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在宣战以前的七月后期,日本人在朝鲜的成欢已向人们表现出这样
的成就:它的“将军们知道怎样指挥作战,而军队的组织甚至在一个没有良
好公路的国家中也能顺利地运转”。在整个战争期间,法国、英国和其他外
国观察家一再赞许日本人精于战略和战术,赞扬他们有效能的训练、纪律、
勇敢善战、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他们在运输、军粮供应和医药设施方面的突
出表现。中国的战败还不仅仅是由于它的虚弱;日本则是靠它的力量打赢了
这场战争。
②
8月份以后,日本在朝鲜的攻势进展神速。8月10日,日本舰队袭扰
② 山县有朋:《日本的军队》,载大隈重信编:《新兴日本的五十年》,第1 册第209 页。史密斯:《中
国和日本军事方面现代化的比较研究》,载《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杂志》,16 (1976 年)第11—23 页。
① 见普列赛森:《侵略中国之前欧洲人培训的日本军队》,特别请看第三、四章。布拉塞编:《海军年鉴,
1895 年》,第91 页。杰恩:《日本帝国的海军》,第36 页。瓦格茨:《军人的国防与外交》,第185 页。
王树槐:《外人与戊戌变法》,第89 页注28。
② 下面的叙述主要根据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载邵循正等编:《中日战争》,第1 册第1—108 页。
《日清战争实记》,中译文载《中日战争》,第1 册第218—286 页。日本帝国参谋本部编:《日中战史》,
第1 册。布雅克: 《论中日战争》。郭颂平(音):《中国对外人蚕食的反应:专论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后
果》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1953 年)。郑昌淦:《中日甲午战争》。刘凤翰:《甲午战争双方兵力的
分析》,载《中国一周》,829 (1966 年3 月14 日)第13—16 页,830 (1966 年3 月21 日)第11—14
… Page 223…
旅顺口和威海卫以掩护军队的运输;中国海军未能对挑战作出反应。仅仅一
个多月日本军队就占领了重镇平壤(9月16日):它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拿下
了这个重兵防守的要塞,把叶志超等人统率的淮军一举赶过了鸭绿江。就在
第二天,日本舰队决定性地在鸭绿江口击败了中国舰队(见第二章)。这一
胜利是伊东佑亨海军上将出色指挥的结果,其战果是摧毁了几艘中国舰只使
日本人享有制海权,让日本人得以随意派兵登陆,并谋划特别大胆的作战计
划。
在10月份,日本人向满洲长驱直入,在鸭绿江附近的九连城和凤凰城
打败了中国人。11月初,他们攻陷了金州和严加设防的中国人阵地大连湾,
在这里夺取了大量军需物资,其中包括621支枪、129门炮、三千三百万余
①
发枪弹、约二百五十万发炮弹。大连的陷落大大地便利了日本人对貌似“不
可攻破的”中国海军基地旅顺口的攻击行动,结果使旅顺口于1894年11月
21日失守。这不仅使日本得到了东亚最优良的海军船坞,而且严重地瓦解了
中国军队的士气,使北京陷于惊慌失措之中。
11月底和12月初,日本人在满洲攻占了几个重要据点,如复州、析木
城和海城。1894年12月13日海城失守的后果特别严重。它不仅阻断了交通
和分割了中国的军事力量,还使沈阳本身也成了易受攻击的目标。在后来的
战斗阶段,清军三番五次地企图夺回海城,往往牺牲很重,但迄未得手。
1895年1月初日军占领盖平,使它的第一军和第二军的交通联络更形便
利,也使日本控制了所有从辽东到中国的内陆和沿海通路。本月稍晚一些时
候,日本人开始进攻山东,作为向北京
作大钳形运动的一部分。他们在1月18日炮轰登州作牵制性进攻,两天以
后侵入荣成,在半个月内经过几次恶战之后攻占了威海卫。用一位法国观察
家的话说,威海卫之役提供了陆海军紧密协同作战的“引人注目的范例”。
日本“显示了现代的陆战和海战的所有方法:对要塞实行猛袭;巧妙地操纵
①
大炮和船只; 〔还〕敢于发动鱼雷攻击,让港口塞满了被击沉的船只”。
威海卫的陷落对中国人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所余北洋舰队的船只不是
被击沉,就是被日本人俘获,海军提督丁汝昌和其他几位陆海军将领纷纷自
裁。现在,从山东去北京的道路已经门户洞开,日本人可以长驱直入了。在
中国人主动提出和平倡议期间,战事继续在山东和满洲两地进行。2月下半
页。杜布莱:《中日甲午战争梗概》。瓦拉:《东方的战争》,载《美国海军学院会议录》,卷21 第4
期 (1895 年)第691—739 页。关于有关的日文著作,见关于本章的书目介绍。
① 伏拉的米耳: 《中日战争》,第215、223、231 页。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载《中日战争》,第
1 册第34—36 页。《日清战争实记》,载同上,卷1 第246—256 页。
① 索瓦热海军少校:《中日甲午战争》,第204 页。伏拉的米耳:《中日战争》,第303—304 页。《日清
战争实记》,载《中日战争》,第1 册第269—275 页。
… Page 224…
月,清军在宋庆(包括淮军的若干大分遣队在内)和其他将领的率领下,对
海城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虽然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人数之比有时略超过二比
一(约六万人对二万五千),日本人仍顽强地守住了城池,使对方伤亡惨重。
中国人曾取得几次战术上的成就,但是迄未取得重大的胜利。②
在3月份的头两个星期,日本地面部队在满洲拿下了牛庄、营口和田庄
台。此后不久,日本人又开始侵犯台湾,3月25日攻占了澎湖岛。在签订马
关条约的时候(1895年4月17日),日本作好了准备,要从南满和山东半
岛对北京进行钳形进攻。虽然据说中国人已集结了十五万到二十万名军队在
直隶北部,但他们不大可能守住北京。
中日战争从头至尾是一场十足的灾难。中国最有效的讨价还价筹码不是
它所剩下的陆海军力量,而是一个日本狂热分子对李鸿章的伤害而使日本人
感到的内疚。①
(张书生译)
② 《日清战争实记》,载《中日战争》,第1 册第275—278 页。杜布莱:《中日甲午战争梗概》,第63—65
页。索瓦热:《中日甲午战争》,第220—227 页。
①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载《中日战争》,第1 册第90—108 页。杜布莱:《中日甲午战争梗概》,
第62、70—71 页。索瓦热:《中日甲午战争》,第229 页。《日清战争实记》,载《中日战争》,第1
册第281—285 页。
… Page 225…
第五章 思想的变化和维新运动,1890—1898年
背景——西方冲击的形势
在中国,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思想的风云激荡过程,这不仅产生了
变法维新运动,也预示了一个社会文化变化的新时代的到来。诚然,这种激
荡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十九世纪后期中国文化传统自身的发展。在儒教
中,反对流行的汉学学风的反作用继续在中国学者中存在,对佛教和古代非
儒家的各种哲学思想的兴趣也重新出现了。然而,所有这些发展都或多或少
①
地是十九世纪初期已经开始的思想界变化的结果。 而使这些本国固有的发
展转变成思想激荡的原因,则是西方的扩张引起的变化。
这有两个主要的方面。帝国主义侵略是显而易见的一面,它表现为西方
国家强加给中国的压迫和剥削。另一个方面则是改造性质的,它表现为在与
西方接触时带给中国的多种多样的变化。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可以看到这
两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在1890年前的半个世纪中,中国不得不面对帝国主义的扩张,但到1890
年帝国主义侵略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在中国蒙受被日本击败的羞辱后不
久,1895年初夏法国带头声称华南和西南为其“势力范围”,西方列强开始
了“争夺租借地”的狂潮。在这一争夺的高潮中,德国占了胶州湾,俄国占
了旅顺口,这些行径使中国面临立即被分割的危险。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气
氛形成了,全国弥漫着被瓜分的恐惧。
这种情况是与西方对华的改造的影响(它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已不
断地在起作用)的新发展同时出现的。在十九世纪后期,它的最明显后果无
疑是发生在主要通商口岸的社会经济变化。首先,西方的扩张在那里引起了
持续的累积的经济增长,结果,在那些和外部世界市场有密切关系的城市的
经济中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现代”部分。和这种经济发展有关的是,社会发
生了变化,产生了诸如买办、工资劳动者和城市无产阶级这样一些新的集
团。而且,由于各种西方制度的“示范影响”以及和外部世界交往的增长,
社会变动的过程必然在本地居民中发生,它逐渐破坏了他们传统的态度和信
仰,同时提出了新的价值观、新的希望和新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