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大家不要妄谈阴阳,一定要知道阴阳的立脚点。就像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咱们既可以把胖子说成阳,也可以把胖子说成阴,为什么呢?你如果按形体言,大着为阳,那么胖子是大的,那么为阳。如果我们拿这个肉和精气来讲,肉属阴,肉多,所以属阴,所以说胖子他本身即是阴又是阳,主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说了,这个记得原先跟大家讲过阴阳只是一个代词嘛,你不要天天嘴上挂阴阳,以为它指的是什么,那就坏了,负阴而抱阳和这个里面的阴气藏精阳气者为外都是在说一个问题。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阴气是安静之气,阳气说的是亢盛之气,如果你的安静之气不胜这种阳气的亢盛之气,那么则血脉就会加速流动,如沸腾的江河。什么叫做并乃狂呢,就是说多处沸腾的血脉最终融汇在一起达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势态,就会侵扰你的心神,使你发狂,这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当然一经一脉一个地方他这个血脉薄疾,薄当迫讲,就是迫切匆忙,渐渐的有燎原之势并乃狂,这个并就是几处相并的意思。你看,我们看到很多大热烦渴的病人白虎汤证,如果说这种燔燎的热气不能很快地得以缓解的话,那么有可能侵扰你的心神,使你神志不清啊,心神躁扰的一些症状,这个属于危证了。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什么意思呢,他这里面指的阴气阳气和上面说的还不一样,那个是从安静和亢盛来讲;这个阳不胜其阴呢,阳气指你的正气,阴气指的邪气,如果正气不能胜你的邪气,则五脏不能独全,为邪气所扰五脏相克,产生了气争的现象。九窍不通,阳气不能顺达于全身,使九窍不通。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理解阴气阳气它指的是什么?这个记得《内经》上讲,前半身为阴,后半身为阳,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它一说阳,你马上知道这个阳说的什么,而不是天天背诵这个阳气,这没有用。明显的第一个阴不胜阳,则脉流薄疾指的是寒热,第二个阳不胜阴指的是正邪,这个好理解了吧,古人很容易混淆一些视听啊,大家要分辨一些。第一个指寒热,第二个指正邪。那么如果第一个指正邪那就坏了,邪气不胜正气则脉流薄疾那么就说不通了,那么同理,第二个如果是指寒热也不对。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合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黄帝内经》啊反复在向我们强调一件事情,那么就是燮理阴阳,志意清净。什么是陈阴阳,什么是陈,当顺布讲,把这个阴阳安排的很停当叫陈阴阳,使人顺应自然阴阳万物生长的规律。只有阴阳相顺、心脉合同,那么我们的筋脉才能调和通利。

你看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的字眼,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学的中医不是正宗的中医,是变味的中医,更不是中医的精髓,如果没有这些词,我们中医只是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外科学,仅仅是这几部学科的话那么这个中医是不完美的,也是落后的,当然无法跟西医来抗衡了。因为中医真正的精髓都剥光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顺调其情致气血,中医的关键不在方药上,中医的关键就在向你传达一种真正的养生的方式,这才是中医的关键,我记得五版教材六版教材这一基础理论全都是薄薄的一小本,现在厚了一些了,厚了一些传达一些大量的实验验证的东西,违背中医的原理,所以说现在中医院校学出来的都是中医的掘墓人。什么是掘墓人呢,最不幸的中医就是从中医院校出来的,因为他们见到了什么是中医,他以为他学的那是真正的中医,那其实不然,他学的那都是假的,不是中医,打着中医的幌子教授学生,学生是无辜的,他们既然接受这种假的教育,他们肯定要反抗的,因为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能自圆其说,更不能治病,所以说他们当了掘墓人。

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定要从经典入手,抛开固有的对中医的理解,直接读《黄帝内经》就可以,也不需要太多的注解,《黄帝内经》相当于古代的通俗读物,文字方面非常好理解,基本没有生僻字,我们现在读起来这些字都很常见的,关键就是一个思维方式,你把思维方式变过来,《黄帝内经》很好读,没有那么难,所以说我建议大家如果学中医一定要读《黄帝内经》,并且抛弃所有的解释,后人的解释你都不要看,《内经》本身不厚,你只要不断的反复的读,慢慢的你的思维方式就会跟着《黄帝内经》走,不要更多的隔阂、磕绊和固有的见解,那么你就会进入整个《黄帝内经》的语言境界,理解并能运用之。

读完《黄帝内经》你可以读《伤寒论》、《本草》,《难经》不建议大家读,《难经》这个有争议嘛,学《本草》,看完《本草》以后把每一味药都尝一遍,学《伤寒》我建议大家看第一本注解伤寒的书《注解伤寒论》成无己写的,虽然里面有一些可待探究的,但是成无己是第一个住解伤寒的,并且是以经解经的,用《黄帝内经》的一些精髓来解释《伤寒论》,解释的非常好,也是从气机的角度解释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如果学中医啊,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学过的,我建议就是从这几本书入手,其它的书可以涉猎但是不能读,书要不断的读经,读一百本后人书也不如读一本经典,反复的读,把这个书尽量的能够背诵。

当时我学《黄帝内经》的时候是这样的,不断地抄本子,我觉得很好的字句词句完全背诵下来,久而久之在你脑海里不断地回响,每天就不断的吟诵,那么时机成熟自然开花结果。《伤寒论》也是,背《伤寒论》的时候也是通篇来背,基本《伤寒论》都背下来了。《金匮要略》可以后看,《伤寒论》是一定要看的,学医没有什捷径,因为大家原先没有这种固有的思维,你要从现在的思维转变成古人的思维,气道的思维却是要下一份苦功夫的,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可以学出来的。《难经》不建议大家看,如果有精力可以涉及几本书;一本是《针灸甲乙经》,皇甫谧写的,这本书很不错的,喜欢针灸的朋友可以细致研读以至于背诵,因为它大量延续了《黄帝内经》的东西,并且有自己的发挥,是非常好的一本书,言简意赅。学方剂的话有一本书不得不读,《肘后方》,如果想广范涉猎的话尽量把这个《千金要方》从头到尾读上两道三遍,你就会对整个的方剂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读唐宋各派医家的著作,乃至于金元医家,到时候你先有一个眼目,要不上来你就读金元的明清的读一家信一家,读上两三家你就无所适从了,不知道谁家对了,因为大家没有根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感觉谁说的都对,与其这样不如大家把落脚点放在读经上。读经先难后易,越来越容易,读各家各派越来越难,越读越糊涂,给大家说一下学习的方法,越难越看,你才能把自己的观念纠正过来,就像大家习惯了往北走要往南走不习惯一样。为什么很多人说学这些东西如登沙山呢,进少退多,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习惯了往北走,你再往南走不习惯。今天往南走,明天又往北走,一天之中有一个小时往南走,剩下二十三个小时都往北走,大家想想这样能进步吗?关键是观念的改变,没有别的好办法。

我们接着讲《黄帝内经》,“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合同,骨髓紧固”,你看古人说的多好,你只要能够顺应阴阳的道理,清净则志意治,不要过多的烦劳自己那么筋脉筋骨都能和调统一,骨髓坚固还用吃什么钙啊,老年骨质疏松、脆弱都是由于精气耗散导致的,补钙一点用也没有。现在补钙大行其道,无非是商家的炒作嘛!卖出更多的钙片是商家唯一的目的,他不管你身体怎么样,他只要能把他的钙片卖出去,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了,就达到目的了,所以说从小孩到老头从男的到女的从健康的到有病的都缺钙,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你只要陈阴阳就能达到骨髓坚固,杜绝一切精气散亡的方式,使你整个的气血和调,五脏相生,那么筋骨自然调和,骨髓自然坚固,这没什么可说的。要是不懂得养生,吃多少钙也没用。气血皆从,气血调和嘛,从和逆相对,从者顺,逆着反逆不顺,气血如常的运行,高血压不会得的,心脏病也不会得的,健健康康的活着。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你内在的气血都很调和,骨髓坚固筋脉都合同了,那么内外都调和了,你自然的耳聪目明嘛,耳朵也不聋,眼也不花,鼻子也不长息肉,也不鼻塞,嘴能合五味,吃东西也香,手脚都健朗,步履轻健,没有什么不适,这样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生活质量高,有的这个耳聋眼花,可想你的精气耗亡到什么程度了,所以说我们养生要养本,不能养末,最终一个气立如故,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气立在那儿了,和你年轻的时候一样,非常正常,也就是说到了六七十啊,身体健康的程度和三四十也差不多,这个我们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了,人的一生不是追求长寿,但是要追求生活质量,你不能说人到了五十爬楼都费劲,现在何止五十啊,三十爬楼都费劲,到六七十的时候就形销骨立了,生不如死,每天在病榻上或轮椅上度过日子,或是每天痴痴呆呆的半身不醉,或是不断的犯心脏病,这个太没有意思了,所以说我们学中医就要懂得治病的道理,同时更关键的是要养生的道理,这个受益无穷啊!那好,接着讲。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什么意思呢,即是说风寒之气克在人身体上侵蚀了人的正气,淫当动词讲,浸淫讲,侵蚀你的正气,就叫风客淫气,精乃亡,侵蚀久了以后就伤到里面的精,这个精不是指肾精,是指五脏之精,里面的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