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亲自与三国外长的磋商,三国最终同意出资,但条件是只能支付原西班牙共和政府的相同金额。当然,魏长安也很干脆,直接表示会将两艘中国海军使用过两艘“福建”级战列舰,在最短的时间内交付给三国。三国最终分配这两艘战列舰的议案是由法国购入一艘,另一艘由德国出面出售给苏联。这种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中国没有什么损失,而且获得了比“福建”级更强大更先进的战列舰,法国因为本国造船工业不是十分强大,到了1936年,也仅建成了2艘“敦克尔刻”级战列舰(购买中国专利,在“罗马”级基础上仿制),根本不能与英国海峡舰队对抗,突然增加一艘战列舰,确实能大幅提高法国海军实力。至于德意两国,则可以分享倒手转卖给苏联的利润。
当然,西班牙共和政府也向中国提出了严重抗议,为了平息共和政府的怨气,中国政府将其支付的购舰款项又如数退了回去。这一手也确实让共和政府感到无话可说。在国际上也赢得了较好的声誉,毕竟,中国并没有吞没这些资金。新月对我的这个决断感到非常满意,他认为这才是大国元首应该具备的胸襟。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西班牙的内战。德意法支持佛朗哥叛军,因为叛军主要的政治势力就是法西斯。美英等国则支持共和政府,但却对共和政府中有强大的共产党组织非常不满。不过,我的心思则完全没有放在西班牙内战上,我更多的是关注着为了迅速扩大内需,消化过剩的工业生产力而大力发展的军工事业。这里面还因为李长山不止一次地找到我,希望我能将更多的心思放在陆军建设上,别一根筋地钻进海军和空军中的原因存在。
开始,我还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认为这只不过是李长山的私心作怪。但在1933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才真正让我感到这几年,中国对陆军的建设并没有太大的起色。1933年初,总参军事情报局向龙战天送去一份资料,表明日本在朝鲜正在布署一种被称为“89式轻战车”的轻型坦克,虽然与中国的18年式坦克性能相差很远,更不如远东战争后扩军时所装备的26式坦克,但仍对龙战天产生了震撼心理。同时,情报还显示,在日本,一种被命名为“九五”式的“轻型”坦克正在研制中。这种坦克虽然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性能都不如中国的26式坦克,只与18式坦克相当,但至少证明了一件事:日本正在向陆军装甲化迈进。
这种最现实的威胁,也终于让我回顾起陆军这几年的发展,除了26式坦克和几种18式装甲战车的改进外,陆军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与时俱进,这是我常放在嘴边教育手下官员的知,而今,我却发现我自己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我知道,日本在95式坦克上,在全世界首次采用了柴油机作为动力,而且还是风冷的,这个设计还是非常前卫的。而中国的26式坦克仍采用的是汽油发动机,看来,我们得加快车辆用柴油机的发展速度了。
为了弥补我对陆军的“歉意”,1933年6月24日,我专门召集了李长山、胡玉、叶飞、刘白驹、龙战天等陆军高级将领和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就陆军借现在国家为强化内需和消化剩余工业生产力这个机会,大力发展的话题展开了讨论。首先由总参军事情报局局长薛庆功介绍了日本战车的研制和装备进度。他说:“就目前来看,‘89’式轻战车由于重量轻,发动机功率小,只装备13毫米重机枪,无论从防护、机动与火力都只能算一种装甲战车,而算不上坦克,甚至连我们的18式装甲车族都不如。正在研制的‘95’式轻战车,勉强具备了坦克的基本能力,顶多与我们的18式坦克相当。但他们发展装甲力量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就其数量来看,由于日本首先要发展海军以便能与我军对抗,加上其岛国的特殊环境,也将海军的发展提高到最高的地步。所以,日本陆军的装甲力量还非常薄弱,‘89’式轻战车的装备数量也就是500余辆,而且主要集中在朝鲜南部的日控区。”
我听了之后说道:“也就是说,至少在短时间内,日本的装甲力量根本就不值一提?”他点了点头。我又问道:“目前我们在朝鲜的主要装甲力量是什么?”龙战天立即回答说:“是刚刚换装的26式中型坦克。”他顿了一下又说:“26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为21吨,主装甲厚度为45毫米,可以抵御500米内57毫米反坦克炮,他们小日本儿叫战防炮的打击。这种坦克装有一门57毫米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内击穿60毫米厚的装甲。动力装置为一台35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可以达到43km/h的最大公路速度。”我很满意地点点头又问他:“有多少数量?”龙战天朗声回答道:“目前驻朝鲜的有一个装甲师、两个机械化步兵师、一个独立炮兵师,还有2个坦克旅和2个炮兵旅,加上其他部队。总计共装备有26式中型坦克983辆,各种装甲战车1755辆。我们在朝鲜对日军的装甲力量有绝对的优势。”
李长山立即批评他:“这种绝对的优势并不代表着我军必胜。你这种想法要不得。不要忘了,日本在朝鲜的日控区还有大量的工事,加上他们在上次战争后,大力发展反坦克兵器,我们要想打败他们,再想象上次那样用装甲部队突击,肯定会损失惨重。”我赞同地说道:“不错,长山说得好,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视敌人。日本资源匮乏,工业技术力量不足,他们搞不出与我们中国同等的装甲力量。所以,我估计这个‘89’式轻战车就是为了作为移动火力堡,专门用来阻击我跟随装甲部队推进的步兵。而对付装甲部队的,可能就是他们大量装备的37及57毫米反坦克炮。”
叶飞慎重地说:“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反坦克炮。根据总参情报局的侦察和判定,日军在朝鲜南部的日控区内,建立了十余道防线,其防御纵深内,至少拥有上千门各种口径的反坦克炮。这些炮都设置在周密保护的工事里,就是我们的重炮集团,也很难将它们摧毁。未来我们的装甲部队要想顺利突入日军防线,还是非常困难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都有些沉重起来,李长山狠吸了一口烟,然后说道:“他奶奶的,重炮部队轰不平它们,用轰炸机炸。就用主席说的那种方法,‘地毯’式轰炸,把狗日的阵地全部翻个遍。我就不相信了,它狗日的工事还能留下来。”
叶飞仔细估算了一下摇摇头说:“对重要地域及工事进行‘地毯’式轰炸,至少需要20万枚50公斤级炸弹或10万枚100公斤级炸弹。按每架飞机携带1000公斤炸弹来算,也就是说,我们至少需要1000架以上的轰炸机进行10次以上的集体轰炸。而目前空军总共的轰炸机也不超过520架。再加上出动上千架轰炸机所需要的各种油料、地勤保障、零部件供应、空中编队所需的无线通信,编队与地面的联系,等等这些,我们现在的实力和技术条件是无法达到的。这还没算上为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
那该怎么办呢?在坐的都陷入了沉思。我想了一会开口说道:“突破日军在朝鲜南部的防御体系,是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一是加快更新轰炸机群,用新的载弹量更大的轰炸机取代现有的轻型轰炸机。从国家军事装备研究中心送来的消息来看,我们已经成功试飞了两种新型轰炸机。一种是载弹量为1200公斤的CB…1型轻型轰炸机,装有两台YHSF…2G型液冷直列18缸发动机。虽然他的功率不如3型,但也达到了1050马力。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全金属飞机,速度也有458km/h。就是弹舱内满载炸弹的情况下,航程也达到了2800公里。”
大伙儿一听,不由喜形于色。叶飞这时也比较专业地提醒大家道:“他的防御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毕竟是轻型轰炸机,所以,只有2挺12。7毫米机枪。”我也跟着说道:“不错,由于机体内的容积有限,只装备了2挺机枪。但另一种中型轰炸机的防御能力就有较大的突破。CB…2型中型轰炸机就装备有6挺12。7毫米机枪,分别在机头、机尾和机身两侧,可以形成360度的环形防御,但对来自机腹的攻击的防御仍没有解决。这也需要护航战斗机对他们进行护航。”
我泯了口茶继续说道:“但这种中型轰炸机可以携带3500公斤炸弹飞行3300公里,当然了,为了推动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轰炸机,装了4台YHSF…2G型发动机,最大速度也有466km/h。这两种轰炸机预计今年内就可以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根据空军的最新装备计划,将在三年内组建20个轰炸机师,装备1500架CB…1型轻型轰炸机和1000架CB…2型中型轰炸机。届时,我们空军的打击力量将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在朝鲜南部的‘地毯’式轰炸,应该是够用了。但我们还要解决好最初的训练和协同问题。同时,我还认为,‘地毯’式轰炸,或者叫作‘面积’轰炸,更适用于对敌国的军队集结地、工业基地、大城市的摧毁,而不是很适用于轰炸某些防御工事群。”
龙战天疑惑地问道:“那么,我们在朝鲜就不怎么需要使用轰炸机群了?还有,既然要对敌国的工业基地、大城市这些进行轰炸,我们的轰炸机的航程够不够?就算航程能够达到要求,那护航的战斗机呢?”李长山哈哈一笑,说道:“甲壳司令(龙战天立即狠狠地白了他一眼),轰炸机群肯定是要炸朝鲜的日军阵地的。至于你说的炸敌国,他妈的,就是炸小日本儿的军队集结地、城市和工业基地的轰炸机,现在也在开始研究了。主席说这种轰炸机叫做啥子‘战略轰炸机’,自身的防御强得很,而且炸小日本儿的本土,我们主要是在晚上,所以为轰炸机群护航的事,也算是解决了部分。”
我接过话头说:“不错,我们主要是在晚上进行轰炸,一来我们的护航战斗机的航程不够,需要降低被发现的概率;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