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维特否认有此事,不过即使此事属实,这笔贿赂在李鸿章思想中也不是 
  决定性的,因为他来到俄国的明确目的就是要缔结一项密约。李鸿章热衷于 

① 维特:《维特伯爵回忆录》,第87 页。 

… Page 105…

  以夷制夷的政策——这一次是利用俄国对付日本;他自鸣得意地宣称,该条 
  约将使中国二十年无事。但是,和平维持不到两年。 

                                        割地狂潮 

       在三国干涉以后,德国要求在中国取得一处海军基地作为酬劳,它列举 
  了所有其它列强都在东亚拥有基地的事实,如英国之在香港,法国之在东 
  京,俄国之在海参崴等。中国拒绝了这个要求。但在1897年德皇访问俄国 
  时,他得到沙皇含糊其词的诺言,即让德国占领山东省的胶州。德国人随后 
  便以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害 (在1897年11月)为理由占领了胶州, 
  迫使中国当局签订一项为期九十九年的租借条约,并取得了在山东境内建造 
  两条铁路的特权。俄国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受此事鼓舞,争取到沙皇对占领 
  旅顺口和大连计划的支持(维特对此举持异议,但被驳回)。1897年12月, 
  俄国借口保护中国不受德国的侵 

  略,将这两个港口强行占领,又在次年3月迫使中国租出旅顺和大连(为期 
  二十五年),同时强迫中国让它从中东铁路修建一条南满铁路抵达这两个港 
  口,然后向西通至营口,向东通至鸭绿江。维特事后承认曾付给中国方面的 
  谈判人李鸿章和张荫桓一笔酬金,以酬谢他们与俄国人的勾结。这时俄国人 
  占了辽东半岛,而这是三年前中国花了三千万两库银从日本赎回来的! 
       割地的狂潮这时正式开始了。英方租借了威海卫,为期二十五年;租借 
                                             ① 
  了展拓的香港新界,为期九十九年;还从清政府取得了不将长江流域让与 
                                                          ② 
  他国的诺言,使这一地区成了英国的利益范围。 日本则得到了不将福建省 
  让与其他国家的同样保证。法国以九十九年为期租借广州湾,并在两广和云 
  南建立了它的势力范围。只有意大利的要求被拒,没有得到租借地;至于美 
  国,当时正因对西班牙战争和菲律宾革命而忙得不可开交,因此未能采取任 
  何行动。瓜分中国的危险加速了国内的戊戌变法运动 (这本身是一个大题 
  目,参见第五章),同时也导致美国宣布其“门户开放”的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 

       虽然英国声称它在中国有特殊利益范围,但它还想提出在其他列强享有 
  特殊势力的地方进行贸易的门户开放政策。由于英国是割地狂潮的参与者之 

①  L。K。杨: 《1895—1902 年英国对华政策》,第70—71 页。在作出决定以前,内阁曾举行五次长会进行 

讨论。 
②  L。K。杨: 《1895—1902 年英国对华政策》,第91 页。英国只愿承认它在中国有利益范围,不承认有势 

力范围。 

… Page 106…

一,不便单独提出这一想法,于是转而请求美国支持,因为美国在这方面是 
历史“清白”的唯一大国。先在1898年,然后又在1899年,英国驻华盛顿 
公使提请美国国务院联合发起一个在中国实现商业机会均等的运动。但是, 
美国人直到结束对西战争和兼并菲律宾后才对此事感到兴趣。当时,中国海 
关的一位英籍税务司贺璧理使他的美国朋友柔克义相信这个主意是明智 
的。美国前驻华公使柔克义是国务卿海约翰的远东事务顾问。海约翰于1899 
年9月将柔克义起草的照会送交英、德、俄、法、意和日本,提出了在中国 
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它包括三个要点,总而言之是要维护条约制度, 
其内容有如下述: 
      (一)一国在其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不得干涉任何通商口岸或任何其 
它国家的既得利益。 
      (二)一国在其势力范围内不得在港口税或铁路运费等方面歧视他国国 
民。 
      (三)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仅由中国政府征收关税,并依照中国协定 
税则办理。 
     对于这个照会,没有一个国家明确表态,每个国家都观望着其它国家的 
态度,可是海约翰仍然于1900年3月20日宣称,各国都已“断然而明确地” 
同意了照会的内容。只有日本对这项声明提出了异议。当义和团起事时期“门 
户开放”原则似乎受到威胁时,美国在1900年7月3日发送了第二次照会, 
补充了包括保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这完全是一项表态 
的声明,并不要求其它国家作出响应。 
     “门户开放”只是关于一些原则的宣言,不是美国政府的正式政策;美 
国政府既不打算、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它。可是在宣布了这项政策之后,瓜 
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这倒不是因为列强响应了美国的呼吁,而是 
因为帝国主义者害怕他们之间会造成对抗和冲突。由此而形成的均势挽救了 
清帝国,使它免遭立即覆亡的命运。 

… Page 107…

                                  义和团起义 

       在百日维新的最后时期 (参看第五章),发生了1898年9月的宫廷政 
  变,它一举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稳健派,恢复了反动的满人政权。荣禄和裕 
  禄及启秀等其他保守派都进入军机处,大学士刚毅日益得到太后宠信。这些 
  人主张搞强硬政策,太后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让步。1899 
  年2月当意大利人要求割让福建省的三门湾时,太后命令拒绝这一要求;当 
  10月份意大利人改变原意时,太后就把这项新政策看成是正确可行的。1899 
  年11月21日,她训令各省当局不要再抱任何和平幻想,她说:“各省督抚, 
  必须同心协力……以中国地大物博……又何强敌之可惧。正不必化干戈为玉 
  帛,专恃折冲尊俎也。”① 
       1860年英法的入侵,使清宫廷逃到热河,随后又败于法国人和日本人之 
  手,在1897—1898年外国又竞相向中国要求割地:这些都使太后有充分理 
  由怨恨外国人。外国人同情1898年变法的尝试,他们的干涉又使康、梁维 
  新派得以脱逃,再加上他们在日本逃亡时仍在继续搞维新活动:这一切都加 
  深了她的反感。此时外国驻北京的公使们公开反对她废黜光绪皇帝和立端王 
  之子为大阿哥的计划。太后和端王因无力反对外国对他们的计划的干涉而感 
  到丢脸和沮丧,便转而支持义和团运动这一排外的大暴乱。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排外情绪不仅充满朝廷,也渗入到学者、官员、绅士以及一般老百姓中。 
  半个世纪的外国人的侮辱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傲慢的外国 
  公使、领事和咄咄逼人的传教士及商人,经常使他们想起中国的不幸。日益 
  增长的不平之感,再加上一些更大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因素, 
  酿成了一场广泛的排外运动。 
       1858年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自 
  由传教。但是他们很难在中国人中赢得信教者,因为中国人痛恨基督教在炮 
  舰保护下的入侵。有些传教士对中国皈依者提供金钱补助或其他舒适环境, 
  甚至在诉讼中也为他们的教徒向县官说情。总理衙门在一份奏章中将传教士 
  的保护权总括为这样一句话:“数十年来总理衙门办理教案,从未见有教士 
  责罚教民之事。”① 
       绅士是排外最烈的,他们把基督教看作败坏社会的异端邪教。他们自封 
  为儒家礼仪的卫道者,痛恨任何外国宗教或哲学的侵蚀,特别对中国教徒不 
  举行传统仪式和不参加地方节日活动的行为感到忿恨。绅士往往就是那些仇 

① 《大清德宗实录》,卷543 第5 页;英译文载谭春霖:《拳乱》,第32 页,译文略有删节。 
① 参见《总署遵议教案章程奏》,光绪二十二年。——译者 

… Page 108…

教暴动的秘密煽动者。民间的传说和谣言描绘外国人在教堂和女修道院的高 
墙深院内为非作歹,这更激起中国人的仇恨,于是基督教就成了挑起排外情 
绪的一个基本原因 (参看上卷第11章)。 
     1897—1898年的割地浪潮,促使爱国的中国人意识到民族正濒于灭亡的 
境地。康有为发出警告说,中国有成为第二个缅甸、安南、印度或波兰的危 
险,进步分子则提出要通过根本的制度改革来拯救民族。然而,反动派和愚 
昧无知之流则主张消灭洋人。德国占据胶州之后,山东发生的事件估计有上 
千起,国内其他地方爆发的事件更是不可计数;所有这一切表明了广大民众 
对外国侵略的无比愤怒。 
     外国进口货的涌入和固定不变的海关税率,看来已经使中国的经济凋 
敝。随着饥馑驱使许多人成为匪盗,十九世纪中叶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很 
多贫民最初把他们的不幸归罪于太平军,最后却把怨恨转到外国人身上,因 
为叛乱者是外国人用基督教的思想意识鼓动起来的。在太平天国以后的时 
期,外国货在中国城市的市场上显著增加,而到了自强运动时期(1861—1894 
年),洋式企业和工业以及外国资本都被引进了中国。 
     外国铁路也威胁着传统的运输体系。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不能与 
当时正在修建的铁路竞争,成千上万依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