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他决定哪些要转给部下们回电或解释。
第一总局的年轻军官在接到首次到国外的任命前,要经过一系列手续。如果是
苏共预备党员,必须先履行转正手续;必须是已婚男人——第一总局拒绝委派单身
汉,认为在国外的恋爱关系会严重损害其事业。军官们要非常习惯于自己的“掩护
身份”,通常是外交人员、记者、商务代表团成员或运输局成员的身份。每人都要
熟记自己的假履历,专门由一个“可恶的律师”对他们进行详细询问,看是否能发
现破绽。接着到了检查的决定性时刻。在1979年斯坦尼斯拉夫·列夫琴科叛逃前,
每个准备出国的人都应该有3名同事的个人推荐信,后来增加到5名。
每个军官在检查、验证之后,紧接着要制定出一份自己的“训练计划”,并要
获得认可才行。戈尔季耶夫斯基想起了一位年轻的政治情报人员在三处(负责英国、
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澳大利亚一亚洲地区的情报工作)时的经历。当时他已接
到前往哥本哈根的委派今,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行动计划”(对非丹麦目标实施
行动)和“训练计划”。在此期间,他用一个多星期跑遍了一处(主管北美方面事
务)、五处北约分处(主管北约、南欧方面事务)和六处(主管中国方面事务)熟
悉资料,接着他在间谍情报局呆了一个多月,在K局(反间谍机关)呆了几周,在A
处(特别行动处)和技术战役处又呆了三周。后又参加了一个实践驾驶和提高驾驶
技术短期训练班,最后又为使用“掩护身份”工作做准备:先在外交部工作三个多
月,然后又到《新闻》出版社新闻处去熟悉了六个月的记者“身份”。
在整个准备阶段,克格勃人员要学习将前往的国家的语言、阅读有关的书和小
册子。派去伦敦赴任的人员要按计划阅读狄更斯的作品和上级推荐的一系列书籍,
其中包括文学艺术作品,从菲尔丁格的《汤姆·约翰斯》到新近出版的列·卡雷的
长篇小说,最新出版的恩顿尼·塞姆普松的小册子《不列颠剖析》也非读不可。所
有这些要求都是针对米哈伊尔·柳比莫夫的秘密论文和原《真理报》记者B ·奥夫
钦尼科夫有关不列颠的书提出来的。
克格勃人员的妻子也要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每周一次,常在晚上,有时
是白天。培训班位于莫斯科中心、祖博夫斯基广场上的特别培训中心,该中心是在
1980年建成的。在那里,她们要听关于克格勃工作和所到国情况的讲座,他们还被
告知,如果丈夫晚间工作,不许唠唠叨叨抱怨不休。1983年8 月,安德罗波夫学院
为专门招收来的妇女们开设了一年制学习班,这些妇女都将要随其丈夫走南闯北,
一起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戈尔巴乔夫统治初期,在第一总局内工作的妇女要比斯大林后
期少,而在国内,90%的中小学教师,80%的医生和30%的工程师都是妇女(政治
局委员和老外交官中没有女性)。在亚谢涅沃妇女占不到10%,仅有的一些女性一
般都是秘书、打字员、程序编制员、清扫工或者是厨师、食堂的洗碗工等,而在总
局的走廊内很少能看到女性的身影。在为数不多的女军官中,有一位在A 处(特别
行动处)法国分处工作,但她是男人们纠缠不休、亵读的目标,常被称作“吃法国
饭的女人”。
克格勃的许多重要岗位上没有女性,这是令人难堪的事实,于是克格勃在1988
年开始向社会各界修正自己的形象,但其人员成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1989年莫斯
科晚间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了5 名年迈的克格勃人员(当然全是男性):“克格勃
内有女性吗?如果有,她们占百分之几?从事什么工作?”阿纳托利·彼得罗维奇
·邦达列夫少将有点难堪地答道:“克格勃内有女性,在一些方面她们是不可缺少
的。至于说她们占百分之几,我很难回答。坦诚地说,我没料到这样的问题,手头
也没有统计数字。”邦达列夫的同事中谁都不愿提到妇女所占的百分比及她们所从
事的不可替代的工作(主要是在食堂和打字室)。
第一总局工作人员在国外的日常活动和在亚谢涅沃的一样,在戈尔巴乔夫上台
后并没有很大变化。对外情报机构的大部分军官都按照三个方向之一在进行着活动:
政治情报方向,反间谍和安全方向,以及科技情报方向。这三方向人员的相互配量
大致是这样:政治情报占40%,反间谍和安全各占30%。新的工作人员在到达指定
地点之前通常都要接到谨防西方情报机构挑拨离间危险的指示。戈尔耶夫斯基回忆
说,他们一到达目的地,就开始怀疑自己的邻居、附近商店的售货员和他们每天上
班经过的伦敦公园的园丁;他们总认为经常有人监视他们,然而,对于其中的大部
分工作人员来说,这段时期很快就过去了。
情报机构每天八点半上班。政治情报人员每天先研究报刊,他们要阅读伦敦所
有的重要的日报、周报和定期发行的刊物。每天情报机构人员先从保险柜内拿出标
有“急电”字样的双层公文夹,它比公文包要大的多。夹内最重要的文件大概是工
作记录本,其中大部分是行动联络的情报和总部来的重要信件,还有一个记录本是
供向莫斯科发电报和汇报情况所用。每个军官都有刻有特殊图案和编号的私人印章,
经常带在钥匙链上。每天下班前,每人都要收拾起自己的公文夹,在锁上用蜡泥塑
料贴上“急电”,然后再盖上印章,封好。
苏联大使馆向莫斯种汇报时用普通纸张,而克格勃情报机构用35毫米的摄影胶
卷。克格勃技术人员先破译出情报,再由战役技术人员转拍到胶卷上。总部收到材
料后,通常先把它们冲洗显影,然后再对他们进行研究。戈尔巴乔夫时期,所有重
要材料都开始采取这种办法——从缩微胶片洗印到纸上。给总部的电报首行通常是
公式化的标题:
伊凡诺夫同志收
P—77—81090一91一111—126
下面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标题:
“伊凡诺夫”,这是总部发电报时的密码,这里是指一局(主管北美方面事务)。
“P”意思是“间谍”,区别于特别行动或由奸细传送的战役情报;
下面从“7” 开始的数字,暗指材料来源。“77”就是情报机构,“78”是文
献资料,“79”是官方文件翻译;
数字“8”后面的是起草文件的月、年,本文中即是“1990年10月”;
下面以“9”开头,暗指文件类型,“91”是间谍活动(本文中即是),“92”
是机密,“93”是分析,“94”是官方;
数字“11”后面的是情报的可靠性。“111”是可靠(如本文),“112”是未
经核查,“113”是不可靠;
数字“12”是指情报提供者从事的职业,如“12”是指提供情报的人在政府机
关工作。“126”是指外交部,“1213”是指新闻界。
可是,戈尔季耶夫斯基说,克格勃的汇报并不特别准确。如果情报来自招募的
间谍,那么,负责人就很少再在此基础上凭空虚构或伪造;对详细的分类情报,他
们一般要进行一下查证;而对那些从大众传媒搜集来的消息则较为随便,甚至再臆
造一些细节讨好总部。戈尔巴乔夫当政初期,像这样的少量的杜撰是很平常的事情。
1985年3 月25日,要求伦敦情报机构送交一份有关英国对戈尔巴乔夫参加社会党国
际咨询委员会会谈反应的特急情报,政治情报处没来得及同自己的情报人员联系,
就凭空捏造了一些评论以讨好戈尔巴乔夫,然后再写上几个真实的联系人姓名作为
情报源。第二天,情报机构又接到一封急电,要求提供有关西班牙和葡萄牙参加欧
共体谈判的情况。政治情报处人员B·K·扎莫林到英国报界随便走了一圈,便粗制
滥造了一份报告,署上几个联系人或秘密间谍的名字。事后情报机构很快就查明,
报告摘自经济学家福林·里波尔特的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文章讲的是苏联成功地窃
取西方先进技术一些失败行动的趣闻。情报机构清楚地知道,总部不会接受这篇文
章,并会说它是虚构的,因此便又起草一篇报告,内有情报机构情报提供者的亲笔
证明。在国外活动的总部人员有一个通病:很少怀疑所收到的情报的可靠性。
和招募的间谍保持联系,这是所有负责人不费吹灰之力搜集情报的最重要的方
式, 而且这一切都辅之于一套经过精心考虑的反监视程序。为了在下午4点钟同间
谍接头,情报人员要在下午1 点钟离开情报机构,经过事先选定的巧妙的途径到达
接头地——最好的是在高层建筑旁边的小停车场。私人楼房边的小停车场不很合适,
因为外交车牌将招致不必要的注意,而大停车场通常有许多警察。克格勃人员把车
停到车场后,就朝约定地点走去,那里有另一个克格勃人员驾车等候,接着他们驾
车在城里转悠一小时,看看有没有“尾巴”。与此同时,反间谍处在截听可能出现
的当地安全机关监视人员的无线电联系,或注意发现其它跟踪迹象,这种行为称作
“脉冲”。去接头的人员和他的同事的车内都装有接收机,通过它可使用密码与大
使馆通话,密码通常是一个字母(这个字母就是克格勃人员本人的代号及通信代码)。
如果没发现有被监视的迹象,克格勃人员大约3 点钟走出同事的汽车,以普通人的
步速步行前往接头点,在4点钟准时赶到。
近半个世纪来,克格勃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的对外侦察的主要战役手段,
从招募“五杰”至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克留奇科夫在发往国外情报机构的1984年
战役工作计划中再次强调传统的做法:“应把主要精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