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所遍。虽无实质相属,于遮遣之方面,同体相属与彼生相属。彼亦于量决定论云:‘觉识上所作之相属。既无实亦以何破灭之。’
辛二·断诤有二:
壬一·觉识上同体相系之断诤:
【所作无常心相系,若成实义,义相系,若不成立彼诸义,则为非能立之义。】彼诸所作性和无常,依觉识上之相系,若成立实义,则虽诠说:‘无义相属。’然而转成实有相属。若不成立实义,则所作性应不成立声无常,以‘相属’不存在于义之故。彼故,觉识相连系,转成随自喜心法。
【‘假立’趣入实义和,不趣入义有二相,趣入故得所取境,容许相属另一非。】不颠倒遣余之假立方式,应容许现见彼觉法趣知义法,喻如:声分别所作性和无常。颠倒遣余不容许趣入义,喻如:声分别‘常’和‘非所作’。前者可获得所取境,故容许相属之名言。后者未获得所取境故,视为非相属之名言。释量论云:‘如于珠灯光,以珠觉而趣,错知虽无别,于作义有别。’彼故颠倒遣余之旨趣,诸随意者之觉识法,能依于实义故。
壬二·彼生相属之断诤:
【于若无则不生义,若无则转无彼因,若实有则彼义性,转成实事相属性。】若于相属之境火中,虽无相属关系,然而于相属法烟之中…此烟,若无火则不生,若无实义,则烟应成无因,若有实义,则彼烟性为实事之相属。
【实义之烟若无火,则唯‘不生’虽许有,认持先后之相系,非分别故不相系。】于实义来说信许无因…火,不生其果…烟,若无先前之火,当不生现时之烟,谓结合之相属,分别性非所作,不可能有实义之相属。故谓无则不生之相属,亦应是觉识上之遮除。释量论云:‘连系过已遣’谓之。能破因之相属之断诤,亦应如是了知。
庚三·能立相属之量有三:
辛一·能立定义
辛二·认定彼诸相属之事相
辛三·如何确定彼诸之法
辛一·能立定义亦分为二:
壬一、若谓能立同体之相属,相异虚体存在于同一义,以何量来成立?关于此问题有二:
癸一·能立名言之相属
【定义与所表名相,总相别相之相属,错乱之观察证成,同一实体非其余。】脊峰垂胡和牛之名言之相系属,亦俱有脊峰垂胡性…谓‘牛’,‘名’、‘义’误觉为同一体,成立同体相属之断定词,应无同一实义,增益名相不存在于实义故。总、别相之相属,亦唯独一‘虚体’ 和聚合二‘虚体’之树,和沉香树错觉是同一体,而作‘同体相属’之决定词,于实义上而言,‘总、别相’已遮阻同一实物。
癸二·成立意义之相属
若谓实有所作性和无常是同一体,如何成立?此有三:
子一·成立根本因相
子二·决定结合之义
子三·断除彼未定因
子一·成立根本因相
【凡存在必灭如瓶,声亦存在。自性因】设立本论题决定结合之义。任何存在之实物彼必刹那灭。喻如:瓶。谓声亦存在为自性因。
子二·决定结合之义有三:
丑一·声有法
丑二·所立法
丑三·因相之义
丑一·声有法
吠陀之声等敌论者承许声是常,误为义自相。
丑二·所立法:
彼生于同一刹那,不住于二刹那之性质者。
丑三·因相之义有四:
寅一·认定因相之体性
信许设置‘存在’或‘所作性’任一皆可,然而不欲许某一微尘、神我、自在、或‘吠陀之声’等之所作。于觉识上安立不成因相…谓‘存在’之设置。欲许彼诸神我、自在为实有,然彼实有,思维亦非因缘之所作性非有故。其后于所作若成立彼之觉识,则谓:‘所作性之故’设置因相成立。
寅二·破斥其余之观察:
西藏有一说:实有义,若作为‘能作义’…产生效能,则转成观待者之因相,若欲许彼主张,观待差别与真实。如于‘灭果’与‘存在性’谓之观待者,和无观待于存在谓之绝对者。观待能作义与作义者故,非绝对者。故存在是实事。或谓彼实有之定义,非增益之相之说法。此不应理。所作性:谓以何种因缘之作用,观待于作者。若诠说‘实有’,唯仅不观待于因缘骄矜自满以为实有故。
陈述观待与否之后,观待作义者,而设立观待者,应不了知量论之旨趣。倘若存在义能作非增益之相,则无实体之相。是增益性须作‘实体之相’故,若欲许彼‘实体相’,则谓实事之定义为何?尔后才能设立故,非究竟义。若观察‘非增益之相’则丧失其意义。西藏多数学者主张:欲许既无实且存在’。若如是实有性未必能成立无常。实事与无实两者,皆以‘存在’为因相之故相似。若谓于唯‘存在’名,即唯‘实事之存在’名;与唯‘无实之存在’名,二名皆存在?若谓:彼‘无实之存在’为何?若为能作义,则转成实事;若为不能作义,则无少许有,虽设唯‘存在’之假名,然是无实性。且若设置因相,唯‘存在’名转成不定性,须如是设立:是‘实事之存在故’谓之。法称论师之无垢量理,掀起唯此恶见混淆,彼诸愚者之心如何安然适住。
寅三·自宗:存在之定义
即能作义。法称论师作如是说。
寅四·断除彼之不应理
然若问:断相续心或外界之实事,最后之刹那非能作义故,应成无实事?彼诸亦是与缘不相遇故,若相遇则能作义。
子三·断除彼未定因有二:
丑一·无观待因
丑二·妨害量因
丑一·无观待因
【凡生唯一是坏灭,彼能坏灭不需因。】产生实事作用或彼存在性。若产生于第二刹那,则设立‘第一刹那坏灭’名,谓:‘毁坏后寂灭’之说法。云:无少许成立。如云:‘无因故坏灭,自体随属性’谓之。无观待因分析有二:
寅一·设立无观待因相
任何体性参观待于余因,决定彼之体性,因刚聚合之后即产生坏灭之果。如无观待于余因,实事坏灭亦无观待于余因谓自性因。
寅二·断彼无观待妨害量有三:
卯一·断不成因
卯二·断未定因
卯三·断极成过
卯一·断不成因
【坏灭观待余因故,此无观待不成立】若谓:瓶或树,唯‘存在’名不转成坏灭,然而如‘槌’或‘火’之他因能坏灭?观察此见解。
【所毁灭之实事‘因’,‘毁灭’成二无实者,许趣入坏灭声义,于二者亦不需因】谓‘毁灭’彼名称(名声),如‘瓶’或‘树’之实体,缘于其毁灭因作用,趣入毁灭转成无实。法称论师云:‘实事毁灭之时,谓无余因毁灭性,是实事故。毁灭性除产生于实事本体外,无观待他因之旨趣。‘毁灭成无实’安立坏灭之时…‘无因’,以无依他灭因之旨趣,彼坏灭性是无实之故,依二者之概念,亦说明‘坏灭’无需他灭因,若不知此密意,叙述量论变成混淆不清。
信许成立无观待唯此‘坏灭’性,然而应知终究无此坏灭因,观察坏灭相而破斥之。
【瓶灭无待无实因,自成实体何需因,他因所作彼不灭,彼故成立无灭因。】若以槌子等因能毁灭瓶,则彼‘毁灭’为何?若是无实,则坏灭‘由因生’相违。若是由因生,欲许无实亦转成实体,如苗芽。‘坏灭’本身若作实事解,则实事可了知二自性。‘瓶’无须自作,陶师已作成故。若谓除瓶外是他作?彼灭因…槌子,除瓶外余他一‘槌子’或‘陶片’,或除彼二者外,另一他灭因观察之?槌子非能自槌。若陶片所作性,为瓶之近取因与槌子之俱生作用而产生陶片,亦是吾等所承许。倘若舍弃陶片是灭因作用?若瓶灭产生陶片安立产生坏灭因,则如蠢者‘安立’如牛之名,无所诤论。
倘若如一盏灯←产生‘燃烧之灯心’和‘遮除昏闇’二结果,一把槌子击破瓶子成‘无’和‘陶片实体’二者同时产生?一盏灯俱时作用之分析故,虽产生诸多结果。然而击破瓶成‘无’和陶片之实体二者,岂有相似之所作境?若除‘槌子’或‘陶片’外,有一他击破作用?则其他之作用性,瓶不转成无常。复次,若谓是槌子击碎瓶,间接产生陶片应成火之所烧毁?若如是陶师亦搅碎泥块,瓶非成所作性等极成过,彼故欲许瓶坏灭有内外两种情况。不需坏灭因成立量,证成无观待于灭因。如是云:‘以无果住故,说灭待因者,一切能灭因,说皆成错误。’之述说。彼理论性于释量论云:谓树之坏灭因是火,是吠陀论师所承许。彼树坏灭若与树是同一体,则树已产生坏灭故,又何需要火之作用。若树坏灭与树相异,则树转成不毁灭,若承许如是,应恒常见到树,以其不灭之故。倘若产生彼火性是毁树故,不现见树?若实体由他生性由他灭极成过。若树是常,则虽火自生亦须火自灭。若树是无常,亦树自身毁灭故不需火。若谓产生彼火性掩盖树而不现?树应非燃烧,唯掩盖后成无故谓遮除之。如云:‘由火生余义,其坏无实故,薪应犹可见,若彼由此坏,如何余坏余。’
【坏灭无实因作用,间接成立谓无待。】诸俱坏灭因之说者,谓‘坏灭’思维无实之体性之作用后,谓‘无实因作用’,承许彼说应成立无观待。
【无实灭因之作用,因无少许之能作,义相似。喻于无实,犹如无‘见’与‘见因’。】若结合法称论师之旨意。释量论云:‘彼因亦无能’故。彼之论疏:至于‘亦’之名辞,遮阻无实作用之事物,谓:‘亦’之义,基于此原理。若承许彼毁灭之因无实之作用,则间接转成谓:‘无能作’。若如是坏灭因灭除自性之事实,依此承许‘灭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