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经济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及美国。并且在对外贸易领域,最畅销的几类工业品出口所占的世界市场 

  份额都呈下降趋势。这期间,欧共体于1973年和1981年两度扩大成员国数 

  量,并在1979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共同体的努力虽然起了一些作用, 

  但滞胀困境并未有实质性改变。而与西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虽 

  然同是进入滞胀局面,但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却依然明显高于西欧和其他国 

  家,在整个70年代保持了近5%的年均增长速度。70年代上半期的危机过 

  后,失业率虽有所上升,但一直在3%以下,1973—1982年间的平均失业率 

  为2%。因此,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实力继续增强。1982年,日本的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10828亿美元,是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 

  总值的1。6倍至3。7倍。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西德,在西方7国中跃 

  居第2位。同时,日本的汽车产量、机床产值上升为世界之首,对外投资急 

  剧增加。显然,经过滞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力量对比进一步 

  发生变化。以出口贸易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例,1982年,美国、日本和欧共 

  体9国的出口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分别从1970年的13。6%、6。2%和 

  35。9%变为11。9%、7。 8%和28。8%。在美国地位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的同 

  时,西欧经济呈现相对衰落,日本的地位则进一步上升。伴随这种不平衡发 

  展而来的,自然是美国、西欧等国家与日本经济、贸易摩擦的加深。① 

        (3)经济危机对滞胀时期西方经济的影响 

       滞胀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不断积累的结果。70年代滞胀局面的出现,正 

  是直接由经济危机引发而来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经济危机来传导,并 

  借助危机加以显现。显然,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 

  70年代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周期性危机频繁,结构性危机加剧,两 



① 关于这一问题将在后面的第5 节中展开叙述。 


… Page 36…

者相互促进、交织作用,对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①70年代两次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进程及其特点。1973—1975年经济危 

机,是在各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进入尾声之后爆发的,是战后继 1957— 

1958年危机之后的又一次较为深刻的危机。这次危机持续时间达15个月左 

右,危机期间各国的工业生产下降幅度,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经济指标的 

恶化程度,均超过以往历次危机。特别是以这次危机期间物价的急剧上涨和 

危机之后生产停滞为开端,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序幕。随后的 

1979—1982年危机,是在西方各国经济处于滞胀困境的条件下爆发的。是生 

产能力的有限增长与萎缩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尖锐矛盾的反映。1979年第二次 

石油危机的冲击,使这次经济危机程度加深。经济危机首先于1979年4月 

在美国爆发,随后英国和日本相继陷入了经济危机。在1980年前后多数欧 

洲国家也发生了经济危机。直到1982年11月美国先行走出危机谷底,才带 

动其他国家经济先后回升。整个危机持续约3年之久。这次危机不论在持续 

的时间上,还是企业、银行的倒闭数量和失业人数上都是30年代大危机以 

来未曾出现的。并且危机期间国际贸易量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超过70年代 

初的危机。危机的打击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更加恶化。 

     尽管上述两次经济危机是战后至今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对经济的影 

响和破坏程度较强,但是作为战后有代表性的经济危机,与战前时期的经济 

危机相比,不仅出现了滞胀的新特点,而且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减弱,经济周 

期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这很大程度上是由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 

技革命等因素所决定的。当然,经济周期的收缩机制和扩张机制所受到的这 

种干扰,也使经济危机作为一种恢复经济平衡的强制性调节手段的作用减 

弱,而不利于经济发展。 

     ②70年代结构性危机的深化及其原因。除了周期性危机以外,70年代 

还有深刻的结构性危机。这是由各部门、各领域、各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所引起的危机,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现象。与周期性危机不同,结构 

性危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长期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方面、多层次性。70 

年代以来,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大批传统工业部门衰落,生产停滞, 

大量失业,就是一种由产业结构失衡引起的结构性危机;在各国普遍存在的 

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也是一种结构性危机,它们分别是由于货币供 

应量与商品流通实际需要量之间的失衡以及信用规模与社会再生产规模比 

例失调所引起的。世界经济领域由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导致了美元危机乃 

至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和贸易战日趋 

升级等等,都是结构性危机深化的表现。总之,这些由非周期性因素影响所 

产生的危机,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它们发生在诸多层次和领域中,阻碍着 

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正常运行,构成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 

征。结构性危机与周期性危机交织作用,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更大的破坏性。 


… Page 37…

  如在结构性危机作用的情况下,周期性危机拖延的时间较长,危机过后生产 

  回升乏力。两者相互作用是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局面长达10年之久的重要因 

  素。同时,结构性危机本身也隐含着摆脱危机的因素。由于这种危机是由经 

  济结构失衡引起的,通过适当的政策手段加以干预和协调,创造新的平衡条 

  件,结构性危机不是不可以消除的。结构性危机是得到扼制,还是继续深化, 

  通常取决于各国所采取的干预政策以及各部门的结构变化和各国经济力量 

  对比的变化情况。 



              4。80年代以来缓慢而不稳定的经济增长及其调整 



       经历了70年代的滞胀和危机的打击之后,1982年底,西方国家开始相 

  继走出危机,走向经济回升。持续性的通货膨胀这时也开始得到抑制。但这 

  一时期整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快,且不稳定。为进一步解决 

  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克服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的结构 

  性障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普遍进行经济政策调整。 

        (1)80年代以来经济缓慢而不稳定的增长 

       1982年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陆续走出危机,经济开始回升,翌年美国 

  经济比危机低点增长了3。6%,日本情况基本如此。而在西欧,西德、法国 

  和意大利这时经济才刚刚停止下降,只有英国的情况好些,所以西欧国家总 

  的增长率仅在1%左右。从1984年开始,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 

  经济回升势头普遍增强。并且这次经济回升持续的时间也是战后历次经济周 

  期中最长的。美国经济增长持续了8年,日本、德国则为10年,直到1990 

  年和1993年才先后进入新的经济衰退。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 

  速度并不快。1985年以后各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升有降,1983—1991年, 

  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3。2%。比滞胀时期(1973—1982 

  年)2。4%的增长率不高过1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期间,各国都没有出现明 

  显的经济高涨。因此,只能说是低速增长。进入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是先后进入新的经济危机,虽然危机打击较轻,但90年代以来的经济一 

  直呈现不景气状态,未能脱离这种低速增长状态。而伴随经济回升,持续性 

  的通货膨胀出现了下降趋势。1983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首先下降到了3。8 

  %,西欧的通货膨胀率虽然还较高,但也从1982年的8。7%下降到了6。2%。 

  随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继续下降。1985年,美国、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和欧 

  共体10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2。1%和5。2%。后 

  者中西德最低为2。5%,最高的意大利也从长期的两位数字降到了8。6%。① 

  西方世界的这种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一直持续到今日。1993年美国的通货膨 

  胀率不足3%,日本仅在1%左右,西欧国家平均在5%以下。 



① 前引李琮主编: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下册),第208—209 页。 


… Page 38…

       1983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这 

  集中表现在发达国家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上面。首先是利率的时高时低。80 

  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同时在美国的高 

  利率下为阻止资金外流,普遍实行通货紧缩和提高利率。而为刺激经济,摆 

  脱低速增长状态,各国又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和降低贴现率。从而使利率忽 

  高忽低、摇摆不定。其次是汇率频繁而剧烈的波动。80年代中期以前,先是 

  美元的不断升值,到1985年9月的5国金融首脑会议,决定对美元汇价实 

  行联合干预,美元对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开始连续大幅度下跌。198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