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手中递出去的一本本资料,便难免想到当年自己念书的样子了。几乎后悔把它们都卖掉了。不是不舍得书,而是不舍得那些记忆。
我卖出了早年买的一盒Scarlet 带子,可是后来想起那带子坏了,可是已经找不到那个买主,只能深深地自责。我还卖掉了自行车。酸溜溜的图文并茂的一张海报让我的交通工具价格不菲——虽然它已陪我踏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
路上的人渐渐少了,我们从“两元一本”一直喊到“一元全拿走”,脚边只剩下一堆旧纸了。显然不会再有什么生意了,可我们都没有收摊的意思,宁愿在路边的草坪上享受最后一个下午的阳光。太阳落山前,我们在校门口的收废纸的老大爷那里,替那些废纸找到了归宿。在旁边的小卖店里,所有的钱被兑换成了饮料和一大包花生之后,我们从此便了无牵挂了。
那袋被我们称为“最后的晚餐”的花生根本顶不住寝室里的6 张嘴,宿舍的聚会,一如既往地糟糕,无非是6 个疯癫的小丫头在一块儿胡搅蛮缠罢了。可因为是最后一次了,大家偏偏都十分投入。最后的压台节目,是宿舍内全体女生合唱校歌。其实,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是吼了,大家都疯了似的,反正唱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唱到哪里了。
终于有人哭了,接着是所有的室友。其实,每一个人的鼻子里都有些酸了。开始我还和张婷开玩笑,说这回就是把毕业证弄丢了我也不会哭,可到了后来看着张婷泪雨滂沱的脸,我也不禁沉默了。
对面宿舍楼里的窗台上,有支小号在低声哭泣。夜风里,隐约有不知名的花香。昏黄的月色把一切都掩在黑暗里,我们仿佛走在一条陌生的、没有尽头的路上。不知是谁吼了一句,是周华健的歌,于是,立即就有了回应……
躺到床上的时候,我的嗓子还在痛,一闭上眼睛,就是满脑子的歌声了。歌声渐渐地变成了当年军训时我们的呼号声,我依稀能看到自己穿着军装的样子,喊着口号,和大家一起,踏着正步,在教官的口令声中,从眼前一排排地走过……
这些声音也逐渐消逝了,操场终于变得空荡荡的,只有风把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一只鸟从头顶的天空飞过,留下一串的尖哨声。
许多要离开北京到外地工作的同学都颇为感慨地说:“不知怎么的,无论是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这个学校还是这个城市,身在其中时并不觉得它的好,现在要离开了感情上却是越来越难以割舍,穿上印有校名字样的T 恤,让床上的一切安置如旧,就好像自己还要再回来似的。”
7月2日离别
总算等到了这么一天,我们一觉醒来,大四不再,学生时代不再……梦里想起从前说过的这些话,都觉得很伤感似的。
早上我把被褥扎好后,已经天光大亮了。卸去蚊帐的床架空空的,仿佛恢复了我刚来时的模样。一切都结束了,我叹了一口气。
想着不久以后,就会有一个人重新来布置这里的一切,然后在这里躺上4 年,对她来说一切刚开始。
早上刚起来,张婷就过来拍打着我的腿说:“起来啦,我们这些留在北京继续打拼的同学开始送人了!”
于是就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那个破音响里放着些盗版的摇滚大杂烩,几个人就在旁边哼着唱着。曾经在包厢里被我们吼得乱七八糟的歌,这时竟变得那么的动听。
许是天意,别离时一向少雨的7 月天开始飞丝。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惨烈感人的场面,车站内外全是送别的大学生,无论铮铮铁汉还是柔弱女生都在一簇簇旁若无人地失声痛哭着、抽泣哼唱着、长时间握手拥抱着。本来一直忍着鼻酸安慰别人的我,在汽笛拉响时,眼泪也随着车轮的移动滂沱而下。
留在北京的我们一个接一个送着熟悉或不怎么熟悉的朋友和同学,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
没想到班上第一个走的竟然是班长,他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上午8 点半的火车,班里浩浩荡荡来了二十多人给他送行,看到那么旺盛的人气,我觉得班长真的很幸福,平日里他为我们大家操了不少心,也该享受一次我们回报给他的温暖了。
进了月台,我们帮班长安置好行李,全都站在了那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女生们围成一圈,轻声地唱着歌,然后全都哭了。
终于到了8 点半钟,车开了。尽管大家追着车跑,尽管女生还在哭泣,但火车还是载着班长走了。火车慢慢开远,班长贴着窗向我们挥手的那一幕,却久久难以忘怀。
9 点钟,电台里的欢乐调频照样准点播出,但这时,我会快乐吗?身边是喧闹的人群,而我的心情却是异常的平静。
车站里,许多面临别离的恋人们轻靠着手臂,作别西天最后一朵云彩;昔日树下的长凳上,已然是另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一直等到了最后一刻,哭干了送别的泪水。
有时候,我忍不住默默地想:我的下一个轮回是什么?每每此时,我会异常挂念《阿甘正传》中那根随风飞舞的羽毛;还有被译成中文的台词——“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下午从车站送人回来,发觉寝室里已经凌乱不堪。我的心情也是如此,我知道接下来走的人肯定是我。翻一翻床,发现好多人的同学录还没写,没办法了,已经不能再拖了,我要把它们写完。
青春是铁打的营盘,我们是流水的兵。那些酒后伤感的午夜,那些雨前的烦闷,那些熄灯后的卧谈会,那些动情的校园民谣,都要逝去了。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挽留我们向明天走去,不管这告别是轻松还是沉重。
4 年真的就这样结束了,我匆匆地离去,踏着来时的脚印,遥首回望,终于忍不住感慨万千……
日子如水流逝,也同样如水平淡,4 年就这样过来。7 月刚刚拉开了序幕,蝉还没有鸣,我们的心便开始鸣了,毕竟我们还年轻。
电脑里循环播放着王菲的《红豆》:“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如果非要我表达出大四的心情,我说不清,毕业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不一定要到7 月1 日那天大伙在月台上送别才叫毕业。
哎,就这么过了4 年,就这样度过这最后的大四。我有些茫然、困惑。更无奈的是这4 年的迷茫也只有自己知道,今后如何走仍是不很清楚。好多次午睡醒来,突然有种在陌生城市中乘公交车的感觉。
想起刚刚经历的大四,在这人生变化的岔路口,我们为考研、出国、工作而忙碌奔波,考研的同学免不了发几句牢骚,做几个痛苦状;要出国的同学也不轻松,虽然有了“寄托(GRE 和TOFEL )”,可天天还是要亲吻ABC ,约会公教,嘿嘿,争取申请到全奖可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容易事儿。
至于像我这样选择了踏入社会工作一族,也并非完全是逍遥一派,“学士不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还能抖一抖”,在这只有三阶的金字塔上,区区的本科毕业生只能委委屈屈地处于最底层了,带有几分无奈,可还是可以学学阿Q ,狠狠地幽他一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精神胜利法有时候很必需也很管用的,如果不深究它的初衷,那么它的正面效应和外部效应可是不容忽视的。
大四日子里,无法再轻描淡写的还有爱情。似乎有人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大学里的爱情到最后真正成功的只有百分之一。这个结论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撑,所以也不具有权威性。不过这也或多或少说明了象牙塔里的爱情生命的短暂。大四了,是让“四年制”的爱情over,让大学专用的东西永远地留给大学,双双劳燕分飞,还是继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再有眷念的人选择前者,快快乐乐地拥有,潇潇洒洒地放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美丽的结局?如果你自觉和你的另一半已是一体,那么就选择继续腻在一起,毕竟能和相爱的人厮守不是所有人都可企及的幸福。
最尴尬最苦闷的莫过于那部分“剪不断,理还乱”的同志,她们无法“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她们心中还有牵挂还有梦想,可现实的鸿沟横在当下,她们也无法逾越,所以她们只能痛苦地选择放弃……
爱情有千百种,在爱情这份试卷上,你有权利做多选题,也有权利做单选题,你可以做做辨析题或证明题,也可以弃权,让一切“难得糊涂”,可是只有一道题你是必答的,那就是判断题,如果你连做出“钩”、“叉”的义务都不屑于履行,你便没有享受爱情的权利了。
走过大四,忽然意识到里面充斥着太多的未知数。大学四年就像一条长长的带子,起点和终点是早就设定好了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如何让这条带子变得更宽大更明亮更有光泽。泰戈尔说过:“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你就又要错过群星了。”
就让我们稳稳地把握下一步吧!
后记
当夏日的酷热过去之后,扑面而来的秋风里渗进了一丝凉意,易逝的秋天令我想到易逝的大四时光。
我总是在那些忽明忽暗的日子里,于深夜独自点一盏台灯,趴在床上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大四那年记下的日记,还有那本被我翻卷了边的同学录,那里承载着我太多的回忆与不舍……
回想起初入大学校园时的新鲜与激动,仿佛发生在昨天,那些欢笑至今历历在目。然而时间稍纵即逝,还未来得及伸出手来挽留,大学生活便已作古。
只记得在老师幽默讲解下不时发出会心笑声的课堂,宿舍里的秉烛夜谈,放着满架书籍、挤满用功读书的学生的图书馆,一到开饭时间就热闹异常的食堂,还有运动会时画出白色跑道的操场……
身处大四的高校毕业生,心情是复杂的,因为步入大四,便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