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狼烟-北非的角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小时过后,英军对意军阵地集中进行了炮火轰击,意军司令官吉奥凡尼·梅塞将军把这一场面描述为:“仿佛预示着世界末日来临的一阵钢铁和烈火飓风。”第 50 师和第 51 苏格兰高地联队师随后对轴心国防线的中央部分进行了突袭。尽管意军事先受到了炮击的警告,但是,这次打击还是让他们措手不及。他们原本指望英军会等到出现一个皓月当头的夜晚才会发动进攻。不料,英军却出现在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意军官兵被吓破了胆,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他们很快就被击败,上午 9 时 30 分,他们成群结队地缴械投降。
  然而,这场厮杀远远没有结束。德军第 9 轻型师此时正牢牢地守卫在阵地上,寸土不让。那天下午,英军第 8 装甲旅正在占领的意军阵地背后小心翼翼地爬行着,突然,先头坦克遭到了一阵突如其来的迎头痛击。德军第 15坦克师的大炮截住了他们的进路,整个下午,第 15 坦克师牢牢地阻住了英国第八装甲旅。蒙哥马利不得不下令等到次日下午,再强行杀出一条通道来。
  但是,也就在那天下午,德军第 15 坦克师师长向梅塞递交了一份令人泄气的报告,尽管到目前为止,他们成功地挡住了英军的道路,但是他们却不能再坚持多长时间了。梅塞对此表示同意,并把报告转给了阿利姆。不久,这位轴心国军队的总司令作出了一个生死悠关的决定:如果想要挽救意大利军队,他们就必须立即打道回府。留驻在沿海地区残余的轴心国部队也必须相互支援,协同撤向北部一带。
  4 月 7 日,第八集团军和美国第二军部队都发现,强大的敌人早已不知去向。巴顿立即挥师东进,向海边猛扑过去。他扬言,要么去“大杀一场要么去泡个澡。”下午,在斯法克斯港西南方向的滨海平原上进行了一次象征性的会师:当时,英军第 12“长茅兵”师的一支侦察分队正在往北探路,迎面恰好遇上了美国第二军一支侦察部队。威廉·布朗中士来自英国的丹佛,他代表第八集团军说道:“这肯定是一场惊喜。”来自美国肯塔基州的列兵佩利·舍尔西回答说:“啊,除了纳粹党徒,还能看见别的人,直是太好不过了。”
  眼下,轴心国大军正由南向北全力退向沿海平原。在他们抵达环绕着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的高山峻岭之前,没有任何地方可用作天然防御屏障。而两支盟国大军,一支久经沙场,越战越勇,另一支正在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他们很快将会台兵一处,齐心协力,追赶狼狈逃窜的敌人。最终,连绵不断的激战已预示了轴心国在北非统治的终结。

  G  最后一击
  轴心国穷途末路——拼死一博——争先恐后——高地忠魂——
  忍辱负重——最后的“闪击”——倾泄的“弹雨”——杀向突尼斯
  ——出敌不意——体面的投降
  1943 年 3 月 30 日,凯塞林的参谋长西格弗雷德·维斯特菲尔将军视查了冯·阿利姆将军设在突尼斯城的司令部,他一个劲地埋怨阿利姆的非洲集团军群不是集中精力想法战胜盟国军队,相反,他们却总是向后张望。是的,阿利姆毫不示弱——他正在等待运输船。“我们已没有了面包和弹药,正如同昔时隆美尔的大军一样。”他说,“命运已无法改变了。”
  阿利姆对德军前途的黯淡评估,自然不会博得德军最高统帅部或希特勒的好感,这些闭目塞听、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仍然对北非战局保持一种盲目乐观的心态。然而,无论如何,阿利姆的预测并没有错。盟军正在以风卷残云,摧枯拉朽之势把阿利姆的军队挤压到突尼西亚东北一隅。大批的盟国飞机和舰只正不断地摧垮轴心国的运输线。连希特勒本人都不得不承认,要想让轴心国部队死守住突尼西亚的桥头堡,他们每月至少需要 15 万吨军需物资。但是自从去年 12 月以来,每半月的货运量就没有超过 75000 吨。到了 3 月份,月运输量更是下跌到 51000 吨。除了饱受食物和弹药短缺之苦外,更为危险的是非洲集团军群的燃油储备量。德军已丧失了进行任何重大战役的机动作战能力。
  然而,希特勒仍然顽固地认为,轴心国可以在非洲长期坚持下去,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他有理由这样强硬。他已推断出盟军下一个目标将会选在德军在南欧的基地(事实上,盟军着手进攻西西里的计划已正在紧锣密鼓地执行了)。他意识到,只要德意军队在突尼西亚拖住盟军,使他们无法利用突尼斯城和比塞大的优良海港,盟军进攻南欧将是极其困难的。他也清楚,他的同伙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人民的感召力正在急剧下降。在都灵和米兰,要求结束战争、摆脱法西斯主义的工人已掀起了大规模的罢工浪潮;如果突尼西亚失陷,成千上万的意大利士兵将被送进盟军的战俘营,那么,在意大利本土的公众反应就将导致墨索里尼被国内的反对势力赶下台去,从而,希特勒“欧州堡垒”的南翼将极其危险地暴露在盟军的铁拳之下。
  希特勒的意志即是命令,阿利姆不得将它转化为具体行动。尽管阿利姆本人疑虑重重,但他毕竟还是一个视服从为天职的军人。他私下把自己的悲观主义态度传递给德军最高统帅部,但是在向下属军官和士兵讲话时,阿利姆则总是换上乐观主义口吻,告诫他们要振作起来,胜利不久即至。从马雷特防线和阿卡里特谷地,他们一直就被被盟军赶着跑,但是,现在阿利姆下令在 4 月再也不能后退半步,现在德军驻守在一条地势崎岖的弧形防线上,从北部海岸的比塞大以西 25 英里处延伸到东部海岸鲍角半岛下方的本菲达维勒。
  在这条 30 英里长的战线上,轴心国军队正在掘壕挖沟以求固守。他们的工事对付一些小打小闹显得绰绰有余。在打退盟军进攻的同时,德意军队设法在各条通道和多地河床上埋设了大量地雷,把山岭和坡地变成为防御工事(有时,他们用气钻在坚硬的岩石上挖掘地下掩体),沿着盟军最有可能发动重大攻势的道路旁,他们架起了大炮以控制路面。轴心国部队官兵发疯似
地干着活,他们心里清楚盟军的进攻已迫在眉睫了。
  自从盟军开始策划对轴心国军队最后一击的那天起,在盟军司令部内部,哪一支部队应该攻打何处有时竟成了愤怒争吵的焦点。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总看不起美军部队(他把他们描述为“无知”、“不学无术”和“在精神上和体格上都软弱无力”),他主持制定了一项计划,在最后的决定性行动中,把大部分美军排斥在外。该计划规定英军将负责发起主要攻势,第八集团军从南部进攻,第一集团军——实施“火炬”计划时抵达北非的——从西部推进。美国第二军届时将抽调一个师,开赴第一集团军的北翼并且置于该集团军司令官肯尼思·安德森中将的直接指挥之下。第二军主力部署在两支英国集团军之间,可以参加一些最初的战斗,但是,随着第八、第一集团军从南、从西不断趋于汇合,第二军就将逐步退出对轴心国发动的攻势。
  3 月中旬,当得知亚历山大计划的有关细节后,第二军军长乔治·巴顿和副军长奥玛尔·布莱德雷顿时勃然大怒。气急败坏的布莱德雷连夜飞往阿尔及尔城,向北非盟军总司令、权居亚历山大之上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大诉其苦。“我想我们有资格在自己的指挥下施展拳脚,再也不要从一个盟友寄养到另一个盟友那里了。”布莱德雷告诉艾森豪威尔说:“如果您能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战区,看看我们能够干出何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来,否则,您将永远不知道我们究竟是好汉还是孬种。美国人民永远也不会知道,”他建议艾森豪威尔把整个第二军悉数派往第一集团军的北面,让美国人自己进攻比塞大。
  艾森豪威尔仔细考虑了把将整个第二军运往北部地区的现实可能性,随后,艾森豪威尔同意了布莱德雷的要求,平心静气地命令亚历山大更改作战计划。把第二军调往北部协调得十分成功,尤其考虑到 4 月 15 日,就在部队马上要动身时,第二军指挥官作了人事变动(巴顿被调走制定进攻西西里的计划,其军长之职由布莱德雷接任)。从特贝莎地区到塔巴尔卡附近,在穿越英军后方长达 150 英里的道路上,大约 1 万辆各类车辆装载着 10 万名官兵和部队装备,浩浩荡荡地向北开进,对英国第一集团军的运输计划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此期间,英军内部也在进行一些重新组合。4 月 11 日,蒙哥马利要求把第一集团军的一个装甲师转到他的麾下,不料,他“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亚历山大反过来要求他把一个装甲师和一个装甲团交给英国第一集团军。因为南部地区的多山地形使得那里的轴心国防御阵地最为坚固,亚历山大解释说,蒙哥马利的攻势相对比较次要,对突尼斯城的总攻将由安德森将军的第一集团军发起,第八集团军应该吸引住一部分对第一集团军的压力。蒙哥马利对曾长期在浩瀚大漠中浴血奋战的第八集团军如今居然不能扮演主角,会有多么遗憾,是可想而知的。4 月 16 日,他几乎是用一种哭腔向亚历山大拍发了一份电报:“我所有时部队都是一流的,他们都想看到德军的敦克尔刻。”
  至少,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有在代号为“铁匠”的计划中。首先发动攻击的优先权,时间是在 4 月 19 日夜,临近恩菲达维勒村有轴心国军队两个坚固设防的突出地区一1000英尺高的加尔西山和一座叫培克劳拉的500英尺高的山岭——它们都在第八集团军的首选攻击范围内。
  连续四天,印度弟四步兵师攀沿在加尔西山的各道斜坡和涧谷之上,连续击退了轴心国军队发起的多次反击。但印度第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