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星人这个题材,似有“怪力乱神”之嫌。所以比较看重科学原则的中国科幻作家长期不敢碰它。六十年代童恩正的《石笋行》,是中国大陆第一篇外星人题材的科幻小说。八十年代初,吴启泰的《耶稣的光环》和程嘉梓的《古星图之谜》都是关于外星人的科幻长篇。不过这些作品都没有直接描写外星人,而把外星人当成一个科学探索的对象,写的是科学家寻找外星文明的过程。今天看来过于写实了。
  真正“直面”外星人的中国科幻小说,当属八十年代宋宜昌的《祸匣打开之后》。小说讲的是几十万年前,一对寻找殖民地的外星人驾飞船来到地球,生命枯竭。死前留下十几个冷冻胚胎。二十三世纪时,一场地震触发了南极大陆冰盖下的外星人飞船,冷冻胚胎迅速发育成个体。开始操纵先进武器,发动毁灭人类文明的战争。世界各国团结起来投入抗战。最后在友好外星人的帮助下打败了侵略者。小说里战斗场面层出不穷,十分过瘾。可惜今天的科幻爱好者只能从图书馆寻找这部佳作了。
  所谓智慧生命,重要的无非就是智慧而不是身体。外星人如果比地球人更智慧,还需要一副臭皮囊吗。中国科幻作家绿杨在短篇科幻《天演》里,就描写了一种进化到无机体形态的外星人:汉密尔顿博士和鲁文基教授在一颗小行星上发现了一个对称的金字塔形物体。鲁文基经过推导,认为这就是智慧生命,便用数字“6”与之沟通,终于建立联系。智慧生命告诉大家,宇宙中生命的发展过程,都是由高能耗低效率的机械运动方式,向低能耗高效率的智能运动方式演化。
  早期,外星人一直被当作“侵略者”来描写。在国外科幻界,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外星人才慢慢变得可爱起来。在《地球停转之日》里,外星来客仿佛耶稣一样降临在美国,要求人类停止战争和仇杀。当人类不听话时,外星来客就运用超级能力,使地球上的所有电力供应中断,用“地球停转之日”来警告人类。八十年代初,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风靡世界。在这部片子里,外星人完全成了孩子的玩伴,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与“大人们”周旋。当然,更有“超人”那样伟大的外星人,简直是外星来的“大侠”,在地球上扶危济困、锄奸惩恶。
  在《星际过客》中,作者陈浩(赤色风铃)设计了一种“电子星人”。那是一颗没有恒星的半金属质行星,围绕一颗脉冲星公转,脉冲星强大的电磁波有规律地扫过电子星,结果就在电子星表面上感应出一个个交变电场。在这些电场的作用下,硅矿石从最原始的PN结开始,经过亿万年的漫长历史,最终进化出了强大的智慧生物——电子星人。
  由于电子星的地表充满电流,在电子星人紧贴大地的双脚之间便产生了一个跨步电压,电压推动电子流过他们的身体,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反应,为他们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电子星人主要就靠这个电场生存。在他们的体内还有一个蓄电器官,可存贮一定数量的电能,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这种奇特结构,电子星人先使用电,后发现火,而且由于不缺乏能源,文明发展速度极快,成为宇宙中最强大的势力。
  第二节:外星人社会
  单纯从生物意义上描写外星人,当然不是科幻作家的重点。描写外星人社会,似乎更符合文艺作品的主流。
  论及外星人社会,老舍的《猫城记》不可不提,那部佳作的核心便是塑造出一个猫人社会,以此影射当时的中国社会。猫人衰弱、自私,城市毫无规划,人人服食“迷叶”,青少年只知道斗老师,各种政治派别都依附于其它星球上来的人。
  美国作家特里。卡尔在科幻小说《变换者和三个朋友的波舞》中,描写了一个面具笼罩下的外星人社会。在那里,人人要戴面具生活。面具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而且是交流的方式。
  在《月球上的第一批人》里,威尔斯细致地描写了昆虫状态的外星人社会。在鸿篇巨制《沙丘》中,作者赫伯特以阿拉伯文化为素材,创造了一个植根于沙漠中的“亚拉基文明”。
  当然,在太空剧式的科幻小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外星人社会。不过,它们多半只是人类社会的扩展,没有特色。故不在此介绍了。
  第三节:“生命大同”思想
  “会看门道的朋友,自然都看得出一点寓言的意味──时代在进步,人的眼界在拓宽,若干年前,张家村和李家村的结合,已经是十分严重的事,渐渐地楚国和赵国的结合,才会使人吃惊,再接下来,不同文化不同种的结合,也逐渐为人接受,时至今日,应该可以讨论星际混血儿的心态了。”这是倪匡写在科幻小说《血统》前面的一段话,因为小说里面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混血儿。在外星人题材中,生命大同思想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
  超人、神明、魔鬼……这些都包含着种族间不平等的色彩。人类和外星人之间,一定要分出高下吗?早在五十年代,这类“众生平等”的外星人观念便出现在西玛克的《中继站》里。在那部小说中,银河系里大部分智慧生物已经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宇宙组织。人类属于尚未开化的种类,一时半会还不能接他们加入银河联盟。这个联盟便在美国的某处农村里建立了中继站,方便过往外星种族。一个地球农夫幸运地获得了看守中继站的任务。这个中继站的长远目的,正是引导人类进入“宇宙大同”的文明体系里去。
  到了科幻巨片《星球大战》中,“宇宙大同”的观念彻底建立了起来。五部“星战”系列影片里,出现了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外星人。他们和人类一样,是银河国家体系的一员。或者更准确的说,人类只是各种智慧生命中的一员。无论在银河议会还是在杰迪武士会中,人类都混在各个智慧种族之间,没有高下之分。电影里人类角色之所以比较多,完全是为了拍摄上的便利。
  美国素有文化融炉的称号,一些科幻电影更把这个特点反映到人与外星人的交往中,把人类社会当成外星文化的融炉。科幻片《黑衣人》(Backinblacs)系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影片里,来自许多星球的外星人隐居在美国政府的保护下。政府专门安排“黑衣人”作为特殊的执法者,保护这些和平的移民。
  与偏重特技效果的《黑衣人》相比,科幻电影《浴火重生》对文化融合的探讨更深入一些。影片中,二十五万外星奴隶乘一艘飞船偶然地降落在地球,最后被归化为美国国民。五年后,他们已经融入美国社会。但是,一部分美国人反感他们,成立了“纯洁人类组织”,试图用基因武器杀死他们。而外星人中,也有一些人宣传坚持自己的传统,不愿融合。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医术畅想
更新时间2008…9…9 21:07:58  字数:8470

 象科幻这样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文学门类,受到误解很正常。其中有一个误解就比较普遍:科幻总是谈物质的科学技术,只是去幻想人类如何如何外扩张,不重视人本身!或者,只是到了晚近时期,才回来关照人自身。说这话的不光是圈外人,有些视野不够开阔的科幻作家也讲过类似的话。比如,香港作家黄易就认为,以前的科幻只重视技术,不谈人,他要新创一个流派,以人类精神为对象的科幻,自称为玄幻。(《湖祭》前言,华艺出版社出版)这类出自科幻作者的言论,可能会使误解变成它的平方吧。
  这个误解至少有一个来源可以找到,那就是凡尔纳小说的超强影响力。对于外行人来说,科幻就是凡尔纳!而他正好从不写以人为题材的科幻作品。后面各卷笔者要谈到,这位被外行视为科幻旗帜的作家,恰恰是科幻圈里后继乏人的少数派。
  世界科幻史公认开端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经典的人造人故事。从这本书开始,“人”这个主题从未离开科幻的核心。围绕着“人”,有关科幻题材范围之广,变化之多,难以穷尽。
  正是在这类题材中,科幻艺术本身的人文特性得到了彰显:文学即人学,正是因为对“人”这个概念进行了独到的探索,科幻才能确立它在文学这个“人学”中不可动摇的位置。
  而对“人”的本质进行探索,往往又无法回避“生命本质”这个更大的问题,毕竟人是生命进化的精华,而不是生命之外的异类。从达尔文开始,我们就已经牢牢形成了这个观念。在科幻作品里,非生命体获得生命和成为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比如,《弗兰肯斯坦》中,被拼凑起来的丑陋巨人在一次电击后获得生命,同时也成为生化类人造人。在王晋康的《生命之歌》中,机器人“元元”被一曲代表生命冲动的音乐所触发,获得生命,并从此由机器人转化成人。在进化论题材里,科幻作家们更是构想出许多非人智慧物种,从根本上抹去人和其它生物之间的界线。
  所以,本编将它们合而为一,定名为“生命与人”。
  作为一种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类型文学,科幻文学在“生命与人”这两个问题上最大的特色,或者说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这两个传统概念进行种种改造或延伸。本编的体系也正是按照这种延伸的程度,从浅入深,从近及远进行排列。在医术畅想、走入精神世界这两章里,分别介绍了科幻文艺中的医学和心理学。在这两章里,人仍然是原来的人,但科学技术这把改造之刀已经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人”刻上烙印。到人体改造、基因工程与克隆人两章中,科学技术开始直接改造人本身。进入人造生命和人造人里,科幻作家们对“生命”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