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对进口的转基因生物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还要进行标识,还要提供资料,你所有这方面涉及的有关资料,要提供给进口的国家。这里面还提出来了责任与赔偿,发生的环境灾害或者对人体健康产生危险以后,它要有个说法,国家之间要有一个协议,就是怎么来赔偿。

    下面我就讲一下转基因生物它是不是安全?它的食品是不是安全?

    首先我讲一下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的标准。现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比如说美国或者是OECD经合组织国家,从1993年就提出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实质等同性原则。就是你看这个转基因生物是不是安全,就看它跟传统的非转基因产品的区别比较。如果食品的成分大体上跟传统的食品基本相同,它就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很多专家对这个原则发生质疑,认为就是说不仅仅是对主要的营养成分来评估,而且需要对每一种都要进行常量的和微量的营养元素、抗营养元素、植物内毒素、次级代谢物以及致敏原等基本浓度要进行分析,才能够说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过去的实质等同原则,还是值得怀疑的。

    还有好多专家在过去几年当中也做过很多的研究,转基因生物到底是安全还是不安全的?大家就认为转基因生物有风险,它的风险有这么几个来源。一个,基因破坏了或者不稳定性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者慢性的中毒,就是毒素。第二个,就是外来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带来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还有一种风险就是转基因产品的营养成分变化了,可能使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另外,转基因生物不能够确定它的安全。它的因素有,一个是资料不全,或者未知因素比较多。现在有些生物技术公司,它提供的资料不全,它认为是一种知识产权要保护,不能把一种商业秘密给别人知道,所以这个评价本身就不全。第二个就是一些方法,探寻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受限制。还有检测手段限制以及短期性,现在才有几年,转基因生物有没有安全性问题,风险,它要一个长时间的,不仅仅是说这几年就能决定的,所以有这些考虑的因素。

    那么过去这几年当中,是不是已经发生了不安全的事件了?我下面就介绍几个事件。这几个事件是发生了,但是也不一定就是肯定的,因为有很多人还提出质疑。有这么几个事,一个是巴西豆过敏事件,这个事没有质疑的,这肯定是个事实。1996年把一种巴西豆基因转入大豆里面,导致部分人过敏,后来这个计划就放弃了,就不再做下去了。1998年英国转基因的土豆实验,用转基因的马铃薯连续喂大鼠,大鼠的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在当时是轰动全球的,但是后来到1999年的时候,也有不同意见,说它有些方法以及统计,各方面是有问题的,也提出了质疑。另外,2002年英国对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有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而后在小肠的肠道细菌里面检测到转入的基因DNA残留。因为在转基因的时候,用抗生素做标记的。所以就认为如果吃了含有这种标记基因的食物,可能使肠道细菌或者是口腔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一种抗性,也提出疑问,这是食品方面。

    另外,还有发生了几件食品的污染事件。一个比较著名就是美国的星联玉米,就是Starlink这个玉米事件。这种玉米是1998年美国环保局批准商业化生产,当时批准它是用作动物性饲料,不是用于人吃的,因为它对人体有过敏,可能产生一些皮疹、腹泻什么的。但是到2000年的时候,发现这种玉米,在市场上有30多种玉米食品当中发现了有这种玉米的成分,所以美国政府就下令把所有的玉米都要收回。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美国药用转基因玉米,对大豆污染的事件。也就是有一家公司它是开发一种药物的,对病人吃的,不是普通的消费者吃的,是治病用的,也许对某一种病,艾滋病或者什么病吃这个药,把玉米当做一种药吃的。结果上一年种了以后,它没有根除。第二年种的大豆,第二年收获大豆的时候,把转基因的玉米也收在一起,后来就发现了污染了,整个大豆就污染了。所以美国政府下令把跟它混装的仓库里面所有的大豆都销毁,一共是100万的蒲式耳。这个事件说明污染是很容易产生,尽管说很明确的某些转基因的生物,它不是用于人的,或者说是用于动物的,还是用于药的。但是它很容易污染,很容易造成食品的不安全,这种隐患存在,这是我讲的食品。

    还有现在对环境的影响。1999年美国的斑蝶事件。把转基因的抗虫玉米的花粉撒在马利筋杂草上面,而斑蝶就吃这种杂草,吃这个叶子,就毒死这种幼虫。这种蝴蝶就是北美一种珍稀濒危动物,所以当时也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比较重要的,是2001年发现的一种墨西哥玉米基因污染的问题。《自然》2001年发表的文章,因为墨西哥它本身不种植转基因的玉米,它也有法规规定不允许种植,但是它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用做饲料。结果可能有些农民拿这个转基因玉米去种,种完以后就跟当地的玉米污染了,因为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这样玉米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受到污染,本地的玉米遗传结构受到破坏,所以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一个污染。这件事对中国有很大的启示。中国现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那么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很有可能转基因的大豆会对中国当地原产的大豆,发生遗传污染。所以,现在国家对转基因的大豆控制还是比较严格,不允许种植。

    但是刚才我说的这些事件,都受到一些从事生物技术的专家的质疑,这也是正常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人千辛万苦地开发一些品种,一些成果,发生了一些问题,他们也是不太喜欢别人来说三道四,他们也提出了很多的疑问,当然这些疑问本身也是有根据的疑问。我自己觉得有个结论就是,由于现有科学研究和知识的限制以及时间的限制,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危害呢?一时还难以断定,需要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要由时间来检验,现在匆匆地来说有害或无害,恐怕也为时过早。有些美国人就讲,我们已经吃五六年了,我们美国人是没有被毒死的,没有一个人毒死的。还有些欧洲人就讲,这个东西不能吃,有风险,所以两方面都比较极端。所以,我们要有个比较清醒的头脑,就是说它还没有完全有定论。那么在没有定论之前,全世界就形成一个共识,什么共识呢?就是在充分科学依据之前,应该采取“预防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地评估、预防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环境还有对人体健康带来的潜在的风险。

    那么对消费者来说,它应该就给予消费者对它的食品知情权、选择权。现在没有定论,政府也不能说叫你吃或者叫你不吃,那么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你应该知道你吃什么,你自己可以选择你愿意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应该让消费者来决定这个。

    由于有不确定的风险,由于采取了预防原则,所以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标识,就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欧盟15国是用了强制性的标识制度,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超过0。9%就一定要标识,并且欧盟制定的法规还有一个叫做traceability,就是可跟踪性。你这个产品,在货架上的食品上面标签要讲清楚,你从哪来的,原来转的什么基因,这个基因的供体、受体、载体是什么,它都要讲清楚。从刚开始,哪来的,都要有个系列的,你可以跟踪、追踪。有很多国家,像挪威、瑞士这些国家都控制得比较严。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是要实施标签。南韩是我们的亚洲国家,是从2001年3月份就开始标签,它的要求比较松,它是转基因的成分超过3%就要标签,如果你不标签的话,查出来的罚你1000万韩元,或者是坐3年牢。还有日本,日本是5%,日本比较松,是全世界最松的一个标签。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他持有什么态度?日本人做了一个调查,2002年做的调查,80%的日本人对现在的标识不满,认为5%的标签太宽松一点,应该严格一点。德国70%的农民不愿意种这个,种了这个以后它卖不掉,欧洲不喜欢吃转基因的东西,所以他不种。广州的消费者调查,这个工作在广州中山大学,也是在“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资助下面做的调查。有87%的消费者要求要有知情权,80%人要求标识,表达这么一个声音。但是很多人,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转基因食品,说明公众对转基因方面知识比较少。

    另外,我再介绍一个雀巢的事件。雀巢公司的产品被媒体爆光,说它检测出来的产品里面有转基因的成分。媒体用的数据也是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他们委托的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生物技术公司来检测的。检测了以后,媒体就批评雀巢公司是双重标准,因为雀巢公司在欧洲承诺,所有的食品不含转基因成分。因为它在中国检测出来了,所以互联网上就讨论,大家对它批评,据说有5000多人跟进网上讨论。这个就说明转基因食品公众还是比较关心的。

    下面,我想讲一下中国方面。我想农大学生都知道,中国实际上,在国际上生物技术、转基因方面水平并不低,除了美国、日本、德国,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以外,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那么中国开发研究的实际上总共有50多种植物在做转基因的(研究),动物方面也有,还有鱼也在做,包括粮食作物。这有一个数字表明,从1997年到2001年底,农业部一共受理了转基因生物的申请有587项,申请做一些环境释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