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与巴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乱。这种混乱恰似不让动脉变成静脉,或不让静脉变成动脉,在这种情形下,“我思”因思虑过度而最终导致的虚无状态,在表现出与“吾身既非实在”同样无力的同时,却又摆出了对尖锐难忍的痛苦现实安之若命的姿态。这样,西方或许正在向北京渐渐靠拢。
  近来越来越多地听到去北京游玩的文化人谈起,他们觉得北京正在变得跟巴黎一样。从前则不大听见有人这么说。据说有位法国人讲,北京比巴黎更胜一筹。我在巴黎漫不经心地走在街头时,常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动用着某种适合于我的分析能力。据说巴黎起初是由类似于构筑珊瑚礁的微生物般的细小虫于构筑起来的,无怪乎它像是一座由石灰岩所构成的城市。尽管这样尽可能漫不经心地游逛,但一旦寻思起它何以会成为一座唤起我分析能力的城市,便马上会意识到,那是因为巴黎城的形状本身具有一个坐标原点,这个原点很明显地成了精神的中心。在街上行走或拐弯时,不断出现的便是交叉成X线状的坐标原点。坐标原点本是无,除了点,在几何学上便是具有线的性质的有。我对数学是外行,可在巴黎存在着把外行的无之头脑自然而然地当做有之线条这样一种明快率直的东西,这便是精神。即使我们是无意识地行走在这座城市里,头脑却不知不觉地走进了笛卡尔的头脑,这里边有着某种十分聪明的东西,那是无须任何人解释就能使人明白的东西:解析几何就是从坐标原点产生的线条,还有,这原点的抽象物便是称作代数的图式。也就是说,没有比巴黎更能让人意识到“我思故我在”这一精神上的坐标原点的地方了。
  可是,去北京,街区的原点在哪里最初是不知道的。可以说,在北京所见到的,尽是些丧失了自我的东西。一走进这座城市,我们便会产生出一种仿佛回到了出生之前的故乡的感觉。在这里,人们对什么都不会很介意。若要说分析力的驱遣运作,那只有修筑城墙这一桩。仅仅修造一道城墙,从远古起,便已经耗费了几亿万人的无价劳作。连梦中也想象不到的一轮巨大的明月正升起在城墙之上,像北京这样大得令人惊诧的月亮,我在别的地方还从来没有见到过。以前,听说有不少西洋女子因为见了北京的秋月而发了疯的,确实如此,这月亮已大得无法再称其为月亮了。若一直这样又红又大地显现在虚空之中,那人的精神便会从现实逃逸而去。中国那些卓越之士的分析能力都集中在天文上,这一方面是思想逃离自我,为天空所吸引的结果,或者很可能中国人的精神原点就潜藏在这月亮之中。如果真是那样,那么天子向上苍祈求五谷丰穰,这一修筑天坛的构思也便不难理解了。开阔的宫殿广场,宽大的屋顶,都可以看做是对支撑日月星辰的大地之力的依恃。
  人是栖居在大地上的,因而人的文化构想力中,一定得有某种支撑生命力的原点。日本的原点大致建立在太阳光线之中。不过,许多数不胜数的东西如今正在进入日本,一方面是放它们进来入居,一方面又不失去日本人的本来习性,可以将此视作一个小小的世界。这里边既有创造了分析能力之中心的法国的原点,那种呈X形的交错点,也有源于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德国式的综合能力,还有发源于中国和印度、如今已寿终正寝的认识论。但自从在大地上的某一角落发现了电之后,即使凡庸如吾辈者也都能意识到,过去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堆褪了色的物理学形骸而已。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这里边起着作用呢?电灯灿烂辉煌,去巴黎也好,去佛罗伦萨也好,也就不过如此,这都已是在日本见过了的。因为总是让这一心理纠缠着,以致羽左卫门在他的巴黎纪行里突然想说,拿破仑与耶稣也就一回事吧?威尼斯、拜占庭,这些由大理石直接筑成的城市,兀然耸立在海中,即便观赏如此壮丽和举世无双的城市,由于有了电灯,羽左卫门也一点都感觉不出有什么可惊奇的。一到夜晚,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一侧,每当雪铁龙汽车广告的霓虹灯一次次闪亮,便会让人一次次意识到,巴黎和笛卡尔那昔日的尊严,如今正从人们头脑中消逝而去、和大伙一样,我的脑盘也已进到了这样一个现代社会,对我而言,面对突然出现的现代社会,与其把它撵走,更要紧的是将它纳入思考之中,设想出一种对策。二十世纪的混乱,对东亚人说来,实际上很可能并不是混乱。
  我们的头脑确实已属于二十世纪,而被称作混乱的那种混乱状态也确实存在着。然而,要将世界看成是混乱的,就势必得在某处存在着一种这样看的原点。因此,成为我们东亚人内心原点的,也即是可以称作为西方原点、即“我思故我在”式的内在批评图式。其好坏姑且不论,如果当做文学来看的话,那么如同道元所言:“飞动着的鸟才像鸟”,以及如同马祖所言:“吾身既非实在,此痛自何而来”,就像电流一样,在可以称作某种时间单位的、呈时空一如流动状态的零点之上,则可看到,作为一种涵养万物的自由奔放的原点,东亚人已经把它设定好了。我突然意识到,只要整个东亚所共通的逻辑也置于这种自由之上,便能使西方的原点也得以复活,然后保持着各自的独特性,并使生活的设计成为一种可能。我对电学一无所知,但是,揣想东亚人的这样一种心态,即,不是把文学的根据置于人的直接接触之中,而是置于经由意志沟通的人的眼光之中,便会由此强烈意识到,东亚的天才是一些如同电磁场核的人物。我每次去镰仓,便会感觉到,这里坐成一排的,是早在古昔便已意识到了电的禅宗僧侣。
  (全文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