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水狂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飙和杨成武当即承命。4团立即吹响了集合号,不到一刻钟,全团便跑步上了去娄山关的大路。 

  林彪指挥的1军团和3军团的一部,直上娄山关,第二天便歼敌两个团;接着前出打下了桐梓和松坎两座县城,又歼敌两个团。侯之担的部队基本上就这么解决了。 

  1月9日下午,军委纵队进入遵义城。遵义城里,党的地下工作很活跃。这天,山城阳光灿烂,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市民涌上街头,挥着彩旗,燃放鞭炮,欢迎共产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入城。一时间,只见博古、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骑着大马踏上了丰乐桥,群众顿时一片欢腾…… 

  周恩来在马上说:“这比老根据地还热闹嘛!” 

  毛泽东随口念了句旧作:“风景这边独好。” 

  且说侯之担得知林秀生丢了乌江江防,使红军渡过了乌江,气得不行,正在大骂林秀生:“无能!在别处倒也罢了,有那么一条江都守不住,一两个团不见了,还有脸进遵义城么?我要军法……”正骂着,副官报告,红军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团溪镇。侯之担顿时脸色发白,再要骂林秀生骂不下去了。自个在心里说自己:“你说林秀生不该逃回遵义,红军兵临遵义城下,你走不走呀?”军阀几十年的侯之担,自然知道遵义是红军的主要目标,料难守住。他斥退林秀生:“从速收集残部,待命再战!”林秀生走后,他把一帮亲信随从叫到跟前,说:“情况这个样子,本指挥部也该后移才是,你们看,移到哪里为好?”军阀部队中的副官也不无明智者,有的说:“司令,共匪胆敢攻占遵义,足见其野心不小,他们是看上整个黔北,看上整个川黔边了。共匪历来喜欢这个边那个边的。所以,侯指后撤的问题,还得有长远考虑才是。”侯之担说:“到娄山关行了吧?”副官说:“不行,娄山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共匪要盘据遵义,不可能不要娄山关。”侯之担说:“照你说,该后撤到哪里为好?”副官说:“要我说,整个黔北地区都不保险,难以久留。”侯之担一听火了,叫道:“你,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照你这样说,我们全完了?只好到四川去讨口子了?”副官说:“司令,你先别动这么大的火。我们当副官的,全是为司令着想的。一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我看,第一步还是先回老家桐梓,下一步嘛,借四川一块地盘落个脚,也不是不可能的,不是不可以的。”侯之担像瘫了似的,戎马一生,他还没有作过这么大的难。他说:“好吧,今晚就动身,回桐梓。听着,不是告老还乡,是把我的指挥部转移到桐梓去!” 

  侯之担撇下他在遵义、娄山关的5个团,连怎么防、怎么守、怎么逃都没有交待,便私自连夜逃往桐梓。到桐梓的第二天,便得悉遵义失守的消息。“看来,桐梓也不保险了……”他再次同他的亲信随从密商“怎么办”的问题。他说:“两个办法:一个是绕道去贵阳,阶前请罪;一个是去四川,避过风头,来日再起。去四川是不是为时尚早呀?”还是那个较为明智的副官,说:“去贵阳已经不是办法了。王军长能饶过我们吗?即使他一个军长不能对副军座‘军法从事’,可中央军薛岳在贵阳,他能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说,王家烈多年就是想吃掉我们的。这次堵剿共匪,从乌江到遵义,他按兵不动,追兵都不见一个,这是为什么?他是要借共党之手搞掉我们!总之,去贵阳,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有我们的出头之日。”正说着,又有人报告:“共匪正向娄山关前进,我两个团已被包围……”侯之担两眼直了,一会说:“看,看来,只有去重庆了……”另一个副官说:“司令好主意!王家烈一再电请中央军入黔,还不是要投靠老蒋?他投得,我们为什么投不得?他在贵阳投,我们到重庆投。重庆有老蒋的一个参谋团。副军座,本省局势已经明摆着,没有靠山,靠山不硬,往后是很难对付王家烈的。”候之担频频点头,说:“对,就这么定了。不过,我们总不能这么一付落荒而逃的样子跑到重庆去吧?我们也是辛辛苦苦地打了些仗的,也得有个说法,有个交待。对,秦副官,起草一个电报,通电式的,布告各方军界,我侯之担也是浴血奋战,积极剿共的!” 

  于是,经一番斟酌,便有侯之担的如下一篇奇文: 

  共匪朱、毛西窜,自上月由湘入黔,此剿彼窜,狼奔豕突,直趋乌江。担奉命总领后备军,率教导师全部沿乌江300余里扼防,构筑堰固工事,严阵以待。匪于一日抵江来犯,担部沉着应战,防制该匪于南岸,俾追剿各部易于成功,该匪竟猛攻3昼夜,片刻未断,各渡均以机炮集中轰击,强渡数十次,均经击退,毙匪、溺匪约三四千名,浮溺满江。 

  冬午,匪忽增至二三万之众,拼命强渡。担仰体钧座埋头苦干之训诲,督各部死力抵抗,务祁追剿各 

  军一致备击。无如众寡不敌,我林旅守老渡口、岩门之15团,被该匪机炮灭净。匪于冬日午后5时,突过乌江,不得已收集各部退守湄谭龙岩一带,死 

  守待援,以图反攻。该匪渡江后,节节进攻,连日激战肉搏,担部虽伤亡过重,仍以孤军固守遵义。至虞晚,匪以大部攻城,卒以寡不敌众,弹尽援绝,不得不暂率所部北进于娄山关及长岗山之线待援。现 

  匪之主力在遵、湄等处。担部正整顿补充中。查共匪为全国公敌,此间军民等早已具杀敌决心,山河 

  可残,壮志不磨。谨电告明,伏乞睿察,并请中央早颁圈剿明令,期于一致进行,以达早日歼灭之效。 

  果然通电一般,侯之担把这份颠倒黑白、假报军情、邀功委过的电报,加急发给了南京的林森、汪精卫、蒋介石、何应钦,以及各地军事首要张学良、何成浚、何键、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刘湘、龙云、王家烈等,其中“特急”的一份是拍发给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参谋团主任贺国光的。电报发出的第二天,侯之担便带随从奔了重庆。 

  侯之担到重庆一见贺国光,便照“通电”的调子诉说了一番。贺国光说:“老兄既然来了,也就不必走了。”侯之担开初还以为是对他的宽慰和关照,待到把他送进一家独门独院,并有一个班在门口看守,第二天又看到了贺国光发给蒋介石的电报,电报说:“查侯之担迭失要隘,竟敢潜来渝城,已将其先行看管,听候核办。该部善后事宜,已由刘总司令湘负责处理。”侯之担才知道自己已经入了牢笼。 

  消息传到桐梓,桐梓便有民谣说: 

  侯之担,侯之担, 

  飞了鸡,打了蛋。 


 
 
 

 
 
  
 
 
 
第九回 王稼祥力促遵义会 周恩来举荐成大功 
第九回 王稼祥力促遵义会 周恩来举荐成大功


  

  话说中央红军进入遵义城区以后,全军上下,欢欢腾腾。红军从诞生的那天起,还不曾在遵义这样的中等城市落过脚。战士们纷纷走上街头,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红军总部还在城南广场上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朱德、毛泽东亲自到会讲了话。连日里,成立了遵义革命委员会,刘伯承兼任遵义警备司令,工人武装纠察队也组织起来了。遵义城里,一派“瑞金景象”。 

  其时,敌情也有了很大的缓和。驻湖南邵阳的何键,仍为“追剿军”总司令,但他率领20个团到常德地区同2、6军团作战去了。四川刘湘的部队在川南长江一线,一时搞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入黔。广西的桂军调了一个师进驻黔南都匀地区,不再北进。白崇禧在桂林的一次记者招待会的舞会上,私下里对人说:“有薛兵团10万大军入黔对付共匪3万之众,料必足矣,桂军只须敲敲边鼓可也。”就是这个薛兵团,红军当面主要之敌,此时也驻扎贵阳地区,不敢轻进。1月5日,薛岳致电蒋介石,请求在贵阳整饬军备,说是“共匪窜集黔北,即就桐梓、遵义地区暂事喘息,抑或转窜川南,尚须待证。谨就管见所及,窃为嗣后进剿策划,有待川、滇、黔军协力之需求,尤以重庆、桐梓、遵义、贵阳交通之掌握,与本路军所依托贵阳策源地之整备实力为急务;否则大军再事远涉,后方联络线日益伸展,恐功亏一篑,遗无穷忧虑……”云云。 

  由于敌情的缓和,又有前几次会议(通道、黎平、猴场)的基础,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审查黎平会议决议是否有当,时机已经成熟。但是,议案一提出,便有着开与不开的斗争。开会的议案最早是王稼祥提出来的。他首先找到张闻天,谈了毛泽东的主张和自己的一些看法,说:“该开会解决问题了,不能再拖了。”张闻天满口赞成,说:“我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是个时机。”王稼祥回头又找毛泽东,说:“既然要开会,你就得把你的主张都端出来啊?”毛泽东说: 

  “我嘛,老一套而已。不过,讲还是要讲一讲的。” 

  王稼祥虽说只是政治局候补委员,却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在党内军内都是有说话的地位和条件的。他把问题提到周恩来面前,周恩来连说“好,好,好”。周恩来是“三人团”成员,实际上他比谁都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央“三人团”,无论在理论修养上,策略水平上,领导能力上,还是在组成方式上,都不足以领导中国革命到达胜利的彼岸;宁都会议以后,完全排斥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此,尽快召开一个有规模的会议,充分深入地总结一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工作,及早克服当前中央领导的某种怪异状态,是他求之不得的。他赞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