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德罗,倾注一生的心血,将一个平常的业务,拓展成一个吸引全民族、全欧洲注意的伟大事业,可以说开创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狄德罗在《宿命论者雅克》中说:“……他们走向一座巨大的城堡,城堡的正面写着‘我不属于任何人,同时我也属于每一个人。您在进来之前,已经在里面,您在离开之后,仍然在里面’。”
1784年7月底,狄德罗在家中的桌边突然逝世,他女儿听到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1748年,在法国首都巴黎,这个以时尚和流行著称的地方,一本有关法学的专著刚出版就立即引起了轰动,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
伏尔泰称它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赞赏不已。巴黎大学和主教会议则一致要求把它列为禁书,耶稣会教士更发起了对它的围攻。就在社会舆论对此争论不休的同时,这部用22年的心血所写成的巨著,在读者的一再要求下,两年内恰好发行了22版,创下了纪录。
这部书名为《论法的精神》,精神一词的含义为:意图和恰当性;“法”其实指的是宪政——政府的形式。它的作者是孟德斯鸠,原名夏尔·路易·德·塞孔达。
孟德斯鸠(1689年…1755年),这位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生于波尔多附近一个贵族家庭。1705年入波尔多大学攻读法律。1716年袭孟德斯鸠男爵称号,并任波尔多高等法院院长。1721年匿名发表《波斯人信札》,讽刺路易十四的专制制度,嘲笑上流社会的恶习和荒淫无耻,谴责宗教迫害。
1726年,他觉得社会世俗无聊,就以高价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高等法院院长职务,潜心著述。他非常欣赏英国的议会制度,他开始漫游欧洲各国,寻求一条不平常的救国之路。
1729年,他前去英国,而此时的伏尔泰已从英国流亡归来了,伏尔泰向这位法国人详细地介绍了英国的议会和政府。他通过宣传议会立法,国王执法的权力均衡制,来揭露法国的绝对君权的种种弊端,以推动他的“开明君主制”的主张。而孟德斯鸠的英国之行所得对他日后创立的三权分立至关重要。
1748年孟德斯鸠的名著《论法的精神》问世,揭示了国家的目的在于保护政治自由,而自由就是每个公民有权去做法律许可的事。他把政权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并强调彼此的分立和约束:立法权必须操纵在人民的代表手中,行政权则归属君主,司法权由选举产生常任法官所掌握。这个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后来成为美、法等许多资产阶级宪法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改良派也产生过影响,严复将《论法的精神》译成中文,取名《法意》。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我无意查问英国人目前是否享有这样的自由。我只是宣布他们的法律确立了这些自由就已足够,不再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启蒙运动的主体和意义。
启蒙运动是继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攻击矛头对准的是封建社会里最神圣、最崇高的东西,也就是王权、神权与特权。
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启蒙运动使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神学的思想枷锁,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从而将世界带入科学和理性的时代。
大革命
1989年7月14日,西方7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27个重要国家的首脑齐聚巴黎参加一项隆重的纪念庆典:法国大革命爆发200周年。
在世界历史上得到如此殊荣的事件并不多见。那么,200多年前的法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1。“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记事本上是这样记载的:
“14日,星期二,无事。”
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20公里之外,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一座被当作监狱的城堡。监狱里此时只关押着7个人,两个精神病患者,5个普通犯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统治的象征,摧毁巴士底狱是推翻专制主义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两天后,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在胜利的市民手中被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削平,最终彻底夷为平地。
7月15日的早晨,迪克·德·利昂古尔向国王汇报前一天的情况,此时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对话:
路易十六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举世闻名的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急风暴雨的进程,它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力度,张扬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价值。1个月之后,《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公布。
在1789年的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响遍了欧洲。列宁曾这样评价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革命所推崇的理念,究竟会怎样地影响这个国家?
追本溯源。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种子,早在路易十四时代已经埋下。
当所有的权力都集于国王一人时,国王决策的明智与否将直接影响国家前途。
而路易十四始终未能正确处理国家的定位问题,在亲政的54年间居然打了32年的仗,以一个法国对峙整个欧洲,国力就在旷日持久的战火中消耗殆尽。
更糟糕的是他的继承人路易十五,这位国王的惊世名言是:“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路易十五继承着他的先辈们奢侈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拥有3000匹马,217部马车,150个穿着丝绒、佩戴着金饰的随身侍从,以及30位医生。王室在1751年一年中的花费共达6800万银币——几乎占了政府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人民对他的怨恨在滋长,每年有成百的小册子、海报和讽刺歌谣描写国王的不受爱戴,但大都是匿名抗议。有一个小册子写道:
“路易,如果你曾是我们爱戴的对象,那是因为你的恶德还没被我们所知晓。在这王国里,因为你的缘故,人民不断减少,人民都牺牲在
你们这些统治的江湖郎中手里,如果还有法国人存在着,那也是因为需要有人来恨你。”
1757年1月5日,正在凡尔赛的一条街道上策马行驶的国王,遭到行刺,凶手达米内行刺后,伫立一旁,束手就擒。
路易吩咐:“把他关起来,但不准任何人伤害他。”行刺者声称:“我无意杀死国王……,我只是希望神会触动国王的心,使得他能把一切恢复旧观。”
绝对君主制加上这样一位国王,注定了法国的发展必然遭遇的危机。
在与英国打了几十年的争霸战争后,法国于1763年最终惨败。英国确立了首强的地位,法国不得不居于第二。而连年征战的法国入不敷出,负债累累。这也造成了国内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国家发展面临重重困境。
此时的法国已经落后于英国,在种种原因中,法国对资产阶级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资产阶级处于绝对君主制的控制之下,国王没有给他们真正的自由去发展生产,而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标准来留下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而贵族害怕他们威胁自己的特权,总是排斥他们,
不让他们加入自己的俱乐部。因此,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
与法国不同的是,英国贵族既属于上流社会,但也能参与商业化;既独立于国王也不同于资产阶级,而且容许资产阶级加入自己的队伍,
两者在不断融合,当社会矛盾突出时,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以及国王总能达成妥协。
而在法国,贵族只是国王的附庸,而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属于下层社会,双方泾渭分明。一些资产者通过购买官职进入贵族阶层,那么他
就会被贵族阶层同化,倒向贵族阶层,反而增强了贵族的力量,并进一步制约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国王、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很难达成和
平的妥协,他们的矛盾难以调和。
2。“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六即位了,他说:“我的天主!为了治理国家,我太年轻了!”他努力地维持他的绝对君主制,以至于走向更深的
深渊。
路易十六喜爱狩猎和修锁,有“锁匠国王”之称。他并不专横独断,也不贪图享乐,但思维迟钝,行动笨拙,意志薄弱,容易为权臣左右
。20岁即位后,左右国事的先是首相莫尔泊伯爵,继为王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
1774年~1783年间,路易十六派军参加北美独立战争,为此支付了20亿里弗尔军费。
关于参战,有和英国争霸的成分。博马歇在给路易十六的报告中说:“只有在征服英国使其衰弱的过程中,法国在陆上才能够保存它自己
。”而塞拉斯迪恩1776年11月29日,在向美国国会报告时称:“我从未完成我的任务,除了慷慨的、不屈不挠的和智力之运用外,在各方面,
美国人再也没有比大西洋岸的任何一人负于博马歇先生更多的了。”
参战使法国元气大伤,而同时,路易十六数年内给予王族和近臣的赏赐,总量达到了4030万里弗尔。1789年左右,国债已接近50亿里弗尔
。
面对财政危机,他一直尝试进行改革,先后起用4任主要的财政总监。1774年~1776年任财政总监的是重农学派领袖人物杜尔哥,他上任后
免除农民徭役,撤销国内关卡,取缔行会和商业公会,要求教士和贵族同第三等级一样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