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叫他‘姑娘’。”
男孩的说法切合了我们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的观点。我们的教育在约束孩子的行动,试图将孩子们统一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不会给女孩带来困扰,但却给男孩造成问题(如果女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男生,也难保不会出现问题)。男孩女孩怎么可能一样呢?换言之,如果男孩的性别表现同女孩一致,那么性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给所有的学生穿上一样的鞋,然后让他们去走不同的路。他很形象地表达了孩子们的困惑。
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曾经对前来咨询的4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统计,其中男孩有“问题”的竟然占到70%以上。其中除了学习问题之外,更多的就是行为个性给他们带来的麻烦。
然而,这些“麻烦”真的是问题吗?它们应该被当作问题处理吗?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上8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男孩一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男孩们能得到一次就算不错了。为了防止孩子们发生意外,学校往往采取限制学生行动的做法,校外活动自不必说,甚至在学校操场的活动对男孩来说也是奢侈。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并没有得到承认,他们在被强迫放弃自己的运动技能、视觉和空间技能,这样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得“安分守己”,而他们的特殊才赋也终于被钝化甚至扼杀。
同意刚才那位老师做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很多在学校里“停不下来的男孩”因为调皮而被勒令“请家长”,被请的家长则会为自己的男孩感到羞耻。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受到伤害的可能是男孩。或许男孩的行为是让人生气的,然而这些无奈举动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男孩们的精力得到释放了吗?如果学校没有给男孩提供这样的机会,家长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对男孩们表示理解和支持了吗?还是刻意忽略,让男孩把宝贵的课余时间用到学书法、练钢琴上去了呢?
第22节: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
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带给他们攻击性、冒险欲和破坏力,释放精力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从中他们感受到成长和满足。如果男孩不能找到一个有创意的、合法的方式来获得这种感受,他的冲动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这种欲望受到压抑,男孩就会变得抑郁,自我贬低,并伴随一种痛苦的无助感。
聪明的家长们会试图帮助男孩寻找恰当的释放渠道,给予男孩充足的缓解时间,最重要的,是帮助男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他们最牢固的防线。另外,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也是必要的。
看起来,男孩子到处跑来跑去,片刻也不得安静。但这并不意味着,男孩子们将来都是一副火爆脾气。事实上,男人们的性格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是急脾气,很容易就发火;有的却慢条斯理,性格沉稳。当然,很多因素会对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产生影响,正如耐心——下面的一些措施可以帮助男孩提高耐心指数:
重过程甚于重结果正如成长没有速成班,任何事情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对家长而言,看着孩子成长就是一种乐趣,为什么不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孩子呢?学习着是美好的,工作着也是美好的,没有过程的获得便失去了收获的乐趣。成长给予我们另外的启示是:由浅入深才是科学的学习规律。
坚持有规则的运动运动的作用是神奇的。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心情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也是对孩子耐心的考验和培养。
别对孩子过分期望父母过分的期望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压力:你要考一百分,要拿第一名……似乎孩子就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孩子背负着这样的压力,焦躁情绪可想而知。
让孩子做自己但兴趣的事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从而残酷地扼杀了孩子自己的希望和爱好。如果孩子对目前做的事丝毫没有兴趣,并且还带有被迫的情绪,又怎么会有那耐心呢?
这是我应该做的
需要帮助吗?
妈妈到外地出差,途中不小心摔伤了脚。眼看返程的火车就要开始检票了,妈妈看着手中那只没有轮子的大旅行箱犯了难。
“需要帮助吗?”这时,一个关切的声音在妈妈耳边响起,妈妈抬头一看,原来是刚才乘坐的出租车的司机。
司机是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有些黑瘦,刚才在车上,他曾经主动跟妈妈聊天,谈到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让妈妈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颇有一些见地。
原来,刚才这个小伙子觉得乘客大姐行动不方便,还拿着这么重的行李,心里有些担心,想给予帮助,但又觉得大姐可能有其他的朋友,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放心,索性买了张站台票,进来看一看。
“大姐,您坐哪一个车厢?”
“2车厢27号。”妈妈回答。
小伙子二话没说,一手拎起妈妈的大箱子,另一只手扶住妈妈,把妈妈送到座位上,又把行李放得妥妥当当。
列车马上就要出站了,妈妈还来不及道谢,小伙子已经礼貌地道声“再见”,很快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需要帮助吗?”一句简单的问候,让妈妈心里倍感温暖。多么可爱的年轻人!如果人人都像这个小伙子,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无私的帮助,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幸福……
妈妈想到4岁的儿子,多么希望儿子将来也拥有小伙子这样的优秀品质啊!虽然妈妈平时很注意儿子的教育,把儿子的自然健康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但妈妈还是暗下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更为出色、拥有更多优秀品质、更充实的小男子汉。此刻,妈妈想起她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来到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准备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们陷入沉思,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铲草,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吧。”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他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原来的旷野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终于明白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妈妈的小男孩是如此活泼、好动、喜欢冒险、具有破坏力、喜欢当英雄……他简直就是一台停不下来的小“捣蛋机器”,可是他渴望成为一个男子汉,他知道帮妈妈做家务、爱护小朋友,他在尽可能地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他还没有成熟的判断力,也会为了一个皮球跟小伙伴打架,可是妈妈知道他需要帮助,他需要学会把自己乱蓬蓬的头发梳得整齐。帮助这个小男孩,就必须让那些可贵的品质占据他的大脑。高尚的人格是立身之本。是的,妈妈希望这些品质成为儿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当儿子碰到问题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对自己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第23节:正直
正直
2003年,非典在全球肆虐。非典重症患者正在与死神作艰难的抗争。有一天,患者梁先生从昏迷中醒来,恍恍惚惚看到一个瘦长的身影在眼前晃动,他要么俯身专注地观测患者呼吸机上的参数,要么神情严肃地与其他医生讨论着什么,汗水浸透了他厚厚的隔离服。这个瘦长的身影,成了梁先生那段阴暗日子里的一缕阳光,他坚毅的面容和专注的眼神,传递着一种信心和力量。梁先生最终逃离了死神,后来他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钟南山院士。
作为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日夜为寻找病源和治疗方法奔波。在北京有关权威部门发布消息,宣布引起广东非典型肺炎的元凶是“衣原体”后,钟南山不畏权威,坚持认为不能盲从这一结论。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的据理力争是有科学根据的——由钟南山牵头的广州和香港专家的合作取得突破,初步认定冠状病毒才是本次非典的重要病源。接着,世卫组织也把这一结果正式公布于众。
面对人们的恐慌,钟南山亮相于媒体,讲解疫病,安定人心,郑重宣称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控、可治”,然而,当一些人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时,他又一次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遏制论”;甚至,当他自己也染上疾病时,他以家为病房,悄悄自我治疗……
“也许,我这一辈子再努力也达不到钟南山的境界,他是我梦寐以求要成为的那种人。他是一个敢于忘我的、不辱使命的可亲可叹的长者,也是一个完美的酷哥。”央视名嘴王志在采访钟南山之后,感慨地说。
没有人能够质疑,这是存在于我们时代的关于男子汉气概的英雄故事。成就英雄的因素有很多,也许成就欲,也许是表现欲……然而我们在钟南山身上看到的,是不畏权威、笃信科学与真理的情操,这是正直的品质在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我们有理由将这种品质作为男人气概的最佳注释。
正直是男孩首先要“种植”的那株“庄稼”。没有什么比它更富有魅力。
担当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3美元。那是在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