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知道人生的道理,那么要从理上去认真的学习,世间没有一种药可以治万病的。如古人所说的,知理难,识药易。知道这个药物的药理成分和所起的作用很容易,但你要真正知道中医的道理,很难很难,那么这里借附子咱不是批附子也不是扬附子,既不褒也不贬,只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一定要从明理上下工夫,不要在形上下功夫,不要在药上下过大的功夫。当然啦,药得知道,现在大部分人只能看书,不能识药这也不行。药这一个课要补上,但是权重要分好,七分在理甚至八分在理也是可取的,如果大家能够进一步学习气道中医,把人身比作一团气,到时候你就会看到或者感觉到这个药下去之后,他是怎么影响气机的。
那比如说一个气机很弱的,他首先气呈一种什么颜色,一种什么状态,学习气道时间长了,基本有一个大致地感受,黄连下肚也好附子下肚也好,他怎么走?那你没有这个感受,我只能通过打比喻的方式告诉你。就像北京的交通一样,高峰期交通堵塞,那么这种交通堵塞是由于什么造成的,如果这时候下附子或者是大黄,他起的作用无非就是一个清障车的作用。什么是清障车呢?道路哪里障碍,他过去一清,那大家想想,如果大量使用这样猛烈的药,也就是说三环路上开的都是清障车,开的时候管事,开过去什么效果大家应该知道。知一则天下闭,所以说一是理,不是法,法是万法,法很多。
我记的有一个朋友说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方子治所有病啊,他觉得应该是有,当时我是这样来回答的,你在北京,一直往南走,能不能把所有的景点都逛到,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讲的这个气道中医这个气道,这个就是理就是一,你具体施法的时候,你用那个理去施那个法,那个法是不断的变化,就像有人推崇《伤寒论》,有人否定《伤寒论》,拿了伤寒的方子,有的好使有的不好使,那么否定《伤寒论》,就是古方不能拘;推崇《伤寒论》的,伤寒的方子仍然能治大部分的疾病,《伤寒论》上最终要重视的是什么,是方还是理?还有就是说古代那个方里面的药和现在的药有多大的区别,古人的身体素质,生活方式和今人有多大区别,这个你都要考虑,古人的东西多了,哪些该扬,哪些该弃,你要心里有数。温病派也好,伤寒派也好,争论了这么多年,外行看热闹,内行门道。从这个气道中医考虑问题,你只要知道气道的道理就行,药只是一个方法,只要能拨动气机就可以,就像放奥运开幕式,击缶的那种声音直达你的五脏六腑,振动你的生机之气,这就可以,这是一味药啊。你看到雄壮的场面,心中升起了一种骄傲自豪的心理,这也是药。所以说,法是万法,理只有一条,大家只要把一条的理抓住,那么以后的路都好走。
记得不止一次这样和大家说,《本经》上360多味药,上品,中品,下品,上品养命,中品疗疾,下品去毒,这一目了然啊,这大家就该应知道用药的基本法度,四个字中正平和,而又能够对证,这个就是中药,作为一个好的中医大夫用药的法度,行,看看今天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今天就到这了。
第三十九课 20080826…阴阳应象大论、如何学习中医
紫蔓菁整理
大家好,又到今天讲气道中医了,今天是最后一讲,我们接着讲《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原先讲过五段论,关于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这一块详细讲过,耗的课时不少,应该有十多节课吧专门来讲这块。今天简单的把《阴阳应象大论》的前面讲了,后面有时间讲没时间就算了。今天讲课不以提问的方式为主,带大家遛一便,因为关于理论层面该讲的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气道中医如果大家能够完全听下来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阴阳应象大论》是文言文嘛!今天就直接翻译成白话文,其间不作过多解释,大家理解到的理解不到的可以听以前的录音,帮助大家理解。利用一个小时给大家串讲一下,剩下一个小时给大家做一个总结,今天就算是在民间中医公开讲课的结束课。好,现在开始讲。
《阴阳应象大论》主要是把阴气阳气通过成象的方式论述出来,所以叫阴阳应象,这个象就是《周易》里面的象,“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就是这个象。成的是一个什么象呢?成的是一个气象,这个气象从两部分来说,一个是阴气的气象,一个是阳气的气象,所以叫做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天地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说天地要动,动则有阴阳,阴阳就是天地的道,天气即阳,地气即阴是最大的阴阳的体现,万物的纲纪,所有万物都是阴阳化合,阴阳散落而成。如果能够抓住阴阳二气的变化那么就知道万物的本来面目,即是一团气机所化。“变化之父母”就是所有变化之道的根本,“生杀之本始”所有的生、杀都是气机展布、收藏,盛和衰的根本之道。“神明之府也”即是神气所化,阴阳之所宅也。什么意思呢?以前讲过,神化气,气成形,阴阳二气在天地流转中间又有一个神气含之,这就是“神明之府”,就是玄而又玄的那个东西。
“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我们气道中医的宗旨,也就是整个中医的宗旨。治病求本不能求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发热就清热,下血就止血。要知其根本,发热因何而其热,纠其因而热自除,下血因何而下血,治其本则血自止。“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上面说了,“清气上蒸为天,浊气下降为地,阴静阳燥,阴气宁则静,阳气动则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春者阳气生,夏者阴气长,秋者阳气杀,董者阴气藏”,什么意思呢?和我们常识的理解不是不一样吗?不是“春夏阳气长,秋冬阳气藏吗?这里是从阴阳对立的角度来讲的,从阴阳相和谐的方面来讲,先是阳长,然后阴长,先是阳生,再是阴长,这就是阴阳相和合而变化的规律。比如左脚迈则右脚跟,左脚退则右脚也退,也就是阴阳相叠,刚柔相变。
“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蒸腾而化气象,阴气凝结而成形具(具体的具),“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则万物不能,寒极则万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样热极则生寒,这是一层意思,代表阴阳相接,就像阳气的头衔着阴气的尾,阴气的头衔着阳气的尾,阴阳相抱,阴阳相追逐的意思,这是一层意思;再一层意思,寒极则气闭,气闭则内中生热,热极则气散,气散则内中生寒,这是从阴阳相转归的角度说明寒热相推移的道理。用在治病方面,大汗后则内生寒,气闭后则内生热。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重浊下降则生浊气,热气蒸腾向上则生清清之气,“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清气本应蒸腾向上,若清气失位,浊阴蒙闭清阳之气则生了飧泄,飧泄是由寒气凝结、寒气过盛导致的;浊气本应在下反而在上,使阳气不能流转,气机发生阻滞则生了(月真)胀,(月真)胀就是肚子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本身阴阳应该顺接,阳在上,阴在下,阴阳反作则病为之逆,阴阳相顺则病为之从。“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清之阳气上蒸为天,浊阴之阴气下降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清阳在上,浊阴在下为否卦,万物不可以终否,必须以泰卦相接续,则重浊的地气受到太阳的照射蒸腾向上变成了云,在上面为寒气所凝,下降为雨,这就是阴阳天地二气的交流运转。“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明确了阴阳相交所指的原因,雨是从地气的水蒸气蒸腾向上而下来成为雨,云虽然在天上也是地气上蒸与天气交会而成,有云雨则万物始作,没有云雨则万物方歇,也就是云雨对于整个大自然生物圈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故清阳出上窍”,人身是一个小的天地,上面说了“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那么在人身当中上面为清阳之气,下面为浊阴之气,如果以窍穴来言,下面二阴是重浊阴气所司,上面五窍眼耳鼻舌口是清阳所化。“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之气向外发则为腠理,浊阴就是精华嘛!阴气(阴静之气)守之于里化成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和上面是一个道理,把一个人内则为阴,外则为阳,动则外出,静则内入,动则化四肢和腠理,静则化四肢和五脏。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水是外阴而内阳,火是外阳而内阴,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不相离。这里指的阴阳是从外部而言,水不能发光而内凝,体现了阴中含阳,火外见光亮而内暗体现了外阳而内阴。“阳为气,阴为味”,对于草药也好,物质也好,气味向外散发者为阳,内敛者为味,所以观察草药闻其气味以知其阳气,尝其滋味以知其阴气,这里的阴阳指的不是寒热而是内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为阴气,阴气化而成形,故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说的是形气归于至精的整个的气机,由中间的阴气气机所外化,这个气机又归到了至精至微的精气,“精归化”就是所有的化生变化之化。同理,“精食气”这个“食”当“饲”讲,饲养嘛!精中出气;“形食味”,形中又化成了味蕾,“化生精,气生形”,这里面说的有点罗嗦不好理解,其中有可能有一些衍生的文字。总之,是想说明四个层次的关系,就是“味、形、气、精”四个层次的关系,相生又互相制约,就和讲的神、气、形道理一样。“精”是气之精微,气又化生形体,形体中又能觉出味道来,这就是四者的关系