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林彪的这番讲话,有些人看出了其用心,更有相当多的人还看不出来,历史表明,林彪起了很负面的作用。他不仅干扰了全党对前几年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实施了错误的导向,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中央领导内部的分歧与裂痕。
林彪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像毛泽东那么伟大的人,在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也很难完全正视自己的过失,相反给了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
林彪临时决定抛开事先准备的讲话稿(4)
毫无疑问,此后林彪在毛泽东心中的分量加重了,中共最高权力的天平开始向林彪倾斜。当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对刘少奇等越来越不信任的时候,林彪更是加快了脚步,在军队中大肆宣传、贯彻毛泽东的一些“左”的错误,并大搞造神运动。
1963年,林彪主持制定的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说: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这段话,把毛泽东抬到了不适当的高度,在“文化大革命”前,尤其是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之后,除了军队,对毛泽东还没有过类似这样高的评价。林彪的这个政治工作条例,送毛泽东审阅了。以往,毛泽东见到不适当的抬高他的词名,常常要勾掉,不过这一次,却放行了。
林彪在竭尽所能奉承迎合毛泽东的同时,1964年5月又率先在军队“创造性”地出版了《毛主席语录》,说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的动力,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一时间,军队里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语录的高潮。一些出于公心的同志,如邓小平、罗荣桓、谭政等,对林彪这种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方法,纷纷提出疑问,包括刘少奇也表示,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学习精神实质。但箭已在弦上,形势难以回转了。
如果说这以前,毛泽东认为《毛选》四卷,已经是些历史资料,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未能写出新的带有指导性的理论著作多少有些遗憾的话,林彪的这些动作使毛泽东忘却了遗憾,飘飘然起来,他对林彪给予了支持。
1965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蚌埠同安徽省委同志谈话时,找人拿出一本《毛主席语录》给大家看,说,这个本子不错。这本书共有23章,够了,比孔夫子的著作还多,老子的文章也只有5000字,还没有这个本子这么多。马恩列斯文章太长,我主张写短文章。当安徽的同志表示群众很欢迎这本书,最好一个生产队发一本时,毛泽东说,好嘛,向中央办公厅要,提不通,到下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提。可见,毛泽东对林彪主持出版的《毛主席语录》是非常欣赏的。
林彪是对毛泽东大搞造神运动的第一人。林彪殚精竭虑的投机钻营,使他一步步地顺利高升,并最终取刘少奇而代之,成为中共的第二号人物。谁说权力不是一把双刃剑呢?也正因为林彪太看重权力,最后他的真面目还是被毛泽东所识破。1971年,林彪乘飞机外逃,随着一声巨响瞬间化为尘埃。毛泽东看错了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早在延安、在西柏坡毛泽东就曾告诫丁玲,真正看一个人,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当时的丁玲印象不深,后来她挨了整,想起了毛泽东的这句话,才觉得颇有道理!
几十年看一个人,未免太残酷了。但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毛泽东,高处不胜寒,看人确实有着相当的难度,把出于公心的人看成是“赫鲁晓夫”,把投机的人看成知已,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
林彪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无疑是增加他在毛泽东心中的法码,并奠定他以后地位的关键一环!
毛泽东“放了一把火”,要开“出气会”(1)
2月3日,周恩来在福建全体与会者会议上,提到了要开“出气会”的事,他说:大家心情舒畅了,才能把少奇同志报告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否则省委有省委的想法,地委有地委的想法,县委有县委的想法,各有各的想法,他还说:有些地、县委很担心,是不是会把帽子带回去,又形成一个运动,一股压力。如果这样,这次会议中央提出来的精神就贯彻不下去,达不到目的。主席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大会上主席第一天提议,第二天讲话,四天开“出气会”。
周恩来的这番话,是在向人们解释毛泽东为什么要开“出气会”。那么事情的原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月27日下午,刘少奇讲话之后,毛泽东随即向大家宣布:大会准备在30日结束,至迟31日结束,从28日到30日,3天的时间,拿出一天到一天半来,由中央的领导同志在大会上讲一讲,其他时间分组讨论。
结果,到29日,林彪讲话之后,毛泽东又提出一个令与会者意想不到的建议,要让会议延长几天,开一个“出气会”。
这个“出气会”一开,就意味着大家不能回家过春节了。
1962年的春节是2月5日。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看重的节日,是合家团聚的日子。每当这一时刻,人们只要条件允许,无论身在何方都要赶回家过年。尤其在困难年代,一年到头人们很难吃上一次稍好的饭菜,老老少少都在盼望这一天能够全家团聚在一起,热闹一下,放松片刻。但是,毛泽东要开“出气会”,对与会的七千高、中级干部来说,无疑他们就要在北京过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的春节了。毛泽东说:
为什么一定要回到你们家里过春节才算舒服?(笑声)我们在北京七千人一道过一个春节不好?(全场热烈鼓掌)我看,春节不关大局,不关什么农业、工业、商业、学、兵、政、党,过也好,不过也好,我主张集体在北京过一个春节,有什么不好啊?(全场热烈鼓掌)
毛泽东的春节观,完全是从工作上考虑的。但是,细心的读者从上面这段会议记录能够注意到,毛泽东的这个提议,不但没有引起与会者的不快,反而受到了热烈欢迎。他这百把字的讲话中,出现一次“笑声”,两次“全场热烈鼓掌”。阅读这些文字,可以感受到当时台上台下的热烈气氛。七千人的身心,此刻都沉浸在大会特殊的气氛中。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又突然要延长会议时间呢?毛泽东自己说,是为了让大家出气。出些什么气呢?这个气有多大?这个气为什么非出不可呢?毛泽东为何如此重视出气?他说:
现在,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有些同志的一些话没有讲出来,觉得不大好讲。这就不那么好了。要让人家讲话,要给人家机会批评自己。你自己不批评自己,也可以,得让人家批评你。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来批评自己。有许多地方的同志是做了准备的,而且有的做检讨做了几年了。有好几个省,从1959年就做自我批评,不只一次,两次、三次、四次,而是五次、六次。自我批评的结果,人家就不爱听了,说:请你不要再讲了,老讲那一套。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不讲了,这才取得了主动。我看是不是在这次会议上就解决这个问题,县、地、省都有同志在这里,不要等回去了再解决。不过这样有个问题:你们都急于回去过春节。这是个矛盾。还有几个同志准备讲话,恩来同志,小平同志,朱德同志。我也想讲几句话。(热烈鼓掌)我们可以一面开小会,一面开大会,每天大会不超过三个钟头。这可能违反大多数同志的意愿。……
我相信能够解决上下通气的问题。有一个省的办法是: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全场活跃,鼓掌)我建议让人家出气。不出气,统一不起来。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因为气都没有出嘛,积极性怎么调动起来?到中央开会,还不敢讲话,回到地方就更不敢讲话了。我们几个常委商量了一下,希望解决出气的问题。有什么气出什么气,有多少气出多少气,不管是正确之气、错误之气,不挂账,不打击、不报复。你骂了我,我整你一下,这是不许可的。要建立民主集中制。讲了几十年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内生活的民主集中制没有很好建立起来。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在有些同志脑筋里面没有产生,没有民主。
一如既往的风格,毛泽东的话讲得诙谐生动,大会情绪十分热烈。毛泽东也讲得很明确,是因为地方同志的气还没有出够,上下还没有沟通好,所以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决定在中央的大会上解决出气的问题。同时,他宣布了出气规则是有什么气出什么气,无论正确或错误,不挂账,不打击、不报复。
毛泽东根据什么认为大家的气还没有出够呢?
一般研究者认为,是在毛泽东讲话之前,接到几封信,表示话还没有说完,还憋着一肚子气。有的地方,如安徽省在分组讨论时,本来讨论得很热烈,结果省委书记曾希圣一到,全场顿时鸦雀无声,非常沉闷。其他的省,也有类似情况。这一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等的关注,因而做出了开“出气会”的决定 。
这些原因无疑是存在的。但还有一些重要因素,比如,还在大会讨论报告期间,就已经反映出不少与会者,尤其地委、县委书记,对这几年开展的反右倾、拔白旗、整风整社、民主革命补课等运动,意见很大。他们认为,这些运动的展开,严重地破坏了党内的民主生活,动不动就给人戴上右倾主义者、死官僚主义者等等的帽子,使不少同志有话不敢说,上下级关系不融洽,下边因此对中央各部及省市委有着相当大的怨气。
如有的地方反映,省委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