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人机合体的最初设想,只是用机器系统来维持人脑存活。这是现实中医学领域人造器官的极端夸张:既然出现了各种人造器官,那么,就让我们把除了大脑外的整个身体换成机器,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吧。别利亚耶夫的成作名《陶威尔教授的头颅》,讲的便是人脑单独存活的故事。不过,小说里的陶威尔并非自愿献出头颅,而是被他的弟子克尔恩绑架,强制实施的。克尔恩以维持头颅存活为要挟,迫使只剩下大脑的教授为自己工作。
  在印度作家隆德赫的《爱因斯坦第二》中,阴谋变成了“阳谋”。斯里尼瓦桑博士被视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学者,印度的国宝。他正在进行统一场论研究。不过,癌症很快就要夺去他的生命。印度官方遂由奇塔莱医生主持,取下他的大脑使其单独存活。斯里尼瓦桑并不愿意被改造成一个失去人生快乐的“活电脑”,但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他衷爱的研究,只好同意接受手术。小说结尾,博士的大脑终于解决了统一场论的所有难题,但却没有把答案告诉那些视他为机器的人,而是用某种人们不能理解的方法自尽了。
  这些故事还只是单纯描写了人脑与机械结合的可能性,并未提到这类可能性会带来行动上的自由,甚至为主人公设置了悲剧般的结局。一九六八年,美国科幻大师伊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在《分离主义者》这个短篇故事中,乐观地指出了“人机结合”的未来趋势。一九七二年,卡丹更以此为题材发表了长篇小说《机器改造人》。小说描述一个太空人在意外中身受重伤,当局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将他身体多处改造,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超能力的人。
  在人机合体故事中,受科幻界公认的经典之作是弗雷德里克·波尔(FederikPohl,1919——)于一九七六年所写的《超标准人》。我们知道,人类其实是地球环境,甚至只是地球表面陆地环境的产物,并不适应外星或者深海的环境。在《超标准人》里,未来人类准备移民火星,但火星气压极低、幅射很强。正常的人类只能穿着宇航服踏上火星,不符合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动的预想。于是,宇航局不惜将宇航员维尔彻头彻尾地改造,以使其成为适应火星的人。他的双眼换成了摄像器,皮肤换成塑料,鼻子里布置了浓密的毛发,一些内脏也被更换,甚至拥有太阳能翅膀。
  在改造过程中,维尔痛苦地死去。他的好友,著名宇航员罗杰·托拉威被改造成第二个“超标准人”。他终于和其他自然人宇航员一起登陆了火星,但已经成为他身体一部分的机械系统发生故障,导致罗杰神经错乱,去袭击宇航员。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罗杰还是在火星上生存了下来。只不过他已经不再是地球人,而是半机械的“火星人”了。
  如上所述,太空中的许多奇景绝非人类肉眼能够目睹,而只能借助观测仪器。因为许多地方的物理环境可以轻易催垮脆弱的人体。比如说木星,它的大气厚达几千英里,其底部压力比地球深海底部的压力还大。这个大气层由氨、氢等成份组成,唯独没有人类最需要的氧。酸雨在大气中不停地下。总之,木星的真实表面和神话中的地狱有一拼。
  但是,美国科幻作家西马克在短篇《有去无回》中,却让人类宇航员“赤身”进入这个地狱。原来,宇航局为了把人派进去,专门研究了“转换器”。他们从木星大气里发现了一种气体状原始生物——“跳跑人”,转换器的作用就是把人变成类似跳跑人那样的松散结构。在主人公艾伦之前,已经有四个宇航员被转换后派入木星大气,结果都有去无回,读者会以为他们已经在奇险中罹难。所以,再派艾伦去寻找他们完全是一种悲壮行为。
  结果,小说后半部分为之一转:身体完全变形后的艾伦完全感受不到木星大气的“恶劣”,在他眼里,空气很美,瀑布很美,雨声很美……原来,“跳跑人”是木星环境的产物,如果人类的身体和它们一样的话,木星对他便象花园一样舒适。前面的宇航员都是乐不思蜀才有去无回的。
  另一本更大胆的“人机结合”小说是科幻女作家麦卡弗里(AnneMcCaffrey1926——)创作的《歌唱之船》。一个身体有严重缺陷的少女被赋予一个新的躯体—一艘太空船,这艘太空船从此成为旅客们善解人意的好朋友。
  不考查体能,只将人造脑和人脑并联,提高人的智力,也是一个常见的人机合体题材。王晋康在多篇科幻小说里描写这类主题。在小说《亚当回归》中,未来人类都植入了“生物元件电脑”,获得了比自然大脑高一百倍的智力。在外太空经历了两百年才回到地球的宇航员王亚当知道这一事实后,本能地进行了抵制。然而,那些拥有“第二智能”的未来人对此洞若观火。最后,王亚当终于明白自己的反叛行为象孩子一样可笑,终于接受了时代潮流。
  在科幻小说《义犬》中,七十二个科学家自行植入“模拟人脑”。他们被人类圈禁在喜马拉雅山的一座无名雪山里,并被贬称为“大脑袋”,在世人的疑惧中离群索居。
  直到有一天,一团似乎拥有智力的黑暗星云飞向地球,在灭顶之灾面前,人类才请出“大脑袋”,合作挽救共同的家园。因为只有大脑袋超凡的智力才能在极短时间里解决危机。
  在美国科幻片《*俱乐部》(Thestepfordwives)中,插入人脑的芯片并不改变他的智力,而是改变他的人格,他的生活方式。一群同样娶了女强人的男人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在斯坦福工程师的策划下,在自己妻子的头脑中插入芯片,使他们成为“贤妻良母”。直到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珍尼和老公来到这里,才结束了这场阴谋。恢复自主的妻子们又重新让她们的老公成为“妻管严”。
  中文科幻里人机合体的代表作,还有台湾作家张系国的《超人列传》。在这个短篇中,未来的人类用人机合体的方式,改造一批精英学者,使他们获得超级能力,更适于科学研究工作。主人公斐人杰就是一个被施以人机合体的科学家。小说家细致入微地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人机合体后的奇妙景观。
  不过,《超人列传》描写的,并不是人机合体的乐观结果,而是将肉体任意改造后,固有的人性所受到的威胁。小说结尾处,绝大部分人机合体的精英们变得冷漠麻木,视生命如草芥,甚至想用人造脑代替人类延续文明。只有斐人杰在人类文明被毁灭之前,带着一男一女两个人类儿童,飞到外星,成为新世界的亚当和夏娃。
  几乎同时,美国科幻评论家兼小说家奈特在一九六八年所写的短篇故事《面具》中,也指出了这个危险。《面具》描述一个在月球上意外受伤的人如何被彻底地改造的过程。但全篇的重点却在故事末尾:主人翁冷血地杀死一头可爱的小狗,显示他已完全丧失了恻隐之心。
  1950年,科幻作家雷蒙德·F·琼斯在小说《机械大脑》中,也用悲剧手法描写了能够运动的人机合体故事。在书中,人的大脑被移植到机器里,以利用它们的记忆中的技能。
  在科幻电影《黑色撞击》中,甚至出现了整个由人机合体的改造人组成的社会。影片背景是二十七世纪,暴发了第六次世界大战。战争一方是通过基因改良后的“优秀人种”艾尔法人。另一方便是普通人,加上“人机合体人”组成的种群,合称为瑞贝尔人。影片中出现的几个瑞贝尔军人都是人机合体人。他们出生时都是畸形,受到艾尔法优秀人种的歧视。瑞贝尔人集团将他们改造成人机合体的人,并接纳进来。战斗的关键时刻,瑞贝尔军人可以直接把躯体与外界的信息网络联系在一起,取得优势。
  人机合体在银幕上最有名的代表作,莫过于《机器战警》系列。警官墨菲在执行任务时遇害,身体残缺不全,心脏已经死亡,但大脑机能尚在。负责底特律市防务的奥丽公司遂用他的残躯来进行人机合体实验,制造出“机器战警”。由于全身披以钢甲,四肢都是机器,机器战警无坚不催。但他最大的“缺点”是仍然具有人性,不仅慢慢恢复了对“前生”的记忆,而且恢复了价值判断能力,不再成为纯粹执行命令的机器。后来,奥丽公司更制造出机器人警察ED209。但这种非人机器和半人的“机器战警”之间的斗争,仍以人性获胜告终。
  这个系列影片的亮点,便在于人性和机器性在机器战警身上相继表现,既冲突又统一。有的时候,机器战警表现了十足的机械性。比如程序失去控制时不停地游走。或者仅仅因为有人吸烟便鸣枪示警。而当他记忆起旧日的家庭生活,徘徊在旧家的门外时,我们又可以看到深埋在机械躯壳中的人性。
  在《机器战警》中,我们看到了对人体机能,而不是对智力的重视。尽管在如今的机械设计领域引入了许多仿生学原理,但人体本身仍然拥有机器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尤其是手的运用能力,更超越一切生物和机械手。在战斗中操枪瞄准射击等技能,更为机械所不及。在这类题材中,人体(而不是人脑)便是大自然制造的超级机械。人机合体的目的,是把这种能力进行放大。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会把“人机合体”与“机甲”混为一谈。许多日本科幻漫画,如《超时空要塞》等等,都出现有“机甲”。《黑客帝国三》中,锡安的人类战士也是操作机甲与入侵的机械水母一场大战。机甲是一种人形战斗机械,可以作出类似人体的动作,如跨越、格斗等等。但需要有人类驾驶员坐在中间操纵。并且,驾驶员可以自由离开。机甲只是一种复杂机械。而人机合体则是人与机械被铆接在一起,彼此相融。离开机械部分,那个人就会死去。离开人,那部分机械体也不能独自执行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