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白日薄西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集权制的平民帝国,并使之深入人心,延续至近代。由于在汉代,佛教等外来思想还没有在中国流行,所以,汉代
是中华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第一个强盛的时代。这样一个大帝国的衰亡,就更加具备思考的价值。我在这本书中肤浅地
归纳出几个方面,我发现:大汉帝国之后的每一个帝国的灭亡,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重蹈大汉帝国的覆辙,因为这个帝国
不仅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姓名,而且铸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本性。
    本书的后半部分,和我国伟大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在时间上相一致。我不敢奢望超过她,但由于
写作宗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面貌,即便在情节上也是如此。比如在这本书里:董卓并没有抢走吕布的貂蝉,
曹操倒是夺去了关羽的杜氏。
    书中很多地方,吸收了前辈大师和学者如陈寅恪、冯友兰、钱穆、唐长孺、王仲荦、余英时以及当前海内外学界对
汉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其中对曹操性格的描写,禀承了我的导师周勋初先生的观点。
    最后,感谢我的另一位导师莫砺锋先生,是他使得我和这本书发生了因缘,并促使我完成了这本书。
                      作者一九九五年八月写毕于南京大学南园十七舍

再版后记

    首先要感谢热爱中国历史的读者们,以至于像这样一部肤浅的历史读物还能够在九年后再版一次。不过,古时的佛
教与道教认为抄一遍经书就是无量的功德,因而花些功夫给世人讲一点国史至少算得上菲薄的贡献。想到此,我尚有欣
慰之感。趁着再版之际,我对书中的文字作了校对与修订,还补充了少许内容。回想当初莫砺锋师推荐我写这本书时,
我还过着一个高校青年教师清贫但却悠闲的生活。而九年以后的我,尽管清贫仍旧,但悠闲不再,以致连一个完整的修
订旧作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一拖再拖,一再违反出版部门的王勇先生和我订下的君子协定,焦虑其心并耗费他了许多催
稿的电话费。这实在是我的过错,在此郑重地道歉。
    还要说明的是,因为这本书与赵益兄所写的《日落九世纪》、《月沉西子湖》以及夏维中兄所写的《景山的晚风》
构成一套历史读物,因此要感谢赵益兄开创的写作体例,使我们能够按照乐谱来演奏自己的乐章。这个体例除了以赋予
叙述以散文的风格和文化的阐释之外,还试图赋予历史读物以诗性的光辉。这便是我们精心、努力地选取当时的诗、词
来点缀章节乃至集句成篇的原因。相对于我们的文字来说,这些诗歌才是当时人们最真实的情感记录与人性的显露。记
得当我写完全书时,曾凭着一时的激动,给书的封底集了一首地道的古诗,模仿汉人的方式抒发了我的怀古之情:瞻彼
洛城廓,微子为哀伤。双阙百余尺,两宫遥相望。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黄。神龙藏深渊,猛兽步高岗。我欲渡河水,
河水深无梁。妇女无颜色,男儿在他乡。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一弹再三叹,此曲悲且长。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郑玫女士,她对汉代的历史不感兴趣,但由于她对现实的关注而照顾了我在写作与校对期
间的生活。我还要将这本书献给我的儿子――南京市力学小学一年级的徐缅同学,不管他将来的志趣何在,但我相信他
会记住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
                  作者二00四年六月雨夜记于南京大学北京西路二号新村寓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