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在西藏佛教的寺庙与大学里,“辩经”仍一直是培养格西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提婆是一位伟大的佛学班智达和因明学者,他是旷世无比的证悟圣哲龙树的大弟子。当时,马鸣是同样有名的印度教大师和辩论家。
有一次,马鸣向龙树挑战辩论,龙树派提婆代表他出战。
为了帮提婆准备,龙树亲自做他的陪练,提出印度教的观点来进攻,而提婆则为佛教的见解辩护。老师对印度教有神论的哲学非常精通,以至于有时候他的弟子在训练的时候怀疑他的老师实际上是个印度教徒!
辩论的日子到了,提婆也准备好了,他已经掌握双方的论点,龙树派他前去接受挑战。
辩论前,依印度教的风俗,马鸣在恒河利用日修的沐浴仪式来清净他的罪。这时提婆走下河岸,把一个装满粪尿的金壶给马鸣看,然后开始很恭敬地刷洗壶的外表。
那位印度教班智达不知道他就是提婆,惊讶地问:“壶里装满秽物,光是洗涤壶的表面有什么用呢?”
提婆回答:“先生,你的罪是在你心内,你在这条河里清洗身体又如何能清净你的罪障呢?”
面对一针见血的进攻,马鸣哑口无言。这时提婆已经消失在河岸无数的寺庙楼房中。
不久,马鸣正祭祀着他往生的父母,神秘的格西提婆又出现了,他搜集来一大把干草,并煞有介事地用水来浇,仿佛等待着某些事情发生。
马鸣好奇极了,忍不住问道:“你在做什么?”提婆说道:“在帕哇达山上有棵枯萎了的树,我正在浇水让它能活过来。”
马鸣嗤之以鼻地说笑道:“你明明是在这儿浇水,却硬说是在浇那山上的枯树,真是个江湖骗子!”
提婆安静地回答:“同样道理,你的祖先过世很久了,早已投生他方,你现在祭祀他们有什么用?”
马鸣开始怀疑这个人的真正身分,很快他知道自己已经遇见辩论的对手——有名的提婆。一场大规模的辩论在王室的赞助下正悄悄准备着。不久以后,正式的辩论在国王和官员们面前隆重举行。
空前的辩论持续了一连数周,经过多次反复的交锋问难,国王和他的贤者们宣布佛教徒提婆胜利。马鸣知道传统上败者必须要改信对方的宗教,在宣布完结果的一刹那,他飞上了天空,企图逃之夭夭。
提婆紧追着他飞了上去,以超自然的精神力量把他抓回地上,关在一间放满佛教经论的庙里。
起初马鸣顽固地坚持不投降。几个月后,因为没事可做,马鸣开始随手翻看佛教书籍。谁知他很快就被佛教深邃的教义折服,加之上次辩论中提婆极具逻辑美感的议论是那样打动人,他终于深信佛教是到达圆满最理想的道路。于是他就被释放了。
马鸣后来成为博学证悟的佛教大师,是印度最好的佛教诗人。他受启示而写的长诗《敬师五十颂》,是他现存最有名的作品。
寂天的开示
寂天生于1200年以前的北印度,他是梵文古籍《入菩萨行论》或曰《从事菩萨道》的作者,该书阐释了菩提道的生活方式。
寂天是一位王子,当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度母女神曾在梦中警告他,关于世俗生活与存在之苦。就在寂天要登基成为国王之前夕,智慧本尊文殊师利到来,再度告他以现世之苦。寂天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他的王位,到森林里去练习瑜伽与禅修,他成为那烂陀佛学院的一个僧侣。
寂天在那烂陀佛学院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内,不与他人来往,一天还要吃五顿饭。他的师兄弟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布速库”,意思是“一个只会吃、睡、拉、撒的家伙”。没有人知道他是有证量的。
久而久之,就有许多僧人觉得佛学院养了这么个大米袋实在是很不光彩,于是想把他赶出去。他们想出一个借口来,说是每一个比丘都必须当着所有人的面背诵一部完整的经论才算合格。大家觉得寂天整天无所事事,肯定什么都没学到,到时候背不出来出了洋相,就会自觉惭愧而主动离开这儿。
听到这个消息,寂天最初是反对的;但大家非常坚持,他只好同意——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在他背诵的时候,一定要为他准备一张高大的法座。僧众们都惊诧于他的胆量,觉得那样他的洋相只会出得更大,不管怎么样,大家暗暗发笑,还是为他准备了法座。
在大家兴冲冲来看好戏的那一天,寂天出场了。他迈着狮子般的健步登上大法座,脸上流露出王者的自信。他俯首问比丘们,是想听一部以前学过的经论呢,还是想听一部大家还都没听过的经典。不怀好意的比丘不知道寂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他们想,这没听过的经典估计是他胡编乱造的吧。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听后者。
寂天点点头,开始祈请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和菩萨。然后他即兴唱起一篇优美的偈颂来作为开篇。随着他行云流水般的讲说,一部流传千古的伟大作品——《入菩萨行论》诞生了。
当寂天念到第九品有关超凡的智慧与空性时,他从法座中升起,消失于虚空中。比丘们又惊讶又陶醉,早已鸦雀无声,他们只听到空中传来宏亮的声音,宣念着最后一品。
在座的每一个人现在才知道,一位证悟的上师曾在他们中生活过。然而,他现在已经离开寺院,无处可寻了。
原先想赶走寂天的人达到目的了,不过他们现在只有后悔。他们小心地进入寂天平时总是紧闭的寮房,发现还有两本杰出的著作,寂天把它们留在了门楣上的小架子里。
尊贵的寂天至今仍被誉为印度佛教最伟大的证悟作者之一。时至今日,他的长篇梵文古典名著《入菩萨行论》依然广为流传。
一只鸽子与豆子度母
世亲是公元4世纪佛教哲学唯识学派的大师。无著是该学派无以伦比的祖师——他直接由弥勒佛处得到古籍。他们俩先后于那烂陀大学任方丈。
有一天,世亲坐在油盆中念诵《般若波罗密多经》,有一只在梁上做窝的鸽子好像在专注地听讲,很自然地表示尊敬,并低头致意——虽然它并不了解世亲所念的语言。不久之后,小鸟死了。
死去的鸽子转生人道,变成一个商人的儿子,取名叫安慧。这个婴儿刚出生就问他父母说:“孟加拉国的佛教大师世亲在哪儿?我必须再和他相见。”
他的双亲大吃一惊:他们的婴儿安慧怎么会开口讲话呢?他又是怎么知道一位叫世亲的大师的?他父母于是四处询问。几年以后,他们找到了世亲本人,就将那个7岁大的男孩供养给大师,做他的侍从及弟子。
安慧和大师有宿缘,是个十分有天分的学生。他聪颖机智又很谦虚,很得上师的喜爱。有一天,男孩分到一把豆子,他在供奉救度母的庙里开始吃起来。
这个虔敬的年轻学生突然想到:“我也必须供养尊贵的度母一些豆子,否则,我在这儿吃太不礼貌了。”但是当他把一些豆子放在度母圣像面前时,不论他怎么放,豆子都不断地滚到大佛像后面的地上。
男孩自忖:“如果度母不接受这些豆子当供养,那么我就更不应该吃。”所以他就不停地把豆子放到度母像面前。但是不论安慧如何努力祈祷,每次豆子还是滚到佛像后面灰尘满布的黑暗里去了,在那儿能听到老鼠争抢的叫声。
最后这位沮丧的新学生手中完全空了,所有的豆子都没了。在坛城后面阴暗的地板上掀起一小阵骚动。
到底是一个小男孩,他哭了起来,豆子没了,供养也没了,这对他来说太过分了!
就在那时,仁慈的枯主圣救度母本尊以她最尊贵的形象出现在他向前。“不要哭泣,孩子,”她说,“你将得到我永远的加持。”
他的智慧立刻变得如世亲一样广大。在这次亲见本尊之后,大家都明显地发觉这个男孩不再是初学者了。他长大以后,有很多著述,在论述世亲的唯识“阿毗达磨”诸论方面用力尤多。
那尊度母圣像后来被誉为“玛沙度母”,就是豆子度母的意思。
陈那的山洞
陈那是世亲著名的弟子之一,被称为因明之父,又被称为大象大师,以象征他伟大的高度智慧。
陈那对全部佛教经藏三藏非常精通,然后又从龙猛方丈那儿接受了《发现自我的特别教法》。他很勤勉地修习这个教法,于内在、外在到处找寻那难以捉摸的“我”。最后,象师陈那洞彻了无实质的独立自我,得到了解脱。
很多年以后,陈那对文字规则的辩论感到厌倦了。他认为自己对因明学已经较有研究,于是退隐到布达色拉山浓密森林的一个山洞里,在那里开始禅修。几年后,这位隐士开始撰写一部论著,他总结了自己漫长生涯中担任教师、辩论师时所阐释的精要微妙的论点,加上近期他自己内在的了悟,写成一部《集量论》。
他以粉墨在石板上著书,放在洞外。当他完成第一偈颂时,大地震动,雷鸣和闪电自天而降,这位班智达知道这是非常吉祥的征兆,于是虔诚地向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诸佛致谢,然后就外出化缘去了。
这时,有一位具神通的外道先知名叫昆利斯那瑞西,他推测出这一次电闪雷鸣和地震的来源,感到十分嫉妒,因为他许多年来也在请求诸神给他降临这样的吉兆,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
他偷偷地找到了陈那的山洞,擦掉石板上的偈颂,然后消失于树林中。当那位佛教大师回来时,看到石板一片空白,他很奇怪,不知自己外出时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天,陈那再度将他审思周详的第一首偈颂写好,但是当他化缘归来,同样的事又发生了。第三天,还是这样。第四天,他在石板上写着:“不论你是谁,这上面所写的并非玩笑,而是有崇高意义与重要性的作品。如果你不接受佛陀的教法,就来和我辩论吧!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