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牟帐夷诹粝乱涣痰谋拧�
只有橡胶及塑料制品它消化不了,这很奇怪,因为这本是曼彻斯特星人制造它的初衷。大蟾蜍星系的一个智慧特别出众的种族知道了这个秘密,于是他们想出办法,把行星——包括他们自己在内,全部都橡胶化。结果,在“对冲基金”到来败胃口之前,他们的行星连同他们自己在内,已被太阳晒得赶在断裂,变成了一堆漂浮的宇宙暗垃圾。
真是一帮蠢得令人伤心的家伙。
就在宇宙即将整个变成一摊果冻时,“对冲基金”无意间吞下了一颗白矮星。这颗重力行星在它的胃里折腾了数万年,最后从它的胃里穿空出来,“对冲基金”死于胃溃疡,这对世界上所有饕餮都是一个警示。
“对冲基金”死后,它那广达数万光年的身躯停在大熊星座与猎户座之间黑暗无边的星空中,在真空中它无法腐败,于是万古长存地漂浮在那里,成为了“阿米巴”星座。天哪!这可是历史上唯一真正肉体变成星座的。
把它称为“阿米巴”星座的那个种族,居住在位于距离中央星群三亿八千万光年、一个小小漩涡状星云的一根不起眼的旋臂末端的一个小恒星系的名叫做“瑟兰星”的中等行星上,如果“对冲基金”不死的话,再过三百万年这颗行星连同它的星系一起也该玩完了。
出于未知的原因,这个长着八条腿、由变种鱿鱼进化而来的种族产生的文明和地球文明有着奇妙的相似关系,比如说,他们也有肤色、性别之分,他们的文明进程中也有多次更迭,他们也养猫科动物,玩政治铁幕,甚至,他们也有一个城市叫做莫斯科,而莫斯科也有一条大街叫做“五一劳动着大街”,在这条街上有所“红星研究院”,一直致力于革命的宇宙观测工作。
三月份,研究员高尔基·格里格里戈维奇,人们都叫他高格里,接到一个新任务,负责观测并拍摄位于中央星群的上方、巴伦支星系群中的一块宇宙耀斑。那块宇宙耀斑由来已久,自瑟垦兰上的智慧生命有记载以来,那块耀斑就一直存在着,并且成了无数代瑟垦兰星人心中的不解之谜。
既非超新星,也不是脉冲星,更不是什么古老星云,但它选在那空中,无论用精度多高的望远镜都无法对它精确对焦,也就是根本无法看清它。搞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们已经为此迷茫了很多个世纪。刚刚接到的消息说,资本主义大本营已经接近发现这一不解之谜的边缘。为了抢在他们之前,用伟大的天文发现向十月革命节献礼,研究员高格里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位于清晰天区的宇宙现象无法精确对焦,这是件令人迷惑不解的事。一般来说,只有近视眼无法精确对焦,也就是说,看不清楚跟受方有关,而不关发射方的事。但这耀斑却是个特例。高格里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而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认为,之所以无法观测,是因为那块耀斑在天区中的长度将近三万六千光年,并且还是以一个复杂的偏振矩阵排列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天文现象的多重投影。
毕业于光学工科的高格里博士有的是办法来修正这些偏振常量,他原本想等到母亲节献给妈妈,但现在,组织要求他立刻向党和人民献礼,已经等不到那一天了。
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一系列宏伟的天文望远镜,这些望远镜位于全国的四面八方,彼此之间通过一台巨型计算机联接起来。每架望远镜观测到的图像,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后,再放到一个叫做“偏振图象对比器”的处理单元中,计算机不厌其烦地把无数图像进行对比归类,计算出彼此的偏振量,再把这些图形整合起来。
经过近五个月的艰苦努力,计算机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鉴于目前天文望远镜技术上的局限,出来的图像还是十分模糊,但它好歹有了一个具体的影像。
高格里独自一人在研究院里察看那幅照片,长达六小时之久。后来他又到计算机室去,缠着操作员保尔花三个小时又重新冲印了一张照片。结果令他十分困惑。
八月七号早上,距离献礼还有两个月,疲惫不堪的高格里拿着照片去见办公室主任古采诺夫。他走进办公室无力地问了声早上好,然后歪坐在椅子上。
主任给他倒了杯咖啡,他则哭哭啼啼的报告了研究结果。
“您是这样看的吗,高尔基·格里格里戈维奇?”办公室主任严肃地说,“您认为您看到一页报纸悬浮在大天鹅S-10和巨蟹座Ω-22之间,是这样的吗?”
“我想是的。”高格里沮丧地说。
“您能,”主任说,“我是说——给研究院的同志们演示一下吗,格里格里戈维奇?如果您看到天上有一张报纸,显然同志们也可以看得到,对不对?”
“是这样的,主任同志。”
红星研究院的全体研究员花了六个星期来重做高格里的实验,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示了反对意见,认为那是望远镜镜头上的花斑重叠所致,然而,办公室主任还是向上级报告了他们的发现,并建议将该天文现象命名为“真理报耀斑”,因为大家都觉得他看起来很像《真理报》增刊中的一页。
出乎高格里意料的是,他非但没有被动作人民公敌抓到劳改营中,反而受邀参加了在红场举行的阅兵式。最高委员会对他的报告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宇宙投向资本主义的一把舆论利剑”。高格里受到了英雄般的赞誉。事情就这样搁下了。
不久之后,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家也证实了这一发现。虽然看到这张星际报纸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争论的焦点却慢慢转移到——它看起来到底像《真理报》,还是像《读卖新闻》,或者是《参考消息》。争论迅速变得白热化,三家报社也不由自主地被牵扯进来。这块该死的耀斑已经影响到了报纸的销量,如果一时间段内舆论偏向于某家报社,另外两家的销量就会急剧降低,而舆论总是不停地变。
二十年后,三家报社终于闹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
他们决定联合发射一架空间天文望远镜到接近耀斑的空域去,看看那该死的报纸到底是哪一家不小心印在天幕上的。这是一场豪赌,各方都豁出去了,私底下三家报社都购买了不少另两家的股份。
但这样做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耀斑到底在哪里?十分可笑的是,在被发现了二十年之后,对它的研究越是深入,它带给人们的谜团就越大。它的具体位置一直无人知道。什么?无人知道?难道不是花六百卢布买一架小天文望远镜,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夏季晴朗的夜晚看到它在头顶闪烁吗?
事实并非如此。
天文界一直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真理报耀斑”到底位于空域中的哪一个位置——这确实很难定位,耀斑飘飘忽忽地悬在太空中,似乎全无形质,在它的范围内,有数百个可以精确定位的星系来来往往,可是耀斑却一直怪异地在望远镜上保持着绝对的静止。从它被发现以来,它没有在红星研究院那数百架望远镜上挪动哪怕是万分之一个最小计量单位,事实上,扣除误差值,它根本就是一动不动。天文学家称其为“肮脏的耀斑”,因为它玷污了关于宇宙是动态的这一基本法则。而又由于它是不动的,所以,没有办法用相对距离测算法算出它与观测者之间的距离,这就造成了无法定位的麻烦。
根据著名测量定位专家玛廖夫的建议,两架空天望远镜同时向星球的南天极河北天极方向发射出去。望远镜向各自的方向飞行了七十年之久(这对那三家报社的投资者来说,实在是一场艰难的等待),从而在空间形成了三个相互间距离两亿三千万公里之遥的点。从空间测量的角度上来说,,这已经是足以精确测定距离超过三百万光年的星座坐标了。空间望远镜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担负面偏振技术,可以在太空中对耀斑进行精确对焦,即使实验不成功,也会传回有史以来最为清晰的耀斑图像。
观测进行得很成功,持续了六年,随后又花了同样长的时间把所有信息收集起来,全部浓缩在三张高分辨率的照片。为了冲洗着三张照片,引发了全球摄像领域的一场革命,原因很简单,在几年时间里,观测委员会都无法把这三张照片冲洗成各自不同的画面。
三个成像点相距亿万公里,即使用来观测三千万光年之外的物体,其成像也大不相同。但这三张照片上的耀斑是一模一样的,把背景那些模糊的燥点去掉,任何一款精密的分析软件也找不出三张照片的区别。委员会换了十几茬,甚至在几个国家引发了革命,十几年过去了,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那就是耀斑成像于宇宙中的每一个角落。
肮脏耀斑的定位实验失败了,也许并不算是完全失败,因为一个世纪以来的争论终于有了结果。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份带着些许褶皱与污迹的报纸,无论是排版还是印刷效果都与那三家报社相去甚远,甚至,报纸上使用的也是似是而非的语言系统,这又直接催生了语言推断学的发展。二十二年后,扬可夫·格里格里戈维奇(此人与高尔基·格里格里戈维奇有一点血缘关系,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得出了最终结论,在张报纸的残片上,所写的内容如下:
黄油 市场指导价 每公斤64卢布
香肠(贺氏) 市场指导价 每公斤74卢布
莴苣 市场指导价 每公斤16卢布
论断一出,天下大哗。怎么?在天空中悬挂着农贸市场的价格表?您相信吗?会有人相信吗?天空中有可能会悬挂各种东西,国旗、天使、或者上帝的床单,可是谁会相信那里挂着菜市场的指导价?“特别是”——取代《真理报》而起的《我们的家园》这样评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