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优势的德法联合舰队,美国的第6舰队只好退到岸其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之外,而德法联合舰队却又不敢在此范围外同美国海军进行战斗,双方就这样在挪威外海一直对峙徘徊。不过,这样一来,美国海军也无法运送兵员和补给到挪威。而在挪威境内,双方的地面部队也对峙在格拉讷一带,都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

但美国舰队仍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在岸基飞机作战半径之外,将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投放到挪威的陆地机场,到了7月31日,在莫舍恩至摩城沿线的野战机场上,就拥有了多达600多架的战斗机。于是,美国的战斗机很快便借着数量优势,取得了一定时间段上的战场制空权。同盟军队也在空优情况下,开始了策划已久的反击作战。8月3日,同盟军队在格拉讷、哈特菲耶尔达尔和斯图尔伯尔亚同时向德军阵地发起了反击。

按中国军队的看法,同盟军队和德军之间的较量,充其量可以被称为大规模“械斗”,原谈不上什么战役。但同盟军队则是开战后第一次以数万兵力同联盟军队进行战斗,因此,这场大的“械斗”也被称为格拉讷战役。战役初期,凭借同盟军队的突然行动,以及德军一直忙于进攻,而对防守战术的疏忽,同盟军队很快就击溃了第一线的行军,并把战线向南推进到了佛尔格山和托斯博腾一带。德军的仓惶退却不仅丢失了进攻出发阵地,还丢失了大量的重型装备和武器。地面部队的强弱一下子易形了。

到了8月11日,同盟军队的攻势也因为装备不足,弹药消耗过大,加上补给困难等原因而停顿了下来。德国空军也趁此机会加大了各个野战机场的建设,并将在挪威的飞机数量增加到了3000架。德法联合舰队也将巡逻区域继续向北推进,终于切断了美国海军对挪威北部的补给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德国空军开始慢慢地消耗着同盟军队在北部的空中力量,由于飞机数量得不到补充,以及燃料弹药也无法运送,终于是德国空军完全掌握了整个挪威的制空权。

8月17日,当中国军队完成了人类史上空前的合围歼灭战,击毙和俘虏了数百万的苏军的消息传到德国后,希特勒在震惊之余,开始对国防军在挪威的蜗牛速度感到无比的愤慨。在撤换了克莱斯特之后,咆哮着要求新上任的隆美尔必须在8月底以前,彻底解决挪威。隆美尔是一个对步兵战术造诣很深将军,虽然他更加欣赏装甲部队的力量,但曾经留学昆明陆军学院的他,相对于克莱斯特只对装甲部队指挥在行来说,具有更多的优点。

隆美尔的进攻颇为顺利,其实这并不是隆美尔真的具有多高的步兵指挥艺术,而是双方的实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8月22日,一天的时间里,隆美尔便率军攻占了格拉讷和莫舍恩,并在第二天,占领了科尔根,离摩城只有不到三十公里远。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也明白,战事已经无法挽回,终于博德港登上了美国的潜艇。8月26日,德军攻占摩城,28日,数个团的德军在海上登陆,占领了博德。

8月29日,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挪威军队,在陆军司令吕格将军的率领下向德军投降。8月31日,英美军队也在北福尔和莱内斯向德军投降。至此,整个挪威被完全占领。在挪威战役中,挪威军人伤亡了11000余人,英美军队伤亡了近三万人,而德军则伤亡了27000人。这样低的伤亡数字同中国对苏军的合围歼灭战的数字比起来,确实显得……。

第二百零八章 … 希特勒的战争准备

德国完全占领了挪威后,使中立国瑞典的国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争爆发前,瑞典对欧洲宪章和英国等国的态度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更加倾向于英国。瑞典国王也与英王保持有较好的私人关系,瑞典政府甚至一度在讨论是否应该加入自由世界同盟。但现在,情况变了,瑞典政府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抛出加入新世界联盟的论调。

不仅如此,瑞典还加大了对德国的矿产品、煤炭等资源的出口,甚至默许德国军队和空军穿越瑞典北部的领土领空,向芬兰运送大量的军队和补给。在德国军队强大的实力面前,瑞典军队显得过于薄弱,这不仅导致了瑞典政府开始出现严重的亲德倾向,甚至国王也取消了原定于8月底对英国的访问。瑞典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的盟国。

中国军队对苏军的合围歼灭战,给希特勒的触动是非常巨大的。他开始在慎重地考虑以前的策略是否正确。在这之前,希特勒的想法是占领挪威,切断苏联与英美的北部海上交通线;然后南下攻占南斯拉夫等地,从而切断苏联在南部同英美的联系。但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中国军队的表现让希特勒对苏军的忌惮大为减轻,苏军庞大的人力优势在技术兵器面前似乎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其次,欧洲海军已经事实上控制了整个地中海,那么,在南线的交通也已经被欧洲宪章切断;第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已经完全倒向了欧洲宪章,并成为新世界联盟的一员,虽然有南斯拉夫这个“另类”,但所起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

按捺下心中的“雄心壮志”,希特勒出于对苏联的谨慎,还是召集了国防军各军种的高级将领,他需要通过这种全面地讨论来获得适合他想法的方法,以及赢得国防军对他本人的支持。被召集到“狼穴”的国防军将领们,首先无比热烈地讨论起中国军队经过数千公里的长途奔袭,对800万苏军进行合围歼灭。他们对中国军队以及中国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人表示了钦佩,同时,作为军人的他们,思维方式非常直接(或者说简单),他们都为自己的盟友能够获得伟大的胜利而感到高兴甚至是骄傲。

只有希特勒对此有另外的想法,在他心中,黄色人种是无法与纯粹的雅利安人相比的,斯拉夫人的失败只能证明他们是雅利安人中的弱者和垃圾,与犹太人一样,应该被清扫出去。但即便这样,负责清扫的也应该是雅利安人,而不是“卑贱”的黄种人。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苏军后,占领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却绝对是德国最急需的。秋明被苏军自己炸毁,留给中国人的是一片废墟,中国要想重新开采秋明的油田,没有大半年的时间是不太可能的。哈萨克斯坦大半也被中国占领,其南下的触须,甚至已经囊括了咸海一带,离里海的石油基地也不远了。

想到这里,希特勒就觉得一阵心烦,他非常后悔没有同意中国的意见,从两面夹击苏联。如果那样的话,德国几乎可以肯定地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参与瓜分苏联的资源。而且从今后来说,德国如果对苏联的一些重要矿产能源基地发动进攻的话,也能促使中国军队从另一面夹击,德军的推进速度将会更高,压力却会更低。而现在,苏联被占领土上的资源全被中国夺去,他根本不好意思去向中国要求些什么。而计划中的对苏联巴库地区的攻击,如果中国军队先一步抢到的话,德国人将会什么也得不到,毕竟,巴库地区离中国军队所控制的范围更近。

他把国防军这些高级将领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如何尽快抢夺苏联的资源。至于对苏战争的胜负,不仅他,就连那些国防军的高官们都没有作任何考虑。与希特勒持相同看法的还有法国和意大利的高层,他们垂涎于苏联那巨大的资源和已经成熟的工业基础,相对于原始的还未开发出来的非洲等地的殖民地来说,苏联无疑是最理想的资源提供地。如果说以前的沙俄因为其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力资源,加上欧洲各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念,以及美英等国对其的支持,欧洲各国对沙俄的资源只能是望而兴叹的话,那么现在,被联盟包围的苏联则没有任何赖以凭借的东西。

但希特勒似乎更在意由德国自己去完成征服苏联的任务,以及由德国一家去夺占苏联的资源。他成功地将欧洲其它国家的注意力引到了中东,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正好符合欧洲其它国家的胃口。而且,这样一来,会使欧洲其它国家同中国的需求产生矛盾。双方也许会坐下来一起分享,但更有可能是双方会在中东产生磨擦。从内心深处,希特勒已经将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威胁。

国防军的高官们不清楚希特勒内心深处的想法,但对希特勒提出的通过战争手段,夺取巴库油田以及苏联欧洲部分巨大的矿产资源则持有赞同的看法。国防军的军官们对中国陆海军的军事思想深感兴趣,认为这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而戈林则对中国的航空技术更感兴趣。他的思想一直跟随着希特勒,所以他很清楚,在夺取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目的来看,中国确实是德国的“敌人”。虽然如此,为了获取更多的中国技术,他还是暗示希特勒在目前未与中国决裂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着同中国的盟友关系。

在此次讨论中,国防军的军官们向帝国元首提出了几条思路。一是在白俄罗斯边境发动突然袭击,重点突击对象是进入白俄罗斯,占领明斯克,然后直扑莫斯科,迫使苏联政府投降。二是在乌克兰边境地区发动攻击,占领基辅,然后直扑高加索地区,占领巴库。三是全面进攻,在整个德苏边境发动全面突击,同时要求中国在东线也对整个乌拉尔地区进行突破和进攻。两面夹击,可以迅速地击溃苏联的军事力量,从而迫使其更快地投降。

希特勒对第一、二种思路还有一点兴趣,而对第三条思路根本就无法接受。但又感觉前两种思路无法达到征服苏联的根本目的。即使攻占了莫斯科,但苏联政府迁移了怎么办?占领巴库,确实夺取了很多的资源尤其是能源,但苏联政府存在,必然使德军始终陷于紧张状态之中,滋生更多不必要的枝节出来。而将军们则更希望同中国一起出兵苏联,只有这样,才能更少地减轻德军的压力,加速苏军的崩溃,胜利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