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足少阴气绝,则骨枯。(以
下皆言其候也。《素·六节脏象论》云∶肾“其充在骨”,)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肾脉应冬,其气敛藏于
内。)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濡,滞也。经作“软而却。”却,退缩也。)肉濡而却,故
齿长而枯,(枯,经作“垢”。齿肉却则龈上宣,故齿长。枯,不泽也。齿者,骨之余,故以此验之。)发无润泽;(《六节
脏象论》云∶肾“其华在发。”)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口唇者,肌肉
之本也。(《六节脏象论》云∶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脉不营,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肉满;肉满,
则唇反;(满,浮肿也。肉肿,则唇亦肿而反出于外也。)
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经文有“木胜土也”四字)足厥阴气绝,即(一作则)筋缩引卵与舌卷。(引,
牵引也。《经脉篇》云,厥阴之脉“循阴器”,又云,“循喉咙之后”,又云,“环唇内”。《六节脏象论》云∶肝“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
故脉不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即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经文有“金胜木也”四字)手
太阴气绝,即(一作则)皮毛焦。(《六节脏象论》云∶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
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皮枯之皮,经文作“爪”。折,萎
也。)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经文有“火胜金也”四字)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六
节脏象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血不流,则色(一本无色字)泽去,故面色黑如黧,(黧,黑黄色也。)此血
先死。壬日笃,癸日死。(经文有“水胜火也”四字)三阴气俱绝,则目眩转,目瞑,(《灵·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
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前二十难云∶“脱阴者目盲”,亦此义也。眩,经作“系”。)
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灵·九针论》∶“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
魂,脾藏意,肾藏精与志也。”六腑,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主出纳水谷,如府库之司出入,故曰府也。)
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灵·九针论》∶“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
里,
太阳、少阴为表里,……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别脉,谓心主本心之宫城,宜
与心为表里,乃反别与三焦为表里,别为一经,故成十二经也。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也。)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
十二也。
《难经》言手心主与三焦凡八,见第八、三十一、三十六、三十八,三十九、六十二、六十六及此篇,俱当参观。
二十六难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灵·九针十二原篇》云∶“经脉十二,络脉十五,
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灵·经脉篇》∶“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
胸中。”)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跷之络也。(一跷脉详二十三难。)故络有十五焉。
二十七难曰∶脉有奇经八脉,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奇,读如奇偶之奇,谓无手足配偶如十二经也。详下编。)
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
也。(详
见下编。)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出见前篇。)何独不拘于经也?
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
以备不然。(不然,犹言不虞也。)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 霈妄作,(一作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以水道
喻人身血脉之道。)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言血脉充盛,十二经不足以容之,则溢出而为奇经,故奇经为十二
经之别脉也。)
二十八难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继,续也。《脉经》作“系”。)
然∶督脉者,起于
下极之俞,(俞,即穴也。下极,即长强穴,属督脉,在脊 骨端。)并于脊里,(脊里,背脊中也。)上至风府,(风府,
属督脉,在项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入属于脑。(《灵·经脉篇》∶“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
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
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
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
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
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中极穴,属任脉,在脐下四
寸。中极之下,盖指会阴穴也。)以上至毛际,(前阴之上。)循腹里,(即中极穴。)上关元,(关元穴在脐下三寸。)至咽
喉。(《素·骨空论》至咽喉之下,有“上颐、循面、入目”六字。《灵·经脉篇》“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
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冲脉者,起于气冲,(足阳明经穴,在毛际两旁。)并足阳明之经,(《素·痿论》云∶“冲
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冲,而阳明为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
侠(一作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一本有也字。)
带脉者,起于季胁,(季胁,属足厥阴章门穴之分。)回身一周。(谓周身围转,如人束带之状,以束诸脉也。)《灵·经
别篇》∶“足少阴之正,至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二十九难曰∶奇经之为病何如?
然∶阳维维于阳,(阳,阳经,身之表也。)阴维维于阴,(阴,阴经,身之里也。)
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溶溶,浮荡之貌。)阳维为病苦寒热,(阳主外,阳气不和,故生寒热
也。)阴维为病苦心痛。(阴主内,心为少阴,阴气不和,故心痛也。)
卷下
属性:三十难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相随,言相合而并行也。)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一
作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言受谷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主血,故在脉之
中。卫主气,故在脉之外。《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五十,谓五十营也。详见第一难中。)
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三十一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禀,受也。)何始何终?(言其经之起止也。)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治,
犹县治之治,其所居之地也。)
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此总释三焦之义,言其所禀所生在水谷,而
其所始所终在气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膈,隔也。心下有膜,遮隔浊气,谓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内,
谓纳水谷也。)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膻中穴,属任脉。下句是指膻中之所在,言在玉堂穴
下一寸六分。直,当也。)中焦者,在胃中脘,(中院穴,亦属任脉。)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脐旁,天
枢穴也,属胃脉。)下焦者,(一本有“在脐下”三字)当膀胱上口,(膀胱上口,阑门也。)主分别清浊,(清者入于膀胱
而为溺,浊者入于大肠而为滓秽。)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脐下一寸,名阴交穴,属任脉。)故名曰
三焦,其府在气街。(府犹舍也,藏聚之义,言其气藏聚于此也。滑氏《本义》以此句为错简,非。)
三十二难曰∶五脏俱等,而心肺独在鬲(一作膈,下同。)上者,何也?(在膈上,言其位独高处于胸膈之上也。)
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素·五脏生成论》云∶“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盖营行脉
中,
故血为营;卫行脉外,故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上下,谓五十度周于身也。说见第一难中。)通行经络,营周
于外,(通行经络,言十二经无所不通,而周行于脏腑之外也。)故令心肺独在膈上也。(营卫为一身之统摄,而心肺主之,
故独居膈上以宰之也。)
三十三难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肝居肺下。
故曰得水而沉;肺居肝上,故曰得水而浮。言肝既属木,则当浮而反沉;肺既属金,则当沉而反浮,与金木之本体不类,
故设问也。)
然∶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木属阳,乙为阴木,志在从金,故曰非纯。角于五音亦属木。)庚之柔。
(庚为阳金,乙与庚合,刚柔相配,则乙之刚为庚,庚之柔为乙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