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令巴顿向北靠拢,从敌人背后捅一刀。
他们立即来到第12 集团军群指挥所,给巴顿打电话,要他命令海斯利普的第15 军从勒芒掉头向北进发。接着,他们又给蒙哥马利打电话。蒙哥马利先是一惊,但随即使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举双手赞成,“相信即将到来的胜利必定异常巨大”。他同时保证,加拿大部队能迅速拿下法莱斯,赶在海斯利普之前到达阿让唐。对这一保证,艾森豪威尔心底不大托底,因为他对蒙哥马利的速度从来就没放心过。于是,那天晚上,他又跑到蒙哥马利那里,亲自叮咛了一番。
命令下发了,海斯利普的第15 军火速北上。
此时此刻,希特勒在想什么呢?在想着重新向阿夫朗什进攻,时间定在11 日!他真的疯了。10 日晚,克卢格电告希特勒,美军正从勒芒向阿朗松前进,显然是在设置陷阱!第二天中午,他再次报告,对阿夫朗什发动新的进攻已不再可行,当务之急是对付来自南面的威胁,并撤出莫尔坦突出部。下午,老投无路的希特勒被迫同意了这种安排。
12 日,布莱德利的副官汉森在日记中写道:“加拿大部队对法莱斯的进攻速度慢得令人失望。。英军的进攻好象显得很胆怯,他们同传奇式人物蒙哥马利一样,过于小心谨慎。”
将近午夜,海斯利普向巴顿报告说,他的部队已到达阿让唐英美两军战斗分界线,请求继续前进。巴顿本来就讨厌什么该死的分界线,于是命令海斯利普:“向法莱斯方向缓慢前进,让后续部队跟上。。到达法莱斯后,继续缓慢前进,直到与友军部队会台。”
早晨起来,布莱德利惊讶地得知巴顿已自作主张,令部队越过分界线。太不像话了,把战线拉得这么长,这么单薄,德军会很轻易突破的。况且,越过分界线,还可能与南下的加军相撞,造成混乱与冲突。还有,英国人为攻取法莱斯花了那么大劲,结果让你一夜之间就拿去了,这不等于打了人家一个嘴巴吗?
他马上操起电话,要巴顿停止前进,巴顿生气地回了一句:
“让我们继续向法莱斯前进,把英国人赶回海里,让他们再尝一下敦刻尔克撤退的滋味!”
布莱德利坚定他说:“不行,不许越过阿让唐。就地停止前进,把兵力集中起来,构筑工事。”
但巴顿迟迟未向海斯利普下令停止前进,他的侦察部队甚至已进到法莱斯以南几英里的地方。
将近中午,布莱德利的参谋长利文·艾伦来电,再次重申布莱德利的命令。
“开玩笑。”巴顿的脸涨得通红,嘴唇发白。
“不是开玩笑,将军,”他的参谋长休·加菲认真地说,“这是利文·艾伦替布莱德利将军下的命令。”
巴顿随即打电话找布莱德利。艾伦告诉他布莱德利出去了。
“听我说,利文,”巴顿恳求说:“想办法帮我找到布莱德,让他重新考虑一下他的命令。还有,和蒙哥马利联系一下,跟他谈谈战边区线问题。他或许会同意让我们过去的。”
艾伦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所找到布莱德利,转达了巴顿的请求。布莱德利坚持原命令,并寻求艾森豪威尔的支持。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想到因越界而可能发生的混乱状况和灾难性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只有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甚至不惜让一些德军跑掉。“我完全支持你的决定,”他对布莱德利说。
还未等艾伦找巴顿,巴顿的电话就又来了:
“利文,你听着,第15 军继续推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你跟布莱德利说过了吗?”
“说过”,乔治。不过回答仍是否定的。”
巴顿挂断电话,转身对加菲说:“为什么第15 军要在穿过阿让唐的这条东西线上停止前进?这必将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问题。我要把我和艾伦将军这次谈话的记录载入第3 集团军战史。”
下午2 点15 分,海斯利普接到命令:停止向北运动;不得越过阿让唐;一切可能已进入法莱斯附近地区或阿让唐以北地区的部队,必须立即撤回。
当晚,巴顿在日记中写道:“第15 军本来可以较顺利地推进到法莱斯,封闭包围圈的缺口。我确信,这次停止前进是个极大的错误。”
海斯利普伤心地说:“将在整个西欧战役中起决定作用的行动,就这样被一道停止前进的命令断送了。”
连布莱德利本人也感到非常失望:“一次千金难买的机会真的失掉了。我内心激动,埋怨蒙哥马利失职。我们完成了分担的任务,在阿让唐安放下钳子的下半边,制止了巴顿鲁莽愚蠢地把战线拉得过长的作法。。我无法理解,在这种紧要关头,蒙哥马利为何不动用他那些英勇善战的英国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去增援加拿大部队。”
更糟的是,祸不单行。据报,已有大量德军从尚未封闭的缺口中东撤。蒙哥马利在14 日这天致信布莱德利:“很难说在包围圈内还有多少敌人,向东边逃走了多少敌人。可能有相当多的敌人已经逃走了。”汉森更是悲观地写道:“现在可以肯定地认为,我们已失去夹紧铁钳围歼德军的机会。”
怎么办?如何对付那些逃走的德军?蒙哥马利提出了一个意见,即在继续合拢法莱斯包围圈的同时,应向东北之德勒进军,展开第二个更大的包围圈:“我们要迎头拦截德军,防止他们向东南方向突围。”布莱德利马上与巴顿共同制订了一项应急计划,即从阿让唐的第15 军抽出一部兵力进军巴黎以西的德勒,第20 军迂回巴黎西南的沙特尔,第12 军挺进巴黎以南的奥尔良。
这样,阿让唐袋口的力量不但没有加强,反而被削弱了。当布莱德利第二天得知,德军主力并未东撤、还在口袋里时,上述部队已于前一天晚上出发了!他立即赶到巴顿的指挥所,要他停止向东北进军,折回来支持阿让唐。但巴顿得意地告诉他,恐怕来不及了,他的三支部队已疯狂地抵近德勒、沙特尔、奥尔良。
“真他妈够快的,”布莱德利心里骂道。巴顿心里想的却是:“你的座右铭就是‘有疑即停’。”
最倒霉的一天
8 月31 日,“狼穴”大本营。
希特勒弓着身子,拖着步子走进会议室。只有与他十分亲近的人,才能从他那呆滞的眼睛里寻到一丝问候的目光。他弯着腰,缩着脖子,坐在为他搬来的一把椅子里,一只颤抖的手掌撑在地图桌上。
“你们知道吗,克卢格元帅已经自杀了。有人说假如他不自杀,也会很快被抓起来的,这种说法值得怀疑。他把参谋军官们都派出去了,但事情也并没有成功。当时,英美的侦察队正向前推进,但显然他未能与敌人建立联系。他把自己的儿子也派到合围圈中。英国报道说,他们与一位德国将军有接触,充当联络人的那位军官已被他们逮捕。。这个人是受一些想改变历史命运的人的支使,他们想向英国人投降,尔后和英国人一起对付俄国人。这完全是白日做梦,简直是造孽!
“8 月15 日,是我一生中最倒霉的一天。只是由于偶然的原因,才使他们的这个计划未能实现。只能由这个前提出发,才能解释集团军群所采取的所有措施,否则就完全讲不通。”
“我曾两次提升他,给了他最高的奖赏。为了让他生活得舒适,我赠给了他大量礼物。我还给了他一大笔可观的元帅津贴。但他的表现使我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他是怎么卷进这个事件的(指7。20 暗杀事件),答案也许是悲剧性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卷进来了,也许他觉得没有出路了。。”
“我不想再谈论这件事了,我不想以此来给德国国防军脸上抹黑。如果人们知道了克卢格元帅企图有计划地率领西线军队投降,那也许会在德国人民中引起精神上的崩溃,但不管怎么说,它已引起对陆军的蔑视。因此,我再也不说什么了。我只告诉诸位将军们,他已经自杀了。。现在,他已躺在那儿,再不能前进了。”
前面提到,克卢格那天与总部失去联系十几个小时,不知去向。他到底上哪儿去了呢?是象希特勒所说的去和盟军联系投降吗?让我们再回到那只血肉沸腾的“弗莱尔开水壶”里去看看吧。
这天早晨,克卢格与前线的两个集团军司令埃伯巴赫和豪塞尔约好在耐西村的小教堂会面,商讨突围事宜,时间在10—11 点之间。与他同行的有他的儿子、几名参谋军官和一小队护送人员,还有一辆无线电通讯车。
天空晴得吓人,成千架飞机向地面进行准确的投弹和扫射。克卢格一行遭到可怕的空袭,有两辆汽车被炸毁,无线电通讯车也被击中起火,报务员被打死,参谋们有好几个负了伤。他们躲在一条沟里,进退不得,又无法与外界联系。后来有个参谋找到一辆自行车骑到教堂,但没见到人。埃伯巴赫和豪塞尔在那里等了好半天不见克卢格来,便又走了。克卢格在沟里一直躲到天黑,直到晚上10 点才赶到埃伯巴赫的指挥部,而他到达的消息直到次日清晨才传到西线总司令部和“狼穴”大本营。
这期间,克卢格被宣布失踪了。希特勒顿生疑窦,莫不是他跑到敌人那里去了?太可能了,他不是早就想这样干了吗!现在是既有动机,又有了行动。不行,必须马上制止他,让豪塞尔暂时接管“B”集团军群,让“消防队员”瓦尔特·莫德尔元帅赶快去救火。第二天,他便把莫德尔从东线召到“狼穴”,向他面授机宜,要他立即前往西线接替克卢格。
对希特勒来说,发生在15 日的倒霉事还不止这一件。这一天,酝酿已久的“铁砧”(现改为“龙骑兵”)行动终于在法国南部展开。盟军50 万人马在美国第7 集团军司令帕奇中将指挥下,在普罗旺斯地区顺利登陆,直奔土伦和马赛。德守军第19 集团军的精锐部队早被调往诺曼底战场,已处于绝对劣势,面对盟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