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政协会上为民族商业的发展而奔走提案,都体现了苏宁的社会责任感。
苏宁再造不仅轰轰烈烈,更为人称道的是它追求的扎实有效。在苏宁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口号:
成本再低一点,规模再大一点,价格再便宜一点;
品类再多一点,品种再精一点,品质再好一点;
送货再快一点,安装再好一点,维修再精一点;
微笑再热情一点,问候再诚恳一点,顾客更满意一点;
计划再周密一点,衔接再顺畅一点,效率更高一点。
苏宁人就是这样在改变着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坚忍不拔地向着确立的目标往前走,新苏宁就是这样再造出来的。
苏宁的管理系统化再造图如图1所示:
连锁全国
2000年10月,苏宁十周年庆典前夕,张近东宣布:“苏宁要用3~5年的时间建1500家店,实现年销售额250亿~300亿元,打造全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的‘跨世纪连锁计划’。”这个计划一提出,立即震惊业内外,业内同行甚至以“太夸张了”的说法表示质疑。
苏宁人不作解释,也无需解释,他们以自己的一贯方式埋头做事、快速发展来回应一切质疑。
2001年至2002年间,苏宁全国连锁事业日益精进:北京安贞店、上海四川北路店、天津长春道店、成都西大街店、杭州武林门店、宁波天一店、苏州人民路店、常州广化桥店、徐州欧洲商城店等成功开业,标志着苏宁全国连锁网络雏形已经开始显露。
2003年,苏宁提出“连锁进入快车道”,标志苏宁全国连锁经营模式与相应的管理体系构建成功。
2003年3月15日,苏宁南京山西路店盛大开业,营业面积达1。8万平方米,成为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3C电器旗舰店,标志着苏宁在业内第一次将3C(puter,munication, Consumer electronic)经营模式引入电器流通领域,并开始了大胆尝试。“3C连锁经营”遂成为近年电器流通领域的高频词汇之一。
领航(2000~2004年)(4)领航(2000~2004年)(4)
2003年,苏宁连锁事业驶入快车道,相继进入西安、广州、重庆、大连、济南等地,在全国范围内建成64个大规模的连锁店,拉开了苏宁“连锁全国”的基本框架;同时销售额也首度突破120亿元,继续稳居江苏省最大民营企业的龙头地位,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8强,中国连锁企业第7位。
2004年是苏宁连锁事业进入质变的一年,也是苏宁经营管理进入质变的一年。在连锁经营方面,集团制定了新增100家连锁店、新增100亿销售额的“双百”计划;在内部管理方面,苏宁将继续以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为标准,持续完善各项管理体系和操作机制,以更好地实现与广大供应商的全面对接。
2004年1月1日,苏宁华南区3C旗舰店——广州苏宁天河北路店成功开业,标志着由苏宁首倡的“3C连锁经营”理念在苏宁连锁体系内由最初的探索已经升华为成熟的经营模式。
2004年3月13日,苏宁全国总店——南京新街口店“3C”升级、成功重张,标志着“3C连锁经营”模式在苏宁连锁体系内得到广泛的推广,苏宁“3C”连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率先布局成型。
2004年,苏宁在昆明、福州、长春、哈尔滨、青岛、长沙等一级城市迅速生根。
2005年,苏宁提出“连锁发展倍增”,以速度甩开竞争对手。
2005年的上半年,苏宁分别在太原、郑州、呼和浩特、南昌开店成功。7月2日、9日,苏宁在武汉连开两店,大获成功,苏宁由此正式宣布在国内率先胜利完成覆盖全国28个一级重点城市的家电连锁网络,苏宁连锁全国的目标顺利实现。
此时的苏宁是一个拥有300多家连锁店,2005年销售额近400亿元,品牌价值达6455亿元的超级家电连锁航母。
下面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苏宁连锁拓展的速度。
2001年,苏宁平均40天开一家店,平均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净利润达2525万元。
2002年,苏宁平均20天开一家店,平均营业面积达4000平方米,净利润达5856万元。
2003年,苏宁平均一周开一家店,平均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净利润达9890万元。
2004年,苏宁平均5天开一家店。
2005年上半年,苏宁平均1天开1。7家店。其中,2005年5月1日全国22家苏宁连锁店同时开业。
2006年5月1日,苏宁连锁发展再次提速,全国32家新店同时开业,创下中国家电连锁业一日开店最多的记录。
回到前面提到的2000年年底张近东宣布的苏宁跨世纪连锁发展计划,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张近东是说到做到的,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资料,2005年,苏宁实现销售392。7亿元,因此,就销售收入而言,张近东是做到了,只是没想到才开不到300多家店就做到了。
“财务黑洞”谣言
2002年底至2003年初,正是苏宁连锁拓展即将驶入快车道之际,网络上突然惊现一则《苏宁黑洞谁来买单》的匿名帖。该匿名帖声称苏宁有“15亿财务黑洞”,此恰值苏宁谋求国内主板上市、加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这则贴子对苏宁的伤害可想而知。随后的事态更加严重,40多封从北京寄出同样内容的匿名信发往中国证监会、各大银行和新闻媒体。
这篇匿名帖子总长6000多字节,文章列数了十条苏宁财务方面的问题。文章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口吻,用时间、数字、直接引语等作为佐证作者的几个观点:一是苏宁多项目投资失误,难以为继或前途堪忧;二是质疑“苏宁真的有那么多钱花之不尽吗”;三是苏宁的钱来自银行。在最后,作者质问道:“仅上述项目就已达15亿元之巨,在微利的家电行业,自有资金只有4亿元的苏宁要花多长时间、做多少利润才能填平这个巨大的窟窿?谁来为苏宁买单?”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苏宁在全国已经是一家知名企业了,更不要说是在南京城中家喻户晓的品牌号召力了。这样的网络新闻无异有着某种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领航(2000~2004年)(5)领航(2000~2004年)(5)
12月下旬,苏宁将此事上报了有关政府部门,并同时报案。
随着公安机关的介入,很快查到文章的作者是时任五星电器市场部的经理,随后的侦破工作表明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南京有空调四大家族的说法,即苏宁、五星、经纬、交家电。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商家渐渐退出市场。到了2000年,主要剩下苏宁和五星两家了。
2000年以后,随着苏宁转型全国综合电器连锁,2001年5月,以前主要做批零经营的五星电器也开始跟进,开设综合家电零售卖场。不过,在市场竞争中,苏宁和五星的距离越来越远。到了2002年,不断扩张的苏宁销售额增至60。7亿元,名列全国零售企业第10位;五星的销售额增至32。3亿元,但排名仅21位。这时候的苏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品牌,而五星还只是一家区域性的家电零售企业。
对此,当时有一家媒体分析说,是因为苏宁打破双方原本的默契,要进军五星所在的山西路:2002年12月,苏宁以“非常高”的年租金拿下山西路空关了三年的金山大厦1至5层裙楼,宣称要在1。8万平方米上做最大的数码信息家电商场。这让五星感受到了空前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遏制苏宁的步伐,最后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
不久,从银行取证的资料表明,苏宁的银行贷款不足1亿元。谣言不攻自破。该经理被公安机关逮捕。
后来,这件事情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笔者问及苏宁方面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如何,得到的说法是五星方面做了书面道歉并赔偿了50万元,苏宁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
据苏宁电器副总裁任峻回忆:“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了,相关人员被抓后,张总把他们保了出来。张总是很有胸襟的人,毕竟大家是同行,平时都在一起,我们还是很宽容的。苏宁还是要用行动来证明连锁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证明这个业态是有生命力的,苏宁这个企业是有生命力的。后来发展的事实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这一点。”
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犹如暗流涌动,防不胜防。张近东在事后说:“企业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与危机不期而遇,像这次差点损害了苏宁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和信誉,我们要有危机防范意识。我们更要洁身自好,严格自律,做到无懈可击。同时,我们欢迎社会对苏宁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市场竞争要以诚信为本。诚信是什么?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韩国历史剧《商道》上讲:“商道即人道。”将这种观念引申到现代市场竞争中就是,一个企业只有靠诚信经营才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为了谋取一时之利,不惜跌破商业道德底线,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击竞争对手,终有一天,会被市场规则所淘汰。
信息化征程
随着苏宁连锁经营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扩张,管理的有效控制开始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实现整个连锁体系的信息集中控制?如何建立面向庞大客户群的有效服务?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来提升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效率?如何根本性地提高与整合本企业的“集团总部—分公司—门店”的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经营方式、经营手段、核算水平,以及信息共享?如何优化重组企业的“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为企业的快速、稳健扩张提供技术保障?
从实践经验看,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沃尔玛等跨国连锁的卫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