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0-难经经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 
此肠胃长短,受水谷之数也。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魂义见三十四难。下同。)心重 
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孔,窍也。)盛精汁三合,(谓孔中所藏之精血也。)主藏神。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扁广, 
谓形不正圆,其阔三寸也。)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散膏,津液之不凝者。)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裹血,谓统之 
使不散也。五脏皆禀气于脾胃,故受其气以温暖也。)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垂下为叶,旁出为耳,共成 
八叶也。)主藏魄。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主藏志。(两枚,即上文所谓左为肾、右为命门者也。) 
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上言五脏,以下言六腑。)胃重二斤十四两,(一作一两)纾曲屈伸(谓 
统计其屈曲处也。)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一作容)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 
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 (一作回,下同。)叠积十六曲,盛(一作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 
之大半。大肠重三(一作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积十 
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灵·肠胃篇》云∶“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返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 
之少半”。上三条长短受盛,与经文俱同。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膀胱亦不正圆,故曰纵广。)盛溺九升九合。(水 
从大肠渗入膀胱则为溺,不与谷同居,故不曰水而曰溺,此越人精微处也。)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已后至会厌 
(已后,即以下也,会厌,吸门也。)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谓口内可受五合也。)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 
重十二两,(一作十两。《灵·肠胃篇》∶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咽门,谓咽物之处,即俗名食脘 
者也,下通于胃。)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喉咙,即出声之处,即俗名喉脘者也,下通于肺。九 
节,有薄骨相联系,其节有九也。)肛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肛 
门,即广肠。此条长短受盛,亦与上同。) 
四十三难曰∶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 
然∶人胃中当有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即上条所谓横屈受水谷三斗 
五升也。)故平人日再至圊,(圊,厕也。)一行二升半,(行水谷,化糟粕。行,去也。日中五升,日中五升,《灵》作“一 
日中五升”,言一日之中共去五升也。)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即 
死矣。(津液由水谷而生,水谷尽则津液亦亡矣。) 
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冲者,冲要之地也。) 
然∶唇为飞门,(飞,飞动之。)齿为户门,(齿有关键之象,如 
家之有户,物不得径出入也。)会厌为吸门,(会厌,谓物之所会聚,又能掩闭勿使物误入。吸,吸纳处也。)胃为贲门, 
(贲,犹奔也。物入于胃,疾奔而下太仓也。)太仓下口为幽门,(《灵·胀论》∶“胃者,太仓也。”以其聚物如仓廪,故 
曰太仓。下口,接小肠处也。幽,深晦之地,与上下出入处至远也。)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会者,小肠之下,大肠之上。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纳滓秽于大肠,泌津液于膀胱,水谷于此而分别焉,故曰阑门,谓阑截分别、不得并出入 
也。)下极为魄门,(极,底也。魄门,即肛门也。饮食至此,精华已去,止存形质,故曰魄门,即所谓鬼门也。又肺藏 
魄,肛门连大肠,与肺为表里,故曰魄门。《素·五脏别论》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故曰七冲门也。 
四十五难曰∶经言八会者,何也?(会,聚也。气之所聚,共八穴也。) 
然∶腑会太仓,(太仓,属任脉,即中脘穴, 
在脐上四寸。六腑取禀于胃,故曰腑会。)脏会季胁,(季胁,属足厥阴,即章门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脾募也。五 
脏皆禀于脾,故为脏会。)筋会阳陵泉,(阳陵泉,属足少阳,足少阳之筋结膝外廉,即此穴。肝主筋而胆其合也,故为 
筋会。)髓会绝骨,(绝骨,属足少阳,即悬钟穴,在外踝上四寸。《灵·经脉篇》论足少阳之脉云∶“是主骨”,盖诸髓皆 
属于骨,故为髓会。)血会膈俞,(膈俞,属足太阳,在项后第七椎下,去脊旁一寸半,在中焦之分,化精微而为血之地 
也,故为血会。)骨会大杼,(大杼,属足太阳,在项后第一椎下,去脊旁一寸半。《灵·海论》云∶“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其输在于大杼”;《动输篇》云,冲脉与肾之大络起于肾下,盖肾主骨,膀胱与肾合,故为骨会。)脉会太渊,(太渊,属 
手太阴,在掌后陷中,即寸口也。肺朝百脉,故为脉会。义详第一难中。)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三焦外,谓 
在焦膜之外。两乳内,谓两乳之中,任脉之所过,即膻中穴也。《灵·经脉篇》手少阳之脉“是主气”;又《海论篇》云∶ 
“膻中者,为气之海”,故为气会。)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热病在内,则邪气已深,不可浅治,故必从其气 
所会聚之处攻取其邪,乃能已疾也。其会,谓各视其病之所在,审取其所当治之会也。) 
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寐,目瞑而神藏也。寤,《说文》云∶“觉而有信”也,盖 
寝而心有所忆,不能成寐也。) 
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滑,泽也。)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于常,(《灵·营 
卫生会篇》∶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平旦而阳受气,日入而阴受气,如是无已。此之谓也。)故昼日精,(精, 
精敏不倦也。)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涩,谓不利顺也。)故昼不能精,夜不寐也。故知老人 
不得寐也。 
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阳,谓六阳经之脉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 
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灵·逆顺肥瘦论》云∶“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 
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此之谓也。)故令面耐寒也。 
四十八难曰∶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 
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诊,候也,证也。)脉之虚 
实者,濡者为虚,(濡,柔弱软滞也。《伤塞论》云∶诸濡亡血;又云∶“濡则卫气微”,可见濡为气血两虚之候。)紧牢者 
为实。(弦劲曰紧,坚实曰牢。《素·平人气象论》∶脉“盛而紧曰胀”;《伤寒论》云∶“趺阳脉……紧者,脾气强”;又云∶ 
“寒则坚牢”,可见紧牢为邪气实之候。脉不止此二种,举此以类推也。)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出,谓精气外耗, 
如 
汗、吐、泻之类,凡从内出者皆是。)入者为实;(入,谓邪气内结,如能食便闭、感受风寒之类,凡从外入者皆是。)言 
者为虚,不言者为实;(言,多言也。病气内乏,神气自清,故惺惺能言也。不言,不能言也,邪气外攻,昏乱神智也。 
言、不言,亦即上出入之义。)缓者为虚,急者为实。(缓,病来迟也,正气夺而邪气微,则病渐深,急,病来骤也。正 
气未漓而邪气盛,则病疾速也。)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痛者为实;(血气少而肌肉不能充,则 
痒。邪气聚而营卫不得和,则痛。)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 
为内实外虚。(此则须按而候之也。凡虚者喜按,实者不可着手,故按之而痛处为实,快处为虚也。)故曰虚实也。 
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正经,本经也。五邪,谓五脏之邪互相贼也。详下文。) 
然∶ 
忧愁思虑则伤心;(思虑出于心,故过用则受伤。)形寒饮冷则伤肺;(肺脏本寒,故外受风寒,内饮冷水,则受伤也。) 
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在志为怒,恚怒则木气郁而上冲,故受伤也。)饮食劳倦则伤脾;(脾为仓廪之官,主纳 
饮食,四肢皆属于脾,劳倦必由四肢,故过用则脾受伤也。)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湿伤于下,故湿先归肾。又 
肾为作强之官,水又肾之类,故强力入水则肾受伤。)是正经(一本有之字)自病也。何谓五邪? 
然∶有中风,(肝为风 
木,故风先入肝。)有伤暑(心为君火,暑,火之气也,故心受之。)有饮食劳倦,(此言脾之受邪也。义见上。)有伤寒, 
(此言肺之受邪也。义见上。)有中湿。(此言肾之受邪也。义见上。)此之谓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言心得中风 
之病也。下仿此。) 
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见四十难。下同。)自入为青,(自入,肝中风也。《素·阴阳应 
象大论》∶肝“在色为苍”。)入心为赤,(心中风也。《素》∶心“在色为赤”。)入脾为黄,(脾中风也。《素》∶脾“在色为 
黄。”)入肺为白,(肺中风也。《素》∶肺“在色为白。”)入肾为黑。(肾中风也。《素》肾“在色为黑”。)肝为心邪,(风 
入于心而为邪也。)故知当赤色也。(一本无也字)其病身热,(凡外感之邪,先伤营卫,故身皆热。又心属火,热为火邪 
之象也。下同。)胁下满痛,(胁下,肝所居之位。)其脉浮大而弦。(浮大,心脉本象。弦则肝脉之象也。) 
何以知伤暑得之? 
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