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又有3亿多农民分得了约4600万公顷土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6。5
%)和大批生产资料,免去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约3500万吨粮食的地租和其
他一些繁重的劳役。土地改革的完成,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并
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国在今后三年左
右时间内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当时在提出这一
中心任务时,全国除西藏、台湾尚待解放以外,战争已经结束。这标志着党
的工作重心已由军事转向了经济。
要完成这一个中心任务,使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并不是轻而易
举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在经济上面临着诸多严重困难。第一,由于战争的破
坏,生产呈现萎缩状态。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
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
①
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第二,财
①
… Page 104…
政严重困难。1949年底,政府需供养的人员为900万人(包括“包下来”的
数百万国民党原军政人员),全国当年受水灾面积达1。2亿亩,重灾区有700
万灾民急待救济,城市失业人员为400万人,再加上其他必要的支出,全年
②
财政支出达2880万吨小米,而财政收入仅为1515万吨小米。 第三,物价
暴涨。投机资本趁国家困难之机,在1949年先后掀起4次涨价风,全国13
个大城市的批发物价指数,如以1948年12月为100,1949年则达到5376。
1950年2月又发生了一次涨价风,物价比1949年又上涨了1倍多。1950年
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也影响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
务的完成。一方面,由于必须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战争和国防建设,
这就不能不影响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另一方面,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后,美国政府悍然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国的公私财产,禁止一切美国货物和船
只进入中国,并操纵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实行国际性的、全面的封锁禁
运,这无疑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①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尽管稳定物价的大量工作是在 1950年以
前做的,但是直至1950年3月全国物价才开始趋于稳定,而在抗美援朝战
争发生的情况下,党中央提出边抗、边稳、边建的方针,把稳定物价作为重
要方针之一,因而稳定物价也成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内容。
在建国之初,针对一部分私人投机资本进行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并大肆进
行金银、外币的倒卖活动,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农民的支持,采
取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坚决的斗争。首先,政府于1949年
先后颁发了金银和外币管理办法,禁止黄金、银元和外币自由流通,一律由
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逮捕法办破坏金融的首要
分子,并加强对私营金融业的管理和市场管理。其次,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
决定一面紧缩通货,一面调集粮食、棉花、棉布和煤炭等主要物资,对投机
活动进行一次打击。在1949年11月25日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全国各大
城市按照中央的部署,统一行动,敞开抛售,一连 10天,结果导致物价下
降了30—40%。从1950年起物价开始下跌并趋于稳定,1950年3月批发物
价指数为100,12月为85。4,1951年为92。4,1952年为92。6。①
为了进一步从根本上稳定物价,还必须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信贷进出平
衡和物资供需平衡。为此,就必须改变战时遗留下来的各地方分散经营的财
经工作,统一由中央管理。1950年3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22次
政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工作的决定》。该决定的主要内
容是:第一,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
支。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农业税(公粮)、关税、盐税、货物税、
② 谢明干、罗元明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第3 页。
① 谢明干、罗元明主编 《中国经济发展四十年》,第5 页。
… Page 105…
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第二,统一全
国物资调度。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所有仓库物资统由政务院
财政委员会统一调度,合理使用,各地国营贸易机关的物资调动均由中央人
民政府贸易部统一指挥。第三,统一全国现金管理。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
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
者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外汇牌价、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全
国实行财政经济工作统一管理和领导后,国家财政收支的情况很快就得到了
改善。1950年国家财政支出仅超过收入4。4%,1951年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
节余,1952年财政节余 (为7。7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2%。
②调整私营工商业。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如何对待私营工商业,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1950年私营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51%,
私营商业的商品零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85%。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
人民政府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的政策,但与此同
时也注意限制其消极的作用。
1950年初在物价稳定以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等
原因,私营工商业发生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停业、职工失业人数增加
等问题。1950年6月,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调整,以帮助其解决上述问题。
对私营工业调整的措施包括: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并在原料分配等方
面给予适当照顾;通过大量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村购买力,组织工业产品出
口等办法,扩大私营工业产品的销路;银行对私营工厂实行贷款,以解决资
金周转的困难;适当减轻私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除此之外,还合理调整公私
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等。对私营商业的调整,一方面对其投机活动实
行限制,另一方面又在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和营业范围方面给以活动的余
地。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整工作到1950年秋完成。到1950年底,私营工商业
出现了繁荣的景象。1951年同1950年相比,全国私营工业户数增加11%,
①
生产总值增加39%,私营商业户数增加11。9%,零售总额增加36。6%。 1951
年,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
③农业、交通和工业的恢复。农业的恢复是一切国民经济部门恢复的基
础。由于实行了土改,农民摆脱了封建枷锁,生产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发
挥个体农民积极性的同时,政府又引导个体农民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走
互助合作的路。到1952年,全国的农业劳动互助组达到800多万个,初级
农业合作社4000个。政府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
发展,这些措施包括减轻农民的赋税、发放农贷、疏导供销、推广技术、奖
励丰产等,动员群众并拨出大量资金进行兴修水利方面的成效更为突出。在
1950年至1952年的三年中,全国直接参加水利建设的总人数为2000万人,
完成的土方约17亿立方米,相当于23条苏伊士运河。如此大规模的水利建
①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年版,第252 页。
… Page 106…
设是史无前例的。三年中属于基本重点项目的水利工程投资7亿元,如根治
淮河第一期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引黄灌溉工程,以及北京官厅水库等。
在恢复时期结束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已超过解放前的最高年份。1949年农业
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
(408亿元);1949年粮食产量为11318万吨,1952年达到16392万吨,也
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 (15000万吨)。
交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把交通特别是铁
路运输的恢复放在优先的地位。到1950年,全国原有的铁路网基本修复,
铁路交通中断十多年的华北和华南连接了起来。在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属
于基本重点建设项目的交通运输工程共投资17。7亿元,新修了来 (宾)睦
(南关)、成渝、天(水)兰(州)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