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法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人生中的最后几个月里,才亲眼看到最反对他的人对他的尊敬,在他死后,影响竟胜过伏尔泰,后辈哲学家也多受他的影响;他使法国民气
  提升,激发了浪漫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他是18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卢梭。
  卢梭,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他的父亲不知何故,抛妻离子,在君士坦丁堡呆了6年,后来突然回家,而卢梭就在这时期出生了。卢梭自己
  说:“我就是他这次归来所结的不幸的果实。”
  卢梭做过家庭教师,甚至以替人抄写乐谱来维持生计,时常遭人白眼,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寄人篱下生活,他萌发出“对于不幸的人民遭受痛
  苦的同情和对压迫他们的人所抱的不可遏止的痛恨” 。
  1749年夏天,法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第戎学院,贴出了一个征文启示,征文的题目是:科学和艺术是否有益于敦风化俗?
  一个中年男子走在去范赛纳监狱探望朋友的路上,他偶然看到了这个征文启示,于是在同狱中的朋友见面时,谈到了这件事。在他的这位

  朋友——狄德罗的鼓励下,他决定撰文应征。
  第二年征文结果公布,他的论文竟以第一名入选,得到了一笔奖金。从此,这个不出名的中年男子引起全法国的瞩目。他就是卢梭。1753
  年,第戎学院举行第二次征文比赛,这次的命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
  卢梭深受刺激,他说:“使我大为惊讶的是,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但是,既然它有此勇气,……我即刻着手探讨了。”
  他为自己论文起的名字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篇论文并没有获奖,但是,1755年6月,这篇论文出版之后,卢梭再次成为巴
  黎沙龙的热门话题。
  在论文里,卢梭探讨恶的根源,指出产生不平等的原因。他更明确地将人的“自然状态”与“文明状态”对立起来。在原始时代,人相对
  孤立,但是,当人们需要抵御各种灾害时,或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复杂需要时,他们就开始结成群体,进入“自然状态”的第二阶段。这个
  自然状态并不存在着恶。但自从人结成社会、懂得说“这是我的”以后,私有制就诞生了,一切都变质了。因为 “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
  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随后,拥有财产者为了确保他们
  的地位,就开始设立国家,制定法律。
  对于如此国家,人民就应该用暴力推翻它,这种以暴制暴的原则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大胆、最为革命的部分,他设计出一套绝对民主制,
  认为真正的统治权力应该属于全体人民,只有符合全体人民意愿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它为大革命提供了理论的依据,罗伯斯庇尔照着这种
  方式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实验。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开辟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先河。法国当局对它严加防范,这本书后来被雅各宾党人奉为圣经,雅
  各宾党的党魁罗伯斯庇尔自称是卢梭的传人。而正是罗伯斯庇尔铡了路易十六的项上人头。
  卢梭在启蒙思想家中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大多数启蒙思想家所说的革命是人类思想的革命,以科学理性来代替宗教狂热和战争的一种革命
  ,是以和平手段实现社会改革的方式。而卢梭的则更为激进,他的主张是“人民主权”,誓把君权打翻在地。卢梭说:“我们决定把愚蠢的、
  有奴性的动物变成有知识、有人性的人。”
  1722年,伏尔泰在布鲁塞尔遇到了卢梭。卢梭称赞伏尔泰的戏剧,但对伏尔泰的不尊敬神灵颇有微词,心高气傲的伏尔泰怎能容忍这样的
  批评,他反击卢梭的《后世颂》说:“你知道吗?我的主人,我认为这首诗颂将永远寄不到它的地址。”
  伏尔泰出身于富裕家庭,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参与政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的是社会契约、君主立宪
  。而卢梭出身贫寒,代表了法国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政治上无权,经济活动又处处与封建制度相冲突。因而,他们强烈要求推翻封建
  制度,实行民主政治。
  伏尔泰和卢梭两人的出身不同,注定了他们在语言和政见上的争吵,但是他们的思想, 
  却是承前启后地开辟了新的时代。
  1778年,伏尔泰和卢梭相继于同年去世,他们死后不久(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人们攻陷了巴士底狱,囚禁了国王路易十六。据说路
  易十六在狱中读过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之后,曾不无辛酸地说:“是这两个人,而不是雅各宾派推翻了波旁王朝!”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而声名远播的伏尔泰,因为不断鼓吹暴力革命和自由而对法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卢梭,他的一句“天赋人
  权”成为社会变革的旗帜。和这两个名字写在一起的,还有这样一些人:
  孟德斯鸠,他提出要以三权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权利;狄德罗,他阐述了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哲学原理,并和同伴以编撰《百科全书》的方式

  向科学致敬。
  3。“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
  狄德罗出生于法国的朗格尔,童年时曾在耶稣会学校受过教育。19岁时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的父亲更愿意他去学法律,他对狄
  德罗说:“上选的枕头乃是理性之枕,但我觉得我的头安歇在宗教与法律之枕上更为柔软。”
  狄德罗不愿按照父亲的要求学医或学法律,父亲停止了对他的资助,他只好自谋生路。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增长了见识,
  磨炼了自己的斗志。
  1745年,巴黎出版商普鲁东,本来打算将1727年英国出版的《科技百科全书》译成法文,后来发现该书已落后于形势,遂决定新编一部法
  国的《百科全书》(原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大词典》),并邀请启蒙作家狄德罗主持此事。1751年~1772年,《百科全书》
  共出版28卷,1776年~1780年又增补了7卷。
  狄德罗在编写《百科全书》的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杰出的哲学著作,如《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散步》、《论盲人书简》等。这些
  作品宣传无神论思想,触怒了统治阶级,结果被关了3个月。出狱后,他全力编纂《百科全书》,以期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
  上的革命。
  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首脑。他自己不仅亲自撰写了有关哲学、历史和应用科学的条目1000多条,而且还经常到工匠作坊去观察了解各种
  机器、工具的结构和性能,写出条目,托人详细绘制成图像。
  《百科全书》第三卷前言写着:“我们用去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刻,含辛茹苦地编成了这部著作,也许,它会给我们的晚年带来欢乐,当我
  们和我们的敌人都已离开人世时,让它成为一些人善良愿望和另一些人的不公正的永久见证吧!”
  《百科全书》长长的合作名单中,还赫然罗列着这些人的名字: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布封、霍尔巴赫、马蒙代尔等。
  尽管忙于写《路易十四时代》和《道德论》,伏尔泰还是抽空给阿朗贝尔(《百科全书》一个编辑)寄了几篇短文,说:“你随意安插在你正在
  堆砌的不朽大厦中,增减随便。我贡献出自己的沙石,希望能在墙角占一席之地。”
  1755年,他再次给阿朗贝尔写信道:“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永远听从《百科全书》杰出的作者们的召唤。如果不能对这块国家及文学最伟
  大的纪念碑有所贡献,那是我的不光荣。 ”
  《百科全书》,这个启蒙时代的丰碑,镌刻着狄德罗和所有的启蒙思想家的无限光辉和热诚,他们通过传播知识,向反动的宗教和社会势
  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此,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
  参加《百科全书》编写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他们
  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为称心如意的居住之地;世界上的罪恶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他们认为,迷信、
  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务
  实谋利的精神。
  在狄德罗的领导和组织下,《百科全书》成了启蒙思想家们向封建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这部著作,针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形
  态,从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宗教信仰,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宣扬政治平等、思想自由等启蒙思想,提倡科学技术,
  宣扬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直接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舆论。
  百科全书派的形成及其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标志着法国的启蒙运动已经达到高潮。

  顺应时代的产物,总是很受人们欢迎的。《百科全书》的出版,在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米舍尔称赞狄德罗是替现代人盗火的“真正的普罗米修斯”。 由于征订者众多,书价提升到每卷980里弗尔,这几乎相当于当时一个中产阶级几个月的生活费用!而每卷的印数也达到了4000册之多,到1782年止,已然出版了8次,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狄德罗,倾注一生的心血,将一个平常的业务,拓展成一个吸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