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合适,名字也好听,福临。但岁数比较小,这样吧,由郑亲王和我两个人监国、辅政。等孩子大了,等皇上大了以后再还政于他,大家还有问题吗?多铎他一想,这是我哥哥说的,那就算了,豪格一想,福少德薄这是我自己说的啊?哎,这是我弟弟,没意见,没意见就散了,给皇上磕头去,准备准备给新皇上磕头吧,散会,散会,这个会就散了。郑亲王的想法我们清楚,问题在于多尔衮是怎么想的呢?他为什么不称帝呢?他不称帝为什么又支持福临呢?他为什么非得让福临当皇上呢?难道他真的跟福临的妈妈庄妃有什么关系?还一个问题,他如何面对这众多的反对者呢?
这多尔衮不称帝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客观方面,他的兵力不足。我们刚才算了,多尔衮两白旗六十五个牛录,豪格,三个旗加在一块儿不就六十一个牛录吗?足了,足什么啊?您算一算,六十五个,六十一个,最后双方都打完了的时候,很有可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政治上让郑亲王济尔哈朗或者礼亲王代善这帮老家伙们夺得了,那我就吃亏吃大了,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我不去做。所以这是他的第一个想法。
再说,我的野心那大了去了,统一满洲八旗,当皇帝,这是最小的一个目标,灭大明朝,灭李自成,灭张献忠,灭这个,灭那个,统一整个中国,这才是我心中装的事。我哪能在这种情况下跟他火拼,太傻了,这是他的第一点。客观方面,兵力不足;主观方面就是目光敏锐,志向高远。
在这方面我们说,他心中装的,我一定要超过我的父亲努尔哈赤,也要超过我的哥哥皇太极,我要把这个江山迅速地平定下来,我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最终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任务。我现在的任务是攻打北京,迁都,灭明朝,灭李自成。当一切功成名就以后,这个皇上我不是随时想当就当吗?那么小一个皇上,我想灭他还不容易?
我们再返过头来看看当时的大明朝。大明朝灭亡了,崇祯帝上吊了,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明朝已经灭亡的情况下,那几个遗子遗孙,那前后立了好几个王还掐,我是正宗你不是正宗,不去跟别人打,反而内讧,你说这样的朝代,它能坚持几年?
争夺帝位之四(3)
我们返过头来再说李自成,再说张献忠。两个人一前一后称了帝,张献忠已经进了四川,李自成也想进四川,两个人居然在四川打起来了,放着后面大清朝的追兵不打,两拨人掐起来了。您说,这样的人真的能当皇上?您说就在当时的情况下,崇祯帝、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这几个人您去查一查,这几个人相差不到十岁,您去看看,这些人谁能够有多尔衮的算计?谁能够把天下大事装在自己的心里?所以我们说,多尔衮他的雄心壮志太大了,所以他不急于当这个皇帝,正是不急于当皇帝的,成就了一世的英名伟业,想当皇帝的,前脚当了皇帝,第二脚就死了。
1644年,李自成当了皇帝,1645年,李自成就死了;1644年,张献忠当了皇帝,1646年就被射杀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不急于当皇帝,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我们不是说多尔衮这个人早就有聪明,有计算。不当皇帝对于多尔衮来讲只是他的中策和下策,这绝对不是多尔衮上上策的决定,也绝不是多尔衮内心早已经想好的。
现在我们要回答的是,多尔衮为什么要立福临为帝,他为什么同意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意见,去立福临为帝呢?应该说原因有如下两个:
第一,是以退为进,摄政称王。一提到多尔衮立福临,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误会,马上就会把全部注意力盯到一个什么问题上,多尔衮别跟庄妃有一腿吧?肯定是,要不然干嘛支持他。诸位且不想,立福临不是多尔衮提出的,那是郑亲王济尔哈朗首先提出来的。这个时候您要说,多尔衮跟福临的妈妈庄妃有点什么不清不白的关系,我不大同意。没有证据证明,他们这个时候有什么花边新闻,没有,最起码这个时候他们之间,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什么也没有。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他的想法太简单了,既然他当皇帝我不愿意,我当他不愿意,咱们各退一步的条件下,咱们就得选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这个合适的人选最好是一个小孩子,而福临恰恰又小,但福临这个人当时郑亲王济尔哈朗一提他就同意,为什么?他也清楚福临的特殊地位,确立福临,双方都没问题,这是一个小孩子,我能当摄政王,而且确立福临还能争取满蒙之间的团结,这是太当务之急了,只要争取了满蒙之间的团结,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我们还要灭掉大明朝呢。所以这才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一种选择。
第二,也就是支持立福临的第二个原因—避免内讧,顾全大局。
这个刚才我们说了。首先这个大局是什么呢?就是满洲人的团结。在这个问题上,他绝对不可以让豪格当皇上,自己也不能当皇上。豪格当了皇上那会怎么算计他啊?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很好,让年幼的扶正,我既可以达到满洲人内部的团结,也可以达到满蒙的团结,我就可以灭掉大明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接受了济尔哈朗的意见。济尔哈朗他更高兴啊,他提出让福临当皇上,他就是有他的想法,他可以沾光。原来我们这个家族,努尔哈赤他们家哥俩儿,我们这支在这个朝廷中什么地位都没有,任人宰割,这回,从此以后,我们舒尔哈齐一支的人崛起了,我们说话算数了,我们可以也当辅政王了。这个江山有我们这家的一半了,我从此以后可以扩充我这个蓝旗的势力。他也想着他那支子呢,他代表着他们那个家族,所以他也高兴。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立福临为帝,不但达到了整个满洲人的团结,而且还达成了满蒙的团结。下一步的任务是,如何处置当初拥立多尔衮的人和当初拥立豪格的人,也就是处置双方的反对者呢?
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处死阿达礼和他的伯父硕托。硕托是礼亲王代善的二儿子,阿达礼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这两个人在9月26日的皇位争夺战中一直坚定地站在多尔衮的一边的。那多尔衮在新皇帝继位以后,第一件事就处死这两个人,怎么回事?怎么能够这样做呢?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他说这两个人看到新的皇上不是多尔衮,就想发动政变。杀掉豪格和新皇帝,强行拥立多尔衮为帝。结果被他们的家长礼亲王代善发现,代善大义灭亲,马上向多尔衮告发,代善向多尔衮告发了自己的儿孙两辈之后,把这两个人押到了多尔衮那儿,多尔衮下令,将这两个人处死。
事情真的会这样吗?这是历史上的记载,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对这段历史表示怀疑,而这段历史也恰恰是清宫内部众多疑案中的一个,就是阿达礼之死,这是一个谜,关于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将来讲完了二十四臣之后再去考证吧。
争夺帝位之四(4)
不管怎么说,硕托和阿达礼是死了。但是后来的历史也记载,多尔衮很后悔,很后悔硕托和阿达礼的死,多尔衮做了很多补偿措施。比如说,硕托的幼子,多尔衮给弄到自己家去,多尔衮没有儿子,所以就抚养了硕托的儿子,但是硕托的儿子实际上是他的孙子辈,到自己家领养,交由自己的妻妾们看管、照顾,而且照顾得很好。又比如说他让阿达礼的弟弟来接任阿达礼的一切职位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对硕托和阿达礼之死表示深深地怀疑,多尔衮为什么如此做?有没有多尔衮借这件事除去正红旗,除去两红旗的势力,削弱两红旗的势力来报多年前那场仇恨?自己本来应该当大汗,结果被代善出卖,有没有这种可能?我们将来再去考证。这是第一,多尔衮的第一招。
多尔衮的第二招就是分化、瓦解两黄旗大臣。说到两黄旗大臣,我们又想起了当年那八位全力以赴支持豪格的那八位,歃血为盟那八位。那八位是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多尔衮面对这八个人首先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首先就是拜音图家族叛变,表示再也不支持豪格,坚定地跟多尔衮站在一起,而且拜音图的弟弟巩阿岱马上揭发郑亲王,说济尔哈朗说您坏话,说您什么什么,结果,多尔衮找到郑亲王济尔哈朗兴师问罪。济尔哈朗表示是我说的,我说了不利于满洲人团结的话,我对不住诸位,我甘愿受罚,这是五千两银子给您,这个摄政王的位置我也不干了,我确实不对,我活这么大岁数,比你还大十三岁,这事老哥哥我做得很不好,不当了。他就回家,不当摄政王了。多尔衮一想,你不当摄政王正好,让我弟弟多铎当摄政王。多铎跟多尔衮这回亲哥俩当摄政王,这是拜音图叛变的结果。
紧接着拜音图叛变以后,何洛会也随之叛变。何洛会这个人很坏,他不但叛变,叛变就叛变得了,还揭发别人,还揭发自己八个人中间的拜把子兄弟,揭发不只一个人,揭发俩,他说谁呢?图赖、图尔格两个人说他坏话,结果,图赖、图尔格被削职为民。这个何洛会马上升官发财,这两个人一叛变,那六个人顿时就大乱。这个时候,多尔衮与这两个人一密议,你们这八个人中那六个人谁惜命啊,这两个人说谁谁谁惜命。结果转眼之间把他们弄到监狱里,把最惜命的这两个人谭泰和冷僧机关进监狱,使用酷刑,没两天,这俩人叛变。当初支持豪格的八个人,转眼之间还剩下了四个。
第三,收拾豪格。皇太极死了,但是新皇帝就位以后,这个皇位争夺战中双方都在啊。豪格也活得好好的,多尔衮也活得好好的,这两个人都在,他们的矛盾没有消除。在这种情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