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7-伤寒括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腹重痛。便数如淋。皮肤甲错。腹皮肿急。脉滑而数。为肠痈。胃脘大痛。人迎脉盛。 
胃脘痈也。但无头痛。项强。与伤寒异。 

卷上
内伤外感辨
属性:内伤外感。颇相疑混。误治必死。极当详辨。外感则人迎大于气口。内伤则气口大于人 
迎。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 
就温暖即解。外感恶风。乃恶一切风寒。内伤恶风。惟恶些小贼风。外感症显在鼻。故鼻塞 
不利。而壅盛有力。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外感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 
先轻而后重。内伤元气不足。故出言懒怯。先重而后轻。外感头痛。常常而痛。内伤头痛。 
时作时止。外感手背热。手心不热。内伤手心热。手背不热。若内外相兼而病者。尤当细辨 
。以内症多者。是内伤重于外感。补养为先。外症多者。是外感重于内伤。解散为急。此东垣 
未发之旨也。 

卷上
治伤寒宜早
属性:仲景曰。伤寒初起。实时求治。凡作汤药。不避晨夜。医之稍迟。病即传变。必难为力 
矣。凡作汗药。虽言一日三服。若病剧者。半日中可尽三服。一日一夜。当时时观之。如救焚拯 
溺。不容少怠。 

卷上
视伤寒宜详
属性:凡看伤寒。自顶至踵。最宜详察。一有不到。错误匪轻。仲景云。观今之医。各承家技 
。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剂。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 
。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明堂阙庭。尽不见察。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嗟乎 
。业已称医。人之司命。孟浪至此。乌乎可哉。 

卷上
辨成氏再传之讹
属性:伤寒传经。自表入里。由浅渐深。故六经以次受之。六经传尽。无出而再传之理也。太 
阳为三阳。最在于外。阳明为二阳。在太阳内。少阳为一阳。在阳明内。此三阳为表也。太阴为 
三阴。在少阳内。少阴为二阴。在太阴内。厥阴为一阴。在少阴内。此三阴为里也。皆由内 
以数至外。故一二三之次第如此。一二日始于太阳。二三日传于阳明。三四日少阳。四五日太阴 
。五六日少阴。六七日厥阴。此论其常耳。若论其变。或间经。或越经。或始终一经。不可 
以次第拘。不可以日数限也。大抵传至厥阴。为传经已尽。不复再传矣。乃成氏云。六日厥 
阴为传经尽。七日当愈。七日不愈者。再自太阳。传至十二日。复至厥阴为传经尽。十三日 
当愈。十三日不愈者。谓之过经。其说谬矣。善哉马仲化曰。自太阳以至厥阴。犹人从户外 
。而升堂。而入室也。厥阴复出而传于太阳。奈有少阴太阴少阳阳明以隔之。岂有遽出而传 
太阳之理乎。仲景太阳篇云。太阳病。头痛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 
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言始终只在太阳一经者也。故太阳篇曰。发于阳者七日愈 
。阳数七故也。若七日不愈。欲再传阳明矣。当针足阳明。迎而夺之也。试玩行其经尽。不 
曰传其经尽。则仲景之意。显然矣。成氏误认行其经尽为传遍六经。乃有自太阳再传之说耳 
。或问曰。霍乱篇云。十三日愈者。经尽故也。此非六日传遍六经。后六日再传经尽。十三 
日当愈者欤。仲景云。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当下之。此非十二日传尽。十三日不愈为 
过经者欤。答曰。经尽者行其经尽之谓也。如太阳受病于一日。至七日为行。太阳经尽之例推 
之。则诸经皆可屈指而期矣。阳明受病于二日。至八日自愈者。行阳明经尽也。少阳受病于 
三日。至九日自愈者。行少阳经尽也。四五六日至三阴经。次第至十二日愈者行厥阴经尽也。十 
三日大气皆去。精神爽慧之期。故曰。过十三日以上不间。尺寸陷者大危。何尝有再传经尽 
。谓之过经之旨哉。详考仲景所谓过经。或言过太阳经成里症者。或泛言过经者。阳明篇曰 
。汗出谵语燥屎在胃此为风也。过经乃可下之。谓燥屎在胃而谵语。风邪在表而汗出。须过 
太阳经无表症。乃可下之。此言过太阳经成里症者也。果如成氏十三日再传经尽。谓之过经。 
则燥屎在胃。必待十三日乃下乎。于此条则注曰。过太阳经无表症。乃可下之。则自相矛 
盾矣。霍乱篇曰。下利后当便 (音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 
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此泛言过经者也。何尝有再传经尽。谓之 
过经之旨哉。蕴要祖成氏之说。其过经不解例曰。经言十三日不解。谓之过经。仲景实无此 
语。误以成注为经矣。千古承讹后学聋瞽。故表而出之。 

卷上
六经七日病愈论
属性:六经以次受病。其愈皆以七日为期。王叔和曰。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不加异气者 
。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小歇。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 
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 
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精神爽慧也。此论本于素问从来注疏。不能无误。请更疏之。不两感 
者。非表里双传也。更不传经者。邪在此经更不传彼经也。不加异气者。不复感寒。感风。 
感温。感热。感湿。而变为他病也。如是则可以期六经病愈之日矣。太阳篇曰。发于阳者。 
七日愈。以是计之。乃知六经之病。自一日受者。七日当衰。二日受者。八日当衰。故七日邪 
在太阳。不传阳明。更无变症。则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二日传阳明。更不传变。至 
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歇。三日传少阳。更不传变。至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四日传太阴。 
更不传变。至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五日传少阴。更不传变。至十一日少阴 
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六日传厥阴。至十二日。厥阴病衰。头痛少愈。大气皆去精神爽 
慧。明乎此。而上章成氏之误。不辨自见矣。 

卷上
仲景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论
属性: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医者但能诵之。欲条分缕析以实其数者。 
未之前闻也。余考太阳上编六十六法。中篇五十六法。下编三十八法。阳明篇七十七法。少阳篇 
九法。太阴篇九法。少阴篇四十六法。厥阴篇五十四法。来病篇二十法。霍乱篇九法。阴阳 
易。瘥后劳复篇七法。又据旧本太阳中篇不可汗六法。移在条辨十五篇内。共得三百九十七 
法。太阳篇七十三方。阳明篇十方。少阳篇一方。太阴篇二方。少阴篇十四方。厥阴篇六方 
。霍乱篇三方。阴阳易。瘥复四方。共得一百一十三方。统而论之。方者。定而不可易者 
也。法者。活而不可拘者也。非法无以善其方。非方无以疗其症学人先以方法熟习之。后以 
方法融会之。则方可以随时变。而不逾仲景之法。法可以随症立。而不外仲景之方。由是则 
超于方。亦方也。逸于法。亦法也。若拘拘于一定之轨则。而不思变通。不惟胶柱鼓瑟。抑 
且浩漫靡穷矣。 

卷上
陶氏辨差认十六条
属性:非时感冒。误作伤寒。(非时者四时不正之气伤寒者冬月杀厉之气)直中阴经。误作传经 
热症。(稍辨伤寒者即无此误也)夹阴伤寒。夹阴中寒。误作正伤寒(夹阴者因房劳肾虚必有足冷 
脉沉之异)内伤于寒。误作外伤寒。(内伤生冷法当湿中外感寒邪理宜发表)如狂之症。误作发 
狂。(蓄血症每见如狂而发狂者热邪深重也)血症发狂。误作湿热发黄。(腹满小便利此蓄血 
发黄也色如烟熏一身尽痛小便不利此温热发黄)蚊迹。误作发 。(发 多见于胸腹蚊迹只 
见于手足脉洪大烦躁昏愦先红后赤者 也脉不大安静清爽先红后黄者蚊迹也蚊迹因肾虚误服 
凉药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动少阴血。误作鼻衄。(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血从口鼻出名 
下厥上竭者死鼻衄不过火邪熏肺耳)谵语。误作狂言。(谵语者数数更端狂言者叫号怒骂)独 
语。误作郑声。(独语者无人则言郑声者频频谆复)女劳复。误作阴阳易。(女劳复者愈后交 
合也阴阳易者女病易于男男病易于女也)痞满。误作结胸。(不痛为满痛为结胸)哕逆。误作 
干呕。(哕者呃也干呕者有声无物也)并病。误作合病。(合病者二三经齐病也并病者一经未 
尽又过一经之传)正阳明腑病。误作阳明经病。(府病在里宜下经病在表宜汗)阴躁。误作 
阳狂。(阴躁脉沉足冷冻饮料水不下咽也阳狂脉实大渴饮水) 

卷上
察色法
属性:青属肝木。主风。主寒。主痛。面青唇青。舌卷囊缩。急温之。青而黑。青而红。相生 
者吉。青而白。枯燥者死。赤属心火。主热。太阳面赤。当汗。阳明面赤。恶热不恶寒。便闭谵语 
。可下表里俱热。燥渴脉洪。未可下。少阳面赤脉弦。小柴胡和之。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 
热。面赤。四逆汤加葱白。此阴寒逼其浮火上行。服寒凉必死。赤而青。赤而黄。相生则吉 
。赤而黑。相克则凶。 黄属脾土。主湿。黄而明者。热也。黄而暗者。湿也。 
黄而白。黄而红。相生则吉。黄而青。相克则凶。黄色明润。病将愈。枯夭者凶。白属肺金 
。主气血虚白而黑。白而黄。相生者吉。白而赤。相克者凶。黑属肾水。主寒。主痛。黑而 
白。黑而青。相生则吉。黑而黄。相克则凶。黑气自鱼尾入太阴者死。自法令人中入口者死 

卷上
察目法
属性:目明者吉。昏者凶。开目欲见人。阳症也。闭目不欲见人。阴症也。目中不了了。睛不 
和。热甚也。目赤痛者。阳明热也。瞑目者。将衄血也。白睛黄。将发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