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冥想苦思了好几个小时后,终于茅塞顿开:“要给日耳曼民族的
士兵们打气、鼓劲。对,何不利用报纸来他个宣传?前线的士兵对形势知道
个屁!”想到这儿,他将手一招,叫来侍卫:“传戈培尔马上去《弗尔基观
察家》报,马上在明天的报纸上弄点烟幕弹!”
第二天,德国 《弗尔基观察家》报头版头条醒目的新闻赫然入目:“莫
斯科已沦陷”,“东方战争已结束”。浓浓的黑体字让人一目了然。
希特勒看过这张报纸,双手捧着,得意地转了几圈椅子:看你们盟军怎
么办?
几乎在同时,那报纸落在英国心理战机关特别行动小组的办公桌上。
精干的行动小组组长菲尔茨中校“嘿嘿”地笑了,双眼眯成了一条缝。
他目光炯炯,扫视着其余三位成员:“我说希特勒要多笨有多笨。这报纸送
了我们一份厚礼,立即将这报纸复制、缩印数百万份。三天后,出动飞机,
夜投 ‘报纸炸弹’,力争帮他免费送到每个德军官兵手中!”
三天后,数十架英国战斗机飞临德军前线及占领国。一夜之间,数百万
份报纸飘落于地。德军士兵抢着争睹。看着看着,心里直擂鼓:我们的元首
在干什么?东方战争已结束,我们还天天死呆在这儿干什么?这仗要打到哪
一天才有出头之日!
这种借题发挥的反宣传,使那张张报纸宛如一枚枚炸弹,轰炸得德军对
他们的元首失去信任,对战争失去了信心。
… Page 45…
英军真假炮兵阵
1942年9月的阿拉曼战场上,德国侦察机在一片沙漠地带突然发现了一
个英国军队的可疑阵地。
偷拍的相片很快冲洗出来了。德军的谍报人员围坐在桌边分析起来。照
片上的区域似乎经过了严密伪装,但是,从整个地段上明显存在经过挖掘加
工过的工事的痕迹,以及那些过于浓密反而让人起疑的树木丛;可以判断出,
这里很像英军的一个炮兵阵地。根据图片上的分布范围看,大约有三个半团
的兵力布置在那儿吧。
“且慢下结论。”年过半百的党卫军谍报专家泰恩突然提出了疑意。只
见他手持放大镜,对着桌上的图片,仔细研究着。“我认为,这个所谓的炮
火阵地,很可能是英军故意设置的假象,用意正是为了迷惑我们。诸位请看,
这处伪装网罩下的那东西决不是炮管,而是电线管。”
谍报员们经泰恩这么一提醒,再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那张照片,不由纷
纷称是。于是,一份关于英军在沙漠地带布置“假炮阵地”的侦察报告呈到
了德军司令官的桌上。
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很快打响了:德军司令部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经过
再三论证,屡番侦察证实的英军的那个沙漠地段的“假炮阵地”,竟然对德
军发射起猛烈的炮火来,打得德军措手不及,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
原来,德军谍报专家泰恩从侦察机偷拍的照片上发现的“机密”,正是
英军经过精心设计的圈套。英美指挥部为了给德军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在
战前便部置要拿一支炮兵部队设置在对敌人杀伤力颇大的沙漠地区。可是,
英军指挥官们知道,德军的侦察机十分厉害。明目张胆地进行大规模兵力调
配无疑是给敌人树立了活靶子。因此,既要能给敌人以意料不到的打击,又
要给敌人造成一种“这里并没有真的炮火阵地”的假象。英军指挥官们充分
估计了敌人的空中侦察能力,而故意用许多电线杆在沙漠地区的掩体里当“火
炮”样巧妙地伪装起来,同时又露出一些破绽,让德军侦察机在偷拍照片后,
能从照片上分析出“真假”来。从而形成一个英军在沙漠地带设置了一个迷
阵概念。而当战斗打响的前夜,英军却悄悄地把真炮开了进去。
英军的良苦预谋,果然使德军中计,并着实挨了一顿猛揍。
… Page 46…
海鸥司令本杰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某潜艇司令官本杰利少校被人戏称为“海鸥
司令”。就是这位“海鸥司令”,带领他的潜艇,在反击德军的潜艇战中,
创下了辉煌的战果。
从战争开始时,本杰利先生便着手研究起如何来对付德军的同行了。在
潜艇战中最要紧的是如何隐蔽自己,如何及早发现敌人。可以说,谁首先发
现敌人,谁便赢得了取得胜利的主动权。由于双方都会充分应用雷达技术来
及时报警,因此,只有当谁掌握了雷达仪器测探范围之外的侦察能力,谁才
会真正拥有决胜权。
一天,本杰利的潜艇停在军港中检修,他独自在沙滩边踱步。突然,他
看到几十公尺远的海面上,一群海鸥在那里低低地盘旋。那些海鸥“呀呀”
地叫着,一会儿从空中俯冲到海面上,一会儿又从那儿低翔回转。本杰利觉
得奇怪:一大群海鸥在那儿结集翻飞是什么原因呢?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海
面上散浮着一些东西,是潜艇上厨房里扔出的剩饭菜。哦,残羹剩饭对这些
家伙竟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本杰利的心里琢磨开了,与此同时,一个奇特的
计划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不久,本杰利所在潜艇上的士兵们接到了司令官的一项特殊命令,在潜
艇巡航时,不断向海面施放食物。
从此,每次出航,士兵们便发现,有大批的海鸥在潜艇的海面上争抢食
物。时间一久,就是不施放食物,海鸥一发现水下有黑影移动就会在海面尾
随盘旋等食了。
本杰利少校的举动,开始时很不为部下们所理解。他们都可惜每天浪费
了大量的上好食物。听到部下们的抱怨声,本杰利只是一笑了之,但他从不
收回成命。
正式的战役终于打响了。英军潜艇训练过海鸥的海面很快便成了主要的
战场。本杰利给士兵们下达了新命令。“只要一旦发现海面上有海鸥结集飞
翔,就说明德军潜艇出动了,即可发动攻击!”士兵一下子明白了司令官先
生训练海鸥的良苦用心了。这样,海鸥成了英军的“眼睛”,本杰利潜艇在
海鸥的指引下,给德国的潜艇部队以沉重的打击。
… Page 47…
神秘的马丁案件
1943年4月末,在西班牙韦尔瓦附近的海面上,一架英国飞机突然失控,
一头坠毁在海里,掀起数丈水柱。不久,那里的西班牙渔民发现海面上漂着
一具男尸,躯体已腐烂,面目难辨,但从死者穿的军服,可以看出他是英国
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少校军官。另外在附近还发现了一艘撞坏了的橡皮救生
艇。
当时,西班牙跟英国是敌国,同德国是盟国。英国军官的尸体,很快就
被秘密地运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在西班牙总参谋部的手中。
西班牙总参谋部从死者贴身的黑色公文包中获知,死者名字叫马丁。衣
袋中有4月22日伦敦的戏票存根,证明马丁少校不久前还在伦敦看过戏。
在公文包中,发现了极为重要的文件。西班牙总参谋部把文件拍成照片,
转送给西班牙的德国领事,德国人如获至宝,火速密报德军最高统帅部。希
特勒看了密件,改变了战略:本来,德军以为英美盟军会选择地中海的西西
里岛作为进攻目标,在那里部署了许多兵力。看了马丁少校携带的密件,德
军最高统帅部把部队悄悄从西西里岛调往希腊。
然而,在1943年7月9日,英美盟军大举攻进西西里岛,希特勒竟无动
于衷,还认为他们在佯攻哩!结果,西西里岛拱手相让给了英美盟军。
“马丁少校案件”成了一个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好多年,
英国海军谍报部的伊凡·蒙塔古少校,才披露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马丁少校案件”是英国谍报部队设下的圈套。“导演”者是蒙
塔古少校。当时,英美盟军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识破了英美盟军的意
图,所以在西西里岛设下了重重防线。制造“马丁少校案件”的目的,是为
了调虎离山。其实,那马丁少校的尸体是冒牌货。蒙塔古精心地请人选择了
一具患肺炎死去的青年的尸体,给他穿上少校军服,放上公文袋。为什么选
用肺炎死者和尸体呢?这是考虑到淹死的尸体,胸部会充满水,而肺炎死者
的肺里充满液体,十分相似。
至于公文包袋里,则放了英国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写给地中海联合舰队
亚历山大上将的一封信,信中谈到西西里岛不是盟军的进攻目标……至于死
者衣袋中的伦敦戏票存根,纯粹是为了增强这出“戏”的真实感,说明马丁
少校是从伦敦坐飞机飞往地中海,不幸半途遇难……实际上,那具尸体是用
潜水艇运到那里的。
就这样,“马丁少校案件”使老奸巨猾的希特勒上当了,而且至死没能
知晓其中的内幕。
… Page 48…
清扫空中的走廊
英国某军用机场上,科学家詹姆斯先生呆呆地站在那雾的世界里。雾是
那么的深,那么的浓,好像是流动的浆液,把詹姆斯浑身上下都浇湿了。瞧
吧,这雾还是彩色的。处在这微黄或红黄的雾中,就别打算看三米以外的东
西了。即使是太阳升得老高,那雾还是好团结,好像不情愿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