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婆子笑道:“他婶子,这么好的姑娘,咱也不能薄待不是?到时候风风光光的,两家脸上都好看。”
“是这么个理儿。”沈氏说道,“行,我再和他爹商量商量,要是行啊,还要麻烦婶子尽早地把这事儿给办了。”
花婆子见事成的差不多了,眉开眼笑道:“行,一定给你好好儿地办。”
说着,花婆子就要起身:“还有不少事儿呢,不多坐了。”
沈氏会意,让她稍等,赶紧进屋抓了一把银钱,给她塞兜里,说道:“辛苦婶子了,买点馃子吃吧。”
“哎,哎”,花婆子答应着,笑着走出了沈氏家门。
“娘,不是我说”,李氏又道,“咱家她三叔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哪有那么好的姑娘会——”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氏一个眼刀,给生生割断了。
沈氏进了屋,捯饬了好一会儿,将这段日子攒下的钱拿出来,又数了一遍。
这些钱全都是刘景林赚回来的,大大小小的,都一百多两了。沈氏一丁点儿都没动,全都攒了起来,留着给刘景林娶媳妇用。
刘景林的情况,她当然知道。所以,如果要想娶个好媳妇,那就一定要在聘礼上多下功夫。她就不信了,一百多两银子还娶不来个好媳妇?
今儿听花婆子说的那个姑娘,听起来是不错的。但是沈氏又不傻,自然知道媒婆是靠啥吃饭的,因此,她心里寻思着,左右姚家堡又不远,等啥时候方便了,就过去看一看,暗地里打听一下,也好了解了解这姑娘到底咋样。
这几日莲子一直在家闲着,苏可言也不常来了。眼瞅着又要过年了,明年一开春,苏可言就要考童生试,算算日子,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了。
家里的花生又被杨氏剥的差不多了,莲子总觉得还是地太少,一直四处留意着,看附近有谁家要卖地的。但是地就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除了万不得已,谁家也不可能卖地。
这几日实在太闲,莲子像是吃鱼吃上了瘾一样,隔上几天就烦着刘景仁去砸冰窟窿捞冻鱼。
前几次还好说,河里的鱼还不少,但是越到后来,去砸冰窟窿捞冻鱼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根本就没鱼可捞。
莲子不禁心想,要是自家有个鱼塘就好了,想吃多少鱼就有多少鱼,也不用担心鱼都被别人捞了去。
这么想着,莲子突然眼前一亮,对啊,鱼塘啊!买不到地,可以先买个鱼塘啊,到时候弄个多功能鱼塘,那得赚多少钱啊!
莲子迅速在脑海中翻着,找寻着关于鱼塘的记忆。
出了家门口,往东走上不远,有一大片池塘,大概有半亩地那么大。一直荒芜着,应该是村里的地,平时也不见有人去,看来里面是没有鱼的。不过把它用来做鱼塘的话,应该是极好的。
她曾经去过那里,池塘边沿上的土壤也是沙地,种水果之类的东西倒是十分合适。
莲子越想越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去打理打理那池塘。
当初和刘平安夫妻说好的,过了年之后,就正式到她家干活。如果说鱼塘弄好了,可不是正好过来帮忙吗?
杨氏在灶间忙活着,正在准备做“福聚来”要的酱料,忽见莲子进来了,脸上还笑得很开心。
“啥事啊?”杨氏问道。
莲子走过去,道:“娘,问你个事儿呗,咱家东边不是有个池塘吗,有主人吗?”
杨氏想了想她说的是哪个池塘,这才道:“那个池塘哪有人管啊,村里的。”
这就好办了,那池塘如今也荒着,要是买的话,想必应该会十分便宜吧。
“要是买那个池塘的话,是不是要找村长?”莲子又问道。
杨氏“嗯”了一声,又问道:“你想买池塘?”
莲子笑着答道:“是啊。”
“买那个干啥?又不能种庄稼。”
要是能赚到钱的话,早就有人买了。
但是莲子早已做好了决定,等会儿她再过去看上一看,细细地考察一番,如果一切都说的过去的话,那就买吧。
“娘,咱不种庄稼,咱养鱼。”莲子解释道。
鱼塘里能种啥庄稼啊,除非是莲藕。对,种莲藕也不错,到时候可以试一试。
“哦”,杨氏点点头,心里寻思着兴许能行。
因为以前莲子每次做出个大决定的时候,她起初都是反对的,但是后来,事实证明,莲子是正确的。毕竟这孩子天天抱着书看,见识自然会比他们多得多。因此,这次,杨氏便没怎么反对。
“你去和你爹说说,让他去找村长,把那片池塘买下来就行。”杨氏说道。
莲子答应着,进屋里拿了件厚衣裳,出了门。成与不成,先看看再说吧。
出门之后,莲子直接去了那片池塘。
这里土地湿润,邻着小河,夏天发水的时候,河水还时不时地能流进池塘里去。周围地势低洼,空气湿润,环境十分宜人。
这块地方,东边靠着河,西边就是竹林,当中也没啥遮挡,如果种上些作物的话,采光也是十分好的。
因此,莲子心想,如果要买下这池塘的话,最好是连周围这大概一亩多的地也买下来。这块地稍微有些倾斜,一头靠着河,一头靠着池塘,排水应该很好。并且如果在池塘的四周垫上土,把池塘抬高,这样就会在中间形成洼地,就算是夏天里想种一季水稻,都是可以的。
如果池塘的水过多,可以在沿儿上扒开一个缺口,直接将水引到河里,真是太方便不过了。
再在池塘边找一块干燥的空地,到时候盖上几间房子,让刘平安夫妻过来住着,看着这鱼塘,也是极为不错的。
莲子越想越兴奋,心中早已经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将这片池塘和土地买下来。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七章 看媳妇
已经进入腊月好几天了,自从上次花婆子来过之后,沈氏一直记挂着刘景林的亲事儿,寻思着赶在过年之前,把事儿给定下来。
这日一早,吃过早饭,沈氏便让刘景民套了牛车,去了姚家堡。
既然是去偷偷地看媳妇,必然不能太明目张胆,闹的人尽皆知。因此,刚到村头,沈氏就让刘景民停了车,她下得车去,走到最近的一户人家门前。
“有人在家吗?”沈氏叩了叩大门上的铁环。
听到声响,从屋里走出一个腰间系着灰色围裙的妇人,正一脸狐疑地看着门槛上站着的沈氏。
“大姐,我和我儿要去南边儿走亲戚,路上口渴了,想来讨碗水喝。”沈氏说道。
这边民风都十分淳朴,那妇人听沈氏如此道,便收起了疑心,将沈氏和刘景民让进了家,搬了矮凳给他们坐了,又进了灶间,端了两碗水出来。
不管是渴了还是不渴,沈氏端起大碗,咕咚咕咚地喝了一通,用衣袖抹了抹嘴。
“大妹子可是要到南边的章店走亲戚?”那妇人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下,向沈氏问道。
走亲戚只是沈氏随口编的一个借口,此时听这妇人问,于是答道:“正是哩,前面的章店。”
她顿了顿又说道:“路途还远着呢,这不就下来到你家讨口水喝,可是麻烦大姐了。”
“大妹子可别这么说,不就一碗水嘛,有啥麻烦不麻烦的?我家住在村头,平日里来的人不多,巴巴儿地盼着能有人来坐上一坐哩!”那妇人笑道。
因为和沈氏差不多年纪,这妇人很快便和沈氏熟络了起来,说着双方都有几个儿子几个闺女,如今过得如何等等。
“大姐,你们村是不是有个叫姚金柱的?”沈氏问道,开始将话题扯到今日来的目的上。
那妇人疑惑一下,答道:“是啊,难不成大妹妹知道他?”
“知道一丁点儿,我邻居家的儿子要说亲,托了花婆子,那日恰好我在她家串门子,听到了那么一耳朵,说是给说的就是那姚金柱家的闺女。”沈氏说道,又凑到那妇人耳边低声道,“听说啊,那闺女长得可俊了,手还巧着哩!”
那妇人闻言,脸上有些不大自然,压低声音看向沈氏问道:“大妹妹,你确定,果真是说的那姚金柱的闺女姚兰花?”
“是啊”,沈氏点头道,“咋的了?”
那妇人不疑有他,又问道:“你那邻家的孩子是不是,身上不大利索?”
“哪有啊,好好儿的。”沈氏脸上有点不高兴,景林明明好好儿的,哪里就不利索了?
“哦,这样啊”,那妇人道了一句,左右看了看,见无人,突然凑到沈氏耳边,低声说道:“大妹妹,我和你也十分说得上来话,就不瞒你了。”
沈氏闻言,心有些下沉,难不成那姑娘真的有啥问题?
正想着,听那妇人道:“俗话说啊,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可是大妹妹,你邻家的孩子要是好好儿的,那姚兰花可不能娶啊!”
“咋了?”沈氏忙问道。
那妇人又道:“那姚兰花可嫁过人了,这是被休回娘家的。”
“啊?”沈氏十分惊讶,嫁过人?还被休回来的?
这个死不要良心的花婆子,嘴里没一句实话。沈氏心中愤怒异常,如果花婆子在场,定然要找上她一番麻烦。
“真的假的?”虽然十有八九相信了,但是沈氏仍然不太确定,又问了一遍,“那花婆子说得可好了。”
“哎呦”,那妇人拍着沈氏的手道:“我的大妹妹,十个媒婆里头,得有十一个是嘴里没一句实话的。”
那妇人许是平日里也没什么人说话,此时打开了话匣子,又接着道:“姚兰花长得是俊啊,还没及笄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家想去求亲,那时她那老娘还没死,给挑了个殷实的人家,听说还是远房的亲戚。等到闺女一及笄,马上就嫁了过去。”
说到这里,她叹了口气:“也怪兰花自个儿命不好,出嫁四五年了,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