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署日期为“1938年1月9日,汉口”。据此,这封信的月份应为1月。
(六) 1938年2月8日自南昌
风兄:
信收到,我们那个“土包子”勤务员寄了个冤枉的航空信一块多钱,实在气死人!你对我说的话很严正,我很接受,那稿子既然寄来了,适夷兄又催了几次稿,问他要不要。要就请转给他吧!并叫他发表时剪一份给我!我继续寄上的《我认识这样的敌人》不知收到没有,这一篇是我想至少比江阴炮台的那篇充实些。一笑!
我过去常常想把一些写过而未满意的稿子重写,这个想头是不对的,最少使自己老是觉得旧题材很可留恋,而放松了新题材的发掘了。
奚如兄望你多多催促他一下呵! 他到了汉口如果不写是千万不应该的。前寄上的剧本后来觉得放在伤兵肩上的担子太重些,喘不过气来的样子,望你代把题目改改(已取得作者同意),最好能强调军民合作的那一点,不知你以为如何?祝好!
(“第七连”的稿费当然不必寄。)
东平
二月八日
胡风原注:这里说的“对我说的话”,不记得了,也不记得是对哪一篇。剧本是吴晓邦的歌舞剧,没有发表。
这信是他参加新四军到南昌以后寄来的,这以前应该还有信。
晓风补注:“奚如兄”,在《希望》刊出时作“其尔兄”,此次依原样改回。以下诸信均此。吴奚如 (1906~1985),胡风和东平在左联时的朋友,作家。“其尔”为其笔名之一。当时为周恩来的秘书之一。
胡风日记中有以下记载:“1938。1。21。访奚如,碰见他和东平在路上走,东平今晚去南昌”(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东平前往,在战地服务团做宣传工作);“1938。2。3。复东平”;“1938。 2。8。访奚如,送我一张和东平合照的相片”(此相片现佚);“1938。2。9。得东平信”。
《我认识这样的敌人》发表于1938年2月16日出版的《七月》第9期上,文后署“1938。1。 28。南昌”。
(七)1938年2月13日自南昌
谷非、奚如二兄:
奚如兄的信收到,太夸张了,真使我不舒服。但你们的鼓励的意思我是深深领会的,而且我真的在快活中,在兴奋中,在勇往直前中。我希望奚如兄不要常常用我和他作对比,他的特长是我所没有的。在写作上,我的热情也许比他高涨一点,但旁的工作我已经留下不少空白了!事情实是难以两全的,我想这也并不是一个大不了的大问题,我们今后多写少写都还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中国正在急激演变中,抓得太多是要失掉的。现在的片断的新闻文章发表太多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而重要的是抗战胜利之后如何把中国抬进“艺术的宫殿”里去,对于这,我们今后无论在如何困苦的处境,都非有充分的准备不可,我理想中的将来的文学健将,你应该是非常强健的英勇的一个,希望你不要抛弃这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中国交给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目前我切望着读你的文章,虽然我们不希望有何大收获,但最少几位什志报纸的编者和读者在期待着我们,我们应该多尽一点任务,尤其是一般的新闻记者都还未做到恰到好处,而需要我们迅速地去补充这个岗位的时候。
我的工作问题昨日和项英同志谈过了,决定了。他很能了解我个人的工作特质,允许我在工作上取得一个较为活动的方式,以保持相当的创作活动的余裕。将来一加上火线,我也有正规工作,就是到各支队中去采访消息,在这工作上是和服务团的通讯科发生联系的,这样已经非常切合于我的理想了。
你们说的好文章大约是指《我认识这样的敌人》吧? 《马古六》不知看了没有?依我自己觉得,《马古六》应该是最好的,希望风兄能抽空为我看看,而且还是希望能在《七月》正式的文学什志发表,在《新华报》斩头断胸地发表是不大愿意的。上海什志公司四元一千字的稿费是否有我的份呢?请代询一下。 祝
健康!
我的工作请代转宣同志。
合订本送我一本如何?
弟东平顿首
二月十三日
晓风补注:胡风1938年2月17日日记中记有:“得东平信,是写给我和奚如的。”所指应为此信。
“谷非”为胡风在左联初期用的笔名;《我认识这样的敌人》于1938年1月28日写成在南昌,后发表于《七月》第二集第3期(1938。2。16。);《马古六》胡风没有发表它,原因参见第十信的胡风原注。
(八)1938年2月17日自南昌
风兄:
信收到,六、七期《七月》也收到,谢谢。
我来此后产量颇受生活影响,情绪躁急,开头每不易完成,正在努力克服中。我想日内或有新作寄上也不定。我急于出集子大半是为了钱的缘故,我的老五苦得要命。真实印书如不审慎,贻害非浅,你的话当然很对,那么就慢些吧。近来坊间发现乱编丛书甚多,请你注意“保卫”作品,不要让人乱编为盼。《七月》无论如何是非使它更充实不可的,你的新的创造精神非常充分,这点也激励了我,我一定要拼命多写一些,不过要时时得到好作品有些不容易吧了,这的确时时刻刻都是苦恼着我的。
周行的信看到了(是从香港来的么?),他是故友黄汉 ,曾在申报读书问答与柳湜同事,后来到广西去有托派嫌疑被赶,我也因此和他远离,对他表示斥责,不通讯已久了。他这信写得很严正,俨然是一种很正确的态度,我看他有要求我从新了解他的意思,所以他故意说得特别严正些,他的话当然是对的,但也有毛病,前信已经写明了。不知你能否同意我的意见?如有不妥之处,望你代为修正。今早已去信增加一点,现在又觉得须再加一点:
此段请接上今早寄上的一段的尾末(即“关于作家与生活”之尾末)。
总之,作家的生活固然重要,作家对于自己的事业的把握也同样重要。在抗战中成为一个好作家,是不会变成中国人以外的另一人的。是不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而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也只好不能成立。
谢谢你,烦劳你把这一点加上去吧!
奚如兄望你时时推动他,他的材料一定很多的。杂文我很难得写,我的火气太旺,写杂文是很容易开罪人的。祝康健!
他们走后,你一个人太忙了!
弟 东平 顿首
二月十七日
对于《给予者》的话使我很不满足,有空望来一信。
胡风原注:他要把作品编印一本,我劝他慢一点。他回答周行的文章也发表了。我对《给予者》说了什么话,记不得了。
晓风补注:此信第三段中“黄汉”的“汉”一字,“托派嫌疑”的“托派”二字,“表示斥责”的“斥责”二字,在《希望》刊出时均作“X”和“XX”。此次依原样改正。“老五”即东平妻吴笑,原为他寡居的五嫂。
“周行的信”指周行在《七月》第8期(1938。1。31。)发表的《关于〈在抗日革命高潮中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与东平商榷。胡风在《七月》第9期上的“七月社明信片”中提到:“在第7期,发表了东平底《在抗日革命高潮中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产生?》,那里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但同时在他的解答里面也包含了一些缺陷。那缺陷,在座谈会记录《抗战以来的文艺活动动态和展望》里,在胡风底《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文艺形式》里,是有了部分的解答的,但因为问题的重要,我们还是作为‘讨论’发表了。果然,马上来了周行先生的反响,而且是使问题走向正确的方向的反响。希望作家注意这个问题,注意关于这个问题的已有的论点的空隙”。后来,东平特于2月 16日写了给胡风的公开信《并不是节外生枝》,予以回答,胡风将它发表于《七月》第10期(1938。 3。1。)上。此信后半段所谈即此事。
(九) 1938年2月28日自南昌
风兄:
前各信谅收到,近来好么?念念。我来此地后写得少了,真是失败。我们服务团的同志真要命,整天唱歌,噪嚷,大笑,作毫无意义的音响,像一个动物园,弄得我头晕,最近想逃到部队里去。我的工作是自由作文,可以随便到部队中去。一个新的小说还未完稿,正在拼命苦斗中,我想不久定可以寄上。短稿和“诗”收到了吗? 奚如兄写得多么?我的意见要用我的行动去表现,我企图既不放弃工作,又能写得挺多。我现在完全为实现这企图而苦斗,如果这企图成功,证明我对作家多生活多写文的要求是正确的,否则,那就是过高的要求。
《少年先锋》要来了一份,看来还好,是(不)是你前次提到的那个呢?原来就是这么?
祝康健!
弟 东平 上
二月廿八日
晓风补注:“一个新的小说”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十) 1938年3月5日自南昌
风兄:
《七月》九号五本,信及十元均收到,谢谢。关于《马古六》你的批评是确当的,我想,这些地方妥当是不十分妥当的,但也许不关重要吧。江浙、满洲都是在以为不关重要中写出来的,但是你最看重这些,从此以后,一点稍为不负责任的嬉皮笑脸的态度也不准有了,我愿你永久用这严肃的态度对我!那稿子请你代为保存,诗既然有毛病应以不发表为好,不过敌机屡次来袭南昌,皆被我们强大的空军击退,南昌安静了,热闹了,人民生命有保障。我有好几天充满着抗日胜利的骄傲和快乐的心境,所以那样写的,不想是失败了。这个是不好玩的。信,只是把自己的面目弄清楚些而已,能如此不再想唠叨了。《星期文艺》给人印象很好,是忙不能继续吧,太可惜了,交给奚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