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节:当代前沿
声音图像可以传输,那么感觉呢?1950年11月,美国科幻作家弗里兹。莱伯发表了短篇科幻小说《新时尚》。作者预言了感觉传导技术:“电视机开着,屏幕上带面具着绿衣的女郎低声吟唱着一首爱情歌曲。她的右手拿着什么,在画面的前景变得模糊不清,我看见电视机附有手感器,在我们英国还没有这种玩艺儿,于是好奇地把手插进屏幕旁边手感器的孔洞里。我本来以为大致跟插进脉冲式橡皮手套一样,实际上与此相反,我觉得像是电视里的女郎真的握着我的手。”2002年10月29日,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马萨诸塞科学院的科学家合作完成了感觉传导实验。他们设计的仪器将手的动作产生的压力转换成高频率电子脉冲,经计算机处理后,传导出去。分别位于伦敦和波士顿的两个实验者就这样“握了手”。
大自然赋予世界以奇妙的信息载体,那就是基因。于是,有一些科幻作家描写了把基因作为信息载体的故事。韩松在《信使》里,就描写了宇宙战争中,信使把情报嵌入自身基因传递的故事。
信息技术除了通讯,还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科幻作品里,往往只有写到人造生命时,才把计算机当成主题。不过,也有直接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描写对象的科幻作品。黑客题材就是其中之一。在长篇科幻《末日之门》(中国乔良著)中,恐怖组织中的电脑专家汉斯干得更狠,他黑掉了全球所有的网络。不管大国小国,不论军用民用,不分民族和宗教阵营。所有与网络联接的计算机无一幸免。中国能够避开这一灾难,仅仅是因为提前得到了警报。最后,突击队员们为了搜捕恐怖分子,只好从航空博物馆里开出一架二战时的零式飞机——因为它上不了网,肯定不会受病毒的感染。
郑军在《青色》中,描写了能够预言未来的计算机程序“青色”。实际上,这是一个博奕学程序。但由于它的硬件运算能力极强,数据量极大,覆盖了中国经济的微观层面,所以,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通过它,预言自己某个企划案的成败。主人公翁建亭出于对自由选择的重视,不惜“以身试法”,强行实施被青色判断为必然失利的项目,结果一败图地。
第三节:电子传心术
无论语言还是表情,都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外壳。即使它们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度再低,仍不足以令人们真实地感受对方。所以,科幻作家们设想出直接的思维传导来弥补这个缺点。这就是电子传心术。在“特异功能”一节里,我们看到了属于变异现象的自然“传心术”。在本节里,实现传心术的是技术,因此,人人都可以使用它。
在科幻片《脑海狂飙》(Brainstorm)里,一个科学团队集十年之功,研制成功了电子传感术。通过复杂的传感头盔,一个人的感觉可以完全传给另一个人,不仅有视、听、嗅、味、触这些感觉,甚至有躯体内部的感觉。当一名歼击机驾驶员在飞行时的感觉传递给他人时,即使那个人不动弹,身体都会有近十G的加速度感觉。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即时传递感觉,更可以把一个人的感觉录制下来,播放给他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产业,可以提供技术训练、旅游服务,甚至性服务。有的人沉迷于性感觉的传递,无法自拨。研究负责人莉莲心脏病突发,临终前记录下濒死体验。结果这盘带子竟然要了别人的命。而迈克尔夫妻感情破裂。通过互相体验对方的感受,又唤发了初恋感觉。
科幻电影《奇怪的时代》(Strangedays又译《末世纪暴潮》)中,电子传心术也是主要的故事背景。这部片子里,它已经能够规模生产,被俗称为“搭线”,是一种类似毒品的被禁用的技术。影片中的变态杀手在被害人和自己的头脑间进行“搭线”,让被害人在死亡恐怖中死去。而破案的关键也是“搭线”。
在《超时空战警》里,未来社会的人们使用电子传心术,进行无体液交换的“无害性交”,为的是避免性病传播。双方在想象中达到性高潮。当然,那是一个讽刺,嘲笑人们回避自然的变态倾向。
读者可能会想,如果这种传感术发展起来,现在以文字、数据为内容的信息技术是否就会败落?被替代?我想不会出现这个结果。这种内心世界的完整传递,固然全面、生动、细致入微,但却不会是清晰的。不要说他人的内心,就是自己的意识,谁又能清晰地把握呢?
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变动不定的“意识流”凝固下来,明晰下来,供理解和传递。在商业、科研、司法等许多领域,人们并不需要传递模糊的感觉,而是要传递准确的资料。将来,这种电子传感术会成为数据信息传递的重要补充,但不大可能替代之。
第四节:物质——信息传输法
笔者在网上和朋友聊天时,喜欢开玩笑说,你可以用宽带下载到我那里,不用买票,也节省了时间。朋友们每每听到此言就说,知道你是科幻作家,就爱幻想!
但他们可能不知道,那个想像不是我的,我只是偷了科幻前辈们的一个设想:物质——信息传输法。今天,人类已经能够获得每秒16点7公里的速度,还将获得比这快上许多倍的速度。然而,有什么比瞬息间越过千山万水更快的交通方式呢?一些科幻作家们不再囿于简单的物质搬运法,进一步设想用“物质-信息转换”的方法获得速度的极致。
他们设想,将物体甚至人体进行彻底的全息扫描,每一个细胞的每一点信息都包含在里面。然后把这个巨大的信息流以光的速度传到远方,在那里通过机器复制出来。如果用它来传递一个人的话,这个人的本体虽然在被传输的瞬间就已经毁灭了,死了。但在几万公里甚至几万光年的远方,他会连思想感情都没有差别地被复制出来。
短篇科幻小说《苍蝇》是“物质-信息传送法”的经典作品。主人公是一个发明家,他在自己的家中制造一个“物质-信息传送装置”,物体在一个传送机里被分解记录,在几米远的另一个传送机里被复制出来。发明家勇敢地用自己作实验品。不幸的是他没有发觉,一只苍蝇跟着他飞进了传送机,于是,当他从终端里走出来时,变成了人身蝇头的怪物。由于无法找到那只飞走的苍蝇来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发明家只好请求女友用工厂的重锤将自己丑陋的身体砸烂。后来,好莱坞将这个短篇搬上银幕,“物质-信息传送”的概念变成了恐怖的形象。
中国科幻作家柳文扬的短篇佳作《闪光的生命》,也描写了一次不成功的“物质-信息传输实验”。那个被复制的人只有半个小时的生命,他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其“原版”犹豫再三再不敢去作的事情,向心上人求爱。更有趣的是,在他这么作的时候,他的本体仍然活着,并试图阻他。
电话线在一些科幻小说里,成为物质信息传输法的载体。在韩松的《电话之旅》中,电话成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接线员甚至负有任务,防止外敌从电话线中入侵。在科幻小说《午夜的电话铃》(傅雪峰著)中,这种传输法成为贵妇人劳兰排解寂寞生活的工具。由于电话号码拨错,她误入一个陌生男人的家,从而引发一系列闹剧。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古代科技
更新时间2008…9…9 21:12:32 字数:1942
科幻之笔不能回溯历史?或者,科幻作家只能通过时间旅行这个题材去触摸历史?以前或许是这样,但“古代科技”题材出现以后,科幻作家们终于可以把视野覆盖到整个时间长河中了。在这其中,一些作品尝试去反映虚拟科技史。另一部分则描写超现实的古代科技。它们都是把田园风光和科学技术合而为一的。
第一节:虚拟科技史
“其实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已经搞过这方面的事了,只不过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做成,又没有专门机构做记载,所以流传下来的文件就少得很了。”《飞呀飞》《2002年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31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翻开科技史,我们可以找到各类重大科学发现,或者科技发明的日期、经过。这是正史。基于同样的发现与发明,把时间大大提前,便是本节的内容了。在本节中出现的科技内容,比今天的要差许多,但它仍然属于科幻小说。这与人们对科幻的传统认识大相径庭。
最早的虚拟科技史故事,是法国作家大罗尼的《火战》。小说描写了几万年前,一个原人部落火种熄灭,派出斗士四外寻火的冒险历程。该作品八十年代初被搬上银幕。在《火战》中,作者精细地描写了采集火种、制造火种和保存火种的技术。不同原人部落间的水平差异,完全由对火种的控制决定。这是人类最早的技术进步。
《飞呀飞》也是一部描写虚拟科技史的佳作:晚清时分,各国发明家相约在武汉长江中的天兴洲进行飞行器比赛。当地的方福、德先生等人搞到了明代万户绘制的火箭飞行器设计图,稍加变通后制造了一驾名为“咸与扬威”号的飞行器。届时,八国十几驾飞行器各展奇能。有的根本没上天,有的飞上天空,但没有安全落地。只有“咸与扬威”号正常上天,又平稳落地。成为人类第一次航空的记录。
不过,由于在比赛中,几国侨民发生殴斗,各国政府以为羞侮,对整个比赛就没有正式记录和报道。结果,几年后莱特兄弟的飞行器上了天。作者胡俊华不仅全面地介绍了当时存在的各种飞行方案,更对晚清时代中国科技水平有准确地叙述。
1492年10月12日,哥仑布踏上巴哈马土地。这不仅是世界政治史、民族史、经济史的重要篇章,而且也是科技史的重要一页。它意味着航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