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养包子 作者:王宴宴(起点vip2012-10-09完结,帝王、家长里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不多了,今天更是一天奶水也出不来了,孩子饿的嗷嗷直哭,她跪在街上一天了,也没要到一个铜板。
  易敏之狠了狠心,把妇人的手指一根一根的掰开,沉声道:
  “你若是想让你的孩子活命,就按我说的话去做!”
  许是易敏之的声音添了几许郑重和不耐,妇人攥的死紧的手松了开来,她跌坐地上看着易敏之进了不远处的客栈,复又响起易敏之的话,她又站了起来,跌跌撞撞的往客栈跑去。
  进了客栈,易敏之先让开了一间上房,然后叫了掌柜的过来:
  “掌柜的,外头怎么那么多乞丐?”
  掌柜的见易敏之衣着华贵,虽然疑心她孤身一个女子又没有带行李怎么就来投宿,却仍恭敬的答道:
  “姑娘是刚进京?”
  易敏之不置可否的点头:
  “本要今日出城的。”(未完待续)
第一三六章 赈灾
  掌柜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京城附近也就几个小村落,不远处更有一个繁华的镇子,许是哪家的姑娘出门没来得及出城也不一定,掌柜的脸上的笑收敛了一些,不再那么恭敬:
  “姑娘有所不知,今年山东闹了蝗灾颗粒无收,这些灾民是近期拥入京城的。”
  易敏之微微扬了下眉,有些惊讶,看来大周朝吏治还算不错,可以让灾民拥入京城,记得从前看电视,乾隆朝的时候闹了灾荒,地方都是一再打压,不许灾民外流,若是上头有巡察御史下来或是贿赂或是威胁,都要保证当地灾情不被上报。若是皇帝亲临,那么对不起,灾民们就要全部转移了,务必要做到当地吏治一片清明的样子。
  想到门外还有那一对母子等着,易敏之拿出了几块碎银子。明夫人给她的碎银子都是一两一块的,她数出了十块,道:
  “给我熬一锅粥,在门前摆下,给那些灾民施粥吧。”
  掌柜的面色变了变,似是有些为难,片刻后咬牙点头道:
  “姑娘仁善,我这就去办。”
  掌柜的欲要离开,易敏之又叫住了他:
  “就说你们铺子里施的粥,别提我的名字,另外,有现成的汤水的话,先给门口那对母子一碗吧。”
  掌柜的转头看向门外,台阶下,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婴儿殷切的看了进来,掌柜的忙不迭的点头,还有人做善事不留名的,这不是便宜了他吗?日后名声打出去了。他这店铺的生意还不水涨船高?
  掌柜的快步下去吩咐熬粥去了,易敏之看着小二端了一碗汤出去给门外的妇人,方才转身上楼。
  半个时辰后,客栈门口便支起了一口大锅,易敏之从窗口看出去,只见客栈门前排起了长龙,很多灾民领了粥并不立刻就走,原地喝完了,把舔的干干净净的碗还回来,又对着客栈门口磕头。感念掌柜的施粥之恩。
  易敏之看着下面无声的笑了,她掩上了窗户躺倒床上沉沉睡了过去。
  翌日一早,易敏之结了帐出去,客栈门口仍旧在施粥,她看着那眉开眼笑的掌柜和客栈里客人如织的画面笑了笑。十两银子应该可以施两天的粥了,届时掌柜的看到施粥的好处,说不得还会继续下去。
  外面找了一家安静些的饭馆坐下。易敏之叫了一碗粥并两个包子一碟子小菜就吃了起来。
  纵使这家小饭馆人少些,可坐了个七八成满,一旁坐着三个卖苦力的,穿着一身短打要了几盘包子和粥大口大口吃着。其中一个看着外面街上的灾民,叹道:
  “今年山东蝗灾。朝廷又要赈灾去了。”
  另一个便笑道:
  “届时需要调集人手,咱们可以赚不少钱了。”
  纵使这样的想法不可取,可是却也无可厚非,谁都想自己多赚一些银子。至于发战争财或者国难财之类的,这些人却是意识不到的。
  旁边一桌坐着的一个老婆婆似是和这几个相识,那老婆婆喝了一口粥,说道:
  “城里涌进那么多的灾民,不几日城外必然支起赈灾的粥棚,这粮价势必要上涨了。”
  易敏之诧异的看了那个婆婆一眼,很有远见啊!却不想那边的几个连声附和道:
  “是啊。往年一到这个时候粮价就上涨,我昨天已经让我家婆娘卖粮囤了起来,只是不知这次又要多久才能平息粮价。”
  “往年端王府是最早支起粥棚的。只是如今灾民涌进来都三天了,还不见施粥是何原因。”
  “听闻端王府的三姑娘出了些事情。所以晚了些。”
  “就说呢,端王府的孺人心最是慈善不过了。每年逢佛诞日施粥尚且不说,各地有了灾情她是第一个站出来捐财捐物的。”
  那老婆婆感慨道:
  “还施恩不望报,老婆子去岁去佛诞日去上香便亲眼见到一个孺人救过的丫头要进府为奴为婢来报答救命之恩,孺人没答允,还给了那个丫头银钱,听说后来还亲自牵线给那个丫头寻了一个好姻缘。”
  “是啊,听我婆娘说,孺人用来施粥的粮食都是先王妃庄子上出产的粮食,从来不用市面上的粮食,以免粮价疯长之下让京城里的人没了米吃。孺人怕施粥的粥不够了,每日里清粥小菜的省下的银钱全都拿来接济灾民了。”
  “最重要的是,孺人做了这许多,都是为了端王府的少爷姑娘们积福,不然为什么要用先王妃庄子上的粮食?那些都是留给少爷姑娘们的财产,这样做自是可以显出少爷姑娘门心善来。”
  “哎,可怜那孺人啊,做的这许多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却得不了半分好处。”
  “我婆娘家的外甥女夫家的隔壁嫂子家的侄子的女儿便在端王府当差,听闻孺人虽是丫头出身,可是傲气的紧,当年要自梳不嫁终生伺候王妃的,若不是王妃临终先斩后奏的为孺人请封,她断断不会在端王府为妾的。先王妃去世的时候给孺人留了不少的嫁妆,可是孺人只要了一处庄子说是日后若有儿女了给儿女留着,其它的都给大姑娘留下了。每逢施粥,孺人也会拿出自己庄子上出产的粮食。”
  “好一个有骨气的女子!”
  ……
  易敏之垂眸看向碗里熬的黏稠的粥,里面映出一个笑容温婉,无论何时都维持着得体温柔模样的桐雪来,她突然之间便没了胃口,往桌子上丢了一把铜板便起身离去。
  雇了一顶轿子回到端王府,甫进二门,看门的婆子便向她投来怜悯的目光,易敏之心下纳罕,还没回到茶园便见到燕舞匆匆过来:
  “易姑娘好。”
  燕舞对着易敏之微微屈膝。
  易敏之赶紧避开了,顺便还了一礼,笑道:
  “可当不起姐姐一声姑娘,还是叫我敏敏就好,不知姐姐此来何事?”
  燕舞叹口气,上前去挽了易敏之的手,道:
  “妹妹昨晚是去了哪里?夫人派人去宫里问,却说妹妹早已回来。夫人是左等右等看不到人,叫人好不担心。”(未完待续)
第一三七章 逃奴
  易敏之对把她抛下的聂耳三人恨得是咬牙切齿,却也只得笑道:
  “有些事所以耽搁了。”
  燕舞挽着易敏之往前走了几步,却又停住了脚步,看着易敏之细细嘱咐道:
  “妹妹,以后万不可这样了。从宫里出来必要回府的,这样不奉主人之命擅自在外逗留,主人家是要按照逃奴罪论处的,自古逃奴轻则杖毙重则连坐,若是主人家心狠,牵连了父母也是有的。”
  “啊!”
  易敏之掩口低呼,一双眼睛闪烁不明的看着燕舞,半响一滴眼泪滑落接着便似下雨般落了下来:
  “姐姐明鉴!昨日妹妹从宫里出来本欲回府的,不想却迷了路,天色渐晚,妹妹也不敢独自在外面转,便找了一家客栈投宿,天光亮便急急赶了回来。”
  燕舞看着易敏之叹气道:
  “我又何尝不知?便是夫人也是明白的,不说妹妹本就是千金之体,便是姐姐我自幼长在府中甚少出去,独自出门也是会迷路的。只是若要有人那你做筏子,碍于规矩,夫人也保你不住啊。”
  易敏之神色惊慌,只不住口的道: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燕舞拍拍易敏之的手,拿了帕子帮她拭泪,安慰道:
  “妹妹莫慌,先去见一见夫人吧。”
  易敏之忙点头,脚不沾地的跟着燕舞去了听雪园。进了屋子,便见一个婆子跪在地上,看那背影有些眼熟,易敏之顾不得许多径直跪了下去,一味的哭道:
  “夫人,奴婢昨日迷了路回来晚了。”
  桐雪着一件撒花烟罗衫。配着缕金挑线纱裙,松松挽了一个惊鸿髻,上面简单点缀了几枚精巧的银饰。耳上戴了一对米粒大的串珠珍珠耳环,整个人说不出的娴雅温和,她叹道:
  “也是我的疏忽。你记忆已失,想来也不记得京城的路。昨日宫里来传旨恩赏,一时忙乱欢喜,竟是忘记派人接你去了。待派人去寻之时却找你不到,今日一早李妈妈便来告你欲意逃跑,要告官捉拿与你,如今你回来便好了。”
  李妈妈冷笑一声道:
  “夫人仁善才会如此想,却不知这是不是这小蹄子受不得当奴婢的苦楚便要趁机逃了呢。”
  易敏之转头看李妈妈。反驳道:
  “我若是要逃,今日何必回来?”
  李妈妈“呷”了一声:
  “老奴怎么知道,或许是贪恋王府富贵也未可知。”
  易敏之忍不住笑了起来:
  “夫人,您看这婆子,前言不搭后语的,一会儿说我受不得苦楚,一会儿又说我贪恋富贵,由此可见这婆子是随意攀诬我呢。”
  李妈妈啐了易敏之一口,道:
  “夫人面前你一个罪奴也有资格‘我’‘我’的叫?夫人!这小蹄子这次不跑保不齐下次还要跑,更何况她一介罪奴身上没有银两。焉不知她此次回来是要偷盗府里的财务,待到时机成熟再行逃窜,夫人!易敏之应该重重责罚啊!”
  桐雪看看李妈妈又看看易敏之,好生为难:
  “这叫我如何是好?若是易姑娘是逃奴。可是易姑娘又回来了,若是说没有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