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考博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复习笔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解偶联剂(uncoupling agent):一种使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之间的的紧密偶联关系解除的化合物,Eg2;4-二硝基苯酚。
5,P/O比(P/O ratio):在氧化磷酸化中,每1/2O2被还原成ADP的摩尔数。电子从NADH
传递给O2时,P/O=3,而电子从FADH2传递给O2时,P/O=2。
6;高能化合物(high energy
pound):在标准条件下水解时,自由能大幅度减少和化合物。一般是指水解释放的能量能驱动ADP磷酸化合成ATP的化合物。
第十二章
1,叶绿体(chloroplast):藻类和植物体中含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2,叶绿素(chlorophyll):光合作用膜中的绿色色素,它是光合作用中捕获光的主要成分。
3,辅助色素(accessory pigment):在植物和光合细菌,像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色素中,吸收可见光的色素,这类色素是对叶绿素捕获光能的补充。
4,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绿色植物或光合细菌利用光能将CO2转化为的机化合物的过程。
5;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在叶绿体ATP合成酶的催化下依赖于光的由ADP 和Pi合成的ATP过程。
6,光反应(light reaction):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形成ATP 和NADPH的过程。
7,暗反应(dark reaction):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糖或其它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
8,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也称为还原戊
糖磷酸循环和C3途径。它是在光合作用期间将CO2还原转化为糖的反应循环,是植物用于固定CO2生成磷酸催糖的途径。
9,C4途径(C4pathway):一些植物中固定C的途径,其特点是通过使CO2浓缩减少光呼吸。在该途径中在叶肉细胞CO2被整合到C4酸中,然后C4酸在维管束鞘细胞被脱羧,释放出的CO2被卡尔文循环利用。
10,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依赖光摄起光进行磷酸乙醇酸代谢的过程。光呼吸之所以发生是由于O2可以与CO2竞争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部位。
第十三章
1,碳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
和FADH2,因此可产生大量的ATP。该途径因脱氢和裂解均发生在β位碳原子而得名。每一轮脂肪酸β氧化都由四步反应组成: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
2,肉毒碱穿梭系统(carnitine shuttle system):脂酰CoA通过形成脂酰肉毒碱从细胞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一个穿梭循环途径。
3,酮体(acetone body):在肝脏中由乙酰CoA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4,柠檬酸转运系统(citrate transport
system):将乙酰CoA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质的穿梭循环途径。在转运乙酰CoA的同时,细胞质中NADH氧化成NAD﹢;NADP+还原为NADPH。每循环一次消耗两分子ATP。
5;酰基载体蛋白(ACP):通过硫脂键结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的结构域(真核生物)。
第十四章
氨基酸的代谢
1,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大气中的氮被原还为氨的过程。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2,尿素循环(urea cycle):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循环。讠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的肝脏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3,脱氨(deamination):在酶的催化下从生物分子(氨基酸或核苷酸)中除去氨基的过程。
4,氧化脱氨(oxidative
deamination):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氧化脱氨实际上包括氧化和脱氨两个步骤。(脱氨和水解)
5,转氨(transamination):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借助转氨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一个α…酮酸的过程。
6,乒乓反应(ping…pong
reaction):在该反应中,酶结合一个底物并释放一个产物,留下一个取代酶,然后该取代酶再结合第二个底物和释放出第二个产物,最后酶恢复到它的起始状态。
7,生糖氨基酸(glucongenic amino acid):降解可生成能作为糖异生前体的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氨基酸。
8,生酮氨基酸(acetonegenic amino acid):降解可生成乙酰CoA或酮体的氨侉酸。
9,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缺乏丙酮酸羟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使智力发肓出现障碍。
10,尿黑酸症(alcaptonuria):是酪氨酸代谢中缺乏尿黑酸酶引起的代谢遗传病。这种病人的尿中含有尿黑酸,在碱性条件下暴露于氧气中,氧化并聚合为类似于黑色素的物质,从而使尿成黑色。
第十五章
1,核苷酸磷酸化酶(nucloside phosphoryal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磷酸酯的酶。
2,核苷水解酶(nucloside hydrola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酶。
3,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例如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4,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5,痛风(gout):是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泻不充分引起的尿酸堆积造成的,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关节处。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
6,别嘌呤醇(allopurinol):是结构上烦恼于黄嘌呤的化合物(在嘌呤环上第七位是C,第八位是N),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常用来治疗痛风。
7,自杀抑制作用(suicide substrate):底物烦恼物经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变成了该酶的抑制剂,例如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就属于这种类型。
8,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syndrome):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生物化学名词(括号中的英文记下来是很有用的!!!)


第十六章    生物病毒免疫学习 
1,激素(hormone):一类由内分泌器官合成的微量的化学物质,它由血液运输到靶组织起着信使的作用,调节靶组织(或器官)的功能。
2,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的蛋白质。
3,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响应外部信号(第一信使),例如激素,而在细胞内合成的效应分子,例如cAMP,肌醇三磷酸或二酰基甘油等。第二信使再去调节靶酶,引起细胞内各种效应。
4,级联放大(cascade amplification):在体内的不同部位,通过一系列酶的酶促反应来传递一个信息,并且初始信息在传递到系列反应的最后时,信号得到放大,这样的一个系列叫作级联系统。
5,G蛋白(G protein):地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诱导GTP跟G蛋白结合的GDP进行交换结果激活位于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将细胞外的谝恍攀股錾舷偎氐燃に睾拖赴诘南佘账峄坊复呋南佘账峄坊傻牡诙攀筩AMP联系起来。G蛋白具有内源GTP酶活性。
6,激素效应元件(HER):指内固醇甲状腺素等激素受体结合的一段短的DNA序列(12~20bp),这类受体结合DNA后可改变相邻基因的表达。

第十七章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的一种方式。每条链都可用作合成互补链的模板,合成出两分子的双链DNA,每个分子都是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2,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Y字型结构,在复制叉处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同是合成新的DNA链。
3,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以DNA为模板,催化核苷酸残基加到已存在的聚核苷酸3ˊ末端反应的酶。某些DNA聚全酶具有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可用来校正新合成的核苷酸的序列。
4,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Eli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DNA聚合酶I的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性。
5,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ˊ …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6,滞后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ˊ…3ˊ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7,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这是Reiji
Okazaki在DNA合成实验中添加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前体观察到的。
8,引发体(primosome):一种多蛋白复合体,Eli中的引发体包括催化DNA滞后链不连续DNA合成所必需的,短的RNA引物合成的引发酶,解旋酶。
9,复制体(replisome):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包含DNA聚合酶,引发酶,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和其它辅助因子。复制体位于每个复制叉处进行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聚合反应。
10,单链结合蛋白(SSB):一种与单链DNA结合紧密的蛋白,它的结构可以防止复制叉处单链DNA本身重新折叠回双链区。
11,滚环复制(rolling…circle
replication):复制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