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其三(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
  1。霭——云气。这里指桂花香气。
  2。长安涎口——京都里的馋嘴。佳节吃蟹是富贵人家的习好,故举长安为说。又似与“饕餮王孙”不无关系。盼重阳——《红楼梦》诗多含隐义,菊诗与蟹诗共十五首,明写出“重阳”的三首即宝钗所作的三首,这很值得注意。正如“清明涕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等诗句看来与探春后来远嫁的时节有关一样(参见其“图册判词”和“春灯谜”诗),宝钗始言“重阳会有期”,继言“聊以慰重阳”,这里又说“涎口盼重阳”,可见“重阳”当与后半部佚稿中写宝钗的某一情节有关。
  3。“眼前”句——蟹横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横它是不管的。经纬,原是织机上的直线与横线。
  4。“皮里”句——蟹有壳无皮,“皮里”就是肚子里。活蟹的膏有黄的黑的不同颜色,故以“春秋”说花色不同。又“皮里春秋”是成语,出《晋书·褚传》:褚为人外表上不露好恶,不肯随便表示赞成或反对,而心里却存着褒贬,所以有人说他“有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后名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故这一成语亦作“皮里阳秋”。后多用以说人心机诡深,而不动声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所煮食。
  5。涤腥——解除腥气。用菊——指所饮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传说重阳饮菊花酒可辟除恶气。
  6。性防积冷——意即蟹性寒,食之须防积冷。
  7。落釜——放在锅子里去煮。成何益——意谓横行和诡计又有何用。
  8。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蟹原来生长处。诗中常以“月”点秋季。空余禾黍香——就蟹而言,既被人所食,禾黍香已与它无关。唐代陆龟蒙《蟹志》:“蟹始窟穴于沮洳(音举入,低湿之地)中,秋冬至,必大出,江东人云稻之登也。”又宋代傅肱《蟹谱》:“秋冬之交,稻粱已足……江俗呼为‘蟹乐。”
  '鉴赏'
  这三首诗中前两首是陪衬,小说中的描写已作了交代。其中虽亦有寄寓可寻,但主要还是为后者作引,姑且不作细究。如回目所称,这一节重点是介绍宝钗的诗。
  《红楼梦》虽然比其它古典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因为作者不敢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伤时骂世”的话,因而常有一些借题发挥或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和笔来说的地方。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宝钗的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两点:一、以小寓大——《红楼梦》以儿女之情的“假语”,说政治问题的“真事”,即是“以小寓大”。二、旨在骂世,为此借宝钗之作来发挥,比通过宝玉或黛玉这些明显地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之口来说要稳妥得多。因为宝钗是古代社会的“正统派”,处处都是维护现存秩序的,借她的诗巧妙地骂几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护的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的外衣伪装起来的讽刺诗。
  全诗讽刺现实社会政治中丑恶人物的犀利锋芒集中于第二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它不仅作为小说中贾雨村之流政治掮客、官场赌棍的画像十分维肖,就是拿它赠给历史上一切惯于搞阴谋诡计的反面人物也是非常适合的。他们总是心怀叵测,横行一时,背离正道,走到斜路上去,结果都是机关算尽,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所以,小说中特地强调:“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骂得通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在小说中,这首诗是宝钗写的,这又如何体现对这个人物的褒贬呢?写宝钗对世情是练达的,这未必就是褒。“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讽刺世人而忘了持镜自照,倒实在带有贬意:笑人家不择正路、“皮里春秋”,自己为了争得宝二奶奶的位置,不是也用尽心机、施尽手段么?说蟹有腥臭,自己热中仕途经济就没有儒臭么?告诉别人吃蟹要“性防积冷”,难道“性冷”的只有螃蟹么?问螃蟹“于今落釜成何益”?不也应该反问一下自己:金锁终于配了宝玉成何益?如此等等。诗彷佛出于无意,却又实实在在地成了宝钗的自我嘲讽。
  探春房内对联(第四十回)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说明'
  小说中说这副对联是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墨迹,中间是宋代名画家米芾的“烟雨图”。
  '注释'
  1。“烟霞”二句——意思是天性风流闲散好比烟霞一样,山野人的生活常以泉石为伴。“烟霞”、“泉石”,用唐人田游岩事。《新唐书·田游岩传》: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古代隐士)祠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近来)佳否?’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我癖爱泉石烟霞的老毛病是治不好的)。’”
  '鉴赏'
  封建地主阶级为美化自己的剥削生活,常自称是什么“野客”、“山人”,自以为风雅清高。所谓“闲骨格”、“野生涯”,戳穿了看不过是懒骨、寄生而已。当然,其中有一些人是出于不满现实政治,借此表示不愿与当局者合作。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一面做着闲游山林、赏吟烟霞的隐逸生活,一面又念念不忘最好能出去做大官。探春有管家婆的“精明”,头脑里存有很强的宗法等级观念,又热衷于为封建王朝“立出一番事业来”,她对这些字画的爱好(室内其他陈设也同样说明问题)虽不免矫情做作,但从小说通过闺阁人物琐事反映某种封建士大夫的思想志趣来看,也还是很典型的。
  此外,这副对联也是作者构思完整、文心细密的一个极好的例证。前面探春在她结诗社帖子中说宝玉曾以“真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等话,我们初读时总以为那只是作者信手写下的泛语,不料隔了好几回以后竟有照应。同样的情况在小说中还可举出很多。这一特点正是曹雪芹的大手笔不同于一般小说之处,也是后四十回续书中所未见的。
  牙牌令(第四十回)
  '说明'
  牙牌令是贾母两宴大观园席上行的酒令。
  牙牌,又称骨牌、牌九,旧时游戏用具,亦作赌具。共三十二张,刻有等于两粒骰子的点色,即上下的点数都是少则一,多至六。一、四点色红,二、三、五、六点色绿。三张牌点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儿”,有一定的名称。行令时,宣令者说一张,受令者答一句,说完三张,“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押韵。”小说里令中一、三、五、七单句都是宣令者鸳鸯所说。
  其一(贾母)
  左边是张“天”。
  ——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个五合六。
  ——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了一张六合幺。
  ——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这鬼抱住钟馗腿。
  '注释'
  1。“天”——上下都是六点的牌叫天牌。
  2。头上有青天——俗话,有所谓“做人要凭良心”的意思。
  3。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北宋时初建,即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六座桥。堤上多植梅花。这里以“六桥”比六点,以“梅花”比五点。彻骨——形容极香,又与牌的点色刻于骨上相切合。
  4。幺——“一”的另一个说法。
  5。一轮红日出云霄——上面的一点色红,以比“一轮红日”;下面的六点色绿,以比青云。
  6。“蓬头鬼”——成套点色的名称,三张牌是六六、五六、幺六,五与幺加起来也是六,成“一副儿”,叫“蓬头鬼”。
  7。钟馗——相传是唐代人,曾应武举未中,死后托梦给唐玄宗,立誓要“除天下之妖孽”,玄宗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画成图像,告示天下,命岁暮时家家画其像“以祛邪魅”。见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后来,民间遂有钟馗能收伏鬼的传说。这里说钟馗反被鬼抱住了大腿,所以引得大家发笑。《孤本元明杂剧》中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一剧,其中有五鬼一齐拥上扯衣抱腿与钟馗扭打的情节。
  其二(薛姨妈)
  左边是个“大长五”。
  ——梅花朵朵风前舞。
  右边是个“大五长”。
  ——十月梅花岭上香。
  当中“二五”是杂七。
  ——织女牛郎会七夕。
  凑成“二郎游五岳”。
  ——世人不及神仙乐。
  '注释'
  1。“大长五”——上下都是五点的牌。也可倒过来说成“大五长”。
  2。梅花朵朵风前舞——“大长五”牌名“梅花”,以“五”像花。因“五”上下有两个,所以说“朵朵”。诗词中常以梅花随风飞舞喻雪,暗谐“薛”氏。
  3。十月梅花岭上香——二“五”共十点,所以说“十月”。岭上,指瘐岭,多植梅花。唐诗中多写折岭头梅寄远赠别。
  4。织女牛郎会七夕——古代神话传说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谓牵牛星的神即牛郎。牵牛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传说织女嫁了牛郎,每年只能七夕(七月七日晚上)相会一次,由乌鹊飞来银河上搭成桥,让织女渡河。后遂以牛郎织女说夫妻不得相会。“七夕”比“杂七”。
  5。“二郎游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