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惊问道:“庞令明?你不是改投到了陆夷州的帐下吗,这么说来。陆夷州也赶到了!?”
夏候敦接上话道:“正是!敦若非陆夷州赶至且施以援手。至今亦无法突破胡虏之围!眼下河间道口便是交由陆夷州与夷泉军兵代为镇守,敦方能亲领大军赶来救援。”
曹操望了眼刘备。刚想开口,刘备却急策马上前追问庞德道:“陆夷州亦至此间?那么子龙安在!?”
庞德道:“赵将军就在主公身边,主公一至南皮便请蒋别驾代购军马,意欲为赵将军再建起一支白马义从。”
刘备默然点头。曹操见状轻叹了口气向刘备道:“玄德不必如此!你我之间地私仇你尚且能暂时放下,难道还容不下他陆义浩乎?再者,若非陆义浩不避艰险四处奔走,你我二人也不会有今日同心抗胡之事吧?”
刘备摆摆手,表示自己想的不是这些。
曹操再向夏候敦问道:“元让此来,可有遇上胡虏军兵?”
“有,其众甚多,几至交兵。不过胡虏大军未及交锋便向东急退,想必是怕魏公与某前后夹攻而腹背受敌吧。只是敦心念魏公之围,不赶追赶。”
“东?”曹操微微皱眉:“这么说来他是急退回北平去重整军势了。玄德,你如何看?”刘备闻言拿眼去看诸葛亮,诸葛亮会意,上前一些道:“依亮之见,主公与魏公的联军虽然初有大胜,但亦当休整一番之后方可再战。再者方今天寒,不宜用兵。不如且退至南皮,与陆夷州的兵马会合,同时调集粮草器杖,以为战时之需。”
曹操点头道:“孔明之言甚合孤意。玄德,你我各自下令,令麾下军兵退至南皮休整吧。”
刘备点头,其实现在的刘备很想马上去见一见赵云与陆仁。同样,曹操也很想见一见陆仁。
数日之后,河间要道,三方兵马终于会师一处。兵力方面,陆仁五万,刘备八万,曹操算上各处调集来的兵马的话是十一万左右。三方总算近二十五万!假设袁尚手头集结地胡虏是三十万地话,三方联军完全有决战的实力。
此刻的陆仁已经得到了曹操与刘备联手的消息,惊呀得说不出话来。等到曹刘等人靠近营寨,陆仁想了许久,带上了身边的将官迎出寨去。
一见面,曹操沉吟了许久,先开口道:“义浩,自你我官渡战后一别,至今已有多少年没有见过面了?”
陆仁算了算,摇头轻笑道:“建安五年末至今,十八年了。”
曹操长叹道:“十八年!如果当初你没有弃我而去,天下会是如何?”
陆仁道:“谁也不知道。人一生的际遇,就是一个命字。而这个命,还要看老天爷如何去安排。老实说,当年在街边行乞的陆仁,也真没想到今日竟能和魏、蜀二公平起平坐。更没想到的却还是魏、蜀二公能够放下仇隙,联手抗胡。”
曹操再叹:“是啊,时乎?命乎?”
陆仁与曹操在那里感慨不提,刘备却在陆仁的随骑中搜寻着赵云。很快刘备便与赵云目光相交,刘备急唤道:“子龙!上前说话!”
赵云默然策马上前,向刘备恭敬一礼道:“云带罪之身,无颜面见蜀公……”
刘备急道:“子龙何罪之有!为国诛除胡虏,为之大义也!且若非子龙之故,孤亦尚且执迷不悟,负于天下矣!”
“主公……”赵云喉间哽咽。
刘备忽然向阵中呼喊道:“陈叔至何在!?”
陈到应命道:“末将在!”
“三千白马义从听令!自今日起白马义从复归子龙统辖,孤亦暂借子龙并白马义从于陆夷州,万众一心,诛除胡虏!!”
“万众一心,诛除胡虏!!”
第四卷 何谓英雄
第二十一回 … 知敌
南皮河间,陆曹刘三方会师,计点军兵共计一十八万,曹操后继的军兵亦在行进中。逢大胜与会盟,自然少不了犒劳大军与高层大宴这一类的事。大宴之后三方阵营各自下寨休整不提。
军兵的休整与粮草调度这些事,曹操与刘备竟不约而同的请陆仁来主理。原因很简单,陆曹刘三方都怕当年讨伐董卓时类侯于袁术扣押军粮不送给孙坚阵营的事情发生,如果交给曹刘双方手下的将官曹刘都不放心,但交给陆仁却不用担心这些。陆仁也不推辞,必竟粮草这东西就是这样,往往会因为分配上的一些差错而引发阵营之间的矛盾。曹刘双方再怎么说还是有许多利益上的关系才联合到一起,就算是曹操与刘备是真心联合,下层的人会如何谁又说得到?而陆仁本身就有提供大量的粮草军需,又可以说是这次联合的发起人,交给陆仁的话确实能有效的缓解各方阵营之间的矛盾关系。而这也是荀请陆仁尽早赶来北方的原因之一。
不过管粮草是件很累人的活,陆仁少不了要在各方阵营里乱走乱跑了解具体的情况。说实话,陆仁这样四方奔走的却也让几方阵营的人都放心,同时也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这一日陆仁带着蔡琰、貂婵刚刚在刘备的阵营中计点完相应的诸事。天气冷,人也觉得有些劳累。看看不远处就是诸葛亮的大帐,陆仁想了想便去诸葛亮那里看看。一直没什么机会再和诸葛亮好好谈谈,现在过去坐坐也能随便向诸葛亮当时救陆仁出汉中的事道声谢。
就陆仁现在的身份而言,是与曹操、刘备平起平坐的,诸葛亮闻讯马上迎出帐来,接陆仁夫妇入帐少坐奉茶。虚礼过后,陆仁开玩笑一般的问道:“先生没有把黄夫人带在身边吗?”
诸葛亮翻个白眼,心说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可以随便把家人带在身边啊?笑了笑不置可否的摇摇头。
其实陆仁又哪里不知道自己是个异数人物?同样的笑了笑,环视诸葛亮的大帐,无意中发现诸葛亮的帐中有不少地书简。笑道:“先生手不释卷、勤学不怠,这一点却是陆仁怎么也比不上的。”
诸葛亮摇摇头:“陆夷州过奖了。其实亮平日里军务颇烦,又哪里能抽出什么空闲去品书?这里的书简有不少是主公于蓟郡救出曹公。击败司马懿时,司马懿遗落下来地。亮也是爱书之人,不忍见这些书简毁于战火,因此就收集了起来。偶尔发现些什么军情机要,也好即时回报主公知晓。”
“哦”陆仁微微点头。军阀混战,真正能重视保护文化不被破坏的人并不多,三国群雄中似乎也只有操会去收集与保存。其余的诸候更多的却是找些利于自己愚民的东西出来,不利于己的便付之一炬。而诸葛亮这方面的记载不多,不过从诸葛亮留下地文集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也是个重视文化的人,不过偏重于实用的成份居多。
“先生,我可以取几卷看看吗?”
诸葛亮微笑道:“求之不得!这里留下的并没有什么紧急军机,到是有很多记载的事物亮亦无法参透。几次有心想叨唠陆夷州请教一番,只是陆夷州太忙。亮实在不好意思去打扰。”
“无法参透!?”陆仁被闹了个莫名其妙。诸葛亮那是什么人?天下奇才!他居然也会有无法参透的事?要不就是胡虏的文字诸葛亮看不懂?也不像吧。不过陆仁忽然转念一想。这些书简是司马懿急退兵时留下来地,说不定……
告了声罪,陆仁急取过两卷翻看。一看之下陆仁大惊,急唤蔡琰上前道:“文姬,你快来看看,这、这……”
蔡琰应声上前,接过陆仁递来地书简看了几眼,俏脸变色:“这、这不是我的笔迹吗!还有这书简……孔明先生,恕妾身无礼了!”
那边的诸葛亮听蔡琰说是她的笔迹的时候就楞住了。再看蔡琰也早就把名门贵妇的端庄姿容扔到了一边,在孔明收拾好的书简架上取简看两眼,惊呼一声扔到地上,然后又取简看,再惊呼再扔地上……反复多次。蔡琰面色苍白的道:“义浩没错。这里的书简大部份都是当年我们留在许都城里没能带走地。可是……可是为什么会在司马懿这里!?不是当时都被大火烧毁了吗!?义浩你去夷州之前暗中拜访荀令君的时候还和秀妹去我们的故宅看过,确实被烧毁了的啊!”
陆仁心中闪过一丝很异样的感觉。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貂婵。貂婵想了很久只是微微摇头,那时貂婵也只是在自己地房间那里停留了一下便碰上了陆仁主侍,随后便在天明之前都出了城,根本没时间去仔细参看房宅。不过貂婵眼珠转了几下好像想起什么,向陆仁问道:“义浩,你当初曾被袁尚软禁了一段时间。事后你和我提起的时候不是说,袁尚本来想招纳你,并接受了你地要求说去许都救出家人的吗?你看会不会是你出逃的时候被袁尚的细作发现了,就偷运走书简并放火烧宅?”
陆仁想了想便摇头道:“依我之见不太可能。文姬你想想,那时我们留下的书简在千卷以上,单单只是些细作的话根本不可能运走那么多的书简。”这话不错,袁尚的细作如果有那么高的本事,官渡之战时曹操的后方早就大乱了。上千卷的竹简用车运都要好几车,这么大的动静早就被许都中的人给发现了。
诸葛亮沉吟了许久,忽然接上话道:“陆夷州,有一个人你似乎忽略了。”
“谁!?”
诸葛亮道:“前番与曹公对阵的司马懿,还有其背后的司马氏。”
陆仁惊道:“不可能啊!那时的司马懿还没有出仕……”
蔡琰摇摇头,伸肘顶了陆仁一下道:“司马懿是谁我不知道,不过那时许都确实有一个叫司马朗的名士代表河内名门司马氏出仕于曹叔父的帐下,好像听说司马懿就是司马朗的弟弟。你那时总是忙于公务,和朝中之人相交不多,会有所忽视也是常理中事。”
陆仁双手抱头,苦苦沉思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真要算起来差不多有二十年的时间,难道说快二十年前司马氏就已经和袁氏勾搭上了?可是司马氏又为什么要和袁氏勾结?”
诸葛亮、蔡琰、貂婵三个人同时向陆仁翻了个白眼。官渡之战的时候那是什么情况?那时的曹操对比袁绍,处于绝对的劣势,天下间的名门大姓可真没几个看好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