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乞丐到元首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一团糟,因为官员们的办公桌后坐着一群无赖。“上帝知道,我已找过希特勒,要他警惕
。”但他就是不听。“只说情况不明是无济于事的,他必须知道。如果他知道,就应该拿他
负责。”汉夫施坦格尔说,他的宿敌曾试图用侵吞公款的罪名陷害他。“不过,他们失败了
,我完全将自己洗涮净尽。但他们仍不甘心,不久我就要为自己的生命而斗争。迟早他们都
会将我清洗掉的。”
    儿子也不觉得惊奇,因为他也觉得希特勒变了。他不明白的是,父亲为何不立刻逃难。
汉夫施坦格尔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曾协助党取得政权,曾在政治上和人身上数次帮助
元首脱险。“我们全都有责任。”他说:“基础以及百分之九十五原来的目标都是好的。还
有一线希望。”
    与此同时,他们还作好了出逃的计划,暗语是这条船舶的名字。信的开头若用了“也许
”那就是令埃贡坐火车去瑞士。他走时不应向任何人说话,连向母亲说话也不准。既然她与
他已离婚,埃贡用不着担心母亲会遭到株连。希特勒肯定比先前更喜欢她“要装出什么也没
有注意到,要静静地走开,不要耽搁”。
    不到半年,危机便来了。汉夫施坦格尔被令立即飞往西班牙,目的是去保护在西班牙的
德国记者的利益。但是,飞机一升空,驾驶员便通知汉夫施坦格尔,他已奉命在巴塞罗纳和
马德里之间的“红区”跳伞。汉夫施坦格尔喊道,这是死刑。同情他的驾驶员解释说,命令
是在快起飞时由戈林签署的。过了不久,一个发动机突然嘎嘎作响。飞行员便呼叫说,飞机
有毛病。接着他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汉夫施坦格尔一眼,补充说,他得找个小机场着陆。着陆
后,汉夫施坦格尔便假装要请示柏林。他从电话间出来,对驾驶员说,元首令他赶回乌夫因
。他坐上开往慕尼黑的夜班火车,次日一早便换车去苏黎世。在那里,他给儿子发出一封带
有隐语的信。埃贡叠了几件衣裳,带着元首的一幅自画像,跳上了前往苏黎世的火车,在车
上的厕所里藏了几个小时。午夜前,他便与父亲汇合了。直到不久前,人们一般还相信,飞
机事故实际上是个玩笑,目的在于对汉夫施坦格尔进行惩罚,因为他发表过对在西班牙作战
的德军的士气不利的讲话。但是,在汉夫施坦格尔1970年出版的《ZwischenW
eissemundBrawnemHaus》(直译《在白色和褐色的房屋中间》——译
著)一书中,作者发表了德国空军将领冯·舒安贝克将军的一封信。该信表明,那次可能真
是个暗杀阴谋。

(4)
    私人问题虽然令希特勒意乱神迷,但在谋求德国至上的征途上他却未停步。1936年
夏天,他用可怕的语言,就战时经济问题起草了一份冗长的备忘录。该备忘录一式三份,戈
林和勃洛姆堡各执一份,另一份由他自己存查。在备忘录中,他写道,德国的潜力有多大,
军事力量就应有多大。这是一项紧急任务,不允许“优柔寡断。”德国不但缺乏原料,且人
口过剩,靠自己的土地不能养活自己。“老这样说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现在必须将措施付诸
行动,才能在将来最终解决问题,在此之前则应暂时松弛一下。解决的办法在于扩大生存空
间,或扩大我国人民的原料和食品的来源。”他继续说,最终解决原料短缺的问题是政府的
责任。“与其要等待到下一次大战,不如在和平时*?便着手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还有
其它需要,也必须着手进行经济调查和试验。”必须尽快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以达到下
述目标:“1.德国军队必须在四年内作好战争的准备。2.德国经济必须在四年内作好战
争准备。”
    与此同时,他又试图巩固与英国的关系,而在对付一位如此富有决心和如此狡猾的领导
人时,英国人又一再表现出他们是何等的愚蠢。他们坚信,用让步和谅解的办法,他们定能
让希特勒就范,而他则在去年一年利用了英国人的误解,与他们进行妥协谈判,并含混不清
地提出签约。带着希望和善意的英国要员继续涌向德国。从德国回来的历史学家阿诺尔
德·托因比竟相信希特勒怀有和平意图。凡尔赛条约的作者之一、战时的首相戴维·劳埃
德·乔治,也有同样看法——尽管他曾极力推行“绞死德皇”的口号。9月4日下午,希特
勒在贝格霍夫的台阶上热烈地欢迎了他。“对促进两国间的良好关系本人历来是很感兴趣。
”劳埃德·乔治说:“在战争结束后本人也重新作出了努力。”他说,现在必须采取行动,
以便在尔后数月内签约,否则,两国便会分离。
    “本人衷心同意”,希特勒回答说。年轻时他就有建立这个同盟的幻想。两个民族系同
盟,主要是要互相了解。对未来文明构成威胁的是布尔什维主义。他连忙说,这不是幻想出
来的恐惧,而是现实的危险。因此,西欧必须团结一致,反对布尔什维主义。他对西班牙内
战表示关切,也对布尔什维主义掌握西班牙已到异乎寻常程度的担忧。“我为何要如此忧心
忡忡呢?我并不是怕俄国人进攻我们。但是如果我周围的国家都布尔什维克化了,那末,从
经济观点看,我国会成个什么样子?这里的一切,都处在千钧一发中。”
    客人走后,希特勒对另一个家人海因斯·林格说,前首相对他说过,在战争期间,英国
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差点投降。“我告诉劳埃德·乔治说,这我同意,但是,德国的灾难
是,他是在‘十二时差五分投降的’。”他的客人同意,德国投降得太早了。“不过,我告
诉他,若德国与英国再战,只要我还是元首,德国就会打到十二时过五分。”
    施密特陪同首相返回旅馆。在进口处,劳埃德的女儿讥讽地喊了一声“欢呼希特勒!”
前首相并未发笑。“自然要欢呼希特勒!”他一板正经地说:“我也这样说,因为他实在是
个伟大人物。”
    1936年在纽伦堡举行的党的生日纪念,可以预言,给劳埃德·乔治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这次的纪念活动比先前的更加壮观不说,它还以两大运动为标志:为达到自给自足而实
行的“四年计划”和以反对“混乱力量”为名,实则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进军。星期天上午
,天气晴朗。在纽伦堡庞大的体育场上,希特勒对集结在该处的16万名褐衫党徒和党卫军
发表讲话,大谈布尔什维克威胁。之后,他便乘敞篷小车(“麦塞蒂斯”)回城,不时向拥
挤在狭窄的道路两旁和站立在阳台上朝他喝彩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合众社记者理查德·赫
尔姆斯的小汽车紧跟其后。与赫尔姆斯同行的还有五六名各报记者,他们均应邀前往纽伦堡
城堡与元首共进午餐。
    “待我们抵达时,赫尔姆斯回忆道,“我也得了妄想自大狂。我觉得,即使欢呼声不是
为我而发,自己的身高足有10英尺!”
    客人们被请到城堡的塔楼上。在那里,他们看到的希特勒已不再神气十足了。使赫尔姆
斯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他平易近人的态度。早些时候的那种炫耀的表演不但已完全消失,相
反,他显得手足无措,双脚不停地前后摇摆。很难相信,正是此人片刻前在向疯狂地欢呼的
冲锋队挥动胳膊,大声疾呼:“这个时代的奇迹是,你们发现了我——千百万人中的一无名
小卒。”然而,一当某人提起布尔什维主义,他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再次成了演说家
。他攻击说,莫斯科正在想方设法统治欧洲,但德国不答应。“人们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如
此疯狂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这是因为,我们还有意大利,都是现正发生在西班牙的事件的过
来人。”下面街道上,人们有节奏地喊着:“我们要见元首!”,于是,他只好步出塔楼,
向他的慕名者致意。
    赫尔姆斯走了。对于他在塔楼之所见,比诸在体育场所看到的一切,他印象尤为深刻。
他觉得,在这里,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其计划也是合理的”。
    大会的最后一天,人们观看了大型军事表演。在模拟空战表演和最近代化的高射机枪的
效能表演后,在体育场上表演了一场真如实战的机械化战斗。党的生日纪念结束了——一方
面保证实现和平,宣布新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在炫耀可怕的武力威胁。相信元首一贯正确的
不但是党的忠实信徒,连劳埃德·乔治对自己在德国之所见所闻也几乎置信不疑。在《每日
快报》的一起文章中,他写道:希特勒单枪骑马救德国于水深火热。他是天生的领袖,是具
有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性格的人物,既受老人的信任,也受年轻一代的崇拜。
    新踏上的征途使劳埃德·乔治受了愚弄。在此以前,希特勒极力与意大利谋求谅解。他
派汉斯·弗兰克前往罗马,邀请他访问德国——不但以意大利独裁者的身分而且也以法西斯
创始人的身分来访。此时,墨索里尼真心实意要与德国联系。遂派他的女婿、意大利外交部
长加里亚佐·齐亚诺伯爵于10月21日飞赴柏林,为他的出访作初步安排。齐亚诺首先与
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磋商。据意大利人的报道,牛赖特对里宾特洛甫建立有意义的英德友好
关系的幻想曾进行过嘲笑。齐亚诺对签订新罗加诺公约也同样表示怀疑,建议意大利留在国
联内,以便从事“破坏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三天后,齐亚诺会晤希特勒于贝格霍夫。
为了迷惑对方,希特勒说:“墨索里尼是世界上的头号政治家,其他人根本无法与他相比。
”他进而说,日耳曼人与拉丁人相互了解,若团结一致,结成联盟,在反对布尔什维主义和
西方民主中就会所向无敌。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