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卫星。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年以后,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1号”。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9:00,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绕地球运行14周后,于16日清晨6:23安全返回地面。宇航员杨利伟成为第一个乘坐中国人自己的飞船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展望未来,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将访问月球。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之后,中国将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建设月球基地、探测火星、登陆火星等一系列航天活动。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风云”2号气象卫星。
“长征”3号丙型运载火箭。
垂直组装厂房与神舟1号飞船。
“神舟”1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
飞行中的“神舟”1号飞船。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天文学分类
更新时间2008…9…2 12:29:46 字数:4632
行星
一:行星运动
1:万有引力定律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3:二体问题
4:多体问题
5:摄动理论
6:洛希极限
7:轨道根数
二:太阳系行星
1:太阳系行星基本概况
2:行星视运动
(1):相对与太阳的行星视运动
(1:地内行星相对与太阳的运动
(2:地外行星相对与太阳的运动
(2)相对与恒星背景的行星视运动
3:九大行星主要数据
(1)水星
(2)金星
(3)地球
(4)火星
(5)木星
(6)土星
(7)天王星
(8)海王星
(9)冥王星
4:地月系
(1)地球和月球
(1基本数据
(2概况
(2)地球生命
(3)地球的形体特征
(4)地月系年龄
(5)形成概况
恒星
一太阳系
1:太阳
(1)基本数据
(2)分层结构
(3)太阳活动
2:尺度概念
3:形成概况
4:卫星
(1)月球
(1基本数据
(2月相
(3月蚀
(4表面特征
(5形成概况
(2)火卫
(1基本数据
(3)木卫
(1基本数据
(4)土卫
(1基本数据
(5)天卫
(1基本数据
(6)海卫
(1基本数据
(7)冥卫
(1基本数据
4:小行星
(1)基本数据
(2)起源
(3)探测和研究意义
(4)险级都灵标准
(5)发现和命名
5:彗星
(1)基本数据
(2)组成
(3)结构
(4)公转轨道
(5)来源
(6)发现和命名
6:流行和陨石
(1)基本数据
(2)流星雨
(3)陨石类型
二恒星
1:数量和名称
(1)数量
(2)命名法
(3)中文星名
(4)外文星名
2:亮度、星等、光度、体积
(1)真实亮度
(2)视亮度
(3)绝对星等
(4)视星等
(5)光度
(6)换算公式
(7)光度测量
(8)体积测定
(1干涉法
(2月掩星法
(3光度法
3:光谱和分光测量
(1)氢原子谱线结构
(2)玻尔原子模型
4:光谱型
5:赫罗图
6:双星
(1)发现
(2)食双星
(3)分光双星
(4密近双星
(5由双星测定恒星质量
7:位置和运动参数
(1)球面位置
(2)星表
(3)距离
(1三角视差法
(2分光视差法
(4)自行
(5)视向速度
(6)空间速度
(7)自转
(8)公转
8:长周期变星
9:脉动变星
(1)脉动机制
(2)损耗机制
(3)热瓦金理论
10:造父变星
(1)周光关系
(2)造父视差法
11:天琴座RR型变星
12:T型星
13:非径向脉动
(1)星震学
14:A型特殊星
15:早型发射星
16:SS433星
17:耀星
18:新星
19:超新星
三星团
1:聚星系统
2:疏散星团
3:球状星团
4:星协
四恒星能源和演化机制
1:能源
(1)质子-质子反应
(2)碳-氮-氧循环
2:主序前
(1)起源
(2)维内定理
(3)星胚
(4)原恒星
(5)演化进程
3:主序
(1)理论模型
(2)简化假设
(3)5个主序星内部应满足的物理方程
(1质量方程
(2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
(3光度方程
(4辐射方程
(5物态方程
4:主序后演化
(1)氮后元素的热核反应
(2)小质量恒星晚期演化
(3)中等质量恒星晚期演化
(4)大质量恒星晚期演化
(5)密近双星演化
5:最后结局
(1)简并
(1电子简并压力
(2中子简并压力
(2)钱德拉塞卡极限
(3)奥本海默极限
星系
一分类
1:哈勃分类法
(1)椭圆星系
(2)旋涡星系
(3)棒旋星系
(4)不规则星系
2:星系红移
3:哈勃常数
4:银河系
(1)概况
(2)结构
5:旋涡结构的形成
6:多重星系
7:星系群
8:星系团
9:本星系群
10:本星系团
11:本超星系团
12:超星系团
13:星系以上的四级天体系统
二活动星系
1:射电星系
(1)射电瓣
2:爆发星系
3:塞拂特星系
4:蝎虎座BL型天体
5:互饶星系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一脉冲星
1:发现
2:特征
3:组成
4:光学脉冲星
5:X-射线脉冲星
6:γ-射线脉冲星
二类形体
1:发现
2:特征
3:空间分布
4:大红移
5:大红移的疑点
三3开宇宙背景辐射
1:发现
2:特征
3:宇宙大余弦
四星际有机分子
1:发现
2:特征
3:组成
4:微波受激发射
黑洞
一数学模型
1:史瓦西解
2:史瓦西半径
二物理机制
1:形成
2:形成机制
三性质
1:视界
2:引潮力
3:时空特性
4:时间冻结
5:黑洞无毛
6:四种类型
(1)史瓦西黑洞
(2)雷斯勒-诺斯特诺姆黑洞
(3)克尔黑洞
(4)克尔-纽曼黑洞
7:黑洞蒸发
8:旋转黑洞造成的时空旋涡
(1)拖曳效应
(2)静止界面
(3)能层
(4)彭罗斯过程
四天文探测
1:引力效应
2:X-射线发射机制
3:候选者
五黑洞-吸积盘-喷流模型
1:活动星系核特征
2:活动星系核与黑洞-吸积盘-喷流模型
3:吸积盘
4:喷流
5:类形体与黑洞-吸积盘-喷流模型
6:3个基本参量
(1)黑洞质量
(2)吸积率
(3)黑洞的转动角动量
七:γ射线暴
八:引力系统
九:白洞
十:虫洞
十一:黑洞理论的困难
1:奇点
2:裸奇点
宇宙模型理论
一古代宇宙模型
二现代宇宙学
1:观测宇宙学
2:理论宇宙学
3:宇宙学原理
三牛顿静态宇宙模型
(1)奥拨斯佯谬
四爱因斯坦有限无界宇宙模型
五伽莫夫大爆炸宇宙模型
六恒稳态宇宙模型
七等级式宇宙模型
八标准大爆炸宇宙模型
1:化学元素演化
2:基本粒子产生机制
3:大爆炸宇宙进程
九极早期的暴胀模型
1:视界疑难
2:平直性疑难
3:磁单极疑难
十对称与破缺
十一暗物质
十二开宇宙和闭宇宙
十三奇点问题
天球坐标系
一建立球面坐标系
1:天球
2:球面几何性质
3:建立球面坐标的三个条件
二三种常用的天球坐标系
1:地平坐标系
2:赤道坐标系
3:黄道坐标系
三天体周日视运动
1:不同纬度处天球的旋转
2:中天和永不落的天体
3:赤道坐标系和地平坐标系的换算关系
四太阳周年视运动
1: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地球公转的反映
2:太阳周年视运动中黄经的变化
3:不同纬度处太阳视运动轨迹
五天球赤道坐标系本身的运动造成的后果
1:岁差
2:地球自转轴进动
3:岁差产生的后果
(1)天极绕黄极运动
(2)恒星赤经、赤纬的微小变化
(3)春分点的西移
(4)回归年缩短
4:章动
5:黄赤交角的变化与地球极移
时间
一恒星时
二太阳时
1:平太阳时
2:真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