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章云:‘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上清紫霞虚皇和太上大道玉晨君都是上清派崇奉的尊神,其位在太上老君之上。又此书谓‘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洞玄》,白履忠注说指《洞玄灵宝经》,实非。上清派原有《大洞玄经》,即此书所谓《洞玄》。
  《真诰》卷十三《稽神枢》第三记‘或讽明《洞玄》‘,陶注:
  ‘《洞玄》即《大洞玄经》,……非今世所传《洞玄灵宝经》也。‘
  凡此类例,可证《内景经》至晚出于东晋,是经过杨、许等增益而传世者。此后,才有内、外景经之分,且皆作为上清派重要典籍而流传于世。
  二书传本繁多,卷数各有异同。《黄庭外景经》,唐宋书目多著录一卷,《郡斋读书志》作三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
  《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一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二书皆为七言韵语,在长期传写中,各本文字亦略有差异。
  《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汉代纬书和早期道教的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之说,又吸收古代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东汉时代,《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等书已有历观五脏、存思身神的论述。早期五斗米道的教本《老子想尔注》则强调奉道戒,谓守道戒即守一,批评‘今世间常伪伎,指形名道,令有服色名字,状貌长短‘,‘指五藏以名一,瞑目思想,欲从求福‘。至魏晋之际,天师道徒也转而讲求内观存神之术,《黄庭外景经》的出现即标志着这种转变。《外景经》的思想结构比较松散,主要讲述了胎息、嗽咽、内观、服气、存神、固精等方法。指出黄庭在关元之上,幽阙(肾)居后,命门在前。黄庭收纳津液,产生精气,为人‘灵根‘(‘灵根‘有时又指命门);丹田或命门(书中说‘田下三寸神所居‘,盖指命门)乃藏积精气之穴,为人生命之根本所在。
  书中提出‘观志游神三奇灵‘,‘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灌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的修炼法,已略具‘三丹田‘思想。尤其强调‘长生要妙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寸田尺宅可理生‘,认为‘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为专年。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书中还形象地描述了‘黄庭中人衣朱衣‘、‘中池有士衣赤衣‘等等身神,主张‘历观五脏视节度,六腑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其法大致为咽津以养灵根,纳气至丹田又返归黄庭;
  或纳气丹田以生精,上补昆仑(脑),下过十二重楼(咽喉)、绛宫(心)等关窍,还返丹田;又存观五脏六腑之神,使五神朝会中宫(脾),如此‘循环无端‘,谓能通利七窍、老而复壮。《外景经》已初具内丹术的雏型。
  《黄庭内景经》的内容比《外景经》完备,且多发挥。北宋欧阳修认为,此书乃《外景经》疏义。它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三部各有‘八景‘,合为‘二十四真‘。明确提出‘三田‘(三丹田)理论,即上部脑中为泥丸,有九宫,九真居之;中部心中为绛宫,主守神有心神丹元;下部二肾之间为命门,‘横津三寸灵所居‘,是藏精之处。‘三田之中精气微‘,人但思一部,即可延寿无穷。又提出人体百节皆有神,《至道章第七》《心神章第八》还给面首五官(发、脑、眼、耳、鼻、舌、齿)及五脏(心、肝、脾、肾、胆)诸神取名,谓‘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据称此二章为全经之精要,《黄庭》秘诀皆尽于此。《内景经》的修炼法,主要为‘入室东向诵《玉篇》‘,存思身神,默念其神名,尤其重视存思三丹田之神。以为长诵《玉篇》,默思身神,自可得‘不死之道‘。《内景经》中某些文句与《外景经》相同,但它更加强调存思身神,因而更能代表上清派典型的修炼方式。
  《黄庭经》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这对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有些内容较之《大洞真经》更为接近唐宋内丹术,故而亦被后世内丹家奉为内丹要籍。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代生理、医理知识。如有关黄庭、命门或脾、肾的观点,与传统医书所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大意相同;他如脾主中央、心典一体、肺气起自三焦、五脏开窍体表,三阳(少阳、阳明、太阳)三阴(少阴、太阴、厥阴)相对应、五行合气本一等等,亦与医理相通。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写法帖,或为文作序,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故事,更传为千古佳话,故此经的持久影响,已远远超出道教范围。
  历代为《黄庭经》作注者很多,《崇文总目》著录有关著述八种,《通志-艺文略》道家类专辟‘黄庭‘一门,著录三十部五十七卷。最有影响的为务成子注《太上黄庭外景经》《上清黄庭内景经》,唐白履忠《黄庭外景玉经注》《黄庭内景玉经注》,皆载《正统道藏》。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老子化胡经
更新时间2009…12…24 11:57:34  字数:1278

 《老子化胡经》,西晋道士王浮撰。一卷。以后陆续扩增为十卷。《通志-艺文略》即著录为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六亦录为十卷,并称魏明帝为之序。《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著录十卷,并引裴松之《三国志注》、《新唐书-艺文志》等说明化胡成佛故事的发生及对《化胡经》真伪的争议。敦煌写本有此经十卷本残卷,存一、二、八、十等卷,系唐玄宗时写本。按王浮所撰一卷本《化胡经》,早佚,后经增纂的十卷本,也仅存残卷。主要内容是敷衍老子携关令尹喜西入天竺,化为佛陀,立浮屠教,从此才有佛教产生的故事。现存唐玄宗时写本之第一卷,记西域八十一国名称,多与唐代典籍所载相同,当出于初唐。第十卷《老子化胡经玄歌》,则为北魏作品,可见此十卷本非一时一人之作。
  老子化胡的故事最初起于东汉。汉桓帝时,襄楷上书提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盼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①三国时,化胡说内容进一步有所发展。《三国志-魏书》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称:
  ‘《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②可见《浮屠经》以老子为佛陀之师,为《老子化胡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西晋惠帝朝(290~306)末年,道佛之争日益加剧,道士祭酒王浮与沙门帛远辩论二教邪正后,遂撮合历史上的老子化胡说,加上自己的引申发挥,创作《老子化胡经》,以证明道在佛先,道教地位应在佛教之上。
  《老子化胡经》产生后,很快成为佛道二教斗争的一大公案,双方围绕此书的真伪,辩论了近一千年。道教方面力证此书之真,并以此为基础,相继造作了许多具有明显化胡内容的道书,如《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老君开天经》等,以证明道优于佛;佛教方面除力辩此书之伪外,也造作伪经进行反攻,如《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等,说释迦为孔子、老子之师。至唐高宗、武周时,佛教方面将此事诉诸朝廷,请求禁毁《老子化胡经》,中间虽有较大争议(如八学士奉敕议《老子化胡经》,回言此经不假),终于两次下令焚毁。但是当时焚毁令不严,《老子化胡经》照样流传。直至元宪宗、世祖二朝,全真道侵占了佛教庙宇田产,佛教以《老子化胡经》是伪经为由头,两教再次展开大辩论。全真道在宪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的两次辩论中败北,元朝廷两次下令焚毁道经,《老子化胡经》首当其冲,彻底被焚毁。从此该经亡佚,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皆无存录。
  《老子化胡经》敷衍的老子化胡故事虽属虚构,但在此之前,《后汉书》《三国志》所记老子化胡事,似乎事出有因,或许在两汉前,‘老子经‘确已在西域流播,因此才有此讹传。
  果真如此,倒是中印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老子化胡经》,人们所关心的并不是它所谈的内容(老子化胡成佛,自属虚构),而是通过对它的争论回顾佛道二教斗争的一段历史,此书的研究价值也仅在于此。
  注:
  ①《后汉书》第4册1082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②《三国志》第三册859~860页,中华书局,1959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西升经
更新时间2009…12…24 11:57:50  字数:958

 《西升经》为道教阐发《道德经》要义之作。三卷。《正统道藏》收入洞神部本文类。撰人及成书年代不详。托名周大夫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撰成此书。但此书始见葛洪《神仙传》称引,当是魏晋间道士所假托。现传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道藏辑要》尾集作一卷),宋陈景元(碧虚子)《西升经集注》六卷。均分三十九章,文字略有不同。
  该经首先论‘道‘。谓‘道‘广大悉备,包裹天地,陶育万物,制御一切。且不终不始,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