医不知此,乃以中空暴液之阳明,误为胃实,复以峻药攻之,则为虚虚,胃阳之去可期,必 
下污秽如泥而死也。 
【集注】程知曰∶此言气实血虚之脉,小便利而大汗出者,不可下也。 
程应旄曰∶无阴而孤阳独下阴部,倘得小便赤而难,则胞中不虚,仅为阳抟。阳未离,则阴得滞而未散, 
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则卫气更微矣。其反更实者,非卫阳之实,而客阳之实也。卫阳犹或抱阴,客阳则专于 
攻阴,故津液四射,而为小便利,为大汗出。热甚逼阴,所以营竭血尽,干烦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 
暴液云者,点滴皆火气煎熬而出也。毒药攻胃,则土败而四脏无生,下如污泥而死矣。 
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恶 
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 
多便清谷,热多便脓血;若熏之,则身发黄;若熨之,则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难者,为危殆。 
【注】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太阳表证也。则脉欲厥,谓浮紧之脉,初大渐小,知为欲厥之脉也。 
初来大,阳为之也,故发热;渐渐小,阴为之也,故发厥。更大更热,更小更厥,是其候也。如此者,当以寒 
热别其厥。恶寒甚,翕翕汗出,咽中痛,是少阴寒厥也;发热多,目赤脉多,睛不了了,是阳明热厥也。寒甚 
热多之厥,而误发之,则咽痛似伤;而误下之,则两目多闭。凡厥者必下利,寒厥之利,下利清谷也;热厥之 
利,下利脓血也。此又以利辨厥之寒热也。若以熏蒸取汗,则发身黄,湿热合也。若以火熨取汗,则咽燥,火 
甚伤津也。若小便利者,则阴未亡,故可救之;小便难者,则阴已亡,为危殆也。 
【集注】程知曰∶言外伤于寒,为湿热之病,不可汗、下、熏、熨也。 
张璐曰∶脉来厥者,知厥逆之寒热交胜也。初来大者,为邪气鼓动;渐渐小,为正气受伤;更来渐渐大, 
为邪气复进也。盖因其人正气本虚,不能主持,随邪气进退,故其脉亦随邪气进退,忽大忽小也。小便利者, 
津液未竭;小便难者,津液已绝,为危殆也。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 
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目闭。贪水者,若下之,其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若发汗, 
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苔,烦躁,脉 
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 
【注】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盛而出,头痛目黄,将欲作衄,衄不可制,以阳邪盛,故衄之甚也。贪水者, 
水与热搏,故呕也;恶水者,里阴寒盛,故厥也。伤寒发热,口中出气盛者,若下之,热邪入浅,咽中生疮; 
入深,下重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两目闭,液伤干涩也。贪水者,若下之,热去水停,故肢厥声嘤, 
咽喉塞也;若发汗过多亡阳,故战栗,表里俱虚也。恶水者,若下之,里寒更甚,故不嗜食,下利完谷也;若 
发汗动其虚阳,故口中疮,舌上白苔烦躁也。若脉数有力,不大便而恶水,热在于阴,故六七日后必便血也。 
若更发其汗,阴阳俱虚,故小便自利也。 
【集注】程知曰∶伤寒发热,热在表也;口中勃勃气出,热在里也。头痛目黄,衄不可制,所感之寒与所 
郁之热,共蒸于上也。此当以贪水恶水辨之;贪水者,阴虚而热胜,水入而热与之拒,故呕也;恶水者,阳虚 
而寒胜,水入而阳气不任,故厥也。盖热气挟寒邪上蒸,法当辨寒热多寡而用清解,设不知而妄下之,是强抑 
之而邪不服,必至咽疮,若手足温而不厥者,其热为胜,必以下而致便脓血也。头痛目黄者,下之则热内陷而 
目闭,若贪水者,阴虚为寒下所抑,其脉必厥,其声必如嘤儿 塞不扬也。此而更发其汗,则亡阳战栗,阳亦 
与阴俱虚矣。若恶水者,阳虚,加之寒下,则有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之变也。此而更发其汗,则虚阳外发, 
必口烂、舌白苔而烦躁也。脉数实不大便者,至六七日后当便血,此当下之,若更发其汗,则非惟大便不行, 
并小便亦为之不利矣。 
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 
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 
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注】阳盛为痰,阳虚为饮,咳而脉微为阳虚之咳,故咳则吐涎饮也。若脉实,下之可也,今脉微,下之 
寒虚更甚,故咳虽止,而利因不休也。胸中如虫啮,是胃寒虫动,故粥入则出也。下利上吐,中寒也;小便不 
利,停饮也;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此皆中外寒饮之证。比之少阴停饮,此无身痛,彼 
无项背相引,臂则不仁也。若极寒而甚,则反汗出,身冷如冰,目睛不慧,语言不休而死也。以如是之证,而 
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短难伸,亦死也。 
【集注】张璐曰∶误下之下利不止,胃中空虚,而反暴食,为除中。少阴虚寒而反冷汗,为外脱,及口虽 
欲言,舌萎不能前等死证皆起。误下之害如是。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 
下之必烦,利不止。 
【注】脉数者,谓久数不止,有热之人也。若脉数动时一止,热仍不退,是邪气结,正气不能复,正气结 
于脏,邪气浮于外故也。脉虽数促,不可下也,若误下之,则邪热乘虚入里,必烦利不止也。 
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注】脉浮大,此为表实之脉,应发其汗, 
若医误以大为里实而反下之,此为大逆也。 
【集注】程应旄曰∶脉大与脉浮而大,差别盛实,纯在表也,虽有里证,仍宜从表发汗,下之则为大逆。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内拘急,食不 
下,动气更剧,虽有身热,卧则欲蜷。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 
灌。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胀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也。 
【注】动气在右,肺失治矣。下之则肺先虚,津液内竭,故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动气在左,肝失治矣。 
下之则肝气益急,故食不下,腹内拘急,动气更剧,表实未减,里虚益甚,故虽有身热,卧则欲蜷也。动气在 
上,心失治矣。下之则阴液益伤,心火更甚,故掌心握热,烦热汗出,欲得水浇,即有身上浮冷,亦火盛格阴 
使然也。动气在下,肾失治矣。下之则寒虚内甚,而腹胀满,故卒起头眩,心下痞满,食则下利清谷也。 
【集注】程应旄曰∶动气误下,是为犯脏,左右上下,随其经气而致逆,故禁同汗例。 
咽中闭塞,不可下;下之则上轻下重,水浆不下,卧则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数十行。 
【注】咽中闭寒,燥干肿痛者,少阴阳邪也,宜下之。今不燥干,不肿痛者,少阴阴邪也,不可下,下之 
则阳愈衰,阴愈盛,故曰上轻下重也。水浆不入,卧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数十行,中外阳虚也。 
【集注】张璐曰∶言初病咽干闭塞,以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