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夜明帘。
温养
金翁姹女结亲姻,洞口桃花日日春。拾得一轮天上月,炼成万劫屋中珍。黄婆即是母之母,赤子乃其身外身。龙汉元年消息断,威音前面更何人?
脱胎
青天白日一声雷,撒手悬崖了圣胎。有眼如盲光烁烁,无绳似缚笑咍咍。黄金殿下千株柳,碧玉堂前万树梅。辜负鸳帏人寂寞,秦楼宴罢盍归来?
金丹
佛与众生共一家,一毫头上现河沙。九还七返鱼游网,四谛三空兔入罝。混沌何年曾结子,虚宅昨夜复生花。阿谁鼎内寻丹药,枯木岩前月影斜。
冲举
自从踏著涅槃门,一枕清风几万年。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啼鸟天。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
参同
道人家在海之南,来访庐山老万庵。露柱灯笼同请举,僧堂佛殿总和南。山河大地自群动,蠢动含灵共一龛。齑瓮里鱼淹未死,此香炷向活瞿昙。
水调歌头四首
一
金液还丹诀,无中养就儿。别无他术,只要神水入华池。采取天真铅汞,片饷自然交媾,一点紫金脂。十月周天火,玉鼎产琼芝。
你休痴,今说破,莫生疑。乾坤运用,大都不过坎和离。石里缘何怀玉,因甚珠藏蚌腹,借此显天机。何况妙中妙,未易与君知。
二
不用寻神水,也莫问华池。黄芽白雪,算来总是假名之。只这坤牛乾马,便是离龙坎虎,不必更猜疑。药物无斤两,火候不用时。
偃月炉,朱砂鼎,总皆非。真铅真汞,遇之不炼要何为?自己金公姹女,渐渐打成一块,胎息象婴儿。不信张平叔,你更问他谁?
三
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闲。一阳初动,玉炉起火炼还丹。捉住天魂地魄,不与龙腾虎跃,满鼎汞花干。一任河车运,径路入泥丸。
飞金精,采玉液,过三关。金木间隔,如何上得玉京山!寻得曹溪路脉,便把华池神水,结就紫金圆。免得饥寒了,天上即人间。
四
土釜温温火,橐籥动春雷。三田升降,一条径路属灵台。自有真龙真虎,和合天然铅汞,赤子结真胎。水里捉明月,心地觉花开。
一转功,三十日,九旬来。抽添气候,炼成白血换枯骸。四象五行聚会,只在一方凝结,方寸绝纤埃。人在泥丸上,归路入蓬莱。
未完待续,欲知后续情节,请登陆【yixia】,章节更多更新更快,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五十七章 论内丹学〃性命双修〃的思想 '加入书签'
(更新时间:2008…3…21 15:54: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从内丹学〃顺凡逆仙〃的角度看,儒、释、道三教都体现出某种〃返本还源〃的修养工夫,也就是谋求从我们这个有限的生〃命〃返还于无限的道本体〃性〃,从而使生命获得永恒与超越。〃从道受生谓之性,自一禀形谓之命〃1,人的〃性命〃与〃天道〃相贯通,通过内在性命的修证达成天道的超越,这可说是中国哲学的根本宗旨所在。人作为〃命〃是有限的,但人的有限的〃命〃却源自于那无限的〃道〃,〃命〃乃是〃道〃之〃命〃,于是〃命〃就有〃道〃之性,〃性起于道,形生于德〃2,这或许就是《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意义。人是即有限即无限的〃性〃与〃命〃的统一体,〃性命〃问题是一个永恒普遍的哲学问题。从古老的《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到今天人体科学探索人体(命)与精神(性)、人天大系统的奥秘,人类不是一直都在试图揭开永恒的〃性命〃之迷吗?著名道家养生学家陆锦川先生说:〃道家所说的修真修道,其实也是养生理论的发展,也是剖析生命及生存奥秘的性命之学……人类的生命仍然存在着至今犹不能为人们所认识的诸多奥秘,因此这一探索还远远没有完结,还需要后人作进一步的探险。〃3我们不仅要研究外面的物质世界的奥秘,我们更应该研究内在生命世界的奥秘,如果人类不能把握自身〃性命〃提升内在生命的质量,我们对外在物质世界的控制与占有又有什么意义呢?正是内在性命的探索方面,中国哲学具有不可磨灭的光辉价值,而道教内丹学对性命问题的探索又具有其独特性,在我们探索人类性命奥秘的征途上,深入研究、省思内丹学对性命问题的探索及解决办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性命问题在内丹学中非常重要,内丹学也被称为〃性命学〃。内丹学南宗述其〃性命之学〃的传承为:〃黄帝阐其秘则有阴符,柱下畅其旨则有道德;伯阳殚其蕴则有参同,平叔吐其术则有悟真,至是而性命之学发露无余矣,自后平叔授之,石得之。石授之薛道光,薛授之陈泥丸,而真人之道(按:指白玉蟾)乃授于泥丸先生者。〃4而张伯端《悟真篇》自序言〃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5,这是以佛道之学皆为〃性命学〃。《乐育堂语录》原跋称〃〃非阐明性命之学,无以唤醒群迷〃6,亦以内丹学为性命之学。其余如〃神仙之学,不过修炼性命返本还源而已〃7,〃炼丹之要,只是性命二字〃8,〃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9等等,内丹学文献中对性命问题的强调比比皆是,真可谓〃内外通来性命两个字,了却万卷丹书〃10。我们在本文中不是要研究介绍各丹家对性命问题的种种看法,而是综合研究内丹学性命问题的现代意义。
内丹学既称为〃性命之学〃,可见性命问题在内丹学中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心性论〃非常重要,儒释道三家都有一套完整的心性学说。内丹学的〃性命学〃也可以归入广义的〃道教心性学〃之中,但严格而言道教内丹学应该以〃性命学〃名之更为贴切,这可以显示道教内丹学〃性命双修〃的宗旨,突显出内丹学重视〃气〃、〃命〃的修炼的特色。事实上道教内丹学的〃性命学说〃有其独特性,和儒、释两家的心性学说有明显的区别,这与内丹学有一套系统的〃性命〃修炼工夫有关。儒家和佛教显教都只重心性修养的工夫,对人的身体缺乏关注,更没有对身心关系作深入的探索。在三教修道体系中,只有道教内丹学和佛教密宗对人体的身体气脉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工夫,人的身心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内丹学性命双修的体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道教内丹学中的性命问题〃属于较客观的学术研究,而本文则纯是我从现代角度对性命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与体会,可以不拘于文而作较为自由的展现了。
二
中国儒释道三教都是一种〃生命的学问〃,都是通过生命的自觉的修养而达于〃性命与天道为一〃的超越境界,因而也都可称为广义的〃性命学〃。儒家侧重于从〃道德〃入手,通过〃正心诚意〃〃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而达于〃万物一体〃的圣人境界;佛家侧重于从〃智慧〃入手,通过〃戒定慧〃的修持而达于〃真空妙有〃的涅?境界,儒家侧重于〃伦理〃的修养,欲〃修心养性〃;佛家则侧重于〃心理〃的觉悟,欲〃明心见性〃。相对比而言,道教则是侧重于〃生理〃的修炼,通过性命双修而〃修真炼性〃。三教的入手不同,所侧重者亦有别,《性命圭旨》云〃故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熏修,以逃生死,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教虽分三,其道一也。〃11三教都可谓之〃性命学〃,但儒教序正人伦,顺性命之天理而治国平天下为本,故〃其道公〃;禅宗见性成佛,实相如如,觅性命了不可得,幻性命而无得正观为本,故〃其义高〃。儒家既顺性命之自然,自于性命之生老病死随遇而安而对身体无所挂怀;佛家既视性命为幻而入于无人无我之空境,自亦对身体之生老病死置之度外只求精神之超越。故儒释二教对现实的生命并不太顾虑,唯道教注重身体之修炼求长生不老,故〃其旨切〃。当然以上所说皆不免空泛,而且佛道二教实多有相通,我们不能光从表面上的差异即断其异同,必须由其表面之异而会其实质之同。不管怎么样,儒释道三教皆重生命本身的修养,都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都承认人有达到圆满境界的可能性,只不过相对而言,道教更为关注人的现实的身心,试图通过实实在在的生命自我修炼,达到超越现实的神秘超人之域。道教内丹学的〃性命双修〃的工夫,有其独到的意义。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国哲学,因此也都是一种〃生命的学问〃,和西方的形而上学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哲学并不重视对外在的自然规律的探索,也不重视人的理性能否达到对外界对象的客观认识的知识论课题,中国哲人大都以人生问题为根本关切,以求证人生之〃道〃为己任,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去体验〃生命的学问〃。但中国哲学也有一套〃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能以西方的模式来界定,如以西方形而上学为标准,则中国几无所谓的形而上学;凡追究宇宙人生的终极性问题和达到终极性的人生超越境界的学问,都可叫作形而上学;因此儒释道都有自己一套形而上学。但这样一来,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就有区别于西方的特点,必须联系到生命修道现象的体验才能了解三教形而上学的真象与价值。其中一个主要的区别是,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的存在〃主要是指〃经验物理现象〃之上或之后的最高实体,为一种〃最高知识〃的对象或〃限制最高知识的对象〃;中国哲学里的〃形而上的存在〃主要是指〃心理自然现象〃之上或之后的最高精神境界,为一种〃最高修养〃的境界或〃达到最高境界的依据〃。前者可称为自然玄学或知识玄学,后者可称为精神玄学或智慧玄学。日本学者汤浅泰雄曾提到过这个问题,他说:〃如果西方的形而上学可以认为是研究'物理自然'经验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