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45     1;306               29。24      63。93          6。81 
          1850     1;019               22。27      72。32          5。39 

          1855       979               14。09                  65。67  20。22 

          1860       752               20。21                  59。04  24。73 

          1865     1;087               5。79                   53。81  40。38 
          1870     1;255               4。86                   45。01  50。11 
          1875     1;308               6。19                   53。66  40。13 
          1880     1;309               7。79                   52。94  39。26 
          1885     1;246               6。26                   49。51  44。22 
          1890     1;309               5。27                   45。37  49。35 
          1895     1;243               3。94                   45。29  50。76 
          1900     1;190               4。28                   42。85  52。85 
          1905     1;198               4。00                   43。24  52。75 
          1910     1;126               4。61                   37。74  57。63 
   *报告数包括了九个省中八个省的夏季报告和秋季报告;因此上报的州县 
     数约为全年报告数的一半。 
   材料来源:根据李文治编: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 
   第761—769页的材料计算。这些材料的出处是应以下谕旨上报的报告: 
    “谕户部。嗣后查报各省收成分数;应以八分以上为丰收。六分以上为平收。 
   五分以下为歉收。” 
   见《大清高宗圣皇帝实录》;卷339第41页;1749年6月14日。 
天时、地方官吏的贪婪以及当地内战和盗匪的有无。但总的说来,1870至 
1911年期间的农作物总产量很可能有所增加,足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但这种 
增加并不是由于农田技术或组织有了任何重大的变化。在十九世纪后半期, 
没有引进重要的新作物或新的种子品种(象清王朝在较早时期引进的玉米和 
早熟稻那样)。 

… Page 14…

    表五         —19041909年和1930—1933年期间作物种植亩数变动趋向 

                  上 报                   估计占作物总面积的百分比* 
                  地方数 1904—19091914—19191924—19291930—1933 
 种植亩数增加 
 或不变的作物 
   蚕      豆        7        9           9           9          8 
   玉      米         22        11         14          16          17 
   棉      花         29        11         14          18          20 
   鸦      片         13        14        3            11          20 
   花      生         18      9           8            11          11 
   油 菜 籽          5          15         21          27          28 
   大      米         17        40         41          37          40 
   芝      麻        7        4           8            10        9 
   大      豆        7        8           9            10        8 
   白      薯         18        10         11          12          13 
   小      麦         29        26         27          27          27 
 种植亩数减少 
 的 作 物 
   大      麦         10        24         23          20          19 
   靛      青         12        10        7           2          … 
   高      粱         14        26         23          20          16 
   小      米         15        22         18          17          17 
   甘      蔗         10      7           6           5          6 
  *指的是上报地方的作物总面积。 
  材料来源:巴克: 《中国土地利用的统计学》,第217页。 

     此外在内战的中期,固定的设备又遭到严重的破坏,它们只能逐渐加以 
更替。灌溉、蓄水和治水以及储粮设备都没有扩建或改进到超过它们在十八 
世纪的水平。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显然主要是因为农民转种了能在每个单位土 
地上获得更多粮食和收入、同时又需要更多劳动进行耕种的作物。二十世纪 
初期随着人…地比例继续日趋不利而出现的这种转种农作物情况,可在1904 
至1909年和1924至1929年这两段时期内关于种植作物亩数趋向的资料中 
表现出来,这些资料由J。L。巴克的调查员收集并扼要地在表五中列出。这些 
数字说明玉米、白薯和芝麻逐渐代替了作为粮食作物的大麦、高粱和小米, 
还说明象用来供应上海和天津不断发展的纺织厂的棉花这类经济作物的种 
植面积也在增加。不幸的是,1870—1911年期间甚至连这种能说明问题、但 
不完整的资料也没有;但是如果这类变化能够在政治不稳定和内战不断的民 
国初期发生,那么在清末几十年的相对安定的时期中发生同样的变化也不是 

… Page 15…

不可信的。看一看1870至1911年农产品的输出趋势,便可以找到一些不完 
整的线索。 
     按价值计算,茶叶在1887年前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项出口物,此后,它 
即被蚕丝超过。茶叶占总出口值的比率从1871年的54%一直下降到1898年 
的18%,进而下降到1906年的11%。虽然茶叶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得没有 
那么猛,但这种情况的确说明了茶叶种植亩数在本文所讨论的四十年中没有 
增加。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量和出口值在这四十年中都增加了。这说明种植 
桑树和栎树的土地可能扩大。在华北和满洲用栎树叶来养蚕,蚕的丝织成的 
柞绸,是一种日益重要的出口丝织品。 
     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 
这完全扭转了1870至1887年这段时期 (1874年除外)的入超。乍看起来, 
原棉出口的增长可能有力地说明棉花作物总产量在清朝最后二十年中似乎 
大量增加了。但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 
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把这三 
种趋向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棉花产量没有增加或增加到足以满足国内和出 
口两者需要的程度;由此引起的国内棉和纱的较高价格促使纺织业者去购买 
较便宜的进口货;国内需要的减少随之又反过来抑制了增加原棉生产的兴 
趣。 
     有一种作物在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肯定扩大了种植亩数,这就是鸦片。 
按价值计算,鸦片一项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是中国最大宗的进口 
货。鸦片和棉制品合起来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期占中国总进口 
的三分之二;至1898年就下降到50%左右。下降完全是由于鸦片进口数量 
减少 (鸦片价值没有下降,仍继续上升),虽然棉制品进口量仍迅速增加。 
鸦片进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鸦片的种植逐步扩大。可惜还没有哪怕是 
可以大致计算一下因取代进口鸦片而开始种植罂粟花的土地面积的材料。清 
末民初鸦片单位价格的显著上涨是因它的数量减少而引起的市场投机造成 
的,而压缩数量是在法律上(如果不是事实上)对它查禁的第一步。鸦片的 
合法进口贸易在1917年底被取缔,但是,查禁国内种植鸦片所作努力的结 
果,往往随着在其境内种植罂粟花的地方军阀的道德观和财政需要而有所不 
同。 
     我们再根据1879至1915年期间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的材料来判断,看 
来大豆、油菜子、芝麻和花生的种植面积可能大量增加。在十九世纪九十年 
代以前,这些商品的贸易是微不足道的。从本世纪初开始,豆类产品和植物 
油的出口值激增,植物油大部分运往欧洲主要供制造肥皂之用,还向日本出 
口豆类、豆饼以及植物油。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地区是满洲;日俄战争后人口 
从华北向满洲的流动可能与大豆种植的重大发展有关。此外,华北查禁鸦片 
作物的措施促使农民增加种植豆类、芝麻和花生,这样它们就成了代替鸦片 
的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国内的消费形式同时也起了重大的变化,这表明, 

… Page 16…

  豆类和油类的新的出口与其说是表示作物的增加,不如说是把原来在国内消 
  费的产品转用于出口。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煤油进口迅速增加,它代替 
  了较贵的、用以制造照明蜡烛和其他用途的蜡烛的植物油。因此,豆类和油 
  类出口的迅速增加很可能夸大了1900年以前种植的作物种类变化的程度; 
  但尽管如此,巴克的材料有力地说明了从二十世纪初期起,这些经济作物和 
  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亩数的确增加了。 
       只可能对十九世纪末典型的一年的主要作物产量作出非常粗糙的估 
  计。光绪版(1899年)《大清会典》中关于耕地面积的材料——经过一定的 
  调整,1887年的官方数字为847,760,554亩——经细致分析是不完整的, 
  从各个方面说都大大低估了实际种植面积。许多地方的基本测量单位是把不 
  同等级的土地折成统一标准的“财政”亩;1712年以后开垦的一些土地仍未 
  登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