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浴火重生大同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孙中山决心已下,立场毫不动摇,于是国民党两大巨头便在会场上发生了公开争执。与会众人慑于领袖权威,大多默不作声。黄兴一气之下,竟然拂袖而去。

    
天津港码头上,孙黄两人依依惜别。孙中山面容憔悴,苍凉道:“同盟会成立以来,不论局势如何艰危,你我都是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如今革命成功了,孙文却留不住你了。”黄兴目视远方,沙哑道:“先生的做法黄兴不能赞成,但是黄兴从来没有怀疑过先生的人品。这些日子我思前想后,国民党可以没有黄兴,但是不能没有先生。我如果留在国内,难免要为小人利用,使我党走向内部分裂。黄兴——不得不走!”

    巨轮缓缓离开码头,渐行渐远,终于消逝在水天交际之间。孙中山依然如岩石般凝立着,直到日落西山。

    
国民党内威望资历足以与孙中山比较的,只有黄兴与宋教仁两人。黄兴出走海外,为的是避免党内分裂。可惜事与愿违,孙中山虽然可以利用其个人威信暂时压制住党内的反对派,但国共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非两党巨头的争斗,而是两大政治利益集团的矛盾。

    
事实上,孙中山坚定不移地走亲共路线,已经触动了国民党内大部分人的利益,军政分立更加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本来黄兴是替代孙中山的最佳人选,可是黄兴走了;宋教仁也是一个理想人选,可是宋教仁是孙中山亲共路线的忠实追随者。于是——

    
1914年3月20日晚10时,上海。临时参议院议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宋教仁出现在沪宁火车站上,即将搭乘火车返回北京。黄兴出走后,身为国民党三大巨头之一以及孙中山的坚定拥护者,此刻的宋教仁已是国民党内外公认的总理接班人了。

    
这次宋教仁是奉孙中山之命南下,视察各地军政分立的推进情况。初到江南之时,就收到了一本附着匿名信的空白支票,信中称此票可以自由签发,绝不退票。宋教仁自然明白支票主人们的用意,只要他改变立场,不仅可以得到巨额金钱,还能得到反对派的全力支持,甚至有希望直接取代孙中山在党内的地位,这本支票只不过是颗小小的探路石。宋教仁作为一名矢志不移的革命家,自然不会为其所动,当着众人就把支票销毁了。

    
在其后的视察中,宋教仁铁面无私地执行中央政令。所到之处,对不遵党纪的地方大员毫不留情,以总统特派员和中执委的党政双重身份,临机处置了十多起省府与督府之争。此刻已是回京复命的时候了。

    
车站上有专供贵宾使用的接待室,宋教仁和送行的人们在室内稍作休息后。10点40分,吴仲华来请宋教仁上车。吴仲华引路,依次行进的是拓鲁生、陈劲宣、宋教仁、廖仲恺等人,鱼贯走到入口的剪票处。当宋教仁伸手去取收票员剪过的车票时,一声枪响传来。

    
几乎在枪响的同时,宋教仁用手捂着腰间,身体摇摇欲坠,大声叫道:“我中枪了,有刺客!”众人闻言大惊,一下子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宋教仁身上。却不知远处有一个穿着黑呢军装的矮汉子,已经从人群中挤出,不顾一切地夺路狂奔了。

    
枪响前的一刻,另一批送行人员于右任等人正匆匆赶近月台,行进间听到枪声,连忙跑步到了入口处,恰巧看到宋教仁中枪。只见他一手扶着右腰,一手扶着身边的吴仲华。立刻被吓得面无血色,喊叫着围拢过去。

    
数秒钟之后,于右任首先镇定下来,急促道:“现在一方面要追捕凶手,一方面赶快送入医院,我去找车子。”说着跑向车站外的停车场,找到了一辆汽车,众人七手八脚把宋教仁扶上车。留在原地的送行人员则负责指挥警卫追凶。

    
汽车一路急驶,开进了靶子路上的沪宁铁路医院。这时宋教仁的神志还相当清楚,用力把于右任的头拉近自己胸口,喘息道:“我痛得很,恐怕活不下去了,现在有三件事情奉托你:1所有在南京、北京和东京存的书,全部捐入南京图书馆;2我家很穷,老母尚在,我死后请各位替我照料;3请各位继续奋斗救国,勿以我为念放弃责任。”于右任等人含泪答应。

    
宋教仁入院后,全院上下极其紧张,立刻组织最好的专家医师急救。会诊结果认为,病人伤势非常严重,必须马上开刀。为尽量争取时间,12时30分推入手术室开刀,用钳子从小腹内取出子弹后,发现子弹有毒,虽然流血不多,病人却十分痛苦,呻吟辗转,凄苦之情惨不忍睹。午夜2时,院方再次集中五名外科医生开刀,清洗缝补肠道,取出了残留的食物和污血,然后缝合上创口。其间宋教仁几度昏迷,不过神智还算清楚,反复说道:“我为调合党内矛盾费尽了苦心,可是一般人民必然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真死不瞑目。”

    
22日凌晨,宋教仁病情恶化,手脚冰冷,双眼直勾勾盯着天花板,口中却不停说道:“我们要集中全国力量一致对外。”到4点多钟时,已经不能发出声音,只用黯淡的眼神环顾着四周,对众人依依不舍。

    
于右任、廖仲恺、范鹤仙等人围在病榻旁,于右任在他耳旁大声喊道:“钝初,我们会照料你的一切,你放心去吧!”宋教仁用力睁开眼睛,眼中泛起泪珠,慢慢地,吐出最后一口长气。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卓越的政治理论家,一代英豪,就在他高才英年,如日中天的时候,不明不白地与世长辞了。年仅34岁。众人伏尸恸哭。于右任捶胸跌足道:“我不甘心,我真不甘心呐!”

    
当日,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发布通告:“本党宋先生之丧,全体党员缠黑纱志哀。”远在北京的孙中山悲痛欲绝,严令共和国警察部和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全力追查凶手。消息传到刚抵德国的黄兴耳中,黄兴悲愤之余,联络党内其他同志,以宋的生前朋友身份致函上海警察厅,如果拿获正凶,他们立即赏一万中元作为酬劳。

    与此同时,上海闸北巡警局、上海县县长各自发出悬赏,都是抓住凶手者赏一万元,通风报信因此拿获者,赏五千元。地方检察厅、沪宁铁路局也都发出了赏格。

    
消息传入民间,整个上海市都为之震骇,群情激愤,素不相识的人们一批批自发赶到沪宁铁路医院问讯。噩耗正式发布后,医院门前更是车马喧阗,吊唁者络绎不绝。第二天灵柩移往上海军管会时,前来送行的有几千人,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道路阻塞,但气氛严肃静穆,莫不为之哀悼。一路祭者不绝,吊客之多,秩序之整,观者之挤,可谓盛况空前,人们目睹遗像无不肃然起敬。

    
此后,两万多人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追悼会,挽联挂满了整个会场四周。孙中山亲自致悼词,中国共和党代表石铮、中华总商会代表盛宣怀、海军总司令代表杨林、各民主党代表、各大学代表、国民党各地支部代表等依次在灵前鞠躬。期间风云变色,天地阴沉,突然下起蒙蒙细雨。与会者无不唏嘘感叹,谓为天泣。

    
在北京召开的哀悼宋渔父先生大会上,有二千多人到场,其中还有日本、法国人。陈家鼎、程家柽、日本和法国的来宾等都发表了演说。其他许多地方分别举行了追悼会。各大报纸更是连篇累牍报道宋教仁遇刺的噩耗,举国哀悼。不同政见的人异口同声,一致称宋教仁为大政治家,对他的被刺表示了极大的悲痛和愤慨。

    
宋教仁遗体国葬于上海江湾,出殡时由吴铁城等乘马前导,极尽哀荣。孙中山亲笔题写了一副极沉痛的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政流血,公真第一人!”墓地在上海闸北,为表示纪念,称作宋园。墓前塑造了一座铜像,作支坐侧思状,下面为石座,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渔父”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呜呼!”

    
宋教仁遇刺案,使得早已是风雨欲来的中国时局,更显扑朔迷离。这也是新生的中华共和国最耸人听闻、触目惊心的事件。一时间,宋教仁为什么被刺?是什么人行刺的?其幕后主使者又是什么人?各有说法,各种谣言不胫而走。不过最具有可信度的只有两条。

    
一是说国民党内讧,众所周知的是宋曾经与孙中山、黄兴以及国民党内一部分人政见相左。如南京政府时代,宋坚主责任内阁,而孙中山则坚决不作没有实权的总统,力主总统制;国民党的改组,宋的策划和贡献很大,因而成为党内第二号领导人,许多人对他很不满。

    
第二种说法是共和党干的,宋教仁充满激情,才华横溢,领导下的国民党又是中国第一大党,自然威胁到共和党的存在。这种言论很具有煽动性,进一步激化了许多国民党人的排共情绪。

    众说纷纭之际,一个精心策划的巨大阴谋即将浮出水面。
第五集 第七十五章 挥泪斩将
    一

    
黄兴出走,宋教仁遇刺,国民党三巨头顿失其二,这不仅使国民党内矛盾进一步激化,也加深了国共两党之间的裂痕。可是同时,却造就了一颗光芒四射的政治明星——段琪瑞,陆军部现任次长。

    
粗看起来,段琪瑞在国民党内资历甚浅。不过在普通民众眼里,他却是位家喻户晓的共和国功臣。这个曾为袁世凯臂膀的北洋旧军阀,凭借其年前的精彩表演,和一些人的刻意炒作,摇身一变,成了誉满中华的共和志士。

    
之所以将段琪瑞推上前台,其实正因为他在党内资历太浅。既无门又无派,也不是孙中山早期革命时的核心人物,所以他比绝大多数国民党宿老少了许多顾忌。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