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给克里斯汀的礼物。 盒子上面写着是要“给一个很特别的孙子”。包裹内是一条很漂亮的手织婴儿毯,还有一双婴儿鞋。读了卡片之后,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我知道当你出生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我拜托别人为你织了这条毯子。鞋子则是我出发到天国去旅行前所做的。”卡片署名:“曾外婆”。 外婆临终前的眼力变得非常不好,她请我的阿姨珍妮特帮忙织了那条毯子。可是她却努力地独自做好那双鞋子,这是她在死前的短短几个星期里完成的。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我们应该立即丢弃的,以便我们轻装前行。但有些物品,牵动着你美好的记忆,承载着你的情感,是你应该永远保留的:令你美丽的衣裳、你11岁时写的日记、老祖母送你的一小条缎带、初恋时的记忆,以及一段经过重大波折的友谊……把爱仔细地收藏起来,你将不枉此生。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珍藏的物品都价值连城,只要它能牵动你的记忆,承载着你的情感,那么就是你应该永远珍藏的。 我们也许无法计算自己使用过或拥有过的物品,但总有那么几样东西牵动着记忆;我们也许无法理解别人的馈赠,然而历经周折,却始终不忍丢弃那些“宝物”。触景生情,睹物生情,人生的珍藏不外乎一个“情”字。 把爱仔细地收藏起来吧,这种融融的温暖将会伴你一生的旅程。
第五部分:心灵的安顿第79件事:参加一次葬礼 体味生命的可贵(图)
一切是从推开生命之门的那一刻开始的,你像一个好奇的旅客一样走进生命的殿堂,你对每一件新鲜事物都想去充满好奇。殿堂太大了,而旅程始终是有时间限定的,不管你有多么舍不得,你还得磕磕碰碰地向前,你会感觉到自己每走过殿堂的一扇门,那扇门就在你的背后砰的一声关上,永远不再打开。 而这每一扇门都代表着你所做过的,你所能做的,你所享受过的每一件美好的事情。你走过它,它就对你关上,一样一样的事情在你的背后结束,你就像古代的那个智者,听到自己背后的那个水缸破碎的声音,没有回头,你知道,回头也没有用,回头看到的也只是残骸和废墟。 生命就是如此,不管风雨多大,在时光的车轮中滚滚向前,没有后悔与回头的机会。而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坚持循着自己的梦想,无怨无悔地走过。 人类生生不息,社会千变万化。生产和消费依然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每天都在消耗生命,以换取维持生命的条件,看似一组矛盾,却又相互依存。到最后,幸福的人带着无限的眷恋,苦恼的人带着不尽遗憾,也都免不了离开人间。 当我们回想自己的童年,会悲哀地发现,竟然不知自己何时有了思想,何时有了记忆,何时学会说话,何时开始走路。因此,我们更不记得刚出娘胎时是悲还是喜,或者还是别的什么感觉。于是有人说,人一生下来第一声啼哭,正是对痛苦一生的哀鸣。至于真相是不是如此,还是那句话,天知道。 当一个老人最后离开了人间,有人说他上了天堂,有人说他下了地狱,还有的说他永垂不朽,成了神。但无论如何,他从此没了音讯。我们还是无法证实他是变成了灵魂,还是只剩下那把骨灰。 既然看不到过去,也看不见未来,于是人们更加珍惜现在。这就是为什么生命如此可贵。于是,剥夺别人的生命是最大的罪恶,而主动献出自己的生命则是最大的无私。再引申下去,时间成了最宝贵的财富,效率则是延长生命的技能。 年轻人往往感觉不到生命的可贵,因为他们的生命还很漫长。他们的生活太精彩了,以致没有时间认真地考虑生与死的问题。于是,他们也不知道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更不知道效率不只是可以多给老板挣钱。待到他们醒悟的时候,一大段的生命已经过去了。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果你热爱生活,就去参加一次葬礼,真切地感受一下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生命的华美音符永远如此匆匆,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假如生命即将结束,你会不会有一些遗憾?那么这剩下的一段人生路,你又该如何走过? 不要遗憾,不要痛苦,只要你曾经爱过,真诚地生活过。
第五部分:心灵的安顿第80件事:记录人生历程(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在遭遇挫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不反躬自省,反而责怪或迁怒于别人。 不会自我反省的人喜欢找借口为自己辩解,他们对别人吹毛求疵,却对自己的弱点故意忽视。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狐狸在跨越篱笆时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它的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很不高兴地埋怨蔷薇说:“你也太不应该了,在我向你求救的时候,你竟然乘机伤害我!”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不是我故意要伤害你,我的本性就带刺,是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了啊!” 人一旦受了伤害,不应该先想到是别人的不是,而应该先反省自身。不会自我反省的人往往会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就如那只狐狸,或许在它下次跨越篱笆的时候,又会伤痕累累。 卢梭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他在其传世名作《忏悔录》中这样作序: “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作品能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我的苦难,仗着你的恻隐之心,并以全人类的名义恳求你,不要抹杀这部有用的独特的著作。不管你是谁,只要我的命运或我的信任使你成为这本书的裁判人,那么我将为了它可以作为关于人的研究———这门学问无疑尚有待于创建———的第一份参考材料;也不要为了照顾我身后的名声,埋没这部关于我的末被敌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可靠记载。最后,即使你曾经是我的一个不共戴天的敌人,也请你对我的遗骸不要抱任何敌意,不要把你的残酷无情的不公正行为坚持到你我都已不复生存的时代,这样,你至少能够有一次高贵的表现,即当你本来可以凶狠地进行报复时,你却表现得宽宏大量;如果说,加害于一个从来不曾或不愿伤害别人的人,也可以称之为报复的话。 “这几本充满各种错误而且我也没有时间重读一遍的小册子,足使任何热爱真理的人找到真理的线索,并向他提供通过自己的调研来掌握真理的方法。不幸得很,我觉得这些小册子似乎很难、甚至不可能逃脱我的敌人的严密监视。如果它们落到一个正派人手中,或者落到舒瓦瑟尔先生的朋友们手中,或者落到舒瓦瑟尔先生本人手中,我还不信我身后的荣誉就没有了希望。但是,上天啊,你是无辜者的保护人,请你保佑这些证明我无辜的最后资料不要落到布弗莱、韦尔德兰两位夫人以及她们的朋友们的手里吧。你在一个不幸者的生前已经把他送到这两个泼妇手里,至少别把他这点身后的名声再让她们去糟蹋吧。” 没有人能够一生都不犯错误,相反,恰恰是人的一生在不断地犯错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误的出现,才使我们一步步地成熟起来。 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在确定是抱着积极的态度,而且不会对事情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前提下,犯任何错误都是允许的。 敢于不断犯错的人,往往是最容易成功的人。因为他总是无所畏惧,敢于从各个角度、尝试不同的办法,所以他成功的概率也要高于别人。 人不怕犯错误,可重要的是要能每次从错误中汲取失败的教训,对错误有所分析,有所记录,从而使自己在以后的道路上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样,错误就变成了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经验比你最后的结果还要宝贵。 对待人生中的任何事都应如此。不光是在工作、学习中,尤其是关系到个人道德的问题,更要慎重行事。人的品质就像一块纯净的白绸,任何污点都会留下永久的痕迹。如果一切都无可避免地发生了,你要真心真意地忏悔,认真反思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无辜的受害者道歉,并且承担一切责任。 为自己准备一个可以记录心路历程的本子,把你认为不该发生的错误详细记录下来,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因为当你真正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你可以把这个本子作为你人生的《忏悔录》,而你是惟一的读者,时常翻出来看一看,它会对你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指引的作用。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