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旋转的第四堵墙-欧美戏剧史话(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皇后对皇帝说:“您找到了征服人的办法。”

  皇后劝导奥古斯都说:“您的严厉产生不了任何效果……在西拿身上试一下仁慈所能起的作用吧……惩罚他会使骚动着的城市更加动乱,原谅他则会有利于您的声誉,您的严厉措施只会激怒他们的人,但他们也话会让您的善心所感动……总之,仁慈是最美的标志,它能使天下辨认出一个真正的君主。”高乃依在这出戏中,通过对贤明仁慈、宽洪大量的奥古斯都的颂扬,表露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就是实行仁慈的开明君主政治,从而解决社会矛盾。所谓“仁政”,其本质是对统治阶级专政的掩饰和美化。

  《波里厄特》是继《西拿》之后,高乃依创作的最优秀的悲剧之一。它以宗教虔诚与殉难者为主题。波里厄特是亚美尼亚的一个显赫的贵族,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接受了基督教洗礼,他的妻子波利娜是亚美尼亚总督的女儿。波利娜原来与出身低微的塞韦尔相爱。但因父亲的反对同波里厄特结了婚。后来塞韦尔成了罗马皇帝的宠臣,来到亚美尼亚惩办基督教徒,波里厄特同他的朋友因为大闹祭祀场所而被关押起来,最后波里厄特殉教而死,他的殉教启迪感染了波利娜和她的父亲,成了基督教徒,而塞韦尔出于对基督教徒的钦佩,表示容忍总督父女的行为。

  《波里厄特》主要是讴歌基督教徒的护教精神,悲剧的主人公并不是波里厄特,而是塞韦尔,高乃依通过异教徒塞韦尔之口表达了信仰自由和博爱的基本思想。高乃依通过波利娜来赞倾基督教:“死亡对他们来说既不是羞耻,也并非不幸……他们相信死亡给他们打开了天国之门,折磨、拷打、残杀,那就都无所谓了,酷刑之对于他们,就如同娱乐之对于我们一样,引导他们达到向往的目标,受尽污辱的死,他们称之为殉教。”

  高乃依企图以荒诞不经的情节来弥补贫乏的思想内容,放弃了摹写现实的创作方法,作品宫廷色彩浓厚,具有矫柔造作的痕迹。这三部悲剧同《熙德》相比,已经失去了反映现实的积极因素,诗人后来打趣说:诗和他的牙齿一起掉落了,从这三部悲剧以后,高乃依的创作生命逐渐枯竭了。代之而起的是剧坛新秀——拉辛。

  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

  ——莫里哀

  莫里哀 (1622——1673),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古典主又喜剧的创始人,他不但在法国而且在欧洲的戏剧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商人家庭,莫里哀从小便热爱戏剧,起初想做一个悲剧演员,1635年,他进入耶稣会士举办的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中学时学会了拉丁文,接触到古代哲学和人文科学。从1645年至1658年,莫里哀随迪福雷纳剧团在外省辗转了十二年,周游了大半个法国,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后来莫里哀成为剧团的领导人。并开始从事剧本创作,1655年完成的诗体五幕喜剧《冒失鬼》是莫里哀第一部重要作品,写仆人马斯卡里叶帮助小主人去争取爱情成功的事情,塑造了在行动中从不丧失信心的人物形象,流露出对下层人民智慧的赞美。1656年完成的《情怨》也获得演出的成功。当时他刚三十岁,伏尔泰说:“不到这个年龄是很难在戏剧体裁方面做出什么成绩来的,因为这种体裁的作者不仅需要理解世界,还需要理解人的心灵。”

  1658年,莫里哀返回巴黎,他的剧团在凡尔赛宫演出成功。1660年,他的剧团在王宫剧场上演。他的才能得到辉煌的发展。在巴黎从事创作的十四年中,莫里哀创作了构成他丰富文学遗产的全部作品。有一次,国王和布瓦洛谈话时问,谁将为他的朝代增光。布瓦洛回答说,是一个叫莫里哀的剧作家。

  1673年2月10日,莫里哀在巴黎上演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没病找病》后,突然去世。

  莫里哀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他是欧洲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以后又一位成就极大、影响极深的大戏剧家。整个十八世纪的喜剧都源起于莫里哀。丹麦的霍尔贝格、英国的谢里丹,德国的哥尔多尼都深受其影响,莫里哀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戏剧的范围,他也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哥德曾说:“我自幼就熟悉莫里哀,热爱他,并且毕生都在向他学习。我从来不放松,每年必读几部他的剧本,以便经常和优秀作品打交道,这不仅因为我喜爱他的完美的艺术处理,特别是因为这位诗人的可爱的性格和有高度修养的精神生活。”

  莫里哀在《伪君子》序言中确定了喜剧的使命:“喜剧是以引人入胜的训戒方式,揭露人类缺点的机智的长诗。”“喜剧的责任就是:在娱乐观众的同时,还感化他们。”莫里哀认为:“在你描写人的时候,你必须如实地描写他。他们的形象应该逼真,如果你不能让人从这些形象中认出这是本世纪的人,那你就算完全失败。”他认为精湛的演技要求自然和朴素,他向往现实主义地描绘真实的戏剧,他批评古典主义悲剧远离当代生活和公式化的舞台形象,但是莫里哀对喜剧的理解还没有超出古典主义的美学,他并不反对古典主义的规律。

  莫里哀的大部分作品是讽刺喜剧,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他接受了十六世纪人文主义的进步传统,接受过伽桑狄和古代哲学家的唯物论,在同下层人民的接触中形成了民主主义的思想,运用讽刺小人物的喜剧形式嘲笑贵族阶级的人物,讽刺了贵族阶级的守旧、空虚和虚伪。他对下层人物的描写是对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力冲击。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莫里哀思想上落后的一面,表现在他迎合宫廷趣味而写的喜剧里,他说:“要想艺术得到成功,应该先研究宫廷的趣味风尚;除了宫廷,任何地方也不能有这样正确的判断。”

  莫里哀运用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创造了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莫里哀反对重悲剧轻喜剧的偏见,认为喜剧的任务是“表现人们的缺点,主要是本世纪人们的缺点。”

  莫里哀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1659)、《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太太学堂的批评》(1663)、《凡尔赛宫即兴》(1663)、《伪君子》(1664—1669)、《唐璜》(1665)、《恨世者)(1666)、《吝啬鬼》(1668)、《乔治·唐丹或受气丈夫》(1668)、《贵人迷》(1670)、《司卡班的诡计》(1671)等。

  欧洲古典喜剧的奠基之作—— 《伪君子》

  《伪君子》(一译《达尔杜弗》),是莫里哀的代表名著。写于1664至1669年,这部喜剧遵循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创作原则,是性格喜剧的典范作品,这是莫里哀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它标志着作家创作全盛时期的到来。

  主人公达尔杜弗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富商奥尔恭及其母亲都被他虔诚的伪装所迷惑。由于骗取了他们的信任。达尔杜弗因此而成为奥尔恭一家的“上宾”和“精神导师”。奥尔恭的妻子艾耳密尔、儿子大密斯、女儿玛丽雅娜都对达尔杜弗很反感,奥尔泰为了表达自己对达尔杜弗的崇拜之情,竟然要撕毁女儿的婚约,把她嫁给达尔杜弗。达尔杜弗却下流无耻地去勾引艾耳密尔,大密斯知道后痛斥了达尔杜弗并告诉了父亲。但奥尔恭却执迷不悟,一怒之下剥夺了儿子的继承权,把财产全部赠给达尔杜弗,并把大密斯赶出了家门。为了让奥尔恭认识到达尔杜弗是个骗子,艾耳密尔巧施计谋,让奥尔恭亲眼看到达尔杜弗向自己调情的丑恶表演。直到这时,奥尔恭才清醒过来,要把达尔杜弗赶出家门。达尔杜弗不但已经夺得了奥尔恭的财产,还掌握了奥尔恭为一个政治犯藏匿信物的秘密。他却反咬一口,向国王告密,企图陷害奥尔恭,英明的国王深明大义,下令逮捕了达尔杜弗,并赦免了奥尔恭。

  《伪君子》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欺骗性。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达尔杜弗这一形象是莫里哀最高的艺术成就之一,集中体现了宗教伪善的丑恶。达尔杜弗“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口头上宣传“苦行主义”,可一顿饭能吃两只鹌鹑和半条切成细丁的羊腿。他以伪装虔诚和故作自卑的假象博得了奥尔恭的信任,关于达尔杜弗的苦修是这样描绘的:

  有一天他祷告时抓住了一只跳蚤,事后还一直埋怨自己,不应当生那么大的气,竟把它掐死。

  他要道丽娜把袒露着的胸脯用手帕遮起来,以免引起邪恶的念头,但不一会,他又试图引诱奥尔恭美丽的妻子艾耳密尔,要她相信“享乐并不是罪恶,”道丽娜聪明而率直地揭露了达尔杜弗说教的违反人性和反自然的本质:“假如你听从他的教诲,不论做什么都成了罪过。”莫里哀给这个伪君子穿上教士的黑袍,使剧本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十七世纪中叶,法国以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皇太后安纳·多特利史为首,组织了一个“圣体会”,他们搜集那些被认为形迹可疑的人的材料,以达到陷害他们的目的。作者通过达尔杜弗这一形象,表现了当时法国社会占有特殊地位的僧侣阶级的本质特征,揭发了宗教秘密组织——“圣体会”的罪恶面目。宗教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工具,具有欺骗的性质,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无恶不作。他们行动准则是:“只有张扬出去的坏事,才叫坏事……私下里犯罪,不叫犯罪。”在达尔杜弗身上,生动地概括了宗教骗子们的本质。

  《伪君子》最主要的喜剧特点在于其讽刺。在剧本中,莫里哀除了对教会反动势力进行讽刺和揭露外,对封建家长制作风,资产阶级愚蠢专横的面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